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图南志-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忧虑尽消,然后俯身告退。 
  
  黑齿珍退走后,东应面上的微笑依然,心却不经意地沉了下来。黑齿珍为一军统领,都不免对瑞羽和李太后的主动出击心怀疑虑,看来抽调了精锐之士的禁卫将士,也失去了主心骨,人心散乱超出了他原来的预料,整体作战能力也要比原来降低了不少。恐怕西内再生大变的话,所能倚赖者不多。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正想叫人准备蓑衣斗笠,亲自巡视宫城,鼓舞士气,便听到远处似乎有什么异样的声音,那声音夹杂着风雨声,模模糊糊,让人听不真切。   
  东应侧耳倾听,那模糊的声音逐渐清晰,原来敌军在宫城外一面击鼓鸣金,准备攻城;一面齐声叫喊,劝降西内的守城将士献门。待到东应镇定,听到这连风雨声也遮盖不了的诸多声音时,不禁心惊。 
  
  他正犹疑不决,青红已经和三名传令兵冲了进来,脸色难看地回禀:“殿下,外城的重玄门失陷,唐阳景的人来攻打内城了。”   
  西内将兵力内缩布防,致使外城守备空虚,外城被攻陷是意料之中的事。东应初闻异声时忍不住心惊,但看到宫人内侍个个面色发白,他反而十分镇定,于是点头向青红等人示意自己知道了,问:“是何人领兵?兵力总数多少?战斗力如何?他们是包围了内宫,还是集中兵力主攻哪道门?可有哪道城门告急?黑齿珍将军令你等回报军讯时又有何吩咐?” 
  
  他一连串的问题问下来,青红和三名传令兵都敛了惊慌的表情,顿了顿才回答:“敌方主将姓名不知,兵力约有二万,旗帜甲胄杂乱不堪,看上去像左神策军和囚犯无赖混编的杂军。他们没有包围内城,而是兵分三路攻打阳明门、日华门和承庆门。黑齿珍将军亲自督战,令我等回禀殿下:敌军虽众,但内城稳固,又有天时相助,请殿下安心坐镇,不必惊慌。” 
  
  东应闻言一笑,朗声对两名传兵道:“知道了。告诉黑齿珍将军,孤应允的:所有守城将士,赏赐千钱;若杀敌一人,则另赏万钱;若有将士奋勇作战以至牺牲,则按其功勋重赏眷属,其父母妻子都由孤建忠良祠加以抚恤。” 
  
  “诺!”   
  青红在一旁看着东应有条不紊地应对,颇为自己刚才的紧张汗颜,接过宫人送来的斗笠给东应戴上,细声问:“殿下要去哪里?”   
  “我去巡视各宫宫禁。”   
  青红听东应说要去巡视宫禁,不禁皱眉,“殿下,外面攻城正急,也不知各宫各殿究竟谁是奸细,您去巡视实在太危险,还是不要去吧。”   
  东应摇头,“西内的宫人内侍从未经历战事,现在听到外面攻城正急,加上又有人以高官厚禄引诱,恐怕他们免不得疑忌慌乱。若我不巡视宫禁加以安抚,否则真让他们乱起来,必会多生事端,这于战不利。” 
         
  若是大雨不停,攻城者迎面而上,必会多方不利,于西内却大有益处。可天公不作美,东应刚出了承庆殿,大雨竟然停了。这夏末秋初的雨来得猛烈,去得也爽快,晚风一吹居然又是晴空明月。 
  
  东应大皱眉头,攻城的万荣却高兴万分,大叫:“上苍庇佑天子,所以才拨云现晴!兄弟们,我们受天命庇佑,必然大胜!”   
  天晴得及时,攻城的左神策军大受鼓舞,仗着人多,将撞车、云梯等器械一一用上,攻势顿时猛烈起来,守城的将士压力大增。   
  内城城墙高七丈,厚三丈,各个城门都设有哨楼以及武库,滚木、礌石、弩炮、钢钉、铙钩等守城器械,准备充足。虽然守城的人数少,但城池坚固,居高临下,足可以一敌十,因此内城不易攻克。 
  
  东应的脚步停了一下,想到黑齿珍既然胸有成竹,料那敌人再强也攻不进来,于是他又坦然往东园行去。   
  不料他刚刚巡视完两宫,便见东北方向冒出一股浓烟,紧跟着火光大亮,竟然失火了!   
  青红算了一下方位,大惊失色,“佛堂失火了!”   
  佛堂位于西内东北角,乃是李太后常驻之地,陡然间起火,让东应措手不及。他连忙吩咐一个小黄门,“快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西内上下的宫人内侍足有五千余人,各司其职,如果是失火,自然有司掌此职的典侍组织救火,倒不用东应亲自前去。怕只怕这不是失火,而是有人蓄意纵火。   
  奉命查看佛堂失火的小黄门尚未回来,西南角的三清殿又起了火。这一左一右西内两个供奉之地接连起火,显然不是意外。   
  东应心中大怒,索性停下脚步,冷然道:“孤倒要看看,除了这两个地方,宫里还有哪些地方会‘失火’!”   
  没让他等太久,安仁殿、咸池殿、甘露殿先后起火。宫内建筑多是木材构筑,数百年沿用下来,风吹日晒,木头早已干透,被人泼油纵火,再加上西北风一吹,火势便轰然蔓延开来。火势太猛,加之又有人暗中唆使宫人内侍四散逃窜,一时间场面混乱。 
  
  此时火光冲天,宫人四散逃窜,守城将士的军心也为之一乱,连黑齿珍也怔了怔,他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派兵去救火或者去救昭王。他念头方起,便听到当当的击锣救火之声,跟着又听见内侍舍人四方奔走大喊:“昭王殿下有令,将士们各司其职,守卫宫城,切莫误信流言,自乱阵脚。所有宫人内侍,由各自的直属首领约束编排,入东海珍岛避火!” 
  
  黑齿珍验过内侍舍人诏令上的印鉴,心中大定:昭王殿下年纪虽小,可行事却条理分明,轻重缓急拿捏得不差分毫。有主如此,后顾无忧,前程定会大有希望。   
  西内有东、南、西、咸四大湖以及一条御河,其中东海汇集三湖之水,水域最大,海中心的人造珍岛十分开阔,用来豢养珍禽异兽,其间建筑皆以青砖条石构筑,因而难以起火。只要将宫人内侍都送到珍岛上,奸细即使放火将立政、万春、千秋等主殿尽数烧了,也伤不了人,也就无法制造恐慌,这西内也就乱不起来。 
  
  东海共有两条道通往珍岛,一是浮桥,二是大小三十一条船舶。所有宫人内侍在各自的直属首领安排下排成两列,或走浮桥,或上船。此时东应一脸沉静地坐在五牙大船的甲板上,数十名精锐侍卫刀出鞘、箭上弦地在他身后侍立,偶尔有人想占先抢前,立即被侍卫兜头痛打,挨了打的宫人内侍既觉得害怕,又觉得心安。 
  
  对于大部分宫人内侍来说,最怕的不是有人用铁腕手段对他们从严管理,而是没有一个主人让他们值得依靠。宫中这种大变,若是东应不出现,他们难免会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逃窜。东应出现了,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唯他马首是瞻,丝毫不会因为被那些侍卫打得头破血流而怨恨他。 
  
  过不多时,所有宫人内侍都尽数转移到了珍岛。东应又命人驾船将浮桥的桥板抽去,等船尽数入港停妥,他才下船上岛。宫人内侍密密麻麻地站在渡头旁边的山坡上,惊惶地等着他上岸。 
  
  东应不急不慢地走到山腰上,目光从宫人侍者惊惶的脸上掠过,等他们停止窃窃私语后,他才缓声说:“孤在这里,天塌不了。”   
  大火蔓延之际,他当机立断,传令撤退,他俨然已经成为宫人内侍的主心骨,此时这句话虽然平淡,却自有一种气势,山坡上惊慌失措的宫人内侍听得真切,便有人大呼:“殿下千岁!” 
  
  那人一喊,便有人跟着高呼,霎时间珍岛上下齐呼千岁,声音响彻云霄。欢呼了数十遍,人人的惶恐都大消,虽然困于一岛,前途未卜,他们却不觉得害怕,反而对东应生出一股崇敬之意,觉得只要有他在,天就塌不了。 
  
  东应待他们欢呼过后,才开始安排众人暂时的居住。因珍岛上的建筑多是用来圈养异兽的笼舍,除去供贵人观赏异兽后歇脚的停云馆和饲兽侍者的居所外,都不宜住人。东应首先将伤、病、老、残安置进了停云馆,其余人等依旧按原属的宫殿编排,由直属首领管束,在岛上长长的步廊里暂时休整。 
  
  五千宫人内侍中必然有奸细,当此时机,东应宁肯认错,也不肯放过。他先令各宫首领、宦官、女史将衣服鞋袜上沾了油脂等引火之物的宫人缚了,押到鸵鸡苑看管,而后他又挑选了八百名健壮有力的宦官,遍寻各种铁器兵刃,把守两个渡头,以防万一。 
        
       
  第二十一章 败者寇   
  唐阳景明知大势已去,可事到临头却不甘不愿,拼力挣扎,“朕受命于天,你们谁敢动我?朕是天子,朕受命于天……”   
  唐阳景在紫宸殿里坐立难安,一个时辰不到,他已经连续三十几次向李敢询问万荣的战况。李敢心知西内城池高深,即使有内应在内城纵火,若是西内的主事者不自乱阵脚,西内的城门就不会失陷。万荣率领的那群杂兵别说是一个时辰,就是十个时辰、百个时辰也不可能攻下西内。知道归知道,李敢明说却是万万不敢,只能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五更过后,天色微亮,唐阳景终于拂袖道:“不等他了。来人,给朕更衣着冠,准备车驾前往立政殿。李敢,你派人先去安排一下,朕今日朝议要撤换宰辅。”   
  立政殿里,担惊受怕的宰辅公卿经过一夜的折腾,已经没有了乍遇宫变时的惊诧和恼怒,只有无奈和痛恨。此时他们被士兵紧密监视,就连说话也不方便,彼此只能以目传意,各自有着心中的盘算。 
  
  金字时牌,东内钟鼓齐鸣,声音震天。随着钟鼓声响,头戴绛色鸡冠头巾的绿袍鸡人执事走进殿内,在朝堂下首站定,开始模仿鸡鸣声报时,提示朝官时辰已到,诸臣肃立,静候天子驾到。 
  
  比起以往的朝议来说,今天的情况很特别——大多数朝臣的身边,都有武士“陪同”,还有几位老臣,更是被捆成了粽子,连嘴也被塞住了。   
  唐阳景走进殿内,本应诸臣一起俯身行礼,但典侍的提示已过,所以行礼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对这位天子只是怒目而视。   
  唐阳景目不斜视地登上丹墀,以最端正的姿势在御座上坐了下来,平静地开口,“今日朝议,朕要撤换凤阁鸾台的五位平章事。”   
  他也不按朝议的次序询问朝臣的意见,而是一连串地发布命令,然后毫无顾忌地提携皇后的外戚。他摆出的阵仗一干朝臣都看在了眼里,所以对他的命令并不感觉意外。须发花白的十几位朝廷重臣被武士押着聆听天子的命令,他们一直都很安静,直到唐阳景的声音停下来,才开口,“臣反对!” 
  
  十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一句话。这是唐阳景早已预料到的结果,但此时亲耳听到,仍旧情不自禁地攥紧了拳头,他的眼里几乎冒出火来。   
  这些朝臣,一直都瞧不起他,从不听取他任何意见,只拿他当傀儡,甚至直到今日,他们沦为阶下囚,仍然如此!   
  他才是天命选定的天子!这些人,应该在他脚下臣服!   
  恍惚中,他听到老宰相大声说:“陛下,臣已老朽,不堪驱使。然而,臣请问,樊亮何许人物,有何德何能执掌天下?”   
  “就凭他是朕的岳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