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章从作《易》的出发点出发,以达到人们及万物长生不死与天地共存的
“和之至也”的终极愿望,而从两方面论证了《易》的意义。一方面从卦的
得(德)义论证某一卦为什么要作某一卦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卦象方面论证
某一卦的意义。卦德说,是说卦义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较早见于《说卦传》。
《说卦传》云:“《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
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而
后《彖传》多取卦德说以解《易》。卦象说,也是解说卦义的一种形式。这
种形式也是见于《说卦传》,嗣后《象传》则作了系统的发挥。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三章
子曰:……禁□也。子曰:……既穷□而……“晋如秋如”①,所以辟
怒……“不事王侯”②,□□之谓也。不求则不足以难……。《易》曰:……
则危,亲伤□□。《易》曰:“何校则凶,屡校则吉。”③此之谓也。子曰:
五行□□□□□□□□□□□□用,不可学者也,唯其人而已矣。然其利□
□□□□□□□□□□□□□□□。
【白话】孔子说:……禁……。孔子说:…既穷……而……“晋如秋如”
这条爻辞告诫人们如何避免发怒。……“不事王侯”……之谓也。无所求也
就不会酿成灾难……《周易》说:……则危,亲伤……。《周易》的《筮盍》
卦尚九“何校灭耳”则凶,初九“屡校灭趾”则无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说:“五行……用,不可学者也,唯其人而已,但是其利……。
【注释】①晋如秋如:《晋·六二》爻辞。②不事王侯:《蛊·尚九》
爻辞。认为“不事王侯”是“高尚其事”。③《筮盍·尚九》爻辞“何校灭
耳凶”,初九爻辞“屡校灭趾,无咎”。
【讲解】这一章残缺较多,从残存的几条爻辞来看,是孔子引用卦爻辞
讲道理,解释《易》之义的一种形式。这里提到五行,可能是孔子用五行解
说《周易》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二三子问》和《要》中都运用过。《二
三子问》云:“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无困”,“德
与天道始,必顺五行”。《要》说:“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
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四章
赞于神明而生占①也,参天雨②地而义数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发
挥于刚柔而生爻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穷理尽生③而至于命□□□□
□□□□□□□理也,是故位天之道曰阴与阳,位地之道曰柔与刚,位人之
道曰仁与义,兼三财④两之,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
六画而为章⑤也。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八卦相厝⑥。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
【白话】[从前圣人创作《周易》的方法是:]赞于神明的灵前而生成
占语,参合天地的义蕴而产主了卦爻数,观察分析天道阴阳变化的规律而确
定建立阴卦阳卦的原则,发挥阳刚阴柔的特征而建立起阴爻阳爻的符号,用
保合太和与顺从的道德原则去认识道德义理,穷尽天理、地理,人理,以达
到一切言语、行为、心态都符合天命、地命、人命的境界。[从前圣人创作
《周易》,目的是为了让《周易》这部书符合天命的规律,]所以将天道称
之为阴与阳,地道称之为柔与刚,人道称之为仁与义,将三才的两个特点综
合起来就成了六,所以六画成卦象征天、地、人的六个特点。《键》卦象征
天,《川》卦象征地,天地定位于南北。《根》卦象征山,《夺》卦象征泽,
山泽通气,《夺》东南,《根》西北,东南与西北相对。《罗》卦象征火,
《赣》卦象征水,《罗》卦居东方,《赣》卦居西方,东西相射。《辰》卦
象征雷,《筭》卦象征风,《辰》卦居于东北,《筭》卦居于西南,东北与
西南相对而立。八卦就是这样相对而排列的。数往者叫做顺,知来者叫做逆,
所以《周易》卦图要逆数。
【注释】①占:占语。②雨:“两”字的讹误。③生:读为“性”。④
三财:三才,天、地、人。⑤章:卦。③厝:措。
【讲解】这一章,为通行本《说卦传》的第一、二、三章。《说卦传》
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
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
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
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
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由此可见《说卦传》同《易之义》关系较为密切。《易之义》是说明《周易》
之义与天之义、地之义、人之义、万物之义、文之义、武之义等的关系以及
这些关系如何反映于《周易》的卦爻之中等问题。这里涉及到作《易》的目
的、方法、意义等重大的易学问题,是研究《周易》的入门手册,是孔门易
学的纲领,其中“火水相射”一节,尤能反映易学上的卦图、卦序排列问题,
可以说是易学的关键。
于豪亮先生遗作《帛书〈周易〉》(《文物》1984 年第 3 期)云:“为
什么上卦排列的次序是键(乾)、根(艮)、赣(坎)、辰(震)、川(坤)、
夺(兑)、罗(离)、筭(巽),下卦排列的次序是键(乾)、川(坤)、
根(艮)、夺(兑)、赣(坎)、罗(离)、辰(震)、筭呢?帛书《系辞》
有这样四句话:‘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薄)。’
今本《说卦传》作‘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我们
以帛书的四句话作为排列的依据,只把‘火水’改为‘水火’,再根据传统
的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的
说法,于是便可以把这八个卦作如下排列:
如上图所示,从键(乾)起,从左至右的次序是:键(乾)、根(艮)、
赣(坎)、辰(震)、川(坤)、夺(兑)、罗(离)、筭(巽)。这是上
卦排列的次序。对角的两卦相连,然后再从左至右,其次序是:键(乾)、
川(坤)、根(艮)、夺(兑)、赣(坎)、罗(离)、辰(震)、筭(巽)。
这是下卦排列的次序。”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云:有些研究
《周易》的同志对帛书《周易》的上下卦次序很感兴趣,“想从这里找出所
谓‘先天之学’的根源,我既然从事帛书的整理工作,也曾留心这一问题,
现在对此稍作解释。宋人所传象数之学起于陈抟,展转传授,朱震《进周易
表》:‘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放传穆修,修传
李之才,之才传邵雍。’这各家之书多已失传,没有失传的象邵雍《皇极经
世》亦庞杂不容易理个头绪,朱熹著《周易本义》,其卷前的《周易图说》
简单明了,中有《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
《文王八卦方位》等图,皆本邵雍之说。持以与上引帛书的八卦次序比较,
可见帛书与《文王八卦次序》相近。图书有乾父、震长男、坎中男、艮少男,
坤母、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图左下角有‘右见《说卦》’四字(图略,
引者注)。今检《周易·说卦传》引如下:‘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
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
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
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就是周易家所谓
‘父母六子’,其六子次序是长中少,而帛书八卦则为少中长。形式上虽不
完全一致,从大处着眼可以说是基本上相同的。依照邵雍之说乃文王八卦,
是后天之学。自来谈象数之学,上推至陈抟而止,宋以前茫无头绪。北周时
卫元嵩的《元包》作于公元六世纪中期,比陈抟要早四百年。其卷前的目录
是:
太阴弟一 太阳弟二
(烺按即坤母) (乾父)
少阴弟三 少阳弟四
(兑少女) (艮少男)
仲阴第五 仲阳弟六
(离中女) (坎中男)
孟阴弟七 孟阳弟八
(巽长女) (震长男)
这里的八卦次序和帛书一样。帛书《老子》甲乙两本皆《道》在下,《德》
在上,这里阳卦在下,阴卦在上,事正相同。如果按照这个次序画为八卦方
位圆图,则为:
为了给它找根据,也为了读者容易了解,我们仍抄《周易·说卦传》:‘天
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又有:‘乾为天。坤为地。
震为雷,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里引的是通行本
《周易》,辞句有些错乱,按帛书本作‘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
水火相射,雷风相榑’。两相对勘,帛书本有两个优点。一、“水火不相射”
无不字,是也。水火矛盾,故言相射,不相射则脱离接触,不构成为矛盾的
两个方面。二、水火在山泽之后,雷风之前,这一点很重要,和我们画的八
卦方位圆图相合。从这一点看,帛书八卦次序是有来源的,但是,和《伏羲
八卦方位》并不相同,怎么能算是先天之学呢?难得的是卫元嵩《元包》八
卦次序和帛书八卦次序相合,在先天后天图式之外,是陈抟、邵雍之前想开
辟一条路者,故揭出之。”(《文物》1984 年第 3 期。)
过去我既不同意于豪亮先生的《帛书周易》卦序先天说,也不同意张政
烺先生的《帛书周易》卦序与《文王八卦次序》(后天)之相近说,更不同
意张政烺先生的“《元包》八卦次序和帛书八卦次序相合”说,因而在《帛
书周易校释·前言》第三章中专论《帛书周易》卦序。并录于下。
帛书卦序不同于通行本卦序。帛书卦图下体之八卦的顺序同其卦上体八
卦的顺序也不相同。
帛书卦下体八卦的顺序是:
键一、川二、根三、夺四、赣五、罗六、辰七、筭八。这是按照阳卦、
阴卦、阳卦、阴卦、阳卦、阴卦、阳卦、阴卦这样一个顺序排列起来的。列
之于下:
键 川 根 夺 赣 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