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侯入车之后,韩燕两国的国君也随即苦笑入车,只留楚王一人站在车上发愣。庞涓看的无奈,正要提醒,楚王却是动了,满脸幸喜地拍掌大笑道:“哎!我想明白了,这‘孝忠信礼义廉耻’是为做人八端,上联少八,下联少耻,果然正是‘忘八无耻’!公子狄,你这对子好,回去之后我必定叫人制成匾额,挂在门上!”
吴狄一下就囧了,敢情这楚王还是个缺心眼儿!
谁知楚王却是继续道:“之前公子狄骂得好,昔日吴起为我楚国变法,方才有我楚国今日之强。可我楚人不知发奋,人人纨绔,本王定要以此联激励我楚人,使我楚国人人知耻!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国君既是君父,也是庶民百姓效师之的,当需常以此句自勉之……”楚王摇头晃脑,说着说着却也是钻入车中,但他这番言语却是把吴狄从“大囧”的境界里一下给送入了“大汗”的境地!
想不到,六国诸侯之中,最为睿智者竟然是这看起来稍显迟钝地楚王!
而楚王的这番话,也是听得秦君渠梁暗自点头不语,面上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来。
待五位诸侯入车,站在车辕上地庞涓却是拱手笑道:“多谢公子狄赠此对联,此战若是老夫有幸凯旋,归去之后定然也会将此对联挂在门之上!”
当下这战前会盟便是结束,双方各归各营,准备开战!
【第073章】 英雄战车
少梁山地之上风轻云厚,骄阳虽不似火,却也会时常从厚厚的云层后面露出脸来毫不吝啬的抛洒热量和刺眼眼光。
只见战场中线东侧的六国联军方面,虽然二十万大军的阵型并未改动,但可以清楚的看见代表了齐国的大旗车已然离开了战场。这是因为齐国太子在听了吴狄的那副对子之后,被羞辱得无地自容、没有脸面继续留在战场上丢人现眼。
原本这齐国和秦国就并不接壤,也没有世仇,此次六国联合灭秦,齐国更多是抱着凑份子捞好处的想法来的。据说在魏国逢泽六国会盟之时,齐国就表示对秦国的国土没有需求,只是让其余五国承诺,齐国吞灭周边小国时五国不得插手。这根本就是空头支票的承诺五国自然乐意为之,眼下齐太子被骂得泪奔而走,只要不把军队也撤走五国诸侯也懒得理他惺惺作态。
午时初刻,庞涓军令一下,联军阵营当中这便车马的开出了一千乘战车来。
自从黄帝造出了指南车,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将车这个工具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时间和数量绝对没有用在战争中的时间和数量多。夏代时,先民就已开始使用战车进行小规模车战,经商代﹑西周以迄春秋至战国初,战车一直是这时期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驾乘战车作战是中华民族在这个辉煌地战国时代、大争之世的一个鲜明特徵。
对战车这种牛屄的大规模杀伤性战具吴狄也是颇有研究。在闷头制造提石砲的同时,吴狄也专门针对秦国战车作出了改良。
战车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以乘来计算!
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徒役民夫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西周时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一般所称地战车即指攻车,又称兵车。西周的战车主要为四马两轮,全木质结构。重要部位一般还饰以青铜车器,西周和春秋时期战车的形制大体上没有改变,四马两轮式战车是战国历史上最后的定型用车。
古时车战,多为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称“车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执戈、矛、、戟。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名“参乘”;居中地是驾驭战车的御者。车上一般还多备有若干的格斗兵器,如戈﹑﹑戟﹑酋矛﹑夷矛等,插放在战车舆侧。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
另外。每乘战车还有与之配套隶属的步卒作为辅助作战力量。据吴狄所知,春秋以前为二十五人编制。其中包含七名车下甲士和十五名无甲或轻甲地步卒(其时甲冑多为皮制!),连同三名车上甲士,共计二十五人,为一步兵“两”,配合战车作战。而到了战国初,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提高,正规军一般多能着甲,并且也开始大规模的使用铁制兵器,且车战也开始渐渐被灵活性更高的骑兵所取代,为了克制骑兵,步兵地甲冑和战斗方式也相应的进行了改变,因此将着甲的正规军全部剥离了战车地步兵“两”编制,将其归入了步卒地行列:无车战时,以步兵地身份战斗;有车战时,便安排步兵临时客串。
因此,眼下各国的战车编制,基本上都是从原先地二十五人一乘,缩减为十人、十二人或是十五人。
眼下战车配备兵员最多的还是齐国,十五人一乘的编制中御手三人,射手两人兼任正副甲首,专职肉搏的甲士五人,以及负责保养维护战车的车匠、车役五人。战车作战时虽然还是御手、射手和肉搏甲士三人组合出战,但大多数时间一战下来,战车的损坏率和报废率并不高。很多时候有可能上午一战,战车去战场上打个转回来,车子没事,车上的人却是挂了,这便需要熟悉车战的后备兵员补充,以备下午再战。
当然,车匠、车役不算在正规军的队列当中,因为他们不需要上战场,在行政级别上与民夫徭役等同。
魏楚两国战车编制用的是十二人制,比例是御二、射二、甲三,车役五人。秦国的战车由于少用,因此采用的是十人编制,却是御三、射三、甲四的比率,匠人杂役独立成营,兼职运送粮草,客串伙夫!
眼下,派出战车参加六国灭秦的就只有齐魏楚三国,齐国的三千乘战车今日自然是用不上了,楚国又是客军,因此这主场首战,自然是派出了魏国的一千乘战车。
魏王好奢靡,骄奢淫逸,王车用金银、珊瑚、玳瑁、明珠装潢得华丽无比。国君若此,魏人自然举国效仿,魏军上行下效,魏国的战车看起来也是相当的豪华,不但车上的青铜装饰繁多,即便车兵的甲冑之上也点缀着铜制装饰,而且魏军战车的整根轮毂(念gu外加超出的那节被俗称为“滚刀”的长毂都是铁制的。
古代战车也被俗称为滚刀战车,其名称来源正是因为这对从车轱辘上伸出的长毂,当战车快速前进时,被铸造成四棱形的长毂高速旋转起来便如一对滚刀。一旦战车突入步兵阵型,士兵如果避闪不快,便会感觉到自己小腿、膝盖或是大腿一疼,从此以后便成为了独腿或无腿的伤残人士。
战车作战的基本战术原则是:穿插接敌,左右迂回。
战车在接敌过程中主要是车左以弓矢在运动中射击杀伤敌人。而另外一侧的甲士若有闲暇地话也可以搭把手。因此,接敌后战车必须脱离跟随的步兵与敌车机动近战。而欲与敌车机动近战,就必须先行错毂。在设计上,各国所采用的车轱辘高度都是各有不同,这便是为了防止出现敌我两车错毂时长毂对撞,引发车毁人亡的车祸事故来。彼时车战,不同于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双方的坦克战车喜欢对撞着玩,更没有什么车在人在,车毁人亡之说。所讲究的唯一一个中心思想便是尽量保存自己的战车不毁,最大程度杀伤敌军。
而且,错毂也是车战的最主要的一个攻击手段
只要错毂得当。长一旦以完美地角度滚入敌军战那么敌军的战车便很有可能立时轮散车毁,如果要是将长毂直接将拉车战马的马腿给切掉,则更是锦上添花!
所以。错实际上是一个互相闪避,寻找战机地错综复杂的运动过程,需要不间断地进行迂回旋转。因此车战的驾车要领规定战车的前进和后退都要严格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车身左右旋转要能达到非常大地转角。即所谓的“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所以在此战术的原则基础上,便逐渐形成了战车的初级战术双车编队:在车战地战场上。即使车阵被敌击溃、后卫步卒无法支援协助的情况下战车也不能单独行动。仍必须是两两成双的行动。互相保护侧翼。
想要驾驭好战车,并且让战车在战斗中发挥最大地战力。战车兵在训练投入和福利待遇上都是各兵种之首。可以说,战国时代地战车兵和后世地飞行员一样,都是用黄金堆出来的,当大规模地快速轻骑作战和与之克制的步兵战阵被逐步投入战场后,战车的没落便是无法挽回的现实了。但是,就各国来说,战车始终都是辉煌、武勇和功勋的象征,也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即便到了百年后秦嬴政统一六国的时代,战车部队的编制依旧还是保留着,并且战车兵在待遇、爵位上也比骑兵步兵高出了好几个档次。
说了这么多,联军的车阵也在战场中线以东大约四哩的地方摆好了阵型。只见千辆战车以百辆为一个方阵布列成十个战斗阵列,每个阵列以十辆战车的间隔排成了十排,在每个阵列的最后面却排列着两排步卒和三排弓弩手。
这样的阵型,实际上就是一个让战车拼刺刀的阵型。只待秦军的战车布好阵列之后,双方战车便冲到战场中央混战,一旦有敌方的战车冲入本阵,那么步卒就会护卫着弓弩手用箭雨做密集打击。
秦军方面的反应自然也是中规中矩,当魏军战车列阵布排完毕之后,秦军的战车也是缓缓从主阵中开了出来,也是以每百辆为一个单位,分成了与魏军对应的十阵。当双方都准备完毕,便已经是午时末刻了,看样子今日全天下来,便只能打一个千乘对千乘的车战作为揭幕战!
可也就在这时见一名手持秦军战车部队旗的骑士突然卸了武器,手持旗只身跑到了魏军车阵面前,老远便喝道:“我军主帅有命,请魏军延缓一刻时辰开战!”
庞涓这方虽然听得诧异,但也允了,反正早一刻完一刻也是不打紧的,今日只是首战而已,又不是决战。可谁知道,半刻时辰后阵前望军(瞭望手)传回的消息却是让庞涓目瞪口呆:“报!秦军全体席地而坐,似乎正在进食!”
庞涓愕然了!
古人作战,都是早上出战时饱餐战饭,鏖战一天之后才归营祭奠五脏庙,哪有日未过半便进食的?
而且,庞涓思到此处,却是感觉到自己腹内“咕咕”一声,猛然想起今日早间出战时只是陪魏王和诸侯们喝了几杯酒,食了几块羊肉而已。再一想,却是苦笑暗道:“好计策!只怕如此日半进食之策,也是出自公子狄之手!”思毕庞涓也是不语,安待秦军用完午饭开战,此时即便庞涓也想让六国联军也吃上一餐,毫无准备之下即使立刻造饭怕也来不及了。
到了未时二刻,秦军这才吃饱喝足,少梁山地之上响起了两军的鼓号之声。
动了,只见魏军由北向南数过去居中的五号、六号车阵当先动了起来,秦军方面也是派出本阵对应的两个车阵迎击。
双方缓行至距离中线两哩有余的地方时,车阵开始分散,双车为组拉开距离开始加速。而就在魏军战车即将到达中线和秦军战车接触之时,魏军的战车兵们看着秦军开出的战车却是齐齐傻了。秦国战车老旧,车上铜饰也是稀少,但仅是造型就让魏军侧目茫然,其时各国战车的设计风格都是以威武、坚固为要,战车的车身多半只齐车内乘员的半身,既下半身有车板防护,上半身露出,方便搏杀攻击,而眼下秦军推出的战车却是加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