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沟书画家-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岳很好奇,到底刘同要带着自己去哪里,知道看到一间书斋时候,他才有所明悟,“青藤书斋?刘教授莫不是要带我来见青藤书派的人?”

    刘同目露惊讶,“你这是青藤书派?”

    钟岳回想起那日遇到的几个中年人,便说道:“有过一面之缘,不过了解得不多。”

    “既然你知道,那我也就不用再遮遮掩掩了,进去吧。事先我已经打好招呼了。”

    钟岳拎着皮匣,跨入那两寸高的门槛,要不是特别留意了一下,估计自己会被这门槛绊倒,高不高,低不低的。

    “老刘,欢迎欢迎。”

    “野芳、君里,别来无恙啊。”

    几个在书斋里头提笔临书的老头子一看到进来的人,纷纷将笔搁在一旁,和刘同寒暄起来。钟岳扫了一眼,似乎并没有看到当初那几个熟识的面孔,将皮匣放在一旁的椅子上,站在刘同身后,看着这些年逾古稀的老头们相互寒暄着。

    “前年一别,这都两年了,没想到,还能再有碰面的机会。”

    “说哪的话,我去年不是让你们到沪上来,这不,是你们放我鸽子啊。”

    几个哈哈笑着,“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身体,如今大不如以前了,远门不敢出,生怕客死异乡。”

    到了这个年纪,死仿佛是一件很靠近的事情了,即便嘴上这么说,几人也都是笑容满面的,丝毫没有什么忧伤之色。

    “诶,这位是……”

    几个青藤书派的老头忽然看到刘同身后还站着个年轻人,起初以为是书斋里的年轻会员,但是看到一直就这么站着,看样子是刘同带过来的。

    “哦,我这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不是带队来参加书法国赛嘛,这是钟岳。”

    “各位老师好。”

    几个老头面面相觑,“可是徽州那个钟岳?”

    刘同一愣,“你们也知道?”

    几人说道:“你自己问他。”

    “刘贵明、张宗蔡几位先生,不知道是否在安昌?当初兰亭一别,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贵明、宗蔡他们和我们说过你,就在兰亭遇到个有趣的年轻人,而且还笔法超绝,没想到这么巧,又遇见了。”

    刘同说道:“有了解,那就更好说了。野芳、君里,你看我之前的提议如何?”

    两人看向钟岳,沉思片刻,点头说道:“倒是不错的人选,不过还得商榷一番。”

    钟岳看着这几个老头子神神叨叨地,便问道:“刘教授,几位,这在说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啊?”

    “稍安勿躁。”刘同朝钟岳看了眼,继续和几人交涉着意向。

    “光我们青藤这里一派,独木难支啊。”

    刘同朝钟岳看了眼,说道:“二位也都知道,钟岳和西岭的钱筠尧联名出过书,我想,如果让他去西岭游说,西岭那边应该不会不给面子,加上我们沪上的几个书法家,如果徽州那里再加入几个,初步的规模就差不多了。”

    “等等。”钟岳越听越觉得不对,“什么规模差不多了,刘教授,你可不能自说自话地把我卖了啊。”

    几个人一愣,互视一眼,纷纷笑起来。

    “你这么大个人,我们把你卖到哪里去?”

    “那你们刚刚在说的什么规模,游说什么的,指的是什么?”钟岳可不想被拿着当枪使。

    刘同说道:“之前我和你讲了这么多,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讲归讲,做又是另一码事。”

    几个青藤的老头子笑道:“之前听宗蔡和贵明说,关于书法目前处境的为难,你们相谈甚欢,他们对你这样的后起之秀,也是倍加赏识。之前我听老刘提的倡议,还觉得有些操之过急,不过既然他推荐的是你,那我们青藤一派,必当尽肱骨之力。”

    “别。几位真的是把我绕糊涂了,还是快人快语一些,有话不妨直说。”

    刘同说道:“之前说了,书法是夕阳专业,主要问题就是严重的断层问题,我们这些老一辈尚在,如果再不发挥发挥余热,恐怕再过十几二十年,书法的处境更加为难了,而且华东这块,尤为如此,所以我一直有想法,要组织一个青年书法东盟。”

    “青年书法东盟?”

    刘同点了点头。

    “不是有青年书法家协会吗?”

    刘同摇了摇头,“青年书法家协会,你看看里边的人,五六十岁的人都有,而且跨度太大,办事处又在京北和江城,你也明白,就像青藤书派的人为何不愿意和当地书协打交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够灵性,而且办事效率低不说,个别成员思想陈旧,长此以往,没有任何建树。”

    “那您说的这个青年书法东盟,主要做什么?”

    刘同说道:“自然是促进华东地区,引领青年书法爱好者书法的促进和发展,而且我的想法里,这个社团联盟,当中的成员,必须得是三十岁以下的,到了年龄的成员,不管是谁,都自动退团。一来保持整个联盟的年轻性,而来,也保证这个联盟不会被某些人利用,成为攫取利益的机构。”

    听完刘同的想法,钟岳觉得这个倒是有实用性。确实,相比较西北和华北,在这里的年轻人,对于书法普遍认识度太低,这个造成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如果有一个社团组织,可以掀起青年人当中的书法热度,那将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刘教授,您现在说这个与我听,难道就是让我来组织?这样太困难了。”

    刘同点头道:“有困难是肯定的,但是钟岳,你要明白,只要你有实力,一呼百应,莫要说建一个东部联盟,就算是将来社团联盟不断扩大,取代青年书协,那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那我要做什么呢?”

    “国赛,问鼎!”

    “这个不是很难。”钟岳很淡定地说道。

    刘同笑道:“我不是说在华东赛区,而是整个大的赛区。”

    钟岳抬头回答道:“我说的也不是华东赛区。”


………………………………

第二百八十章 国赛在即

    不论曹丹青如何劝,反正若是再遇到这样的伪书法,钟岳依旧会站出来。如果都入曹丹青这般豁达和守着自己的斜月三星洞,那么谈什么顺心而为?

    钟岳也在书法系统内请教了几位历代书家,他这样做,是否过分,但是得到的一直回复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文征明、王珣这般文士尚好,但是金农听闻书法还要去文字、去笔法,顿时就炸毛了,直言这种感觉欺师灭祖之人,就该挑断手筋。

    挑断史翔手筋这事情,钟岳自然不会去做,不过若是再遇到,之前那话,钟岳还是不会收回。你可以写不好书法,但是你不能胡来。

    距离国赛还有一个月,徽大也寄来了相关的比赛资料,地点倒是有些巧,华东赛区,居然设在了绍兴兰亭,故地重游,钟岳也是心之所往,也可以去祭拜祭拜文长先生。

    这个月,钟岳除了到曹丹青画室里学画,就在家里备赛。虽说是备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准备,书法本来就不存在比赛之说,只是如今这个时代,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这些原本文人雅士之趣,被拿来办赛事,虽说无可厚非,但总增添了些功利气息。

    钟岳的行书之法,进展到之后,就缓慢下来。登堂入室易,精益求精难,钟岳也明白,这个时刻,急不来的。

    当然,如果用熟练度提升券,那效果自然是杠杠的,这绝对是人民币玩家的做法,只是当初抽奖得来的熟练度提升券,钟岳现在从商城一看,这价格……二十万成就点,直接吓得钟岳倒胃口了。

    永字八法,钟岳还是越看越觉得不简单。琅琊王氏的笔法,钟岳从临摹《兰亭集序》之中体会到,这并非是个公式。不是说,学会了永字八法,这个字该怎么写就会有一个固定的格式,相反,钟岳越临摹,越觉得,没有定势。就拿“之”字来说,兰亭集序里二十个“之”字,各不相同。

    “暮春之初”的“之”字,点几似横画,点横牵带明显,折撇圆收,捺笔内敛收锋,布白匀称。

    “会于山阴之兰亭”,横撇重合近乎一线,捺笔有使转,轻笔出锋,布白上紧下鬆。

    ……

    ……

    “夫人之相与”,点与横成连绵之势,至撇重压侧锋转折,再至捺笔直截,顿收出锋回互,与下一字接气。

    “向之所欣”,此“之”字为改正误用之“今”字,须遮盖其迹,故在全篇中体量最大,以粗笔为之,多用楷法。与先写之“今”字笔画重叠处,墨迹之书写先後次序清晰可辨,此墨法之妙也。

    这些“之”字,最能够有说服力,那就是书圣的行楷笔意,那是没有固定之势的,完全就是笔随心动,这也意味着,抛开了楷书的法度,灵动就成了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法了。

    魏晋之风,琅琊王氏。

    钟岳身穿士子汉服,走在王族大道之上,来往车乘,族中子弟,川流不息。钟岳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而是横穿而过,一直西出宗祠之中,到了当初那座木桥边上。

    他坐在木桥之上,看着桥下的白毛浮绿水,眼中的鹅,与几月之前的鹅,又有不同了。

    行楷不重法度,在乎灵动,那么,不光是鹅,就是这水、这风、这落叶,这南飞的大雁,都可视作笔意所在。钟岳静坐木桥上,让心随着那鹅声时而静时而远。永字八法在脑海之中反复构造,然而拆解重组。

    他看了这么多遍的永字八法,然而每一次看到的都有不同,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到底这个理所当然,是怎么得来的?

    瓶颈一直存在,钟岳自从第一次坐在木桥上,如今又一次在上木桥,还是原来的问题,只是这个问题,更加清晰了。这是好事,但又是坏事。

    初生牛犊不怕虎,孩童敢去抓蛇完,但是成年之后,见到了蛇,便会退避三舍,这是本能的害怕,知道这蛇是危险的东西。之前钟岳看行楷,就像是初生的牛犊一般,而现在,当问题清晰明显之后,反而是无能为力了。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仅仅是停留在模仿上。

    不管是神人九势,还是永字八法,这些都只是在迫近问题的真相,不论漆书,不论小楷,还是如今的行楷,钟岳始终没有找到笔法的真正源头,究竟是如何为之。

    他坐在木桥,沉思了很久,长叹了一口气,“春节,快点来吧……”

    ……

    ……

    推开书斋的门,梧桐叶落了一地。

    深秋初冬,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非要去翻黄历,可能立冬已经过了。

    沪上的近郊地方,还是有不少车流,有的为了生计奔波,有的为了名利劳碌,老子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无可厚非。

    寒潮已经来了,水果摊的大叔已经将耳罩线帽武装起来了,见到钟岳走过来了,便笑呵呵的说道:“来了啊?还是老样子?”

    钟岳看了眼水果摊上的鲜果,问道:“这柚子不错。”

    “刚进来的,这是沙地白柚,酸甜汁多。”

    “那这个那纸袋套着的呢?”

    “这个是红柚,那个四块一斤,这个七块一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