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在屋里好看!老头子闻着它们舒服!”一位老人回答得特别霸气且任性。
  总之; 山林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拾柴、砍枯木、烧碳的汉子小伙,叶家人藏在其中,一点都不特殊,只是烧碳略微频繁一点,多少次没烧好。
  到最后,那些不烧碳存柴的人家,也顶不住这股子‘妖风邪气’。毕竟,村里人就爱图个热闹,爱跟风,谁家要是没做,还挺奇怪。罢了,好看就好看呗!
  真幕后推手叶老爷子,在老伴面前摇头晃脑,笑得好不得意。
  除去烧碳砍柴,晒被子、存厚衣服、拆旧换新……很多备冬杂事碎事,看起来简单,比不上农活,但轮到自己上手,一眨眼就是一整天,挺能消磨时间。
  夏老爷子身为裁缝,终于忙碌起来,午饭后,也就没时间去折腾徒弟,放她自由。这也是先前为何答应成为‘队里临时兽医’原因之一,被衣服被子折腾得脑门疼。
  于是,自由人甜妹儿,就被她妈领回家,去取空间里的一团乱麻。
  绝对是真的乱麻,黑麻、白麻、黄麻、线麻,啥麻都有。这是今早备好放在青山空间的大竹筐里,升级后,一天两次,想要取出来特别容易。
  每次瞅到甜妹儿,闭上眼睛歪歪头,一筐东西就忽然凭空出现或消失在房间里。叶家人都觉得很神奇,不愧是小仙女,这不就是仙家的破乾坤法术吗?
  除去各类麻,筐边上还挂着一篮新鲜水果,香蕉、葡萄、桃李、冬枣、桃金娘、野草莓……量不多,种类繁多。
  “妈,尝尝我种的紫葡萄,甜汁多。”甜妹儿赶紧拿起一串水果讨好妈妈。
  甜甜酸酸的,味道确实好。
  叶妈妈瞅她一眼,算是接受贿赂。
  甜妹儿得意满满。
  她真的好像把熟葡萄藤,种在臭师父的后院,吓坏他!
  不多时,俩母子将两串葡萄全部吃完。
  “妈,咱们要这么多麻干嘛?”
  甜妹儿瞧着麻筐,不解问道,她最近已经搬出百斤以上的乱麻。
  提起这个,叶妈妈笑得特别甜,“搓麻绳,编麻布,咱们家、你师父家、白老爷子家、杨婆婆、还有你姥爷家,都需要它。”
  南方的房子,除去地主家青砖青瓦房,因特别构造外。新旧土屋全都漏风,房顶门缝窗缝全都抵挡不住,在屋里也寒意刺骨。
  房顶用枯草枯叶修补,门窗用麻布钉住,已经成为当地每年的必要御寒手段。青山里各类麻虽不少,各家各户每年都有存货,但今年天气诡异,寒冷突如其来袭击。
  防冬用的麻竟也成紧俏货。
  队里小干部通知‘麻全放入仓库,队员不得私自取,若犯,视为偷窃罪。’
  麻布甚至可以做成衣服呢!
  出村路被挡住,无法与外村人交换各种麻,这如何御寒保暖,成为碧山村村民近日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
  也就是说,碧山村有麻绳麻布纺织机,但缺少大量麻。
  听此话,甜妹儿眼睛雪亮,惊喜问道:
  “姥爷?舅舅舅妈?他们会来咱们家吗?什么时候?”
  叶妈妈微笑回道:“他们不会来,但是咱们可以去啊!下午把麻布、桐油送到白家夏家,你爷爷会跟白老爷子讲,看能不能一块儿去县城一趟。”
  只有把“杨婆婆的重要预言”,向她父亲转达一番,相信他一定听得懂自己的心意,她才能真正放心下来。县城比农村好,哥哥他们吃的是铁饭碗,但怎么说,也得准备一番吧!
  叶妈妈还没回过神来,甜妹儿已经挂在她大腿上,像个树袋熊一样,用水汪汪的黑亮眼睛盯着她,软糯撒娇道:
  “妈,带我去。我可以揍坏蛋,运东西,搬东西,种麻种桐油……”
  “这个我可带不了,我也不能去呢!”
  叶妈妈眸色一暗,可惜叹道。
  小五还没完全断奶,她一走他就得断粮,而且小五刚满周岁,谁家也不会放心他上路,这探望父亲哥哥的事,只能等以后有缘。
  甜妹儿怂拉下毛头,准备晚上偷偷摸摸跟着爷爷出门,争取把自己打包进出村的驴车或马车上。
  “快帮妈把麻运到后院去。”
  拍拍她小屁股,叶妈妈无奈摇头道。
  然后与大力小闺女合作,将屋里一筐筐麻,全部搬出。
  前院没墙,全都是竹篱笆,院外可以将里头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叶家附近没邻居,又处于碧山村最深处。就怕万一被人瞅到,这事儿还挺麻烦。
  乡村消息传的快,就算有些边边角角秘密,也被三姑六婆们,描绘得栩栩如生,补得完整无缺。到时你一句我一句,你借一把我扯一根,再多麻也经不起折腾。
  于是乎,张家的两台纺织木车,被叶家以织好的麻布为报酬,借到家里摆在后院,悄咪咪打麻绳、织麻布。
  甜妹儿已经成为打麻线高手
  叶妈妈在一旁将黑麻线麻等,摔打柔软,清理干净,劈成细綹。
  甜妹儿坐在木纺车前,摇踩摊,利用一松一紧的牵引关系使纺织车转起来,利用旋转把麻纺成麻线。
  叶妈妈再把麻线缠成各种各样的线团。
  咚咚咚!咂呀——
  纺车规律的声音在叶家后院响起。
  砰咚——砰!
  声音有一些凌乱。
  要是有人经常听到,通常会认为是叶家皮猴儿在乱玩,队里有木制打谷车,曾经就被山娃娃踩出一缺口。
  甜妹儿:你们猜得没错!
  瞅着麻线一团一团被卷起来,一坨一坨堆在木盆里,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甜妹儿,准备一下,快点跟爷走!”
  叶老爷子一进后院,对叶妈妈点一下头,转身赶紧催促道。
  有点疲倦的甜妹儿,仅花十五分钟,做完两套小人舞,瞬间精神百倍。
  仍不放心的叶老爷子,把她抱起来,边揉腿揉手,边朝外边走去,还不忘骂道:
  “熊猴儿,你一丢丢点大娃娃,织布机有啥好玩的。天天踩以后长不高,你看看村里头的周家丫头……”
  甜妹儿搂着他脖子蹭啊蹭啊,甜蜜撒娇道:“爷爷,咱们去榨油,桐籽,我全都准备好啦!”
  叶老爷子一点都不温柔地揉她头发,怒骂声却渐渐停止。
  俩爷孙走向全村最大的骄傲之一——碧山村榨油房。
  纺织车可抬家里,榨油房肯定搬不动。
  冬季夜暗得早,月亮星星通常也少一些,且屋里都被钉的死死的,棉油煤油桐油,就得多多准备一些。
  而在供销社买这些都需要票与钱,村民们也不傻,利用张老爷子的手艺,干脆在村里建一个榨油房。
  每年夏秋,去种棉花的村里,交换一些棉籽,或者买一些桐籽,自己榨油,将油票省下来,去换其他物资。
  榨油房做得可不容易,张老爷子呕心沥血,几乎忙碌接近一年。
  尤其是榨油木制机具,那些釜甑、炉灶、木榨、铁箍、撞锤或撞杆、油缸等木质工具完美组合,需要手艺最好的木匠。
  两年前,三村唯一的榨油房落户碧山村,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榨油房又称‘张氏榨油房’,生产队成立后,只要有油榨,张老爷子就可以得到工分。村民若是自己榨油,会送一些成油给张家,当做使用酬劳。
  全村最不缺油的就是张家。
  小到农具、中如织麻车、大到榨油房,木匠张老爷子的手艺,渗透全村各个角落里,村民们离不开他。
  也因此,在这样的年代,匠人们受到的尊敬,等同于那些热血读书人,而最棒的匠人,在部分村人心里,比读书人还重要。
  中秋深秋的榨油房,通常忙碌起来,天天都转个不停,需要本村村民提前预订。而外村村民更是不知道排到猴年马月去。
  今年特殊,暴雨后,秋季来得早,村民来不及兑换籽类材料。而如今,唯一安全的山路出口被封,其他崎岖山路也有,平时就挺危险,暴雨加秋冬,危险得更多。
  因此榨油房难得空闲下来,这倒是方便叶家人,最好瞒着其他村人,赶紧趁机将桐油,通通榨出来。至于为什么不榨菜籽油,因为新鲜菜籽油味太浓太香,且队里现在已经没有菜籽。
  通常他们都选择在下午榨油。
  晚上叶爸爸、叶老爷子、叶妈妈再拎着几大桶‘热水’回家洗澡烫脚,去油味儿,叶二叔叶二婶也会帮忙。
  对于使用榨油房借口也想好,利用叶二婶的职务,把队里的榨油任务接过来。叶家精壮汉子多,接活这一点特别容易。
  而那些桐籽出自仙山,也有甜妹儿的仙山,来帮忙运到油坊。
  对此,甜妹儿心里甜滋滋的:这个家里不能没有我,真是好烦恼!
  农忙过后,清闲下来,除去一个二愣子叶三叔,叶家人全都跟小松鼠一样,一点一点往家里存粮存物。
  哪怕晓丫头,现在跟着思丫头,在树林里捡柴火,逮越来越少的麻雀呢!
  爷俩口靠近榨油房,听到脚步声,叶爸爸伸长脖子往外偷看,是熟人才放下心,赶紧招呼他们。
  “爸,甜妹儿,你们来啦,今日队里的棉油麻油豆油桐油,我与二弟已经榨出来啦!”叶爸爸擦擦汗水,把一桶一桶的油,全部放到一边,再盖得严严实实。
  叶二叔已经离开油坊。
  甜妹儿神气的扬起小脖子,闭上眼睛,小手随意一挥,超大框的桐籽,瞬间出现在油房里。上面挂着一个新鲜水果篮子,里头只有一小堆美味解渴的桃金娘。
  “这丫头!”
  祖孙三代开始忙活起来。
  甜妹儿充分利用‘大力’优势,咚咚咚,将桐一捣烂快成坨状,再全部装进簸箕,递给叶老爷子。
  “爷爷吃果!”
  空闲时候不忘卖一下乖。
  叶老爷子咬一口桃金娘,再把籽们倒进锅里蒸,放在铁制圆形模具里的用脚踩实,制成包饼。最后把十几个包饼放在一起,饼与饼之间没有空隙。
  “爸爸吃果!”
  忙碌的甜妹儿不吃独食。
  砰砰砰!
  等包饼放进榨仓,叶爸爸用尽全力,撞杆撞击木楔,清亮、浓郁味道的油脂便从油饼里一滴滴溢出,气味四溢。
  榨油房里的祖孙三人,目不转睛盯着它成桶。
  不一会儿,叶二叔叶二婶叶奶奶,也来一起帮忙。等一桶一桶清亮的桐油被榨出,整整齐齐放到一边。
  都是自家的!
  自家的!
  冬天家里可以点得亮亮的。
  叶奶奶喜滋滋道:
  “这几天的桐油,省着点,咱们家用两年可能还有的剩。”
  “浑身都是油味,现在我走到哪里,都被叫‘油干部’。的亏咱们幸运,能换来这么多桐籽。”叶二婶笑眯眯道。
  叶二叔接话道:“所以咱们家才需要一桶又一桶的“热水”,去油味儿,大嫂食堂里还有帮忙烧热水。”
  否管麻布还是桐油,这个秋天,瞒来瞒去存物真不容易。
  仅负责放风的甜妹儿捂嘴偷乐。
  采果、挖粮、种地、打拳、跳舞、看‘病’、织线、榨油……这个秋天,她绝对是家里最忙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继续码字下一章。
  **
  村里很多人最爱边干活边聊天,各种消息都能凭借猜测之类的补全。
  那个媳妇儿跟婆婆吵架,哪个儿子打牌输大啦,那家人买新的电视机……有的说过就忘,有的她们能连起来,查缺补漏,讲成一个新故事。
  脑洞可以写啦。
  有时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