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盘成发髻,妆粉、螺黛、胭脂、口脂将脸上面打理妥当,簇新的凤冠戴在了头上,两端用发髻固定,方氏伸手将两侧的流苏捋顺,看着梅子半晌才略有些哽咽地说:“今个儿真是好看。”
梅子心里也紧张得不行,只觉得自己手心儿都是湿冷的汗水,但是当着家人的面儿她不想表现出来,只是努力地让自己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衣裳鞋子都换好之后,妹子就只能脚踩一个扎着红绸的板凳坐在炕上,不能再随意乱动,家里人都在各处的忙活,里外屋早就打扫一新,如今扎上红绸贴上喜字儿,家人也都穿着新衣新鞋,眉眼中都透着喜气儿,只有荷花一直在屋里陪着梅子说话,不想让她太过担心,毕竟马上要给一个自己没见过的男人做妻子,任是谁都会觉得心里没底。
两个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这话,外面忽然传来锣鼓和鞭炮声,荷花忙从炕上跳下来,对梅子笑笑道:“小姑,我出去瞧瞧。”
外面方家来迎亲的人马已经到了门口,祝家的大门也紧紧地关了起来,一群孩子拥在门后跳着脚的嚷:“给红包、给红包。”
外面一个劲儿地在拍门,锣鼓唢呐声儿也越来越响么还有人丢了些早就被好的小红封儿进来,孩子们笑着去捡地上的红封儿,然后心满意足的四散跑开。
祝老四又隔着门板刁难了几句,也笑着开门放人,那方家的后生倒是乖觉,进门就先冲祝老四唤道:“四个!”把祝老四乐得眉开眼笑。
里屋的门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被人从里头堵了个严实,荷花隔着门板道:“那啥,姑父,你做个催妆诗呗?”
方家后生被荷花一句姑父叫的满脸通红,但是催妆诗乃是古礼。乡间不通文墨的人甚多,所以也没这样的规矩,他也压根儿就没准备,可是按照俗倒儿,娘家人浅。草。微。露。整。理又可以随意的刁难,所以他只好赶紧想,可是越急反倒越想不出来,满脑子都是锣鼓鞭炮声。
身旁有个陪着来迎亲的远方亲眷家的男娃儿,确实很快就道:“待字闺阁十余载,娇花羞开候君采。鸳鸯成双莲并蒂,两心相知情似海。”
周围人都拍手叫好,方家小哥得了个空缓了口气,心里却是也得了一首道:“冬晨雾寥寥,启明星报晓,月老姻缘巧,得美人窈窕。进门见兄嫂,入堂拜二老,借问妆成否?回程需趁早。”
荷花这才笑着开门道:“姑父果然好才学!”
旁边那个半大小子闻声嘟囔道:“明明是我先做出来的。”
荷花听了个正着,瞥了个眼神儿过去,看看谁这么煞风景,居然到别人的婚宴上来显摆自己的才学,正看见个十二三岁的一个男孩儿,一身儿绛红色的棉袍儿,外套着淡黄底的团花装缎裲裆,端的是衣服富家公子哥儿的模样,也不知怎的大冷天的跑来跟着迎亲。
那小子见荷花看自己,又见周围的人都进屋去迎新娘,就不服气的又说了一遍道:“明明是我先做出来的。”
茉莉正好从屋里转出来,闻言也没看是什么人就直接斥道:“又不是你成亲,抢着风头能当饭吃?瞧你年纪也不小,怎么连点儿道理都不懂?”说吧脚下不停地又往东屋去了。
那小子的眼神儿跟着茉莉的身影,一路飘到了东屋门关上,还似乎恋恋不舍地粘在上头。
荷花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方氏今个儿把家里的孩子们都打扮得簇新,茉莉上身儿鹅黄色的对襟儿掐腰小袄,下身儿系着湖蓝色的棉裙,小身量纤细高挑,从后头看去就像一株刚拔起(看不清)的小嫩柳。
“喂,回魂儿了!”荷花见那人还盯着东屋,似乎等着茉莉出来,不禁有些不乐意地道,“没见过你这般无礼的人,哪有盯着别人看个不停的?”
“黄毛丫头,怎么什么都有你的事儿?”那男孩儿把眼睛瞪得溜圆,想要把荷花吓跑似的。
“你看的是我姐,你说有没有我的事儿?”荷花冲他吐吐舌头,懒得再跟他掰扯,这会儿祝老大已经要把梅子背出闺房了,她忙过去看热闹。
新娘子脚不能沾地头不能照天,所以到了门口方氏就成起红伞,这在梅子的头顶,这样一路背到门口外,门口铺着两片染红的麻袋片当做红毯。
荷花这才瞧见外头到时足排了两辆厢式的马车,都披红挂彩,新娘子一出门,锣鼓唢呐就又都欢快地唱了起来,祝老四往杖子上挂了六挂鞭炮,给博荣等几个大点儿的孩子每人分了一节香头,等一会儿车队启动,就要一起点燃才好。
梅子在上头站定,与那方家小哥一起跪下给老祝头和杨氏磕头作别,老祝头背着手点点头,然后脖子一直仰着看天。杨氏叫起的时候声音就带了哽咽,上前把梅子扶欢/田/喜/地/贴/吧/红/裳/整/理/起来就忍不住滚下泪珠来,祝大姐忙上去扶着杨氏劝道:“娘,快别这样,刚才在屋里都哭过一回了,两个村子这般近便,以后常能见到呢!快别招梅子再掉眼泪,看补好的妆粉都哭花了。”
方氏也扶着梅子劝道:“以后常回来就是了,这么大喜的日子里,快莫要哭了。”
杨氏忙擦去眼泪道:“我这都是欢喜糊涂了,快拿饭来。”
荷花把早就准备好的金银饭端过来,其实不过就是白米和大黄米缠在一起蒸的,因为黄白相间所以叫做金银饭,不过是讨个好彩头。
杨氏盛了两勺饭,从盖头下小心地为给梅子吃了,剩下的又搁回荷花手里,这个饭是闺女在娘家吃得最后一口饭,以后就是婆家的人,吃婆家的娘看,但是这番却也不能全都吃光,要给娘留下一半,示意不能吃穷了娘家。
喂过金银饭之后,方氏扶着梅子一起上了权充作花轿的马车,新郎还很讲究地骑着高头大马,也不知道是租来还是借来的。
正在等着车队启程的时候,那个作诗的小子忽然钻出来道:“黄毛丫头,刚才那个真是你姐?”
荷花闻言恨不得翻个白眼给他看,没好气地说:“姐还有乱认的?”
“那你姐叫啥?”那小子似乎很是认真地问。
“我姐叫啥管你啥事?那你又叫啥?”荷花朝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最多最多也就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想要勾搭小姑娘是不是还嫩了点儿啊?不过转念一想,今天来迎亲的新姑父也不过只是十七罢了,她在心里忍不住的感慨,古代的人还真都是十分的早熟啊!
“我叫蒋世彦,现在你能改偶素我你姐叫什么了吗?”那小子还是真有个穷追不舍的精神,对荷花不耐烦的态度似乎毫不在意似的。
“蒋世彦啊?名字倒是取得不错,不过我可没说你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就告诉你我姐的名字。”荷花朝他呶呶嘴,“赶紧上车吧,就等着你了!”
蒋世彦回头一看可不是,所有人都在车上做好,除了祝家的人和乡亲,就只剩下自己还在下头站着,一扭头瞥见茉莉也刚出来等着送亲,有心想过去说句话,被这么多人看着又着实迈不动步,只好恨恨地跳上车,走前还瞪了荷花一眼,心道你这个黄毛丫头,我算记住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找你算账。
车上的人都齐了,方家小哥一扯缰绳,高头大马一迈步,后面的车队也就开始缓缓地开动了,唢呐声想的震天震地,六挂鞭炮也在同时响了起来,震得人脚下的地都跟着颤抖似的。
荷花捂着耳朵缩在茉莉怀里,见梅子从马车的窗子里丢出一柄扎着红绸的窗子,上前拾起来揣在怀里,表示姑娘把自个儿的小性儿和脾气都丢在娘家,不能带到婆家去。
待到车队全部经过老祝家门口要继续前行的时候,老祝头朝着车后泼了一盆水,从此就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就不算是自家人了。
********************************************************
《重生妻子的复仇》——思小朵——简介:重生后,她成为了珠宝界龙头大亨的女儿,是要报仇,让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为自己讨回公道
第七十五章 入赘风波
祝永鑫没等方氏送亲回来,在家匆忙吃过午饭就要赶回城里去,说本来就多歇了一日的假,掌柜的说大过节的就不扣工钱了,可不敢再给人多耽误,现在回去还能帮着收尾打杂的干点活儿。
荷花知道祝永鑫心眼实诚,不肯贪着半日的便宜,就把油炒面和核桃糖都装好让他拿着,嘱咐道:“爹,你若有空就先拿出卖冰水的那家,问他家冬天可要这些个小吃食,若是不要再去寻访别家,若是没人肯要,就给你做零嘴儿算了。”
祝永鑫已经从老四那边知道了蜜渍果子挣钱的事儿,伸手揉揉荷花的头道:“行,我知道了,放心吧!等你娘回来跟她说,上回那事儿并不急着定下来,我到处打听清楚了再做定夺。”
荷花闻言把刚压下去没几日的疑问又勾起来,难不成祝永鑫说的这事儿就是方氏发愁的事儿?但是究竟什么难事儿,为什么回来又跟家里半个字都不透露,所以就缠着祝永鑫非要问个明白。
开始的时候祝永鑫自然是不肯说的,但是被荷花缠得没了法子,自个儿又着急赶路,只好认输道:“你若是当真想知道,那我也就跟你说了,还记得城里济春堂的郑大夫吗?”
荷花点点头表示自己还记得,用手比划了一下道:“就是那个长胡子,个子到爹这儿里那个大夫,小秀姐姐的爹。”
“对,你的记性倒是好。”祝永鑫称赞了一句继续道,“郑大夫说你大哥是个学医问药的好材料,所以想问问咱家愿不愿意让你大哥去做他的徒弟,不然他的一身本事也是后继无人了,只不过……”
荷花见祝永鑫前头说的都是好事儿,就知道后头肯定还有什么别的为难的条件,自己在心里略一寻思就明白了,那郑大夫只有小秀一个闺女,又不打算再娶……所以听祝永鑫说到一半停住了话头,不禁接口道:“只不过是要大哥入赘他家?”
祝永鑫叹了口气点头道:“是啊,若当真只是去学本事,我们倒是也没有多大的意见,问过你大哥自己的意思之后,怎么都好办,但是要入赘这事儿……”
荷花心道,博荣是家里的长子,供他念书那么多年,眼瞧着再有两年考个秀才,以后的前途就好起来了,这入赘之事还有啥可考虑的,但是还没等她说话,就听自己身后传来土篮子落地的声响,又见祝永鑫的脸色猛地一变,她就知道事情不好,肯定是博荣把刚才的话听了去,只是不知道听去了多少,忙回头就看见博荣已经跑出门去。
祝永鑫起身忙追出去,荷花哪里跟得上他俩,不多久就累得呼哧带喘的,只能远远地追着,但是也被越落越远,直到博荣被祝永鑫追上撕扯起来,荷花这才上气不接下气地追上他俩。
“爹,大哥,你俩快分开!”荷花顾不得自己的肺要被冷风呛得炸开了似的疼,仗着自己个子小挤进他俩中间,这才算是分开了两个人,她怕博荣再继续跑,干脆手脚并用的像个树袋熊似的把自己挂在他身上,这才使劲儿地喘着粗气道:“大哥,你这是干啥呀!”
博荣这会儿也不知道自个儿心里是个什么滋味,虽说当初想去药铺做学徒,那时候因为勤快肯干,被店铺原来的小学徒没少挤兑,自然也没少说什么讨好郑大夫为了入赘之类的话。这话听得多了,他自己心里也不是没闪过那样的念头,若是能入赘了郑家,也许自家的担子就能轻快不少,自己还能反过来帮衬家里,但是很快就哑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