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黛玉来过一回深宫,对于这里的一切少了一分畏惧,多了一分谨慎。
太后已有五十多岁了,发微白,身微丰,坐在那儿,如果忽略了满屋的明黄缎子和庄严的气氛,看起来也十分和蔼家常。
林黛玉依足礼数,带着崇敬和谨慎下拜,被让到一旁的脚榻上坐着。
太后眯着眼睛端详了黛玉一会儿,向皇后笑道:“模样也好,心肠也好。我恍惚想起来你小时候的样子了。”
皇后笑道:“臣妾小时候的样子,您还记得?真的有这么好吗?”
说着也不住地打量黛玉,林黛玉被看得满脸通红,连忙起来谦虚。
皇后笑着让她坐下。这回不再说些别的,问她苏州有什么好玩的景致,去时如何坐船,祭祀如何,书院怎么建造的。
林黛玉便把路上的经历,捡那好玩的,有趣的说了一些,观前街上卖艺、耍猴儿的,喷火的,几处景点,水陆道场上如何念经、放生,书院怎么建筑,都一一地讲述起来。碰到太后和皇后都瞪大眼睛表示感兴趣的,就详细地讲起细节。
太后把注意力放在了民间的祭祀上,颇感兴趣地多问了几句,又问起书院的事情:“听说建女院是你出的主意?”
黛玉连忙站起来说道:“绛珠不敢。书院的建筑是舅舅和各位参与建筑的官员共同商议的,后来我才听说,那些人说道:只有没用的男人才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舅舅大受鼓舞,于是写奏折来恳请圣上立南苑为女子书院。”
第八十九章 闹崩()
太后对皇后说道:“我就说那什么‘女子无才就是德’狗屁不通,你快让人送信回去,不许你父亲再拘着底下的小辈了!”
皇后笑着应下来。太后问道:“我听说苏州知府夫人去过你家?”
林黛玉心中一惊,想到当日苏州知府派夫人送的五万两白银,贾政分文未取,对外说是苏州知府捐的款。
想来贾政在折子上应该是写了,但不知道被谁翻出来,参到了殿前。
心念急转间,她已回答道:“知府夫人那天到我家说了会话,临别时就从头上拔了根簪子送我,还看了那簪子好一会儿。谁知道我的丫头笨手笨脚的,一下子把簪子跌地上了,摔成了两截,从里面掉出了一个火钎子那么细的小纸卷。捡起来一看,原来是银票。”
林黛玉心里紧张,语速却努力保持平稳:“我立刻让丫头锁在匣子里,等舅舅回来了就让人送过去。”
说着,她有些尴尬地道:“舅舅拿到了这些,就让丫头回来跟我说,这是苏州知府要捐给书院的钱,他不想大张旗鼓的弄得人人皆知,所以让他夫人悄悄地送到我这来了。”
“我还以为遇到了行贿的呢!”林黛玉最后很不好意思地补充道。
太后、皇后都是人精,一听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显而易见是苏州知府想要通过林黛玉行贿贾政,结果被贾政反将了一军。朝廷里的那些言官,惯会捕风捉影,搬弄是非,这次又不例外。
太后与皇后相视一笑,又问林黛玉:“绛珠也过了金钗之年,有没有人家上门提亲?林探花在世时,替你订亲了没有?”
林黛玉这下真的尴尬了,脸蛋红得像红苹果,努力镇静答道:“先父在世时,曾经写信把我托付给了舅舅和外祖。说是婚嫁也由外祖母和舅舅安排。”
皇后打圆场道:“母后,绛珠还是个小姑娘,您要是有心给她相看人家,也该和贤妃和贾老太君商量才是。”
太后呵呵笑起来,道:“我忘了,这些小姑娘从小受的规矩严,总不如我们直来直去的没个害臊。”
皇后与太后说笑了几句,又向黛玉说道:“温庄也快要下学回来了,上次你进宫后,温庄就老是提起你,我猜她知道你过来,一定会高兴的。”
林黛玉识趣,随着宫女离开。后面又说了些什么,她没有听到,也不去妄自猜测。
温庄,还是一副温和又刁蛮的性情。见到黛玉,果然两眼发亮,拉着她的袖子喳喳地说着没完。
一会儿问她在苏州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一会儿说起自己在宫里的烦恼。林黛玉和她说起苏州的捏泥人,皮老虎,枣泥麻饼,袜底酥,又宽慰了她几句。
温庄果然羡慕非常。
召见的时间结束,林黛玉依旧随贾母回去。温庄依依不舍,又约定下次贾母进宫,仍旧带林黛玉同来。
接连几天,黛玉留在屋里或抄书习字,或侍弄花草,日子过得无比平静。
这天下午,有一个小丫头过来探头探脑,紫鹃一看,原来是丰儿。丰儿怯怯地说道:“我们奶奶想来看看林姑娘。”
王熙凤失势之后,她房里的小丫头也不自觉学会了低头。
林黛玉从花房中走出来,道:“你们奶奶要过来,随时都行。”丰儿得了话回去。
王熙凤和贾琏,被安排在了府内最偏僻的地方住着,紧挨着下人房。以贾政的意思,他要贾琏休了王熙凤,然后伤好之后重新出去找事情做。
贾琏先是不肯,后来不知怎么有些意动。
不久,王熙凤就过来了。她的气色大不如前,再也没有之前风风火火的样子,她向黛玉说道:“我想回娘家去,回王家看看。”
她没说贾琏知道了她做的那些事情,嚷着说贾府的此时都是被她王熙凤害的。
贾琏气得在榻上伸手打了她几下,又要下榻去拿墙上的剑杀人,又闹着要拿印来写休书。
王熙凤想到了这些,抿紧了嘴唇,双眼显出决绝的神色。
在贾家住不下去了,她总可以回到王家去。虽说她的父母早去,要借住在叔伯家里,也未必生活不下去。
王熙凤想到了藏在箱子底下的七万两银票。有银子傍身,就算是孤身一人,又怕什么?
林黛玉没有提出建议,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也不是书中所写的情形了。
只要王熙凤不再弄出些人命官司来,她有着傍身银子,的确可以在王家过下去。
贾琏并非良配,林黛玉也不是那种“好心”去劝人忍辱负重的人。
她只能招呼王熙凤喝茶,陪她说了一会儿话,然后送她出门。
王熙凤主意已决,她撕了贾琏写的休书,贾琏每写一张王熙凤就劈手夺过来撕一张,逼着他写和离。
贾琏虽然有脾气,却没什么骨气,被贾赦杖责的伤还没有愈合。两人僵持了一段时间,还是贾琏先挺不住写了和离书。王熙凤当天就带着随身的东西搬出了宅子,嫁妆都封存起来,寄放到了王家的当铺。
贾琏也十分决绝,王熙凤一走,他立刻就挣扎着到了贾母面前,说要把平儿抬成正妻。
贾母未同意,王夫人更不同意。贾琏就闹到了邢夫人郁面前。
邢夫人也不敢管。有贾母先表了态,就算贾琏是贾赦唯一的儿子,他们后半生的依靠,邢夫人也不敢和贾母对着来。
更不用说,贾琏能不能做他们老来的依靠还是两说。他做的许多事,太混帐了。
贾琏闹腾了一场,碰一鼻子灰。王熙凤也已经回到王家去了,他只得安安份份地继续养伤。
五品同知的虚职没有了,管事也再用不着他插手,贾政自从在苏州看出了贾芸在处理杂事上的天赋,就把许多事情都交给了他,连买宅子搬家也都不例外。
贾琏想起贾芸曾求到他面前找事情做的情景,那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被贾芸取代了外院管事的位置。
他身边的来旺也走了,说是老娘年事已高,且又多病,他们一家子要赎身出来回老家去给老娘养老送终。
贾琏不禁痛骂:什么养老送终,还不是捞够了银子,又看贾家失了势,他和王熙凤失了势,就想离开贾家去另谋高枝,或者回乡过富家翁的生活去了?
第九十章 刘姥姥来了()
谁知王熙凤回到王家,先是受了底下仆妇们的脸色,后又被哥哥王仁诓骗去了几千两银子,哥嫂两个整日给她许多脸色看。
王熙凤无奈,搬出了父母留下的房子,在外面另外买了一小院子住下。
她自幼没吃过什么苦,此时独立门户,难免有些左支右绌。王熙凤买了两三个小丫头,又从家里的旧仆里头挑了两个小厮打杂看门。
一切安顿妥当,她才慢慢发现了不妥。
先是月事已有三四个月没来了,身子也渐渐沉重。王熙凤心里有些怀疑,让小厮出去请个大夫过来一看,才知道她已经有了五个月的身孕。
王熙凤不知道该是欢喜还是难过。在贾府的时候,她盼孩子盼了几年都没能得到。这才离开了贾家,就查出有孕。是要把这个孩子留着自己抚养,还是送去贾府,或者狠心流掉。王熙凤犯了难。
她悄悄问那给她诊脉的大夫,大夫吞吞吐吐告诉她:“要是用药,只怕性命堪忧。”
王熙凤想了又想,最后决定把这个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她开始每日进补,找来稳婆询问了一些妇人生孩子的经验,当然,也不准身边的人再和贾家接触。
几个月过去了,绛云轩在京都打响了名号,生意十分不错,转眼开到了第三家铺子,晴雯都一心扑在铺子上了。
宝玉也时常带着林黛玉出去,看一看工坊里的运作,再看看铺子的生意。
由于怕有混进工坊里偷学配方的,绛云轩用的人全部是外面买进来的小丫头,重要的位置则用的是林黛玉从故居带来的家生子。
当时在苏州参与的晴雯、秋纹和紫鹃,各自都分到了一些红利,最大的利润则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均分。
新的贾宅里,探春在众人的支持下出来管事,迎春做她的助手,将偌大的宅子划分区域,各人各管一处。
大片的空地上,又让人买来一些香草、药材等又珍贵又漂亮的植物种下来,让婆子们承包去侍弄,每年固定上缴一些银子。
贾家各处的饮食花费虽然紧凑,不过有宝玉隔三差五往贾政那里补贴的银子,倒也还过得去。
贾赦、邢夫人见账面上虽然空了,却还有银子支撑,倒也乐得装作不知道。
还是贾母看不过去,叫来贾政道:“不知道你是拿什么抵了做家里的嚼用,我这里还有些银子,你先拿去用着。家里的那些没用的老物件,也该想办法拿去变卖了,白放在那里占地方不说,只怕还要招人惦记着。”
贾政推辞了半天,却不过贾母的坚持,只得拿了贾母给的近万两银子,依贾母的意思,找来懂行的人相看,变卖掉家里的一些大件古董。
贾家虽然没有了外面的荣光,宫里却还有一位妃子坐镇着,宅子里又住着一位县主,古董铺子里的人也不敢太过压价。零零碎碎卖掉几十件瓷器、玉器、屏风摆件,换来了三万两银子,账面上又宽绰起来了。
恰巧这时京里有几家新贵要嫁女儿、娶媳妇,听说了贾家在变卖家产,连忙请人介绍过来。挑拣一番,简单议了两句价格,这几家就瓜分了余下的东西。贾政细算,一共变卖出十七万两银子,窘迫的困境一下子解决了。
他的心里还是有些肉疼。那些古物都是贾家几代人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慢慢购置的,光是买进时的价格就不止这些。如果不是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