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感被冲散一些。
  甜妹儿说的也对。
  张燕嫁得不远,他们能够每天都见到,也会知道她过得好不好!
  张家人口简单、周佳先人勤快又不死板、张家周家都同在一个村里面,这都是张老爷子选择他做孙女婿的原因。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张燕是心甘情愿同意的!
  **
  午时吉祥,新娘子终出闺门。
  被折腾够呛的周佳先,擦擦头上的细汗,抬头看向自己媳妇儿。
  张燕的一身嫁衣是夏老爷子挺认真做的。
  花色红棉袄上云盘扣子朵朵,领口、袖口、衣襟边缘都滚一截花边,裤子卡着腰身,显出很深的腰窝子。
  这么一瞅,身材可算是顶尖的。
  镂空的大红盖头巾下,若隐若现能瞧见,用红绞得光光生生的脸蛋、描黑长眉、抹上红唇,感受到炙热的实验,脸颊两边晕染出羞涩的红晕。
  周佳先笑得更傻,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由亲友们善意的逗趣取笑。张燕低着头,羞得耳根子都变红,恨不得把这大傻子,塞进老鼠洞里。
  **
  跪别张家长辈,张家泪花像断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掉。张家大老爷们眼眶都红肿,小二黑搂住姐的大腿,不让她离开,哭得哇哇大叫。
  当着村人们的面,周佳先又慎重承诺一番。
  新娘子这才坐上迎亲的婚车里,带上几箱子嫁妆以及各种木质新家具,揣着不安的心,与未来丈夫一起离开,告别家人,迎接新生活。
  甜妹儿三姐妹花,额心处都抹有一点红,白嫩脸蛋黑眼睛,长相标志,果真像三个金童女,她们牵着手,蹦蹦跳跳跟在牛板车旁边,嘻嘻哈哈。
  抹着红的童子小二黑:……原来我可以跟着大姐嫁出去喔!
  看热闹的村人们哈哈一笑道:
  “这童女长得好看,这童子太黑了些!”
  今日吉时都接近正午。
  因此在某个交叉路,正好遇到另一家迎亲对,两边差距不是一般大。
  送亲接亲人数、新娘新郎的新衣服、精心打扮的婚车……最主要的,通常人家常会比拼的嫁妆。
  碧山村也有晒嫁妆一习俗。
  只是不一定要全部晒,低调人家都不愿太过显摆,通常都是刚刚好。
  周家大丫只有一个嫁妆箱,里头两个旧木盆、一个大瓜瓢、一根板凳、一卷麻布,瞅着令人心酸至极。
  暂且忽略家具,张燕仅晒一个箱子。
  箱子里有红边框的镜子,洗脸盆,洗衣盆,香皂盒、龙凤呈祥的锦绣被罩、枕巾枕套、暖水瓶,单单这些,令村人们羡慕不已。
  周婆婆平日里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疯婆子,周媳妇跟她婆婆一个德性,除去唯一的蛮根孙子,能制住她们,大多数村人都拿俩撒泼耍赖疯婆子没办法。
  如今,清眼瞅见‘卖女’的人家,多数村民们心里都不好受,对板车上怯怯发抖的周大丫,心里充满同情。
  做周家女儿,那就是活受罪啊!
  简短的交集之后,两辆不一样的婚车,相错离开,走向不同的人生旅途。
  甜妹儿眨一下眼睛,无意间看向隔壁的简陋婚车队。
  车上坐着瘦瘦弱弱的周大丫,她难得穿一件没补丁的厚棉袄,眸底竟只有兴奋与激动,一点自悲自怜都没有,根本不似刚才楚楚可怜的神情。
  这变化超出想象啊!
  对上甜妹儿不可思议的目光,周大丫愣住两秒,冲动是魔鬼,她回她一个开心喜悦的笑容。
  甜妹儿脚步顿了两下,歪了歪头。
  她回一个祝福笑容,继续蹦蹦跳跳追向前面的婚车。
  周大丫微微摇头。
  被宠爱的三岁小丫头,她懂什么呢?
  **
  对于这次出嫁,周丫头绝对是心甘情愿的。
  再不嫁人,在这冬天,她就快被亲身父母饿死冻死!否管嫁的谁,对于周大丫来讲,都是一种解脱,未尝不是有幸福的未来。
  对于张燕的嫁妆与婚车,周大丫眼睛里八分羡慕两分嫉妒,并没有嫉恨。
  只要能活下去,她嫁给谁都无所谓。
  至于家里那两个妹妹,能帮则帮,不帮自求多福吧!
  这就是周大丫。
  她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只是被环境逼得自私的‘恶女’。只要人不犯她利益,她就懒得管别人,可能为一口粮食,可以不要脸,各种争斗。
  见张燕出嫁,谭家新郎官眼里同样没有怨恨,反而是愧疚与祝福,他并不像谭家人,性子老实憨厚,负责任。
  真要是坏,张老爷子当初也不会答应,让他做孙婿。可惜看来看去,没看清楚他背后的谭家。
  谭家小伙性格不够刚强圆润,周大丫正好相反。
  说不定这两人成亲,同样阴差阳错成就一对,前提是,他们能不能经得起‘谭家’这个大麻烦。
  关于未来,谁又知道呢?
  **
  周佳先的家确实很矮很旧,然而它现在的模样已经简单改造活,比当初分得两间矮屋时,好太多。
  他先用黄泥巴土墙圈成一个小院子,院子里还种下两棵柿子树,再用草泥灰把所有墙全部刷新一遍。
  如今,院子的泥墙上,还有一副祝福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龙飞凤舞的对联,与黄泥墙溶为一体,远远看去,倒像是一幅水墨画。
  不是谁都认识这些字。
  周佳先就不认识,但他知道张燕读过书,于是特意去白家请文景深写的。
  然而——
  有村民笑呵呵问道:
  “这墙上写得啥吉利话啊?”
  周佳先挠头傻笑道:
  “我忘记问文老师了。”
  甜妹儿盯它许久,摇摇头不认识。
  叶安诚盯它许久,摇摇头也不认识
  张燕偷偷盯它许久,摇摇头也不认识。
  在坐没人认识。
  大家只好尴尬一笑,说两句吉利话将它圆过去。
  文景深:……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写得晚点,不好意思,么么哒仙女们^_^
  情人节快乐,没有情人也快乐,开开心心备大年。
  么么啾,爱心^_^


第158章 洞房与备年
  洞房很小; 内墙用草泥灰泥新刷一遍; 墙中有贴一副‘百子嬉闹’的大红年挂画; 唯一的喜床上方; 贴有红纸剪的双喜字。
  屋里所有物品都喜上红线; 包括扫床的扫帚,下面还缀着红樱穗子; 似一团燃烧着的火苗; 象征今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一切都是周佳先独自准备的; 简单心细; 尽心尽力。
  新娘子的漆红木箱与红酸木枝等嫁妆整整齐齐一放,洞房瞬间满满当当,只剩下人的落脚处。
  小小的洞房,红通通一片,处处都透露着喜气。
  外院在热热闹闹拜堂,甜妹儿三姐妹花与小二黑; 则被拎着进入洞房内帮忙。
  铺喜床,先把一层一层崭新棉花垫铺上,在铺床单与棉被; 放在双喜的枕头,这些都是婆家张家提供的。包括床单在内; 所有铺喜床用的东西,最好都是成双成对的。
  等喜床铺好,在被子的四个角里,放进去几个零钱、米花糖、花生以及大红枣; 寓意将来在日子越过越好、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晓丫头与小二黑盯着大红枣猛流口水。
  叶奶奶得空嘱咐一句:
  “这些可不是你们吃的。”
  甜妹儿同样眼巴巴盯着大红枣,用软糯小奶音问道:“我能得到一个大红枣核,作为奖励吗?”
  “老祖屋子好多,我有偷过哩哈哈哈哈——”小二黑叉腰笑得好不得意。
  晓丫头直接开打,两小家伙笑嘻嘻闹成一团。
  甜妹儿还没来得及帮姐偷袭,叶奶奶直接拎起晓丫头跟小二黑,把他们放到喜床上,这两人都是双数六岁年龄,并没有啥忌讳,反倒是刚刚好。
  两人在喜床上滚来闹去,继续开战。
  这可是洞房喜床!
  晓丫头可是爷爷的。
  回过神来的甜妹,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站在床边,一直下‘黑手’。
  本来就揍不赢晓丫头的小二黑:……
  童男童女们都不是爱哭的性子。
  洞房内响起娃娃们,稚嫩的欢声笑语。
  热热闹闹拜过堂以后,新娘子终于被送入洞房,村里奶奶大娘婶子娃娃们挤做一对,有说有笑开着新娘子的玩笑。
  秤杆揭开红头盖那一刻,新郎新娘脸全变得红彤彤的,眼里里除去羞涩,溢着幸福与期待的光彩。
  来祝福婚礼热闹的众人,全都得到一粒玉米花糖,大家嘴里也跟吃糖一样,甜甜蜜蜜的吉利话,不带重复往外蹦哒。
  离开之际,甜妹儿捏着大红枣,偷过院门,往身后周家小院望去。
  在冬季的暖阳下,土屋顶雪花闪闪发光,金色阳光,撒在干净整洁的院子里,树荫像筛子,把阳光网下来,落在新娘新郎身上,特别温暖,特别幸福。
  **
  张燕亲事过后,碧山村里还办好几场亲事,两家达成统一意见的,全都是本村人,而与外村的亲事,除去约定延后的两家,基本上全吹了。
  因此,碧山村与碧水村的关系,真的陷入百年难遇的低谷,连张队长跟王队长关系也紧张起来。而碧土村夹在中间,表现得跟黄队长性子一样,哪个村也不愿得罪。
  碧山村人想要出村,要绕一截远山路,雪路很滑,靠近半边悬崖。幸亏村民们此刻不用出山。
  碧水村人想要爬二碧山三碧山,必须得爬有野兽的三座山,此路基本是不通的。
  无论夏季冬季,处于有经验的猎人,爬那些山,等同于送命。娘娘庙被拆,似乎他们也不需要爬这两座山。
  冬雪时有时无,山顶山脚的积雪越来越深,一踩下去很难□□。
  半山腰的积雪已经厚至成人的小腿肚,偶尔爬二碧山探望杨神婆的叶家汉子,对这点深有体会。
  寒风依旧冰凉刺骨。
  人类的适应力却很强,村人们渐渐适应这个罕见的寒冬。保暖得当,生病的老人孩子也渐渐减少。
  天不下雪,许多村民都出来扫雪。
  若有太阳,老人小孩们也出来活动筋骨,伸伸懒腰,或跑跑跳跳蹦蹦。
  这天,村子里竟然有外村人进来,来得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剃头匠。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俗话又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因此,过年需要剃头,而碧山村村民们,基本都在年前都需要剃头,根据风俗,有抬头兴旺的寓意。
  既然剃头如此重要,剃头匠同样也是令人尊敬的民间匠人。
  他们有手艺、专门术语、以及工具,诸如剃刀、布单、剪子、磨刀布、猪鬃刷子、掏耳勺、木梳、镜子、推子等。
  说起来可能让人笑掉大牙。
  除去泥瓦匠外,三村还缺少一位有手艺的剃头匠。
  前些年,村里剃头匠意外去世后,后人来不及继承他的手艺。因此,每年都得请外来剃头匠人,或者自己胡乱瞎操刀,草草了事。
  可请匠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往常所有幸请到剃头匠,他会在三村住十五天,挨家挨户全走一圈。
  要是哪一天轮到的这家不在,追过去,剃头匠师傅绝对不会回头。且,他早中晚饭,轮着在各户人家吃的,还得吃得好。
  可见,乡村手艺匠人有多吃香。
  今年,因特殊原因,三个村并没有村民花粮花钱,单独请剃头匠。叶爸爸月初买的一套工具,已经答应好几户交好的人家,倒时候借用一下。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