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田喜地-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老四被捏得一咧嘴,嗷地一声哭道:“爷、爷还摔了脑袋,到现在还没醒咧,爹说让我先别告诉你们这个,只说摔了腿,怕、怕你们着急。”

一时间祝永鑫的眼睛通红,家里大大小小也都被叫了起来,却也都先瞒着,只说了是摔断了腿,让大家赶紧回去。

杨氏这几日照顾祝大姐有些累得不行,祝大姐又病得昏沉沉的,所以也都没察觉出不对,祝永鑫去寻了两户认识的人家租了马车,又去书院叫了博宁回来,一家人请了大夫,就急忙坐车回了齐家村。

荷花路上就已经察觉出气氛不对,但是见祝永鑫双眼通红地赶车,也不敢多问什么,到家进屋一看顿时就傻了眼,祝老爷子躺在炕上,额头上缠着厚厚的白布,额头前面已经被渗出的血染红了,地上丢着好几个盆,里面都是一盆一盆的血水,还有些染血的白布在地上丢着。

方氏也是一愣,第二反应就是回身去拦杨氏和祝大姐,可惜还是晚了半步,杨氏眼神儿不好倒是没看清楚什么,祝大姐却是两眼一翻就晕在方氏怀里。

家里一时间愁云惨淡,大夫先给老爷子看了伤势,腿骨已经被村里的郎中接上了倒是没什么大碍,唯一难办的就是头上的伤势,解开纱布之后,老大的一个口子,像孩子咧着哭的嘴,在额头上血淋淋地吓人。上了伤药又包好,棉布,大夫到外间给开了方子,又去西屋给祝大姐诊脉。

然后对祝家哥仨儿道:“老爷子头上的伤的确不轻,我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若是这两日里能转醒,也许还有的救,若是不然,怕就要凶多吉少了,你们心里也有个数,该准备什么也都得准备起来了,别的不说,冲一冲也是好的。”这大夫说话倒是直接,“至于这位大姐倒是没什么大碍,不过是一时间急火攻心,厥过去罢了,我施几针就好,再开个温补的方子,最近不可动怒、过忧。”

祝永鑫拖着沉重的脚步去郎中家里抓药,回来之后杨氏已经在西屋里哭开了,方氏和林氏在一旁劝着,荷花在东屋守着老爷子,见祝永鑫回来,抹了把眼泪接过来去熬药。

天快亮的时候,一碗药灌下去,好在还能自个儿吞咽。看着老爷子的气息似乎平稳了一些,头上伤口的血也止住了,荷花稍稍松了口气。

祝永鑫过来嘱咐荷花看着点儿,自己拉了一直坐在旁边发呆的老祝头到西屋,家里的人都凑在一起商议是不是要开始准备白事的东西,一来是冲冲看能不能好起来,二来也怕万一真有个三长两短来不及。

老祝头颓丧地垂着头,眼中满满的都是自责,祝老四没法子了说:“爹,出了这样的事儿谁都不想的,你也别都怪在自己身上,咱还是得先商议商议,这事儿可怎么办才好。”

“老大你找人去准备寿材,老二你让荷花给博荣写封信,来不来的及也得告诉一声,老四你去城里才买别的用物,然后去给博凯和良子家都送个信儿,你们三个的媳妇轮着照顾老人,顺便把寿衣寿鞋都收拾出来,看有什么不合适的拆改拆改……”老祝头说话如同在梦里似的,声音直打飘。

祝永鑫几个都应下了,出门来却商议:“爹这样也不是哥办法,一夜没睡了,东西也不吃,熬出毛病来可怎么办?”

祝老四出主意道:“大夫不是给大姐开了什么安神的药,我看大姐喝了就睡着了,不如给爹也熬一碗。”

“药也是能混吃的?”祝永鑫斥道:“少出馊主意,你去城里记得也给我亲家送个信儿,把他一并接了来,有个大夫在家总归比咱们瞎起乱的好。”

  
第333章 祝老爷子辞世
 
 
博凯和良子接到了消息都惊呆了,急忙收拾了一下城里的东西往村里赶。巧然因着有身孕被博凯送回了娘家,盈双也陪着良子一起去了齐家村。 

虽说论起血缘关系,博凯跟老爷子自然是没得说的,嫡亲的玄长孙,可若说起亲厚程度,却是良子跟老爷子的感情更加好一些。 

郑大夫路上详细地问了老爷子的情况,听得也只嘬牙花子,苦着脸叹气道:“寻常人摔破了头都凶险得很,更何况老爷子都这把年纪了,不过还是得到家看看再说。” 

一行人急匆匆地到了齐家村,进屋见到老爷子的情形,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即便是跟老爷子算不得亲的博凯,也用拳头堵着嘴抽噎起来。 

良子双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膝行几步上前,抓着老爷子的手就开始哭:“祖爷,祖爷我是良子啊,你睁眼看看我,你还说等着我生儿子,您要抱大胖小子呢……”说罢趴在炕沿儿上泣不成声。 

郑大夫上前查看了老爷子的伤势,又细细地把了脉,看了之前大夫开的方子,说是极对症的用不着添减,听说老爷子还能自个儿咽得下药,点点头说:“比我路上想得情况要稍稍好些,这几日继续吃这个药我给针灸着看看有没有效验。” 

但是出了屋子却又叫了祝家三个兄弟到跟前儿说:“我当着你家老爷子说得乐观些,不过我也少不得叮嘱你们,老爷子年纪大了,别说是这么严重的伤势就算是个小病小痛的都容易坏事儿,你们该准备的就都得准备起来了。” 

祝老大一听这话,人就颓然地蹲在了地上,揪着头发不吭声,祝永鑫和祝老四也都忍不住背过身去抹眼泪。 

最后反倒是杨氏先抹了把泪说:“行了,我知道你们心里都难受,可如今最难受的是你爹都按着你爹夜里说得去忙活,外头的事儿你们兄弟三个商量着办,家里做饭熬药和置办东西这边我盯着点儿。”又扭头对方氏道:“让荷花赶紧给博荣写信,看能不能赶回来见一面……” 

大家各自应了就去忙了,小一辈的都守在炕边,荷花一边擦眼泪一边给博荣写信,写完低声念给方氏听了一遍,又依着方氏的要求加了几句嘱咐的话便封了信交给博凯,让他到城里去寻人送信。 

郑大夫每日三次地把脉,早晚两遍给施针老爷子一直没醒,但是喂汤汤水水的却还都能自个儿喝下去,便这样不好不坏地拖着。 

寿板是老爷子七十大寿那年就备了的,上好的红松木料,祝老大按照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的规格,已经寻了工匠开始拾掇。 

寿衣是这几年闲暇时候慢慢做起来的,上九下七,从贴身的到棉衣再到罩衣都准备妥当,妯娌几个细细翻查了都没有线头疙瘩之类,就都叠好搁在西屋炕上另去扯了布缝孝袍子、孝帽子,还要做棺中的铺盖、枕头踮脚等物。 

乡下俗令儿,老人咽气之前须得把这些都备好穿上,东西全都要铺陈妥当,不然就叫光着身子走的,是活着的亲人最大的遗憾。所以几个人每日除了照顾老爷子就都是凑在西屋里做针黹,不到半月就都累得眼窝内陷,一个个强自撑着。 

荷花虽说心疼方氏,但更担心祝老爷子,而且这时候大家都在忙,谁也没法踏实地歇着,倒不如就由着去了。 

倒是王寡妇总记挂着方氏对她的帮衬,在这个时候了也不避讳,闲暇时候就到家里来陪方氏说说话,帮她做点儿活计。 

就这样拖了进一个月,刚开始是因为每日只吃些汤水,人肉眼可见第九瘦下去了,到得大半个月后,手脚就都开始浮肿,原本褶皱老干的皮肤被撑得紧绷,连施针都没法子只得停了,汤药也已经基本喂不进去,大家也都明白,许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 

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那许多的人在屋里,却偏生都没什么声响,也没人说话,偶尔谁不小心咳嗽一声,都惊得全家心里一跳。 

寿衣已经都摆在了祝老爷子身边的炕上,铺盖、枕头也都准备妥当,一口上了漆的大棺材已经做好,放在院中的草棚中搁着。 

方氏扯着袖子抹眼泪,伏在祝大姐的肩头,低声道:“老天保佑博荣快快地赶回来,能见最后一面也是好的……” 

要说这人也是不经念叨,方氏说了还没两日功夫,这一日天还没亮,外面-一阵急促地拍门声,这夜正是老大媳妇姜氏守着,赶紧拢着灯出去应门,问清楚了是博荣从南边儿回来,这才敢给开了门,迎进来说:“赶路累了吧,先到屋里来困一觉,有啥事儿明早再说。” 

博荣急着去看了老爷子,见到这般光景自是大哭了一场,然后去见了老祝头和杨氏,又惦记着家里,直接辞了这边回去。 

方氏正睡得迷迷糊糊,就觉得自个儿一直在做梦,梦得不是有人追自己,就是有人来害自己,一晚上都没睡踏实似的,听到拍门声还以为也是梦里头的,烦躁地翻了个身,伸手揉了揉枕头又要再睡,就听见外面有人喊娘,这才一骨碌坐起来,推着祝永鑫说:“快,快点灯出去看看,是不是老大回来了。”博荣离家大半年,如今两下想见,他看着祝永鑫和方氏满脸憔悴,方氏却又看着儿子一路风尘仆仆的样子可怜,各自都红了眼睛。 

“看过你祖爷没?”祝永鑫急着问。 

“看过了……”博荣低头抹着眼泪,“我先去的那头,然后才回得家。” 

方丘却朝博荣身后看看,没见到有别的人影,急着问:“小秀和栗子呢?” 

“我急着骑马回来,她娘俩坐车慢,还在后头呢!”博荣应道。 

“胡闹!”方氏气道:“她一个女人家,还带着个孩子,你怎么能抛下他们娘俩儿自个儿先回来,这路上若是出点儿什么差错,你还不得后悔一辈子!” 

“娘不用担心,是跟着我们当地来北边的商队走的,都是那边镇上知根知底的人家,也有好几户的女眷随行,我有分寸的。”博荣忙宽慰方氏道。 

方氏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又嘱咐道:“你岳丈在咱家守着一个多月了,明日见了你先把小秀的事儿说个清楚,让他放心才好。” 

祝老爷子就勉强剩下一口气吊着,家里儿孙都围了满屋子,连办白事的张罗都已经请到了家中。 

张罗是当地的土话,大家都这么随口叫着,就是专门承办丧事的人,各项习俗他们都懂,家里又是伤心又是忙乱,只能靠张罗一项项地提点指挥着做事,所以他们都是见惯了这些的,见老爷子脸色都已经灰白,却还余着一口气吊着,不由问道:“你家是不是还有什么人没回来?老人没看见闭不上眼呢。”方氏忙道:“我家大儿媳和孙子还没回来。” 

“难怪,老人还是惦念着呢!”张罗点点头说。 

“算日子这两天也该到了。”博荣这几天都乱得糊涂了,被张罗这么一说才想起来掐算掐算日子,“按照路程是该差不多了。” 

“那先给老人擦身、穿送老的衣裳,别到最后光着身子走。”张罗开始一一分派活计,众人都听着吩咐,烧水的烧水、准备衣服的准备衣服,老祝头跟祝老大一起,用温热的湿手巾给老爷子擦了头脸、手和身上,便趁着人还没咽气把里面几层的寿衣都穿了个齐整,外面的棉衣和罩衣都还敞着怀儿,免得太过闷热。正屋里将两条长凳平行排列,架了个门板放在上面,铺好了送老褥子,摆送老枕头,都准备妥当,就等着将要咽气前把老人抬到灵床上来。 

博荣掐算的还真是没太大差错,当天傍晚,一辆青布小车停在了家门口,小秀一身清素地抱着栗子从车上下来,栗子走时还不会说话,如今猛地看见长大了许多,模样长开了,看着跟博荣有个七分相像。 

进屋之后顾不得寒暄,赶紧去看老爷子,小秀嫁过来也算是跟老爷子相处过一段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