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不知大友大人有何事不明?”真田昌幸实在没想到大友宗麟此刻还有心情说其他的,现在连他都有些佩服对方的定力了。黑田官兵卫可是连主公都感到棘手的人物,对方竟然将对方视为等闲,大友家的强大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遇事而不慌是很多家督都无法做到的。。
a
第九五一章 九州风云(六)()
“大人客气了,以两家的关系大人实在不需如此客气。弱在下知晓,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田昌幸客气的回应道。
“如此就太感谢了,目前本家虽然看似强盛,但实际上却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只能以战养战,若是短期到没什么问题,可如今天下之势趋于一统,日后一旦再无战事,本家恐怕就很难再维持,所以特向大人请教发展之道。”这话大友宗麟本不应该和外人说起,可现在他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看着仓库中的钱粮只减不增,心里别提有多着急,大友的强盛他可不希望只有短短的几年,而是希望永久强盛下去。
而这次求教,他也并非是头脑一热做出的决定,首先说本家虽未明确与高山家的从属关系,但一直以来本家所做都是与高山家一致的,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认为,高山氏宗是非常愿意看到大友家一统九州的,只要大友家统一了九州,那么就有足够的实力全力拖住木下家,这对高山击败甚至消灭木下家是有大好处的。
只不过他的想法和现实差距很大,高山氏宗可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九州,九州和四国不同,四国贫瘠,无论怎么发展都无法摆脱本州的影响,毕竟四国山多地少,归总到一起也只有七十几万的石高,可九州不同啊,现在的九州加在一起就有三百余万石,若是再让他把商业发展起来,这足够对本州产生威胁了。
所以这也是氏宗为什么愿意让黑田官兵卫来此地搅风搅水了,只要九州不统一,而对于亲于高山家的大友家,只要在九州保持一定优势就可以了,这样不但能够起到震慑木下家的作用,并且还不会威胁到日后的统治。
虽然这些想法氏宗并没有和真田昌幸说起过,但其实何等聪明之人,就算氏宗不说,只凭这次派他前来时说起的只言片语,他就能猜出个大概,主公是不希望大友家强大起来成为威胁,所以才会让自己筑起防守,而不是协助他平定九州,甚至在其不纳建议的时候,都可以放任自流,这足以说明了主公的态度。
只不过对方既然问起,自己也不能不答,不管怎么说目前大友家和本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所以他只能避开发展商业的话题不谈,而建议对方发展农业,只要对方商业发展不起来,最多也只能是收支平衡,而不会有太多盈余。
有了这样的前提,只听真田昌幸开口说道:“大友大人,本家的发展历程似乎不太适合大友家,毕竟在当初谁能想到贫瘠的飞驒国,能够成为商业的中心,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这也足够令人骄傲了,而在看九州,远离本州,如果想从商业方面入手的确有些困难,不说别的,直说货物的运输问题在成本上就要大大提高了。成本高就意味着售价格高,如果价格下不来的话,想要在本州畅销基本没有可能,而如果只在九州内售卖,恐怕也很难达到预期。所以这方面恕在下之言,的确缺乏优势。”
真田昌幸只是为了打消对方发展商业的念头,所以才只说缺点而不说优点,如果是高山家处在这一位置的话,就算他的内政才能略差,也不难想到货物出口,远的不说吕宋这个地方绝对是搞商业的理想之地,货物都不需要多准备,只需要用在国内先低价用铜钱换成金银,而后再去吕宋将金银换成铜钱,这一进一出,就是几倍的利润,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大友家发家致富了,可惜他却不能说。
在这个时代,精通内政的武士很少,懂内政和精通是两码事,恰巧大友宗麟是连懂都不太懂,他只觉得高山家能够靠城下町发家,那自己应该也可以啊,所以就大力建设府内町,给了商人们很多优惠政策,虽然看起来府内町在九州已经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町,可实际上却并未给大友家带来多少收入。
所以在听完真田昌幸的一番分析之后,大友宗麟不由连连点头,对方说的太对了,怪不得自己大力建设的城下町收入不佳,原因并非是本家不出力,而是九州本身就不太适合搞商业,看来从一开始自己就走错路了。
“不知真田大人可有解决方法?”
“既然大人询问,在下到是觉得在制度方面大友家可以参考一下本家,据我所知目前大友家治下平民还是需要交纳粮食,这一点在下认为可以略微改变一下,变成由金钱代替粮食,如此一来,平民在交纳税负的时候,就需要将手中的粮食变卖换成金钱,平民手里有了钱,自然就有了购买需求,只要他们能够将钱花出去一部分,商业也会随之繁荣,商业繁荣了那么大友家的税负自然就跟着增加了。”
“好!说的好,不愧是天下闻名的智谋之士,只这一点,就解决了本家收入不足的困境,待稍后我立刻命人开始实施。”虽然大友宗麟并不十分精通内政,但作为家督,方方面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当真田昌幸说完之后,他便知道只凭这一条,本家的收入至少会增加三成,而且增加的可不是粮食,而是货币,粮食不够可以买,但金钱不够拿什么买,靠出售粮食的话不但麻烦,而且周期很长,绝不是良策,和十数年前相比,现在的金钱比粮食更加硬通,这也是为什么天下各家给麾下武士发放俸禄逐渐以金钱代替禄米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粮食的价值将会越来越低。
而真田昌幸正好不愿意多谈发展方面的事情,所以趁着这个由头,他又把话题引到了九州局势上,只听他说道:“大人,这次我家主公派在下前来,只因木下家黑田官兵卫亲自挂帅,想要鲸吞九州之地,我家主公曾言此人的智谋犹在我家主公之上,主公担心大友家在其手下吃亏,所以这才派在下前来,想要助大人一臂之力。”。
a
第九五二章 九州风云(七)()
对于高山氏宗的关系,大友宗麟还是十分欣喜的,这说明自己在其心中的分量,如果大友家不是那么重要的话,对犯不上派最为倚重的军势前来。
而真田昌幸随高山氏宗转战各地多年,听听他的建议也是有必要的,自己平定九州也不会再有意外。
“感谢高山大人的关心,对于平定九州在下正想听一听大人的良策。目前。。。”既然对方谈起此事,大友宗麟也不客气,直接抛出了个大话题——统一九州,而后又略微向真田昌幸介绍了一番,当然很多的还是吹嘘其实力有多么强盛,对方是如何弱势。
话一出口,真田昌幸就已经清楚主公为何在召见自己的时候提到事不可为的话放任自流了,看来自己对人心的把我远远不及主公。自己当时认为,只凭黑田官兵卫的名声,就足够引起大友家的重视,可现在看来对方似乎并没有太在乎黑田官兵卫的存在。
虽然已经知道了对方的想法,但话还是要说的,至于对方听不听就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了,所以真田昌幸并没有按照大友宗麟设想的那般为其出谋划策,而是狠狠地再其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大人,在下觉得,九州目前的局势十分复杂,黑田官兵卫绝对拥有搅动风云的能力,据大人所说,目前黑田只是联合了岛津,龙造寺却依然没有动静,这绝对不符合其做事的风格,在下到是认为,龙造寺之所以按兵不动,正是在等待最佳时机,一旦前线大军作战不利,大人再派援军导致领内空虚的时候,就是龙造寺家出军之时。虽然龙造寺家未进行兵农分离,还是以农兵为主,但大人的主力都已经派到了耳川,虽然家臣与豪族麾下也完成了兵农分离,但又怎么能和精锐相比,再加上人数上的优势,他们很难挡住龙造寺家的攻势,只要后方不稳,那么前方定然会人心惶惶,对方只需抓住时机,一战即可取得胜利。所以在下认为目前应该立刻调回一部分精锐,耳川也可以尤攻转为防守,这样一来对方就无从下手了。而这之后大友家只需埋头发展,待数年后,才是一统九州的最佳时刻。”
大友宗麟总算耐着性子听完,不过对方说的话,他却一句没往心里去。甚至已经觉得远在关东的高山氏宗是不是有些多管闲事了,甚至他还隐隐觉得,对方是不是根本不希望九州得到统一?当然这一想法只是在他脑海中闪现一下便消失了。毕竟想到之前高山家对本家的帮助都是不遗余力的,很明显对方是希望大友家强大起来,不然的话为何还要援助大量的物资?说不定高山氏宗真的只是对黑田官兵卫较为忌惮,所以才会希望自己谨慎行事。
只不过几年时间说来不长,不过也要看对谁说,大友宗麟这个年岁作为家督绝对算的上是高龄了,再拖上几年,他怕自己根本等不不到那一天,大友家的崛起不能再自己手中完成,这个遗憾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的。
所以只听他语气坚定的说道:“高山大人的好意,在下心领了,只不过这关系到了大友家的未来,所以一统九州的决定,是不会更改的,还请真田大人不要在对此事多言。”
既然话不投机,真田昌幸也不愿意在这里多留,在说明主公还要自己看望立花道雪的想法之后,便起身告辞了,甚至连休息都没有休息一下。
而就在真田昌幸一行人离开府内城的第二天一早,耳川前线的人就出现在了大友宗麟面前。并且在得知前线的情况之后,大友宗麟差点急的晕过去。
只短短七日,两万精锐大军就被对方击溃,而且这七日还要算是路程,也就是说大友军刚一到前线就被击溃了,这怎么不让大友宗麟感到恐惧。
就在数日前,田原亲贤亲帅三万大军前往耳川北岸,而就在其想要扎营的时候,突然岛津军从北岸两侧杀出,此刻大友军正是最松懈的时候,且一路赶来,早已疲惫。而岛津军却准备多时,以有备击无备虽然军势只有万余人,但却生生将大友军杀的溃不成军。
要说起来这根本不怪田原亲贤大意,是因为黑田官兵卫完全利用了思维的惯性,田原亲贤能想到对方在南岸等着大友家渡川时半渡而击,也能想到对方可能会趁着自己刚刚渡过耳川趁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可他万万没想到,对方竟然在自己这一侧的北岸等着自己。别说是他,就算是高山氏宗以及麾下军师亲来也不见得能够想得到。这一战实在是太出奇了,虽然中国有背水一战的先例,但那时明着来,可黑田官兵卫玩阴的,更加让人防不胜防。
当然这也就是面对大友军,黑田官兵卫才敢这么干,如果对面真是高山军的话,就算他能够想出这样的奇计也不敢使用,毕竟高山军的精锐,就算他用此计策,也顶多只能给对方造成一定的混乱,可一旦等对方缓过来,那就是自己的末日,毕竟背水一战是没有退路的。
如此一场数万人的大战,竟然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结束了,而这一战不但击溃了大友家三万大军,更是击溃了大友家一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