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美感范畴:壮美
2.壮美——近欧人研究壮美极费神力,以与characteristic beauty相近也,但能引起壮美情绪究有几,分别言之:
(1)自然的——如烈风、暴雨、迅雷、大海、高山、长空万里、沙漠无垠等等皆属之,吾人对之常觉小己之渺小,而受压迫,几若不堪存在者。
(2)人造的——如金字塔大教堂,孤楼高耸,广厦万间,长城蜿蜒,横桥卧波等等皆属之,吾人对之,则觉恐怖而安全,虽使情绪激昂,但仍守其静观状态,故虽恐慌不免,尚可保守静沉也。
(3)属于艺术的——如文学上所描写的英雄烈士节妇,勇的戏剧所扮演的殊异人物,凡情调激昂者皆属之,吾人对之,先觉压迫而终乃开放,反使小己扩大因象征之,而情绪移入也,如观图画之海,光明之月,则物我化合,海阔天空,与之合德也。
从艺术品本身上研究其壮美——引起壮美的基本原因,多在其空间之伟大,故为quantityquantity:英文,指数量。——编者之关系,而非qualityquality:英文,指性质、品质。——编者之关系也,颜色与光线有时反阻碍其发生,故图画与雕刻能壮美者颇少,多在建筑方面,盖其quantity本大而又根据于空间也。
壮美所以能引人感情移入者,乃力之发展,非音乐图画甚复杂者可比。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纯粹美者在二者谐和,壮美则处处欲冲破其形式,至少亦须超过之若干倍也,故能扩大心胸,增广意识。
壮美的分类——因力的关系,可分为几种:
(1)无形式的壮美——即形式超过内容者,所谓relative formlessrelative formless:英文,指较无规定形式的。——编者者是也。其详细分为四级:
①狭义的无形式美——如大海、高山、沙漠、天空,皆无界限之情绪也。悠渺无穷,巍巍荡荡,不可究极之。
德人R。VischerRobert Vischer(1847—1933):罗伯特·费希尔,德国美学家,弗·费希尔之子。著有《视觉的形式感》等。——编者常分此为三类,即(a)空间的;(b)时间的;(c)极端的静。
文学上如Byron之诗。
②凶野的无形式美——如阴风怒号,恶雷迅电,人处圹壤,群众运动,两敌混战皆属之,将形式冲破无余,故常紊乱而界限不清。
③伟大的无形式美——如海中之鲸是也,而象虽大,则不能,因无力表现故也,故此条第一须大,能冲破形式,第二,须有力之发展,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皆属之。
④悲惨的无形式美——如《红楼梦》黛玉之死,宝玉之出家,与德之WertherWerther: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编者皆属之,令人惨不忍卒观也。
(2)严肃的壮美——此则将尽量之力聚集内中,使吾人感觉极严肃的情致,如拿破仑失败后之像,希腊的建筑(大柱子),文学上如John MiltonJohn Milton(1608—1674):弥尔顿,英国诗人、政论家。著有《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科马斯》、《失乐园》等诗篇。——编者的长诗,雕刻方面,如Michelangelo之作品皆属之。
(3)自在的壮美——(free)无形式的壮美则力呈于外,严肃的壮美则力蓄于中,此则调和二者,既非无尽的边界,又非十分整肃潇洒飘脱不越范轨。
第二部分美感范畴:悲剧之美
3.悲剧之美(Tragedy):
悲剧之美,使人悲哀之余,确能得到一种安慰,一种解放,故可名曰美也,其范围在欧洲甚广,而以悲剧在史学上发达最高,故用以代表一切,如Shakespeare之戏剧,法人RacineJean Baptiste Racine(1639—1699):拉辛,法国剧作家。著有悲剧《戴巴依特》、《亚历山大大帝》、《昂朵马格》、《勃里塔尼克斯》、《费德尔》、《爱斯黛》、《阿达利》等。——编者之悲剧皆属之,中国甚少,雕刻与图画,亦不易表示悲剧。
悲剧与人之宇宙观、人生观大有关系,故常拿来当哲学问题看,悲剧之作时,总表现其人生之背景,如写一事,必作者对之肯定或否定,而后好下笔也,处处表示两力之冲突,终且有一失败,人与命争,人多居失败地位。现在多以charactercharacter:英文,指品质、德性、人格、性格等。——编者为运命,遂多写个人之性情与其内心之冲突,或与环境之矛盾,终至压迫而死。社会主义者遂多借此描写个人与社会之矛盾不容,Hauptmann之weberweber:德文,指织工、织布者。——编者,即其类也作者在此段旁注:“价值实现中途的毁灭。青年之死。”——编者。
悲剧之要素——
(1)主人非十分平凡,故易于引起同情心,盖所谓不平凡者不一定限定为好人,如从前剧主多为位高德崇者,今则只要有一两特点可表现之即可,如有大爱情、大能力、富于柔和、多疑多虑等等均可。
(2)对面的势力须大,势力大则其抵抗力愈显增高,故能使人格外表同情,因如此而死,正是其死之伟烈也。
(3)描写深刻人物,既非凡矣,描写再极深痛,格外增加悲哀。
(4)事情愈能引起人之悲观者愈好,如人之内心矛盾,自创罪恶而自受之,但终不可避免,又如个人与社会,家庭与子弟,一守其遗传之统续,一发其维新之思想,而双方均无罪,但冲突必不可免,观众亦无法加以判断,仅匆匆赋以同情而已。
悲剧之原素如上述,但所谓对抗之势力者,究何如乎?于此可分为二种:
(1)天然的势力,火山爆发,地震,风雷震荡,大建筑家Symbd原文如此,疑有误。——编者从屋顶堕下皆属之;
(2)命运:近代多用character代表之,因个性为悲哀之原动力也,如恋爱嫉妒怯懦等等。
剧主之死亡,可分三种:
(1)不欲死而终不免于死,易卜生惯用此体。
(2)精神已破产,反不能即死,如此更觉痛苦。
(3)身体与精神同时死亡。
悲剧给与观众之情感及愉快:
(1)痛苦方面——因吾人同情于彼,故发生痛苦,盖彼既为可怜之人,又遭可哀之遇,人类精神要求,遂得一阻碍也,主人受横逆愈多,则愈觉其伟大而增加悲哀,且常引起全世界之黑暗及全人生之变换,觉得小己处处受压迫,如以岳飞之精忠而竟死于非命是也。
(2)快乐方面——主人单方面之发展,始终不渝,已使人生壮烈,情绪越感觉伟大,再情况如此又非死不可,非死不好者,如恋爱之深,报国之切,不得即偿,生不如死,彼以一死得安全,观者以一死得满足,故细加分析,其成分有三:
①此等愉快,即由人生中之伟大及价值而来,吾人既生非常之想,又有生不如死之势,以一死结束,反觉满足也。
②悲剧之死亡,乃英雄痛苦之解脱也,如杀身成仁,非死不可,病魔绊绁,生亦不乐,他如黛玉之存在无意,忠臣之必求一死,皆视为解脱痛苦之路,彼之痛苦脱,观众之慰快增矣。
③此等悲剧足以表示人生之复杂,生命之繁难,精神之深刻,故能增加人之兴趣,因此均为内心之复杂,外面者各如探险打仗等,人亦惯见,故反不如内心的生活战争亦可喜也。
第二部分美感范畴:丑的艺术(1)
4.丑的艺术——beauty与aesthetic不同,纯粹之美,虽表示和谐,而其他则尽有disharmonydisharmony:英文,指不和谐、不协调、不融合。——编者者,故丑与美为对待,丑与艺术不立于反对点也。艺术表现生命,生命中尽有属于丑者,盖丑乃黑暗方面之事,又如何能摈诸艺术之外乎?
再者,全部上有些暗昧或恶劣部分,才能更显得美的鲜艳,即比较作用之定律也(contrast)。contrast:英文,指差别、对比、比较、对照。——编者
丑的价值有时可用以调和人之生活,如味虽甘,食久则不美,屋虽华,住久则不美,山水明秀,游久则不美,间以丑调和之,美者,格外生趣矣。且人是好奇的,观察明亮既久,乍对黑暗,反易动情,如登山而见黑谷,反觉深幽可爱也。
退废派的文学,即专向人黑处发展者,如Charles Baudelaire《罪恶之花》是也。又如,西子以捧心之病而见称,壮健者反不如之矣。英国之Shelley,亦喜描写丑的故事者。
十五美感范畴:滑稽之美
5.滑稽之美作者在“滑稽之美”后面写道:“Antlitz,指为‘无伤害的丑’。Antlitz,德文,指丑表演。”——编者——滑稽的概念(ic),可以引人笑,故其内容,可以笑的内容类推之,惟彼系独立的,并不与悲剧相对待,悲剧中亦不妨含有滑稽也(滑稽与严重相对待,惟严重不入美的范围)作者在下面写道:“Lipps:ic,小的装大的,而忽然发现他的虚无之渺小。”——编者。
滑稽与悲剧相同者,即表现冲突矛盾是也,而结果则悲剧之矛盾为悲哀,滑稽之矛盾为浅薄,为愉快,为解放。
滑稽的事实,为表现内容与外表之冲突(contrast),如外强而中空,小孩衣大人之服等,而尤以语言文字用处为最多,浅者概念与事实固须冲突,深者则概念与实际仍然相连,故觉其可笑也。如Schiller之BürgerschaftBürgerschaft:德文,指席勒诗《市民》。——编者诗中写两好友,爱好极笃,始终不渝,国王拱手谢之曰:“吾欲为汝两人中之第三者”,此本庄重语也,滑稽家借用之,见一对好夫妇,貌甚美,因把夫人之手而叹曰:“吾欲为汝两人中之第三者”,众乃大笑。又如一人谓甲曰:“汝喜独步,我亦好之,诸君与我同为独步之游可乎?”众大笑作者在此段旁批曰:“ic之条件,是对于不适合的不快感不过分,那无价值的,却似具有理由的出现,而相反的发现甚快。六人拖木马。”——编者。表现滑稽的方法,不外三种,即:
(1)表相——即本身之矛盾也,如矮子有长须,小人有大足等。
(2)situationsituation:英文,指位置、场所、情境、情势、职业、工作、戏剧、小说中的紧要情节或场面。——编者——如女太太在盛会中忽然跌倒等。
(3)历史的虚伪作者在原稿上又另改为“人:理、思想之有无。”作为“历史的虚伪”的另一更为恰切的说明。——编者——用历史的眼光,演成一种矛盾,如误认人等事。
滑稽的类别:
(1)wittinesswittiness:英文,指诙谐、机智。作者旁注:“谈锋机敏、诙谐、谐谑。”又用铅笔字旁批曰:“戏台拖一木马。”——编者——俗所谓急智也。若用名词典故,恰能引起人之愉快,谈言微中,一座倾倒。
(2)ironyirony:英文,修辞学指反语法,一般指嘲弄、讽刺、反常之事,出乎意料之事、装傻。——编者——刺激之讽弄,含有嘲笑、讪诮之意。
(3)humor——或译为滑稽,惟不恰当,在文学上几有不可离之价值,德人常名曰:Golden humor,其重视可知也。解释者曰:Das Lachen untes Iranen,意即含泪之笑也。第一,须有矛盾的了解,第二,须表深刻之同情,二者兼备,始能成立。
humor之各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