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切相关。所以仁爱的心和丑恶的心相互攻击便产生了吉凶祸福,仁爱的心
占了上风则心善,行动便吉利;丑恶的心占了上风则心恶,行动便凶恶。远
近相取就产生了悔吝的心态。在人的天性与自我约束的感应过程中,利与害
就产生了。
【注释】①动作:通行本作“变动”。②请迁:通行本作“情迁”。情、
请,形近易讹。但此处应以“请”字为正。③请伪相钦:通行本作“情伪相
感”。钦,感,溪见旁纽侵部叠韵。
【讲解】这一节阐明了人们的行为与利害、情感、爱恶的关系。崔憬说:
“远,谓应与不应。近,谓比与不比。或取远应而舍近比,或取近比而舍远
应,由此远近相取,所以生悔吝于系辞矣。”
凡《易》之请①,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则■且■。将反者其辞乱,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无善之人其辞游,失其所守其辞屈。
【白话】凡是问《易》筮卦的,筮得的卦变爻相近的两爻应该是比(相
邻两爻一刚一柔为比)而不比(相邻两爻均为阳爻或均为阴爻)便是凶,或
者要受到损害,这样的爻辞就是“■■”(悔吝,即悔而且吝)。凡是来问
卦的人是要谋反的人,他的话就很乱,吉善的人语言少,急躁的人语言多,
不安好心的人说话游弋不定,心神不定的人言语吞吞吐吐。
【注释】①凡《易》之请:通行本作“凡《易》之情”。作“请”更接
近筮卦的实际情形。请于《易》,问于卦。
【讲解】筮卦人根据问卦人的言谈形态揣测问卦人的心态,根据问卦人
的心态去占断他们所问的吉凶。这就是占卦的秘诀。占卦之所以“灵验”,
乃是占卦人对问卦人的心灵的阐释的结果。胡一桂说:“‘凡《易》之情’
以下,独举近者总言之,近而相取,其情乃不相得,此必其初之以伪感,终
至于恶相攻,是以凶耳。既至于凶,其于害悔吝可知已。”是用人情说《易》
而非以《易》说《易》也。■且■,通行本作“悔且吝”。■,同“谋”,
借为“悔”。■,同“邻”。《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德经》:“■
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今本《老子》第八十章作“邻
国相望”。邻、吝,来纽双声,文真旁转。乱,通行本作“惭”。侯果说:
“凡心不相得,将怀叛逆者,辞必惭恧。”无善之人,通行本作“诬善之人”。
虞翻说:“《兑》人之辞也。《兑》为口舌,诬《乾》。《乾》为善人也。”
崔憬说:“妄称有善,故自叙其美,而辞必浮游不实。”失其所守者其辞屈,
通行本作“失其守者其辞诎”。侯果说:“失守则沮,辱而不申,故‘其辞
诎’也。爻有此象,故占辞亦从矣。”虞翻说:“《巽》人之辞也。《巽》
诘诎,阳在初守《巽》,初阳入伏阴下,故‘其辞诎’。此六子也。《离》
上《坎》下,《震》起《艮》止,《兑》见《巽》伏。《上经》终《坎》《离》,
则《下经》终《既济》《未济》。《系辞上传》终《乾》《坤》,则《系辞
下传》终六子。此《易》之大义者也。”232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白话帛书二三子问 第一章
二三子问曰:《易》屡称于龙,龙之德何如?孔子曰:龙大矣。龙刑■
①,叚宾②于帝,伣③神圣之德也。高尚行虖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阳也;下
纶穷深■④之■而不沫,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下纶⑤则有天[神护之]。
[游]乎深■⑥,则鱼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隋从。陵处,则雷神养之,
风雨辟乡⑦,鸟兽弗干。曰:龙大矣。
【白话】二三子问道:《易经》卦爻辞屡次都提到龙,龙的品德性质怎
样呢?孔子回答说:龙,太大了。龙的形状善于变化,假借作为帝王的象征,
作为神圣的品德的譬喻。龙高高在上行于星辰日月之间而不向远处看望,能
够成为阳物的典范。龙下沦没于深渊之渊中而不冒出水泡,能够成为阴物的
代表。龙上行于天上,则风雨奉承它。龙下沦于地下,则有天神保护它。龙
游于深水急流之中,则有鱼蛟先行开道、随后护驾,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没有
不跟从它的。龙处在山陵之中,则有雷神供养它,风雨为它而回避改变方向,
鸟兽都不敢欺侮它。所以说,龙是大的化身。
【注释】①刑:假借为“形”。■:读为迁,改变,变化。②叚宾:假
借。叚:“假”的异体字。宾:客。③伣(qiàn 欠):譬喻。④■:读为渊。
⑤下纶:往下沉沦。纶:假借为“沦”。⑥■:即“■”字,水流。⑦风雨
辟乡:风雨改变方向。乡:方向。
【讲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是在易学家们阐释乾坤卦爻辞中关
于龙的记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龙德”、“龙之德”是龙文化的重要概
念之一。龙德就是龙的特征、性质、品德诸要素的概括。《文言传》认为“龙
德”是以“隐”、“中正”为特征。《二三子问》一开头就提出“龙之德”
是什么这一问题。孔子将“龙德”概括为一个“大”字。将“龙德”的特征
概括为:神圣之德、形迁、能上、能下、能阴、能阳。形容龙是神秘莫测的
帝王的象征。
龙既能云变,有能蛇变,有能鱼变,■鸟①■虫②,唯所欲化,而不失
本刑③,神能之至也。□□□□□□□□□□□焉,有弗能察也。知者不能
察其变,辩者不能审其美,至巧不能赢其文④。其化为鸟虫也,功鸟焉,化
■虫,神贵之容也,天下之贵物也。曰:龙大矣。龙之为德也,曰□□□□
□易□□□□,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讳贤,爵之曰夫子。
或大或小,其方一也。至用者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黄常”近之矣;尊
威精白坚强,行之不可挠也,“不习”近之矣。
【白话】龙既能变成腾云驾雾的飞龙,又能变成爬行于陆地上的龙蛇,
又能变成游在水中的鱼龙,还能变成所有的飞鸟、昆虫,只要龙想变成什么
样的飞鸟、昆虫,都能变得毕真而不失去其本来的形状,可以说是神化能变
到了极点。……有不能察看的,有智慧的人不能观察龙的变化,有辩论才能
的人不能审度龙的美丽,最灵巧的画家都不能绘出龙的花纹。龙变为飞鸟昆
虫,功成于鸟焉,化为昆虫,也象神灵高贵的容貌,龙是天下的珍贵动物。
所以说:龙大呀!龙的品德,可以说……一易……封它一个爵号叫做君子;
警惕事情发生变化,敬重和合,精粹纯洁阴柔和平,而不隐瞒贤良,封一个
爵号叫做夫子。有大有小,其方法都是一样的。能达到使用的人,就叫做君
子。《川》卦六五爻辞“黄常”很接近君子的品德;其特点是:尊严而有威
信,精粹而纯洁,坚定而刚强,行动起来百折不挠,《川》卦六二爻辞“不
习”很接近君子的这种性格。
【注释】①■鸟:飞鸟。■:读作“飞”。②■虫:昆虫。■:即“昆”
字。《说文解字》:“■,虫之总名也。”③本刑:原貌。本:原。刑:形
状。刑:假借为“形”。④文:花纹。
【讲解】这一节论述龙的神秘特征以及龙德与君子、夫子的品德的关系。
龙的本质特征是“大”,龙的神秘特征是善于变化,是天下珍贵的动物。夫
子的品德是“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讳贤”。君子的特点是“或大或小,
其方一也”、“尊威精白坚强,行之不可挠也”。用卦爻辞来比拟的话,《川》
卦六五爻辞“黄常元吉”和六二爻辞“不习,无不利”就是对君子(具有龙
的品德的人)的品德的最好的描述。
这一章讨论了龙的品德和君子的品德。龙的品德高尚伟大,君子的品德
是尊威精白坚强,行之不可挠折。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二章
《易》曰:“寝龙勿用。”①孔子曰:龙寝矣而不阳②,时至矣而不出,
可谓寝矣。大人安失④矣而不朝,■■③在廷,亦犹龙之寝也。其行淢⑤而
不可用也,故曰“寝龙勿用”。
【白话】《周易·键·初九》爻辞说:“龙寝卧而不用于世。”孔子说:
龙睡觉了而没有阳刚的变化,虽然有了机会也不出来变化,可以说是睡觉了。
大人过着安乐清闲的日子而不上朝侍奉君主,苟延在家中,也就象龙睡觉了
一样。他的行为悲伤而不可施行于世,所以叫做“寝龙勿用”。
【注释】①寝龙勿用:帛书经文《键》卦初九爻辞作“浸龙勿用”;通
行本作“潜龙勿用”。崔憬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
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
用’。”《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
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
潜伏,故曰‘潜龙’也。”沈驎士曰:“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
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潜
伏,故言‘勿用’。”干宝曰:“位始,故称初。阳重,故称九。阳在初九,
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初九,甲子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阳处三泉之
下,圣德在愚俗之中,此文王在■里之爻也。虽有圣明之德,未被时用,故
曰‘勿用’。”②不阳:阳刚在下不用于世。③■■:苟延,苟厌。■:读
为“苟”。■:读为“厌”。■:当作“■”。“■”同“厌”。假借为“延”。
④失:读为“佚”,安逸。⑤淢(yù):通“惐”。,惐,痛心。恻惐:悲伤
貌。
【讲解】第一章总论龙的品德、特征及其与君子、夫子学习龙德所造成
的品德。这一章分论龙的一种状态——寝卧时的状态及其特征。卧龙的特征
是“勿用”。“勿用”的具体表现是“不阳”“不出”。大人学习《周易·键·初
九》爻辞“寝龙勿用”后,就要摹仿运用于人世,象龙寝卧那样不阳、不出、
不朝。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卧龙先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章
《易》曰:“杭龙有悔。”①孔子曰:此言为上而骄下②,骄下而不殆
者,未之有也。圣人之立正③也,若遁木④,俞高俞畏下,故曰“杭龙有悔”。
【白话】《周易·键·尚九》爻辞说:“杭龙有悔。”孔子解释说:这
条爻辞的意思是在上位的统治者对部下骄横不讲道理,在部下面前横蛮骄傲
的人不遭受危险的是没有的。圣人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就象爬树杆一
样,越高越害怕下面,越高越敬畏老百姓,所以说“杭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