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命在于呼吸-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的自然变化,呼吸锻炼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硬”练大都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支配,这本身就不适用于呼吸锻炼。此外,无论是过度吸气还是过度呼气,都很容易产生胸闷、头晕等不适和其他副作用。古人讲练呼吸要“用意不用力”,而且讲用意也要“似有似无”,就是说不能“硬”练。
  顺其自然就是因势利导。首先要耐心等待,等到所需要的内在变化自然产生出来,然后跟着变化走,让它自己慢慢长大,直至相应的身心效应到来。应该记住:不要去主观制造变化;而变化自然产生出来后,也不要主观去促使它快快长大,那只是拔苗助长,只能使变化夭折。能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这是呼吸锻炼之首务。(2)循序渐进
  呼吸锻炼的过程必须要循序渐进。
  由于呼吸锻炼的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做到一步之后,下一步才能在此基础上发生,所以必须循序渐进。那么,有没有可能跳过哪一步,或者三步并作两步呢?答案是不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一步一步地扎实前进。对于已经有一些基础的人,可能会在操作上省略一些步骤,但前提是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步骤,而且,这些步骤产生的效果已经被完全吸收,成为了他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学已有成者的省略,并不是跳过了哪一个不曾练习过的步骤,而是已经将该步骤熟练至极,乃至于融于日常的呼吸过程之中才自然而然地放下。显然,就学习的全过程来说,他并没有跳过任何一步。
  例如,在练习顺腹式呼吸(下面我们会详细讲解)的时候,要求吸气时小腹膨出,呼气时小腹回缩,也就是呼吸的支点从胸部下移到腹部。要做到顺腹式呼吸,就必须先找到呼吸支点的感觉,也就是要找到吸气与呼气在感觉上的归宿和出发点。我们平常的呼吸支点是在胸部,找到日常的呼吸支点后再逐渐下移,才能逐渐形成顺腹式呼吸。如果没有找,或者找不到呼吸支点的感觉,只是单纯地在呼吸时鼓肚子和瘪肚子,不但练不好顺腹式呼吸,还可能出现不适和偏差,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因此,找到呼吸支点的感觉、找到胸部的呼吸支点、下移胸部的呼吸支点这三个步骤,初学者不能省略任何一个,也不可以改动操作的先后次序。如果已经熟练,则可以一步到位形成顺腹式呼吸,但前提是这三个步骤已经浑然一体。
  (3)持之以恒
  呼吸锻炼效果的取得在于持之以恒。
  呼吸锻炼属于慢功出细活,其效果的取得不会一蹴而就,只能逐步积累。正因为如此,呼吸锻炼要取得效果必须持之以恒。生命在于呼吸,对任何人来说,呼吸都不可离之须臾,而正常人每分钟就要呼吸12~16次。鉴于呼吸如此之重要,如此之频繁,对它做任何变动都必须小心谨慎,必须小步前进。任何呼吸锻炼都意味着要对日常的呼吸做一些变动,如果变动的步伐过快,就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主动改变呼吸的频率,让呼吸的速度加快一倍,那么,这个人只能处于气喘吁吁的状态,而如果终日气喘吁吁,他又如何能正常生活呢?
  众所周知,形体锻炼也需要持之以恒,但相比之下,呼吸锻炼所需要的持之以恒比形体锻炼更需要时日。如前所述,形体锻炼可以采取一些“硬”练的方式,但呼吸锻炼只能够“软”练,只能够顺其自然。因此,呼吸锻炼效果的取得通常不会快于形体锻炼。以古人修炼以呼吸锻炼为主的内丹术而言,时间不是以日月计算,而是以年甚至是以若干个十年计算,为此付出毕生精力的也不乏其人。当然,通常为了健康而进行的呼吸锻炼,并不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才取得效果,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还是不可或缺的。
  上述呼吸锻炼的三个基本原则,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非互不相干,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顺其自然则必然循序渐进,而循序渐进则必须持之以恒,做任何一者,都与其他两者分不开。呼吸锻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呼吸锻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觉、体征和症状。其中感觉是主观体验,体征是外在可观察的身体征象,症状是对感觉或体征的表述。依据这些身心反应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常反应、异常反应和偏差三类。


呼吸锻炼的正常反应


  呼吸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日常生理活动。各种呼吸锻炼的方法都是在日常呼吸的基础上,对呼吸的形式、气息等方面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进行呼吸锻炼之前,应该首先明确要对呼吸做哪些调整,也就是要选用什么样的呼吸锻炼方法,这是保证呼吸锻炼顺利进行、身心反应正常的前提。至于如何选择呼吸锻炼方法,在后面我们会有逐一的讲解。当然,在选择呼吸锻炼方法的时候,如果有专业人员指导会更好。
  呼吸锻炼的正常反应来自于对日常呼吸进行调整的适应过程。这里所说的适应,首先在于选用的呼吸方法正确,否则无法适应;其次,锻炼的过程合乎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基本原则的要求。如果这两点你都做到了,通常呼吸锻炼所引起的身心反应就会是这个样子:
  (1)零反应状态
  零反应意味着没有任何特殊的身心反应。整个锻炼过程自然顺畅,身心舒适惬意,感觉到进行呼吸锻炼是一种享受。
  为什么零反应也算是一种正常反应呢?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自我感觉就是浑身上下没有任何特殊感觉或体征,如果哪里有了可以捕捉到的感觉或体征,不管是疼是痒,是麻是胀,是头晕还是失眠,总是意味着那里出了或大或小的问题。例如,蚊子叮了一下是小问题,吐血可就是大问题了。如果身体什么问题都没有,自我感觉也就什么都没有。当然,有些健康的问题是自我感觉不到的,例如一些疾病的潜伏期。因此,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确定机体的健康与否。但自我感觉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从功能角度来评价健康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是基础性的要求。
  另外,呼吸锻炼包括各种各样的呼吸方法,都是功能锻炼。在锻炼过程中,没有任何特殊的感觉标志着该项功能活动运行良好,没有引起不良反应或偏差。因此,零反应状态属于正常反应。
  但是,仅仅出现零反应状态也可能说明呼吸锻炼的强度稍有不足,如果零反应状态伴随有下面的一项或多项的表征,状态可能更好。
  (2)头脑清醒
  多种健康的呼吸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增加肺活量和通气量,提高血氧含量。大脑是耗氧最多的器官,大约占全身整体耗氧量的四分之一。血氧含量的提高能够供给大脑更多的氧,从而使人感到头脑清醒、神清气爽,正如同城里的人们出城到乡下,因空气清新而感到头目清爽一样。由于农村地区一般没有城里那么多的工厂、汽车、供暖设备等排污量大的污染源,乡村的空气污染通常小于城市,所以空气清新。人们到海边漫步感到空气新鲜的原因也如此。
  健康的呼吸方法虽然不能改善外环境的空气质量,但能够在内环境中有效地提高已吸入空气中氧的摄取率和利用率,从而起到增加总供氧量的作用,其作用体现在头脑上,就是清新自然。
  此外,由于整体的供氧得到改善,整个机体的感觉也是精力充沛、生机勃发,胳膊和腰腿都会感到有劲,有积极投入活动和工作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情绪改善、信心和意志力增强等积极的心理变化也会发生。
  要注意的是,这种状态要把握得恰到好处。由呼吸锻炼而导致的精神焕发和生机勃勃应该寓于平和沉静之中,而并不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如果处于浮躁的冲动状态,那就是做过了头,应检讨呼吸锻炼的进度、强度、节奏等,使整个状态归于平衡。
  (3)动触现象
  所谓动触,是指在锻炼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身体活动和感觉反应。“动”就是活动、运动;“触”是感触、触动,主要指各种感觉。在呼吸锻炼过程中,出现大的肢体活动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出现各种感觉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呼吸锻炼过程中常见的一些感觉变化包括:在肢体的一些部位出现跳动、颤动等小的不自主肌肉运动,或者出现酸、麻、胀、冷、暖和轻微的疼痛等感觉,还有整体的轻、重、沉、浮等感觉。这些感觉的出现,从中医学角度来讲,与身体内部因呼吸锻炼而产生的气机变化有关。例如,不通的经络因呼吸锻炼而开通时,相应的部位可能就会有不自主的跳动、颤动,也可能会有酸、麻等感觉,等到气机完全通畅了,这些动触现象就会消失。
  当呼吸锻炼过程中出现了这些动触现象时,锻炼者对它们需要有正确的判断。一般说来,正常的动触反应,无论是何种运动和感觉,都平缓而从容不迫,不会剧烈和突然;其发展通常是由小逐渐到大,再由大逐渐至小,最终归于平复。如果是轻微疼痛等通常不适的感觉,可以从自身的情绪反应上来帮助判断其性质,也就是从自己对这种感觉的喜恶态度上去判断。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时候,即使是疼也感到欢喜,也愿意接受。呼吸锻炼时出现的轻微疼痛感觉如果属于此类,通常是正常反应;如果疼痛虽然轻微,但内心厌恶,就要考虑是否是异常反应了。
  呼吸锻炼时的动触现象和零反应状态都属正常反应,不同的人进行呼吸锻炼时,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例如,身体健康的人进行呼吸锻炼,出现零反应状态的可能性大;而身体健康有些问题的人进行呼吸锻炼,则出现某些动触反应的可能性大。


呼吸锻炼的异常反应


  呼吸锻炼的异常反应,通常产生于锻炼时方法不当。例如,由于呼吸操作的速度、强度、深度等不适当,或者呼吸的姿势不恰当,就会产生一些不舒适的感觉,如果这些感觉没有被及时排除,就会形成呼吸锻炼的异常反应。比较常见的异常反应有以下几种:
  (1)头晕
  造成头晕症状的出现,大都是因为急于强调呼吸节奏的深慢之故。大多数呼吸锻炼都会降低呼吸的速率,在有些方式的锻炼中,呼吸的频率有可能降至每分钟1~2次。正如同由于缺氧所导致的高原反应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一样,呼吸频率的降低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缺氧,因而也能引起头部的不适感觉。这种不适感大都是头晕,一般不会是头痛。因为呼吸锻炼是对呼吸进行主动操作,而人对呼吸的主动操作有一定限度,如果缺氧太甚,呼吸过程会由于生理需要而自动加强,其加强的力量远远大于人的主动控制力量,例如,人不可能由于主动憋气而导致窒息。
  降低呼吸的速度和频率是进行多种呼吸锻炼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这样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心静,心静了呼吸的速率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慢下来。同样是减低呼吸的频率,急着减下来就可能会出现头晕,慢慢减下来则不会有问题。如同去西藏旅行,如果坐飞机去,一下飞机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高原反应;而如果是坐汽车进藏,发生高原反应的可能性就要比坐飞机小得多。因为汽车是逐渐爬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