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当于镇上放电影一样。
借着忽明忽暗、摇晃不定的火光,村民们特别积极,用木桩竹鞭等将食堂打整一番,除去一个出气窗,其他门窗都用竹帘封得死死的,食堂里再点燃木炭,温度有一点点回暖。
因白老爷子回来,公共大食堂的八仙桌再次摆上,这次的‘丰盛’饭菜让很多人失望,一盘炒青菜一盘炒白菜,靑菜豆腐汤,去寒姜汤,主食南瓜与红薯。
唯一能开胃的是,桌桌有三碗的泡菜胡豆。
碧山村人什么都能做成泡菜,家家户户都有泡菜,肯定比那什么思密达国家历史悠久。这胡豆是用用酸咸菜水熬煮,冷却后,倒进泡缸里腌制。
而泡菜缸里的调料,有制止的花椒、辣椒、大蒜、姜等。
泡菜胡豆,咸、酸、麻、辣、香,五味俱全,入口刺激着味蕾,满口生津,令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尽管这样,无荤油、量太少,比起先前差得太远,不少村民们都在背后嘀咕,心里的小算盘自然打的噼啪噼啪响。
有一位急性子年轻小伙子,当场直接开口问道:“张队长,白大夫今日回村,咱们是不是得好好戳一顿,给他们洗洗风尘啊!还有文老师初来咱们村,是不是得有个欢迎仪式?”
此话一出,得到许多小年轻们的欢迎,甚至有人用筷子拍打桌子,笑嘻嘻起哄道,“加餐!加餐!加餐!”
公共食堂的氛围最先达到一个小高潮。
“那你瞅到白大夫他们抱怨了吗?”张队长反问,“出村的人,谁要是抱怨一声,哪怕三岁小娃娃,我立马把杀一只鸡,给他们庆祝归来!”
很多人的目光,渐渐转向八仙桌旁边,最先的一个小丫头身上。
甜妹儿换上一套蓝布棉衣,还有灰色的猫咪围巾,头戴可爱的猫咪线帽,浑身上下都写着‘萌’字,对比自家狗儿,村里奶奶婶婶们恨不得偷回家养。
她也一点都不怕生,歪歪头,对着大家甜甜蜜蜜一笑,白嫩脸皮儿露出两窝儿,大大眼睛眨巴眨巴,软软嫩嫩的声音在食堂响起。
“好多好吃的,白奶奶做得真棒!”
小娃娃能吃多少饭,毛头小伙子们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心情不错的甜妹儿,则回他们一排小米牙儿。
而旁边年龄大一点的老人们,却留意到,白老爷子、文家父子、叶家俩汉子、叶安诚,他们对待食物珍惜而满足的神情。
文景深真心觉得,碧山村食堂饭菜,比很多县城工人家庭,更好吃,量也不少。跟不谈那些只喝稀饭米汤、吃野菜充饥的村镇。
尽管有所抱怨,吃饭期间,村民们依旧你夹我抢,仅为桌上的三碗胡豆泡菜,争得一片闹哄哄。
最后,不说碗底浅浅一层酸辣够味的泡菜汤水,连碗都被小娃娃们,舔得一干二净,亮晶晶的。
实在太好吃啦!
可以没吃饱!
甜妹儿心里已经开始扒拉扒拉计划着,空间里,泡胡豆、炒胡豆、煮胡豆、五香胡豆的好事儿。
吃香喝足后,七层以上的村民们都未散去,留在食堂,坐在原位置上,眼睛瞄向八仙桌,期待着白老爷子他们的半夜山外故事会。
连俩高中生都留下来,因为他们家在县城里,也有拖白老爷子回去带些口信。
平日里很叶三叔玩挺好的几个小伙子,还向叶家人关心打听,他是不是生病,或者叶婶婆是不是不舒服,今晚咋见俩母子,被叶老爷子板着脸吓回去。
他们心里担心占六层,打听占四层,可惜遇到油盐不进的长辈。
张队长瞅着众人,尤其一些年纪大的老辈们,叹息一声道:“炭火再添一点,窗再开半边,大家把桌子板凳收拾一下,大家想听就靠过来吧!”
听到这话,小伙子们脸上笑开了花,赶紧麻利行动起来。
大食堂里,篝火闪烁,上百村民村民们层层叠叠,围着红炭,煮着一大锅姜汤,热气腾腾,绝对是最热闹的听故事场景。
“咳咳——”
叶安诚清清嗓子,消除紧张感。
十几岁少年第一次担重任,成为村里故事会的主讲师。
哥哥的小迷妹甜妹儿,十分给面子拍掌,激动大喊:“讲得好!”
迷迷糊糊的思晓俩丫头,明显被带歪,跟着鼓掌叫好。连元起满满的叶小五,也蹦出一个“好”字来。
叶安诚满脸黑线。
他还没开始说呢!
“说得好!”
“叶家三姐妹花也太有趣啦!”
“奶娃娃在给哥哥打气哩!”
……
食堂里哄笑连连。
有的人连眼泪珠都笑出来,好不热闹。也有人认真拍掌鼓励他,倒是让叶安诚的紧张感,得以缓冲。
甜妹儿得意洋洋晃晃脑袋。
她的小屁股在二婶腿上扭啊扭啊,被刮刮小鼻子,才撅起嘴巴安静下来。
叶安诚喝一口姜汤,润润暖暖桑子,看一眼白老爷子与张队长,才开始用略微平静的声音开讲。
“出村的时候,我们是跟张队长一起去碧山镇。那天太阳挺暖,风很小,不算太冷,驴车在山路上是真的很抖……一转弯,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浓浓黑烟,好多村子都修了很多小高炉……”
平日里就是话唠的少年,沿路观察特别仔细,讲述也很细致。有点像一本小人书里的语气,让村民们仿佛跟着他的诉说,一起出村,真的看见那些东西。
连文景深都觉得,少年很有语言天赋,说不定是个当语文老师的好料子。
甜妹儿关注点却不一样。
她这才发现,变音期的大哥,清亮里带有一么子磁性,不像别家小伙的公鸭桑,特别好听,只是有好多小姑娘,听得眼睛亮闪闪,脸红彤彤的。
哼——
大哥可是她的第一个压寨夫人。
甜妹儿‘狠狠’瞪向那些村姑们,却无人回应她,其他村民们,都沉浸在出村的故事里,随着他的话,起伏跌宕。
当提到烂在地里的红薯、稻谷、萝卜、黄豆等粮食,村民们心疼肉疼,恨不得去把它们刨回家去。
“还有白菜吗?现们还可以去偷偷挖点。”
“哈哈哈哈,毛袜子你傻啊,去人家队那可是算偷窃!”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抱紧仙女们,亲亲亲。
**
写这个场景的时候,脑子里想到小时候,冬天半夜走十几里山路,为去看杂技表演。
比如猴子骑车、踩鸡蛋轻功、乡村歌舞、烟草戏法、喷火表演……现在想起来简单到不行,尤其那些歌舞,大红大绿的。
那时候看得可认真啦!
至于印象最深刻的是。
那些年纪轻轻的丫头娃娃,各种高难度动作,实在佩服得很,太不容易啦!
**
第145章 孝字鸡婆鞋
俩村民的瞎闹怼语; 引起公共食堂一阵哄堂大笑; 毕竟不是自己队自家地; 再心疼再可惜; 也有个限度。
糙汉子爽利妇女们; 甚至用这事,纷纷开始“你要是能挖到一根萝卜; 我给你蹲下洗脚”; “人家队里粮食堆满仓库; 打死也不给你”类似的玩笑来。
甚至; 有一个年轻小伙穿着灰扑扑的补定大棉袄,故意腰间缠烂麻绳,再牵着他家流鼻涕、黑黢黢的小破孩,拖着长调唱起来:
“咱家过的苦日子,好凄惨啦,来给半块红薯哟……”
一边唱; 一边往年轻姑娘堆里抛一个媚眼,引得村民们笑骂不听,全场似乎迎来第二个小高潮。
在红通通的炭火中心; 俊脸被映得通红的叶安诚,表情却十分凝重; 不带一丝一毫笑意。旁边的叶爸爸伸手拍拍他的肩膀,亲眼目睹那些事那些人,他们心里感触太深。
喝一口热姜汤,继续缓缓讲述。
“……车子转过一道弯; 见到好多老大爷老婆婆,领着孙子孙女,挖梯田上烂掉的红薯。山娃娃们穿得破破烂烂,一个个盯着烂红薯,捂着肚子吞咽口水。队长下车,去询问一老大爷……”
听到这里,气氛渐渐沉闷起来。
有感性的老太太,甚至摸着眼泪珠,怜惜哀叹一句“可怜,幺娃儿遭罪哟”,汉子妇女小年轻们也停下搞笑,挠了挠头,似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讲到碧山镇食堂的限粮规定。
一个镇一日三餐,竟然连红薯稀饭都不能全部供应,那可是碧山镇的公共食堂。
“精壮劳动力还在继续炼钢,老人们饿着肚子犁地耕田。”
此话一出,村民们面面相觑,立马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热火朝天,尤其关于镇上公共食堂的事情。
“镇上仓库不是很多粮食?也会被吃光?”
“碧水村请的泥瓦匠就是镇上的,按照他们这个吃法,全县的粮食都不够吃!”
“造孽哟,还是咱们村好,他们今年咋过呢!”
……
讨论声比刚才激烈得多,不仅年轻人,各个角落里的老大爷老太太们都加入进来,甚至村里小破孩们,也在问外面山娃娃的事情。
持续许久,声音终于一点点变小后。
张队长才重咳一下,认真回道:
“从碧山镇回来,我们就规定,咱村的食堂饭菜逐渐减少,除去外面镇村的原因之外,还因为咱队库里粮食同样有限。”
“现如今,库里粮食本就不多,且每天都在一点一点减少。若是你们要一直胡吃海吃,吃饱吃撑,莫不是大家想过年喝稀饭??恐怕倒是连红薯稀饭都吃不起!”
村民们立马摇摇头否定。
一位年纪大的老婆婆叹息道:
“当初要不是张队长坚持,咱村恐怕也跟外面村镇大食堂一样,咱应该多谢张队长啊!背后抱怨的人更应该道歉!”
张队长摆摆手,阻止几个热血青年的道歉,给主讲人一个眼色。
隐去胡萝卜交粮的事,叶安诚继续讲下去,路上猎得野兔的事,也堪堪引得几年轻小伙的赞声,直到说到夜宿冠山村的事儿。
换个讲故事的人。
冠山村生产队长,做得一系列事情,包括“砍树炼钢,修建大食堂,胡吃海吃”,其中文李家务事被简单描述一两句,这些都由文景深拿捏着说。
这是他主动要求的,想给碧山村带来一点好影响。冠山村的故事栩栩如生,仿佛发生在村民们眼前。
最后——
文阳熙眨巴眨巴清澈大眼睛,特别害羞可爱,他用稚嫩的童音,去描述那些曾经悲伤绝望的事:
“洋槐叶软,没味可以吃饱。桑树叶子硬,不难吃,吃下去想吐,但吐不出来。臭椿叶闻着就臭,吃它不敢闻气儿。只有榆树叶最好吃……”
原来不止是碧山镇,外面很多村,公共大食堂都供不上饭菜。张队长刻意给村民们,留下半小时的思考时间。
食堂里只有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在晃晃荡荡的火把光下,显得特别幽静,夹杂着几分悲伤。
高中生父子都吃野菜树叶充饥?
外面得闹腾成啥模样!
咱们村会不会也变成那样?
文阳熙腼腆地往文景深怀里缩,把爸爸的胳膊遮住小脸,不安瞅着周围人的反应。他看着村民们一个个泪如雨下,撅起嘴巴,觉得自己可能讲得很烂,心里头有点儿委屈。
直到,甜妹儿回他一个超暖的鼓励笑容,以及大拇指比赞的手势。文阳熙小脸发烫,这次连眼睛都不敢露出来,直接把头埋在文景深的怀里,屁股对着炭火盆。
甜妹儿像个小仓鼠一样偷笑呲牙。
叶二婶瞅着有趣,却感到有人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