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鲜战争中的美英战俘纪事-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侮辱———一种玷污穆斯林的侮辱,这口恶气怎么吞得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
同仇敌忾,群起回击美国佬的疯狂挑衅。为此,这些维护安拉与穆罕默德尊严胜过
自己生命的穆斯林弟兄们,必欲与美俘们一决雌雄,斗个你死我活才罢休。战斗相
当激烈,有十多人被打得鼻青眼肿嘴角流血,如果动用武器,必定死伤累累。因为
志愿军的严厉干涉,战斗才被迫停止。土耳其战俘们气犹未平,通过上尉向志愿军
战俘营行政长官表达了他们的强烈要求: 查清肇事者,严惩不贷。
                                 第38节
    人类的一切交流,不能不依赖语言。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中国物色英语
人才并不难; 而有的国家同我国极少往来,临时要找一个翻译就成了大难题。
    第二次战役中,土耳其旅在平安南道的价川和德川地区,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
的沉重打击,死伤累累,有100 多名官兵放下武器当了俘虏。这100 多名土耳其人
不懂英语,只懂本国语言,要实施对他们的管理训练,必须找到懂土耳其语的翻译,
越快越好。
    通过军用电讯系统,寻寻觅觅,总算在新疆伊犁找来了一位懂土耳其语的翻译,
名叫马力克,俄罗斯族人,黄头发,蓝眼睛,40多岁了,红红的脸膛,高大的身材,
如果不是穿着志愿军的服装,人们很容易把他错认为是西方战俘。有一次就被处部
机关的警卫人员当作潜越营区的美英战俘拦阻下来,好在遇上认识他的干部,才得
以及时解围。马力克曾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留过学,回国后在一所高等学校里教
书。可惜,他虽然懂土耳其语,但平时只讲俄罗斯语,却不懂汉语,也不懂英语,
那怎么办? 不得已,又火速从北京俄语学院调来俄语翻译华曼丽配合他工作。当俘
管干部给土耳其战俘讲话的时候,得先将汉语译成俄语,再将俄语译成土耳其语。
土耳其战俘回答任何问题,也得倒着打两个转儿,就这样玩着语言连环套。整个俘
管处260 多名外语翻译,就马力克一人懂土耳其语。于是俘管处就把马力克当成宝
贝疙瘩,分外器重,请他吃中灶,享受专家待遇。
    一个马力克适应不了工作需要,后来又从新疆找来两位既懂土耳其语又懂汉语
的翻译。
    管理100 多名土耳其战俘并不容易,何况他们还同一大拨更难伺候的难兄难弟
———美国战俘们相处在一起。
    一天傍晚,俘管一团发生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一名通信员跑步到团部报告说: 
情况严重,二中队营区打起来了……
    值班干部听了吓一跳。打起来了,这还了得?!谁跟谁打? 俘虏跟俘虏打。为什
么打? 不清楚。不清楚要搞清楚,首先得向团首长报告请示。
    团长和政委带上翻译、警卫员和几个机关干部,迅速赶往现场。现场,土耳其
战俘跟美国战俘仍在大打出手。正是开晚饭的时刻,白花花的大米饭撒得到处都是,
还有一盆菜肴也打翻在地,汤汁横流。张芝荪团长一见这场面就恼怒异常: “一粥
一饭来得容易吗? 中国人宽待你们,你们竟这样糟塌食物,还有点良心没有? ”
    机灵的美国战俘们一看惊动了战俘营领导人,见好就收,纷纷退出殴斗。土耳
其战俘却乘胜追击,不依不饶,愈战愈勇,把几十名美俘打得乱叫乱躲。  张团
长断喝一声: “立刻停止殴斗,否则一切后果由你们自己负责! ”几位翻译分别用
土耳其语和英语翻译了团长的命令。土耳其俘虏中有个上尉出面制止了追打。
    骚乱虽然平息了下来,可是土耳其战俘们依然磨拳擦掌,怒气难消。为什么殴
斗? 问美国战俘,美国战俘支支吾吾,挤眉弄眼耸肩膀,不肯说出真相; 问一旁观
战的英国战俘,他们只是笑,说是真相不明,无可奉告。这时,土耳其上尉向在场
的志愿军管理干部报告了事情的原委……
    美国佬真是吃饱了撑的,日子稍稍好过一点了,竟忘乎所以,干起恶作剧来了。
他们串通一名战俘炊事员在厨房里做手脚,往土耳其士兵们的大饭锅里偷偷地埋了
一大块猪肉。
    此事非同小可! 伊斯兰教是土耳其的国教: 几乎家家户户都信奉伊斯兰教。土
耳其战俘中十之八九都是虔诚的穆斯林,这一禁忌众所周知。美国佬这样干是蓄意
亵渎。土耳其旅的士兵们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来自山区,约有一半人没有文化,但
他们能吃苦耐劳,重友情,讲团结。这些幼发拉底河的儿子和奥斯曼帝国的后裔们,
珍重自己民族的传统,历来不甘忍受外族的压迫欺凌。他们的部队被派到朝鲜来打
这种同自己的国家毫无关系的窝囊仗,心中本来就不痛快; 来到朝鲜,处处要受美
军的气,同样当了中国人的俘虏,这回应该平等了吧,可他们还要受到美国战俘的
侮辱———一种玷污穆斯林的侮辱,这口恶气怎么吞得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
同仇敌忾,群起回击美国佬的疯狂挑衅。为此,这些维护安拉与穆罕默德尊严胜过
自己生命的穆斯林弟兄们,必欲与美俘们一决雌雄,斗个你死我活才罢休。战斗相
当激烈,有十多人被打得鼻青眼肿嘴角流血,如果动用武器,必定死伤累累。因为
志愿军的严厉干涉,战斗才被迫停止。土耳其战俘们气犹未平,通过上尉向志愿军
战俘营行政长官表达了他们的强烈要求: 查清肇事者,严惩不贷。
                                 第39节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纠纷双方还是美国战俘和土耳其战俘。又是打群架,又
是土耳其战俘首先动手殴打美国战俘。这回审问当事人,双方都守口如瓶,不肯供
出打架的原因。
    这就有些蹊跷了。于是做思想工作,由所在的俘管团最高政治领导人夏时政委
集合战俘作报告。
    夏时,湖北人,年轻的时候到上海一家香烟厂当工人,由中国第一代无产阶级
革命家董必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后来加入了新四军,一直
做政治工作。他个子不高,性格开朗,很健谈,对待任何人都显得和蔼可亲。他称
战俘为“同学”,战俘则称他“夏教员”,不称“长官”。
    “夏教员”今天有点师道尊严。不,简直有着法官的威严。
    “同学们———! ”他挺直身子,板着面孔喊了一声,开始训话,“我们中国
人民志愿军认真地实行日内瓦国际公约,这是有目共睹的。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宽
待战俘,已经超过了日内瓦公约的标准。你们不要忘记; 日内瓦公约中有一项条款
规定,所有战俘必须遵守收容国的正常管理制度。你们中间有些人,屡屡违反战俘
营的纪律,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今天发生的打架事件,有关当事人必须交待违纪
经过和原因,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为了维护战俘营的良好秩序,纠
正不良风气,也为了你们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查清这件事情,不达目的,决不
罢休。”
    难得见到“夏教员”如此声色俱厉,战俘们震动了。有几名战俘当场嚷嚷;
    “谁干的坏事应当有勇气站出来! ”“要像个男子汉! ”  “不要连累大家
……”
    当晚,第一个来认错的是美国战俘鲍比·戴高乐。他是法裔美国人,本是个坦
克兵,下士军衔,在云山战场被俘,才19岁,金黄色头发,碧眼,矮矮胖胖的身材,
红红的脸颊上布满雀斑,一副顽童模样,平时爱打篮球,性格活泼,老是一副无忧
无虑的样子。
    每个战俘中队都配有几名外语翻译,编制名称一律唤作教员,有的分管训练,
有的分管生活。鲍比找到分管训练的教员,神色泰然,双眼闪光,好像一个淘气的
孩子将自己的淘气活动当成英雄行为,带着几分自赏的神情向大人叙述自己的淘气
经过。
    “你们想象不到吧! 你们这些清教徒管理的战俘营中,竟会有贩毒者和吸毒者。”
他撇撇嘴,耸耸肩,说得神乎其神。“贩毒? 吸毒?!”教员大惊失色。
    战俘们入营的时候,每人所带物品都是经过仔细检查登记的。确曾有人带着毒
品踏进战俘营,但都被没收,点滴不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管营绝对禁止任何战
俘吸毒。
    “是的,有人贩毒,就会有人吸毒……”鲍比觉得自己的叙述颇具悬念效果,
便故意卖起了关子。  “谁贩毒? 谁吸毒? ”教员紧紧逼问。
    “我参加了吸毒,我有错。至于谁贩毒,对不起,我不能说。”“为什么? 有
人威胁你? ”
    “不,我在毒品成交的时候,向卖主发过誓,决不出卖他。”鲍比昂起头,颇
有一点西部牛仔的气概。“我来向你们认错,是因为我明白了这事不体面; 即使在
美国,政府也是禁止吸毒的。你们追查这件事,能够阻止发展,对我也有好处,趁
我还没有成为瘾君子……”
    教员迫不及待地打断他的长篇大论; “快说,什么毒品? 哪里来的? ”鲍比从
口袋里掏出了一撮干枯了的植物叶子。有了线索和物证,案情调查势如破竹。
    几名志愿军分队干部和一些战俘见到干枯的植物叶子,都想起了战俘们集体上
山打柴的情景……
    上山打柴,是为烧炕取暖和食堂烧饭用,平均每周上山一次。这样的机会,战
俘们都当成远足旅游一样高兴。美国战俘嘴巴馋,心眼多,一钻进山林,就遍地寻
找各种野果,塞满口袋带回营区,用石块架起小炉灶,拿空罐头盒熬成果酱涂馒头
吃。而土耳其战俘大多没有这种雅兴,他们总是扎扎实实干活,反正干活是为自己
干的,很卖力,扛回的柴禾,跟美俘相比,不能一顶四,也能一顶三。许多美俘肩
上扛一根二三十斤重的枯树干,就得光着脊梁,把脱下的上衣垫在肩膀上,还嗨唷
嗨唷地吼着劳动号子,神气活现得像大力神一般。土耳其战俘就不一样,一人扛一
百多斤二百来斤的木柴,走在崎岖山道上,鼻子里哼都不哼一声……哦! 大家回忆
起来了,也有几个土耳其战俘打柴不专心,一到山上,总是花很多时间寻觅和采集
一种植物叶子,带回营区晒干收藏。有人问他们干什么用? 他们比比划划地回答说
是治疗毒虫咬伤用的。
                                 第40节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外行人谁也不曾想到这几个土耳其战俘采集的植物叶子,
就是一种叫做野大麻的毒品,晒干后当香烟抽,可以产生迷幻效果。
    几位懂土耳其语的翻译,分别找采集过野大麻的土耳其战俘谈心,指明采毒贩
毒吸毒是堕落犯罪的行为,不仅志愿军战俘营不能允许,你们的安拉和穆罕默德也
不能允许……说得几个土耳其战俘大为动容,声泪俱下,当即交出了剩余的毒品,
坦白了全部真相,又对天赌咒,向安拉起誓,要痛改前非。
    原来,土耳其战俘们采集了野大麻,除自己燃吸外,大部分向美国战俘兜售。
美俘们的口袋里都有军用钞票,可在“联合国军”范围内通用,拥有这些钞票的人
离开朝鲜时,还可以将军用钞票兑换成美元带回家。有些美俘吸野大麻上了毒瘾,
吸毒量越来越大,军用钞票花完了就欠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