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卸包袱”之类的措施,使部队更加精干、有效和顶用。
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军备等重大行动都是根据军事战略转变的特殊需求而
进行的。第一个转变时期,二战刚刚结束,军事战略重点要求尽快从战时状态转入
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方面来,所以继续保持数量众多和高居不下的军费、军备已经
没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按照战略需求进行大刀阔斧地裁减。第二次军事
战略转变时期国际环境非常复杂,所以从8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和裁减,到1991年冷
战结束之后各国才最终下决心进行大规模裁减。任何时候,裁减的目的都是为了轻
装、消肿和卸包袱,为了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加速经济建设和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
的步伐,所以无论是军费、军备或军队员额的任何大规模裁减都不会使军队削弱到
无法完成既定任务或难以打赢未来战争的水平。美国军队在第一次战略转变中虽然
进行了战后以来第一次大裁减,但当时它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在第二次战略
转变中美国的动作更大,在军费、军备、军队员额等方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面裁
减,结果将会如何呢?在未来数十年内,它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裁减之后
的核武器仍能毁灭地球若干次,陆、海、空三军经过裁减后淘汰了第一、二代武器
装备,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干顶用的现代化高新技术装备,其总体作战能力并没有因
为削减而有所减弱,相反,甩掉许多包袱和负担之后,更有财力和物力去夺占新的
制高点,抢占新的优势。
从第二次战略转变中的裁军情况来看,反映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大规模裁减
陆军员额,海、空军相对裁减较少。美国和苏联陆军裁减比例都在20% —30% 以上,
而且主要是采取整建制撤消和“拆庙”的办法进行,海、空军裁减比率小于10% 。
美国陆军从1990年的约94万人裁减到1997年的535 万人,由18个陆军师减为12个,
甚至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在短短7 个月中就裁减了227 万人,就连第7 军这样的王牌
部队也被整建制撤消。德国陆军裁减2554万人,12个陆军师减为8 个,撤消100 个
营的建制;二是大规模撤回驻外军队。美国从1990年开始,大量缩减海外驻军,其
中驻欧美军从1978年的32万人骤减到10万人。840 多个海外永久性基地和军事设施
关停并转或缩小规模,1998年前,还关闭了70多个军事基地和设施。苏联解体后,
63万人的海外驻军已全部撤回,驻外军事基地也将全部撤除。
按照1990年美元比值计算,美国国防开支1945年为453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38% 。1946年开始大幅度削减军费,到1947年就削减了3940亿美元,年度经费
只有590 亿美元,削减比例达84%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降到5 6%。20世纪
50年代以后,在长期冷战过程中,军费连年增加,从50年代的1950亿美元(含战争
费用)、60年代的2400亿美元(含战争费用),增长到80年代的每年平均2900亿美
元,最高时每年军费达330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军事战略转变后军费连年递减,
1997财年已经减少到2428亿美元。从21世纪开始,美国在“9 ·11事件”之后,借
着国际反恐的机会大幅提升军费预算,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将达4000亿美元左右,
创冷战以来最高记录。
从全世界来看,45年冷战期间,世界军费总额为175 万亿美元,其中工业化
国家占85% 。1988年世界年度军费总额高达1 万亿美元,1989年开始削减了4%,1990
年又削减了5%,然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所以,大幅度削减军费预算、减轻国家经
济负担是战略调整的一个重点。
军费总体削减是大趋势,但在军费分配比例和资金投向上并不是平均分摊,有
的削减,有的则还要增加,要体现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突出重点的原则
下,海军军费就呈相对增加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军费分配比例上一
直是海军优先,这次战略调整中又展开了一场预算战,结果是海军比陆军得到的经
费多25% 。海军年度军费预算虽然已经从80年代的1100亿美元降到840 亿美元左右,
但在三军中仍处第一位。其他西方国家也基本上是这样的趋势,比如意大利1993财
年军费167 亿美元,其分配比例陆、空军分别从34% 和41% 降到32% 和367%,而
海军则从245%增至31% 。东南亚国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军费分配比例方面也体
现了向海、空军倾斜的趋势。
mpanel(1);
裁减数量,提高质量是各国都认同的一个主要趋势,但如何用军费这个杠杆来
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这样一个目标就需要进行总体调控,调控
的主要措施是武器装备采购费锐减,科研费激增。冷战时期,各国普遍增加武器装
备采购费比例,目的是增加装备数量和军备水平,提高军备竞赛的强度。新形势下,
没有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军事竞赛也由实力对抗转为潜力抗衡,因此加强科研费
投资比例自然是明智之举。按1996财年美元计算,美国1990财年装备采购费958
71亿美元,1996财年减为394 亿美元,削减幅度高达约60% ;同期科研费分别为430
亿美元和343 32亿美元,削减幅度只有2%。相对而言,科研费呈稳步增加趋势,
1996年和1981年相比净增177 亿美元,增长率为52% 。美军科研费占国防费的比例
已经由1990年的124%增至1996年的14% 左右;同期装备采购费则由28% 降为16% 。
日本军队科研费占国防费的比例从1986年以来也一直保持在12% —13% 左右。
裁减军费军备是世界战略转变所出现的一个总体趋势,但从某些地区来看,也
出现了与之相反的趋势,比如我周边国家和地区中有的就乘机增加军费,扩展军备,
从而在地区内掀起一个军备竞赛的高潮。日本军费1987年首次突破1%的限额之后,
每年都以5%—6%的速度增长,1992财年已达327 亿美元,其中海军军费80亿美元。
近年来,日本军费在接近400 亿美元之后,正准备向500 亿美元冲击。日本军费总
额一直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军费数额则位居世界首位,其海军综合作
战能力已经跃入世界第二位。韩国、印度和台湾军队军费总额也都超过了100 亿美
元,东盟各国军费近年来也都呈直线上升趋势。
质量效能型军队初露端倪
削减数量,提高质量;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选准突破口,集中有限的人力、
财力和物力进行攻坚,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这是任何一支军队
都在苦苦追求的。其中道理,不言自明,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关键是看谁能够把
握机遇,进行正确决策。如果丧失良机,不仅不能把握机遇反而做出错误决策,必
将严重影响军队作战效能的提高。加速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无疑是世界
各国新军事战略转变中优先考虑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国际环境总体和平、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和军队裁军、撤军,削减军费、军备的大环境下,加速数量规模型向质量
效能型的转变是各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在战争或冷战期间,武器装备的
数量和规模膨胀性增长,甚至达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每次战略转变后,武器装
备都要进行大规模裁减。在陆军常规军备裁减方面,以苏美主战坦克为例,1960年,
苏联和美国在主战坦克数量对比方面是269 ∶1 ,差别不是太大。但1970年以后差
别开始拉大,发展到380 ∶1 。1975年苏联坦克达42000 辆,美国为8700辆,为482
∶1 。1985年,苏联坦克52000 辆,美国也增加到13400 辆,为388 ∶1 。1993年,
俄罗斯陆军裁减到85万人,主战坦克也裁减到37000 辆,这时的美国陆军则已经裁
减到579 万人,主战坦克数量只有7856辆,仍保持47∶1 的比例。长期以来,苏联
恪守“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以四五倍于美国的坦克数量占据优势,而美国则
强调“以少胜多、以质胜优”的模式,其结果证明单靠数量优势是无法取得效能优
势的。
在海军装备的裁减方面,以舰艇为例,美国海军战后初期有2000多艘舰艇,到
20世纪60年代削减到1000艘,20世纪80年代最多保持600 艘水平,1996财年裁减到
346 艘,2000年保持320 艘左右的水平,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削减了47% 。美国海
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裁减是史无前例的,尽管将海军舰队的规模几乎裁减掉一半,
但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海军的作战效能会因此而有什么根本性的下降。俄罗斯海军
走得更远,1992年终止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130 余艘舰艇的建造计划,潜艇和水面
舰艇数量由原来的317 艘和218 艘分别减少到150 艘和192 艘,役龄只有15年左右
的一大批核潜艇、航空母舰和大型水面舰艇纷纷退役。其飞机和导弹采购费减少80%,
坦克和火炮采购费则减少97% 以上,如此大规模的裁减军备和停止军品生产是100
多年来所没有过的。
在核裁军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较大进展。当时,两国拥有的核
武器总数相当于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的100 万倍,足以毁灭人类几百次。
1987年12月,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并于半年后生效。
根据该条约,在生效后一年半内销毁全部中短程导弹,三年内销毁全部中程导弹。
其中,苏联销毁1752枚导弹和约2500个核弹头,美国销毁859 枚导弹和1230个核弹
头。1991年7 月,美苏达成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三位一体战
略核力量最终保留1600枚( 架) ,即分别削减14% 和37% ,战略核弹头分别裁减1686
枚和2801枚,削减比例占总数的20% 。1993年1 月,美俄双方签署第二阶段《削减
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美国各类核弹头总数分别从1993年的10395 枚削减到2003年
的3000枚,俄罗斯则从8041枚削减到3500枚。美俄双方在2003年前消除所有陆基多
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和发射井,潜射弹道导弹的弹头数分别限制在1700枚和1750枚,
战略轰炸机携载核武器数量分别限制在750 枚和1250枚。从2003年1 月1 日起,不
得生产、拥有、试验和部署多弹头洲际导弹。在战术核武器方面,1991年9 月和10
月,美苏各自宣布单方面裁减战术核武器,美国削减了2150枚陆基战术核弹头和2175
枚海基核弹头,并撤除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上的所有战术核武器。苏联则大约削
减了10000 枚战术核弹头和2000枚海基战术核弹头。武器装备数量裁减的目的是进
一步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效能。从未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
面:
一是限制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发展。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在数量和规模上将
严格限制,其发展重点将由陆基和空基转向海基,因此美俄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和数
量的海基核武器,英法也将发展新一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