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果蔬青恋-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立即跑过去,抱起一只小狗欢喜地叫道:“狗狗!”

确定这两只狗真是给自己的,小娃儿龇着一嘴细米牙,笑得一脸灿烂,道:“祖宗好厉害!”

大伙儿使劲笑起来。

苞谷只当他们是因为有了狗高兴,根本不怀疑这狗不是祖宗找来的。

板栗咳嗽了一声,斟酌言辞道:“这个,苞谷。大哥跟你说:祖宗很忙的,不能有事没事就去找他老人家。往后,你想要啥。就告诉大哥,再不然,跟爹和娘说也成。”

苞谷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晓得。没跟祖宗要东西。就要了小狗。我跟娘说了,娘弄不来,才找祖宗的。”

弟弟这么懂事,板栗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惭愧不已,看着郑氏摊摊手。

郑氏白了他一眼,吩咐山芋教弟弟怎么养狗,“千万不能捉弄它,防止咬人;也不要整天抱着,弄得都没野性了。先喂些稀饭给它吃,等大些再喂干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苞谷就有事干了。

哥哥姐姐们也都忙。

山芋兄弟几个去了村塾上学,早晚又要习武健身;红椒要管理内院;香荽带着两个妹妹跟绣娘学女红,也读书练琴。以前都是曹氏亲自教她们琴艺的,可曹氏没回来,有了疑难之处,便委托南瓜去向田夫子请教。

张槐郑氏板栗等人,则投入到亲事的筹备中,同时还要帮郑家张罗黄瓜成亲的事。

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五,将刘家锦鲤迎进门,两家才喘口气。然而又要准备过年了,且板栗的亲事就在年后,比之前更忙。

张家有二十多年不曾办过大喜事,上下都振奋异常。

上次小葱出嫁倒也热闹,可忙到最后,把人和东西都送别人家去了,自然不能跟这次娶亲相比。

老老小小整日喜笑颜开,开口闭口说得都是成亲的事,进进出出忙得也是成亲的事。如此期盼渴望,过年就显得微不足道起来,也不知怎么就晃过去了,然后几个小的天天掰手指头数日子,盼着二月初二到来。

终于到了!

初一日,一声炸雷宣布藏冬的万物苏醒了,田间地头山川河流……四野的小草野菜都窜出新绿,柳树吐出了细嫩的芽头,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衣,轻装扑向春天。

张家人尤其振奋,忙碌间,格外嫌弃厚衣服碍事,全都装扮得伶俐简便。

今天,是周家送妆的日子。

周家虽然送了一百多抬嫁妆,却少有金玉之物,先是仿照秦家手段,把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预备了一份;然后就是些床上被褥衣物和家什等闺女出嫁必备的妆奁,再就是字画和各式笔墨用具了。

周家比不得秦家有皇家在后支持添妆,也不像张家凭战功得了许多赏赐,因此这陪嫁只能算是一般。

但是,却无人挑剔议论这点。

这便是世俗人心。

真是豪门大族,不管陪嫁如何,世人都不会笑话他;若是寻常人家,即便置办了再丰厚的嫁妆,也免不了会有人挑剔议论,评价多寡、真假、贵贱等,种种说辞不一。

比起豪门世家,周家又不同,人们绝不会用金玉财物来衡量周菡的嫁妆,盯着那些字画艳羡不已。便是乡民不懂,出于对周夫子的尊敬,也无一人说简慢的话。

板栗看着二十抬书籍、字画、字帖摹本和笔墨砚台等物,乐得合不拢嘴,命人直接送进书房,不归入库房,等有空再去收拾。

张槐也十分高兴,这些才是兴旺家业的根本!

忙碌了一天,大家早早地歇了,等第二日正式迎亲。

一大早,整个桃花谷都苏醒过来,谷口的大宅院、龟巢山顶的祠堂、林中各处院落,以及张家大院,到处充满人声;甚至,连谷中山溪那“哗哗”流水声,也充满兴奋的味道,各条道路来往人众川流不息。

湖中浮着好几艘小船和一艘大的画舫,预备客人兴致来了游玩;河边和湖边新盖了四五处亭台和水榭,供人歇脚观景。

张家老小更是全部出动:除张槐、郑氏、板栗、红椒、山芋这些主事的人外,从张大栓到绿菠,都各自领了一项任务,老的款待老的,小姑娘款待小姑娘,少年们则有南瓜领着弟弟们招待。

一家子人里,也就苞谷闲着,不但如此,还另要派人看紧他。

早饭后,才辰正时分(早八点),张家父子正在听刘黑皮回报迎亲诸事的安排,就有宾客陆续上门来了,一起一起被郑青木派人引进谷中。

郑青木今日在谷口迎客,张槐父子则在张宅门口迎接。

随着客人增多,远处的也都渐渐到了。

先是下塘集那些告老的官绅、跟张家生意往来的大户等,来了不止十几家。

接着就是湖州巡抚、湖州知府等当地大小官员,不好亲自上门,派了亲近人来送贺仪,随清辉县令一起登门。

张槐父子才将这一拨人迎进去,请秦枫陪同坐下喝茶,人又报:“白虎侯从西疆派人来恭贺。”忙出去迎接。

紧接着,张家姑奶奶,玄武将军张灵儿派人来恭贺兄长大婚;再然后,朱雀公赵锋从北疆派人来;再往后,西北边关常胜将军汪魁、忠义将军胡钧也派人来了;几乎同时,驻守西南的镇南侯顾涧也派人来了……

张槐和板栗顿时觉得应对吃力起来。

好些人不请自来,张家又不在京城,少了张杨赵耘等人帮手,而可以帮忙的周夫子又是娘家,黄夫子等书院的人也都聚集在周家,这些官场上的人又不能派一般的亲眷帮着招呼,便有些手忙脚乱。

正在想办法,一个护卫飞奔来报:圣旨下,传旨太监已经到了谷口,请玄武王预备接旨!

张家想低调,且京城王府只有张杨夫妻,因此并没有办喜宴。永平帝因为玄武王娶的是周夫子孙女,从哪一头算,都需下旨赐福,因此亲书“百年好合”四字,制成匾牌,派人送来湖州。

好在板栗已经想到这一层,暗地里早让人预备好了,立即摆上香案接旨。

事毕,将传旨太监让入上房待茶,又命人将御赐匾额悬挂在新房门口。

另有京城的一些官员,如曹家、汪家、方家,甚至英王府,忠勇公何家,都派了人来。

一波波人潮,一担担礼品,车马簇簇,络绎不绝地从下塘集二里铺码头上岸,再涌入清南村,涌进桃花谷。

如此盛况,别说清南村的乡民了,便是那些官员都看呆了。先来的客人,比如下塘集的官绅、清辉县令等,纷纷反客为主,替张家招待起远方来的贵客。

刘三顺等人暗自庆幸:幸亏在年前把闺女嫁了,不然的话,有玄武王这场婚宴在前,事后他们就算拼了老命,也别想让黄瓜和锦鲤的亲事有一点出彩。

第458章 我来掀盖头

见人来差不多了,张槐便吩咐刘黑皮:调一批护卫跟随,让黄瓜、山芋、南瓜等人,各自领一拨客人,随他们心意去各处游玩。

于是,客人们纷纷从屋内出来,或去湖上泛舟,或去林间漫步,或在山顶眺望,或在河边徜徉;也有执钓竿垂钓的,也有在亭子里下棋的,也有在后院看戏的。

所幸,女客还是近处那些人,并无远客,因此郑氏完全能安排应付得过来。

至此,桃花谷喧嚣起来,到处都是人。

好容易安排妥了,板栗尚未喘口气,刘黑皮便来催促:时辰快到了,该出发迎亲了,内院来人请王爷赶紧去换吉服。

板栗忙回新房换衣裳。

装扮完毕,郑氏站在儿子面前,无意识地替他牵牵衣襟、整整衣领,然后伸手摸着他的脸颊,一肚子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从此后,儿子就要由另一个女人来照管了!

板栗安慰地叫了一声“娘”,对她微笑点头道:“我好快就回来的。”

郑氏舒了口气,道:“去吧!”

板栗到前面,给爷爷奶奶磕头。

张老太太看见他,顿时两眼放光,激动地说:“板栗,奶奶可等着这一天了!”

张大栓一个劲地傻笑,只顾说“好”。

板栗见他们没啥说的,便道:“爷爷,奶奶,我去了!”

张大栓这时才惊醒,忙道:“去吧!去吧!早些把媳妇接回来,早些帮爷爷养重孙子。去了那,多给夫子磕几个头。他老人家才找回孙女没几年,就嫁了你,心里怕是舍不得的很。你跟他说,往后常常接他过来住。你跟媳妇也常常回去瞧他,让他甭惦记……”

他先是没话说,这一开口,絮絮叨叨的,又停不住。直到张槐进来催,说再晚就误了时辰了,才赶紧收声,放大孙子走了。

鼓乐喧天声中,板栗率领迎亲队伍出发,往周家去迎亲。

一路上。看热闹的乡邻站满路两边,个个喜笑颜开,伸手跟新郎讨要喜果喜钱。

小娃儿们更不用说。他们最喜欢这样的热闹,一刻也闲不住,现编了顺口溜,连跳带窜地跟着板栗的马并排往前跑,嘴里高声喊:“玄武王。迎新娘。骑大马,抬花轿……”

板栗觉得这情形又喜庆又亲切,比葫芦哥哥上次在京城成亲更有意思,因而十分畅快称心。

他笑对领头的胖小子道:“你们这歌儿后面编得不通顺,再编通顺些,我就让他们多多撒喜钱。”

那胖小子约莫六七岁。见王爷居然跟自己说话,一高兴,在地上连翻了两个侧手翻。顿时激出灵感。站起来立即改词道:“玄武王,迎新娘。骑大马,拜花堂。年底生个胖娃娃,子子孙孙福寿长!”

这回通顺了!

所有的娃儿都跟着他唱起来。

围观众人拍手大笑,说都是跟头翻的好。才想这么快。

板栗开怀大笑道:“编的好!撒喜钱!”

魏铁忙命人大把撒果子和喜钱,大小娃儿一齐哄抢。笑声震天。

等队伍走过,大家又笑呵呵地跟在队伍后,人越聚越多,不知几百上千人了。

一时到了周家,也是人声鼎沸,几乎所有的文人和书院师生都聚集在这里;也有的官员是两头恭贺,选择先来周家,然后随着迎亲队伍再去张家。

更有一桩:因两家合计,在田上酒家摆流水席,让全村人今儿都不用开伙,随便去哪家吃,或者去酒家吃。

乡邻们见两家贵客多,便不去打扰,看热闹看饿了就去酒家坐席,吃饱了又出来瞧热闹。奔走相告,谈笑不绝,整个村庄比过年还喜庆。

谁料,下塘集许多人也闻风而动。一是想看玄武王成亲的热闹,也有想来开荤的,更有想攀交情的。因此穷家富户,还有要饭的,来了不知多少。

这些人挤不进张家和周家,只好去田上酒家坐席。

酒家的人为难,说王爷没请街坊哩。

大家都振振有词地说,王爷成亲,他们作为街坊,能不来恭贺吗?便不请,也得来!

田上酒家在张家被抄后,转给李耕田家经营。

张家平反后,李家本待要归还的,然张家不要,依旧让他家经管。

见此情形,在这边主持事务的李长雨便去张家讨主意。

张家上下人等都忙得跟陀螺似的转,哪里找得着主事人。

因郑青木在谷口迎客,他便去问青木,说来的大部分街坊都是常见认识的,只有少数人不认识,但也有同来的人介绍,再就是叫花子了。

青木听后,想了想道,让他们吃好了,今日大喜,人家来了,总不好把人赶走,但不许收他们的礼,免得被人说玄武王借机敛财。

又说他表弟来喜对集上人熟,叫来喜去帮他支应,又叮嘱他安排人在村口看守紧些,又命赵家和郑家的护卫都出动,四处查看,以防人多出乱子。

李长雨忙答应了,自去安排不提。

这么一来,下塘集的人就放心吃酒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