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楚,即使是皮肤科医生也容易误诊,此时需要取损害边缘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以明确诊
断,有时还需反复检查或作真菌培养才能诊断。
一般来说,对于较轻的病情,仅用外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目的,如
0。1%特比萘芬霜剂。
要注意的是,待皮损消退后还应继续用药
2周,以免复发。对皮损广泛或单用外用药疗效
不佳者,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一些副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物。
注意,这里有一个误区。在某些情况下,癣病表面上看似乎治好了,事实上却并没有
消除。比如,患者因其他疾病发热的时候,体癣或股癣会相对减轻,等到发热治疗好了,
体癣又会重新出现。其实这是因为体温升高,真菌会受到抑制,但其孢子仍然存在。所以,
治疗该病最好要彻底。预防之法
预防体癣,要注意个人卫生;不使用他人内衣、内裤及洗浴用品;尽量保持皮肤干燥,
穿宽松内裤。预防股癣,除做好这些之外,还应经常换洗内裤,并保持外阴部清洁,经常
洗晒衣被;减少出汗,促进股部蒸发作用。如患有灰指甲、鹅掌风、圆癣,应积极治疗,
以防经过手传染于股部。
夏日皮肤病的防治
夏季气候主要的变化特点是紫外线照射量增多、气温上升、湿度也有升高,此外各种昆虫
也开始大量繁殖。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常常与上述因素有密切关系。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
的夏季皮肤病的防治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能及时地蒸发,致使汗孔堵
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现为为小米粒大小浅表水疱。很容易蹭破,轻度脱屑而
愈,多见于婴儿、孕妇,称为白痱;有的为散在红色小丘疹,但与毛囊无关,称为红痱,
多见于小儿,有的为小脓疱,称为脓痱。
防治:①伏暑季节室内应注意环境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②衣着应宽
大,减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发。勤换衣服。③尽量保持皮肤干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
婴儿及产妇应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干后扑痱子粉。
治疗可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温水洗净擦干后,保持皮肤干燥及清洁。外用痱子粉。
若发生脓痱要到医院就诊,做综合治疗。
2、日晒伤和光敏性皮炎:日晒伤常由突然过度日晒造成,表现为日晒后
3-6小时于
日晒部位出现红斑、严重时可形成水疱,有明显灼痛、可有全身不适。
预防日晒伤首先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暴晒,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照射量。治疗一
般对症即可,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等,严重者
可口服泼尼松
15-20mg/日,连续
2-3天。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一些人对紫外线过敏所致,仅见于少数人,这些人通常在日晒后
1-2天后发病,皮疹多发于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手背及上肢伸侧,表现为小丘疹、
小水疱、自觉瘙痒,严重时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痒明显,消失很慢。如不
积极治疗,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肤病。因为发病与过敏体质有关,因此这些人应当在每个
夏季都注意防光,每天的
9点到下午
5点最好不外出,必须外出时要穿长袖衣、戴宽缘帽、
打阳伞、另外可用各种防晒霜。一旦发生皮疹,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
抗组胺药如仙特明等,较重时还可服用氯喹或羟氯喹。
3、丘疹性荨麻疹:本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
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反应。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
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可成片或
散在,瘙痒明显。预防措施主要为尽量少到草丛、树荫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室内可
熏蚊香,发生皮疹后可外用含有激素的各种软膏或霜剂,口服抗组胺药如仙特明等,严重
者可肌注地塞米松
5mg; 一次即可,或服用泼尼松
15-20mg/日,连续
3-4天。注意最好
不用红花油等,因为有时会致敏,使病情加重。
4、足癣和股癣: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
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足癣表现为足趾间脱皮、浸渍糜烂,或足侧缘出现多数水疱,可有
瘙痒,也可不痒,如不治疗,皮疹可逐渐向外扩大。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裂部的环状
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
都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换鞋袜、内裤。治疗可选
用不同方法如经常在趾间、股部扑痱子粉或达克宁粉,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兰
美抒、环利等外用,严重时配合口服抗真菌剂(如伊曲康唑每日
200mg顿服连服
1周,特
比萘分片每日
250mg顿服,连续
2周)。
以上介绍了几种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方法,患者如果情况紧急或不方便到医院,可
按上述基本原则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皮肤病看上去很相似,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
疾病,因此只要条件允许,最好还是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进行诊治,以便得到及时诊断和
治疗。特别对那些自己尝试治疗但无效或病情加重者更应及时就医。
夏日湿热,男性需防阴囊皮肤病
男性阴囊位置隐蔽;皮肤娇嫩;局部不通风、湿度大;外加天气炎热;汗水浸渍潮湿;极易发生
多种皮肤疾病。
皮炎是一种较常见的阴囊皮肤病;起因可能与饮食中缺乏
B族维生素有关。其症状为
皮肤潮红、渗液、脱皮;甚至起水泡;又痛又痒。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和杂
粮;补充维生素
B2、B6等营养素。发病后应保持病变区皮肤清洁;可涂氧化锌软膏等。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阴囊皮肤病;主要是由汗水、不洁刺激而引起的。表现为皮肤红肿、
起水疱、渗液、结痂;甚至增厚粗糙;奇痒难忍。治疗方法为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
息斯敏等;病变区皮肤清洗干净后涂肤轻松、去炎松尿素软膏等;每日
1…2次。
癣系由霉菌感染引起的阴囊皮肤病;常与患者其它部位的皮肤癣症相关;发病阴囊的
皮肤潮红;起丘疹或水泡;继而脱皮屑;病变部位常呈环状损害;痒得厉害。防治方法是;患部
外涂治癣药膏如达克宁霜、皮康王、克霉唑软膏等(刺激性强的癣药水不宜使用);同时治疗
身体其它部位的癣症如手癣、脚癣、股癣等;以防愈后再度感染。
患了“难言之隐”的阴囊皮肤病后;一要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切莫将其与性病相提并
论;以免增添忧虑。二要摒弃“隐病隐治”的心理;莫被江湖郎中、虚假广告所蛊惑或自作
主张滥用药物;应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病专科检查治疗。三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穿着质地柔
软、易于吸水、透气性好的宽松内裤;并勤换勤洗;阴囊发痒尽量少去抓骚;以免抓破皮肤引
起感染而加重损害。四是改善饮食结构;少吃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还要禁酒特别是烈性
酒。
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是男子常见的性器官皮肤病,不是性传播性疾病。它俗称“绣球风”、“胞漏疮
”
等,十分顽固,患者常因搔抓、不适当刺激引起疼痛或继发感染。本病分急性、慢性两种,
与人们从事的职业、居住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长期在煤矿、坑道及其他环境潮湿的地
点工作的人,长期居住在潮湿的地区或房间的人皆易患此病。此病瘙痒严重,并反复发作。
阴囊湿疹的原因此较复杂,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过敏体质的人,精神长期紧
张、情绪变化起伏较大的人易患本病;另外,患有一些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
功能紊乱、内分泌失常、新陈代谢障碍的人,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也易患本病。外部的
因素包括:①生活、工作的环境潮湿,空气的湿度比较大;②外界刺激,寒冷或炎热,出
汗比较多,过度的搔抓等;③内裤较紧,或异物磨擦,穿化纤的内裤都可以诱发阴囊湿疹。
急性阴囊湿疹的主要自觉症状是瘙痒,病人常因阴囊的瘙痒而发现本病。随着病情的
发展,瘙痒逐渐加重,搔抓不能缓解瘙痒,严重者影响睡眠和工作。皮疹症状包括如下几
点:
(1)小丘疹、疱疹和小水疱阴囊部可发现密集分布的小米大小的丘疱疹或小水疱,基
底潮红。
(2)渗液和糜烂面由于瘙痒引起搔抓,将丘疹、丘疱疹、水疱等皮损抓破,不断有浆
液渗出,常浸湿内裤,形成糜烂面。
另外,局部用肥皂水烫洗及搔抓都能使皮损加重,饮酒、失眠、紧张也可使皮损加重。
慢性阴囊湿疹由于时间长,加上不断的搔抓,使阴囊的皮肤干燥肥厚,皱纹变深,呈
核桃皮状,常有薄薄的痂皮和鳞屑,皮肤色素加深;也有因搔抓引起色素减退的情况。常
常剧烈瘙痒,无法入睡。由于治疗困难,反复不愈,阴囊皮肤可出现象皮肿样改变。
阴囊湿疹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皮损的特点和剧烈瘙痒的情况一般即可以作出诊断。
有时需要与阴囊的神经性皮炎、核黄素缺乏引起的阴囊瘙痒及乳房外湿疹样癌作出鉴别。
(1)阴囊神经性皮炎可见连成片的扁平丘疹,严重者遍布整个阴囊。其特点是,虽有
瘙痒,但无渗液,日久皮肤变厚,呈席纹状。
(2)核黄素缺乏引起的阴囊瘙痒病程一般较短,一般无明显的皮肤肥厚,内服核黄素
可在短期内见效。常常伴有舌炎或口角炎。
(3)乳房外湿疹样癌本病又称
Paget's disease(帕哲氏病),外观类似湿疹,但仔
细观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片,表面有渗出结痂和角化鳞屑,逐渐扩大,甚至出现
溃疡。需要作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阴囊湿疹和其他部位的湿疹一样与过敏有关,所以用于治疗过敏的药物都可以用
来治疗阴囊湿疹。如常用的一些抗组织胺药,常用的有赛庚啶
2mg,每日
3次;扑尔敏
4mg,
每日
3次;克敏嗪
25mg,每日
3次;息斯敏
10mg,每日
1次。外用药主要是皮质类固醇激
素软膏,如去炎松软膏、肤乐软膏、尤卓尔软膏等。
中医治病主要是辨证施治。中医常把阴囊湿疹分为湿热下注证和阴亏血燥证两型来治
疗。湿热下注证相当于急性阴囊湿疹,阴亏血燥证相当于慢性阴囊湿疹。
(1)湿热下注证可见阴囊起粟米大小的丘疱疹和小水疱,皮肤有灼热感,搔抓后,渗
液较多,糜烂结痂,常浸湿内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循经下注
于阴部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
10g 黄芩
10g
柴胡
10g 赤芍
10g 山栀子
10g 苦参
10g 泽泻
10g 木通
10g 地肤子
20g 生甘草
6g。
水煎服,每日
1剂。
(2)阴亏血燥证可见阴囊皮肤皱折变粗变深,搔破后渗出血水,夜间瘙痒剧烈。舌红,
少苔,脉细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