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战败-[日]吉川元忠-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本稳定、通货膨胀的萌芽己被遏制的大好局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种局面下,日本盛行着一种将通货紧缩压力称为〃高度竞争时代的价格破坏〃并要求日本的〃高成本的经济结构〃必须调整的论调。这种论调妨碍了人们从正面把握〃日元升值通货紧缩〃现象。这种论调的特点,是将现实的汇率水平当成了认识问题的基本条件,这种认识方法的妥当性是值得怀疑的。
有关汇率的标准的认识方法,一向是根据〃购买力评价〃的指标形成的。而若使用国际协力开发机构计算出的这A指标进行分析的话,日元汇率在90年代前半期,它不过是停留在了十分缓慢的升值水平而已。在这种*本主义式的分析下,对外交易中的日元升值单方面发展,1995年夏发展到1美元二80日元的水平。这一实际情况与购买力评价(1995年为1美元=:176日元)之间竟有着两倍以上的差距。
〃高成本〃论者们对这种现象非但视而不见,还将许多现象都看作日本的问题、日本的责任,他们的这种姿态恰恰掩盖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日本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哪怕汇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也还会残存着一些高成本的企业。可是,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应该抛开汇率因素大谈高戚本的〃结构问题〃。
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汇率变动,最终意味着日美两国间收入的实质变化。这点在存量方面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巨大副作用已是无需多说的了。日本所拥有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对外净资产基本上都是美元资产,因此其价值结构是随着日元环境的低落(并且实质上低落幅度大于实效汇率的变化幅度)而大幅度贬值的。日本的对美投资,在〃广场协议〃以后,一部分集中于大藏省为缓冲泡沫效益的发展而倡导的美国国债,而另一部分则集中于不易受到汇率变动影响的直接的实业投资中,并且稳步积累。这些都受到了平行发展的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特别是90年代以后的日元升值高峰的严重危害。
(图表 忽略)
以上图表展示了包括对美直接投资在内的日本美元资产的〃受害状况〃并以日元换算出了1986年以后的日本对外净资产余额的年减少部分。这一统计希望告诉人们如下的事实:日本的对美投资,在〃广场协议〃以后确实有了增加,日本对外资产的锐减明显发生在90年代以后。


财政政策何故未能奏效

日本对外民间资产的贬值,成为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但有一点被意外地忽略了,这就是汇率变动对经济对策的影响。
日本政府对日元的升值相继采取了以下大规模的治理政策。
。1992年综合经济对策   预算10。7万亿日元
。1993年新综合经济政策 预算13。2万亿日元 紧急经济对策 预算6万亿日元
。1994年综合经济对策   预算16。3万亿日元
。1995年紧急日元升值经济对策   预算4。6万亿日元  经济对策  预算14。2万亿日元
这路合计为65万亿日元,占GDP的10%以上。
可是,前前后后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对策,结果日本的经济在整个90年代基本上却仍是零增长。财政政策为什么不能奏效呢?
自从1965年日本经济发生危机时政府采取了发行国债、加大公共投资剌激经济发展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来,通过补充预算增加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措施就成了日本标准的经济处方。同时,由于日本经济一次又一次地依靠这…处方克服了种种外部困难,这种政策的有效性似乎得到了验证。
问题是应该如何认识90年代以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长期以来,公共投资就是凯恩斯在其〈一般理论〉一书(1936年)中所说的,通过财政手段拉动经济发展的当然有效措施。因此90年代的公共投资政策的无效,就被许多人说成是凯恩斯政策的极限。
这种认识,与其说是误解不如说是有漏洞。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哪怕是凯恩斯本人对于货币被过于高估(如日元的过度升值)引发的经济危机,也是会提出其他相应的处方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5年,当英国打算以旧平价恢复曾一度放弃了的英镑金本位制时,遭到凯恩斯的坚决反对。恢复金本位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试图恢复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的尝试,但凯恩斯站在以经济景气为重的角度,反对恢复已经被废除了金本位制O英国最终在1931年,摆脱了金本位制的影子,下调了英镑汇率,终于迎来了令人乐观的前景。
瑞典经济学家伯特尔?奥林(BertilOhlin)在英国下调英镑汇率数日后,收到了凯恩斯论述有关想法和做法的一封信。后来,奥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在获奖的纪念演讲中,他回忆起了这件事,同时指出,过高地估价货币,不仅会给被过高估价了货币的国家带来灾难,还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恶劣影响(见〈美国经济论坛)1993年12月号)。
那么,日本1992~1995年的公共投资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其原因是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般讲,当货币被过高估价引发经济不景气时,应该从正面采取的对策是调整政策,而不应该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自1992年初的〃综合经济对策〃开始,日本政府连续实施了六次经济对策,追加财政预算总额达65万亿日元。其中〃真正〃被用于公共投资的只有一半,约为33万亿日元,而与经济不景气同病相怜的日元升值造成的日本对外净资产的汇率差损(即通货紧缩效应)则抵消掉了另一半(参见第120页图)01992~1995年间产生的汇率差损可列出如下数字:1995年4月日元升值的高峰期以前约为29。3万亿日元,而1995年的平均汇率则上升到20。6万亿日元。当然,这一升值还仅仅是景气浮夸的效果。
1930年时,英国还是靠发行英镑债发展起来的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坚挺的英镑保护着英国对外资产的价值及其收益价值。但是凯恩斯看重的却是英镑贬值造成的景气浮夸效果,特别重视的是英国出口企业的恢复,而不是债权国火热的一面。相比之下,今天的日本条件更加恶劣。在日元对外资产至今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坚挺的日元〃造成的生产成本的提高,不仅严重打击了动态的生产活动,在静态方面也造成了以对外净资产汇率差损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停滞现象和通货紧缩现象的发生。
在日元坚挺的情况下采取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剌激经济,即所谓的〃凯恩斯政策已经成为一种政策模式而被教条化,并以凯恩斯本人也不曾想像到态势发扬光大。
在日本政府对于〃平成危机〃一个又一个地采取紧急对策的时期,日本舆论的主流则是与美国舆论相呼应的〃太少了,太慢了〃的主张。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直到1995年的夏天都在为日元的升值推波助澜,同时又要对美国当然已经想像到的日本经济的不景气表示〃担忧〃而日本却仍一心一意地在首脑会议上说明着自己的〃万全的经济对策〃以求得到〃理解〃。如果遵循着〃日美公约〃的精神执行日本的经济对策的话,无疑会面临财政的混乱。日本财政若出现问题,就会产生穆迪(M仅对ys)等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日本国债信用级别降级的忧虑。
布什政府末期的日美结构协议,使得日本作出了扩大长期公共投资的承诺。这一做法还加强了日本的与公共工程相关的政府、官僚、企业等利益集团的势力。这些利益集团远离日元升值的危害,他们反而希望利用日元升值的机会诱导政府实施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政策和公共投资。被过高估价的日元,还过度地推动了关系日本经济之将来的高技术产业向海外的转移。日本国内形成这些产业的空洞化的同时,还促成了〃土建国家化〃。可以说这就是日本产业结构的退化现象。
凯恩斯所说的纠正高估货币策略,在日本是否从未有过呢?
我们总是反复地看到,美国政策当局者轻描淡写的几句口头干预,往往就会形成一种潜在条件难以说明的、幅度很大的日美汇率的动荡。相反,日本银行积极而认真的干预又总是发挥着往烧热了的石头上泼水般的作用。此中经历使我们认识到,日本经济对策之王道使日本很难自行保持日元汇率的适当水平。
当然,有效的纠正日元汇率对策也不能说一点没有。
本章论述了1990~1995年的日美经济再逆转的过程,分析了美国一贯追求的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冲击,这里我们也可以小结如下:
如果日本政府尽早完善日元的投资环境的话,情况又会是如何呢?如果能形成巨大的日元对美元资产,即使是美国,也无法毫无顾忌地实施扩大其美元债务的日元升值政策。
但是,日本的政策当局者们引经据典地丧失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不可多得的大好时机。1995年以后,美国经济〃一枝独秀〃日本的经济却过起了战后金融战败的凄凉光景。


第五章 金融战败殃及亚洲 1995~


一张照片

美国〈经济周刊)1998年6月号报道了多国财政部长会议就日本经济问题进行磋商的有关情况。
日元与美元的关系自1995年起转入日元贬值、美元升值的局面。1998年春,日元从1美元兑130日元狂泻到几近150日元的境地,日本政府不得不时隔三年再次对外汇市场进行协调干预。对这次干预,日本政府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解释是,日元如过度贬值会造成中国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并引发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以至世界性的经济恐慌。然而,正如许多日本国民知道的那样,实际情况是美国担心日元的过度贬值会带动日本投资家持有的华尔街金融企业股票价格下跌,于是在日本政府请求召开会议进行国际协调时,美国响应了日本的请求的同时,还将诸如要日本永久减税等许多要求作为附加条件拿到了会议上。
该杂志出版特辑专题报道会议情况,并在6月号封面上醒目地刊登了极具剌激性的画面,即太平洋战争结束时日本昭和天皇裕仁会见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麦克阿瑟的照片。同时该杂志载文说明,如今的日本与遭受金融危机的亚洲各国一样,在经济上处于被占领状态,今天的萨莫斯(LawrenceSummers)就是当年的麦克阿瑟,今后,美国财政部将如当年的盟军司令部一样,将日本的银行置于自己严格监督之下。
克林顿政府短暂的日元升值攻势,持续了不到三年,日美两国间的货币关系就已经急剧逆转。缓慢流入美国的日本资金,再度呈激增之势,美国以此填补了经常收支的赤字,并用剩余资金大举进行海外技资,重现了80年代的辉煌。
让我们回顾一下克林顿政府实施日元升值攻势的历程。
在外汇市场上,1995年以后,克林顿政府仍然继续保持对日挑战的态势。美方继续要求日方增加美国产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对此,日方依然以〃不能接受数额指标〃为由加以拒绝。于是美国贸易代表以6月底为〃谈判期限威胁说5月份将根据美国贸易法第三0一条款实行制裁。美国对从日本进口的美国高级轿车课征100%的禁止性关税,这对日本的汽车制造商是个很大的打击。驻日本的外国经济学者如同是克林顿政府的代言人,说什么〃如日本不接受数额指标要求,就实施惩罚性汇率〃。
在这种情况下,日元比价飞涨,1995年初仅为1美元兑100日元左右,但进入4月便突破了80日元。在这种环境下,有很强竞争实力的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