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眺道:“臣下以为应该削减一些军队!”
赵子良看向郑三,问道:“按照我们现在的兵力人数,每年需要多少军费开支?”
郑三算了算,站出来抱拳道:“大王,如果每年都要更换装备,每年大约需要八百万贯!如果两年更换一次装备,则只需要五百万贯”。
赵子良又问刘眺:“刘大人,以前我们一直没有向当地居民百姓收过税,只向过路的商旅收税,去年的财政收入是九百万贯,本王没说错吧?”
刘眺道:“是的,大王!”
赵子良说道:“咱们统治这里已经这么多年了,却一文钱的税都没有向当地居民百姓征收过,我们从今年开始向当地居民征收赋税,不算过分吧?他们如果不交税,我们凭什么保护他们的人生安全?凭什么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
刘眺道:“大王既要征税,也是可行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的统治已经稳固下来,现在我们汉人的人数在这里占多数,只要汉人都交税,其他各族就不能不交税!”
“很好,你算算,如果我们收税,今年的财政收入可以达到多少?”
刘眺算了算,拱手道:“如果过往商旅的税收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大约可以收到两千五百万贯!”
赵子良又道:“本王用一千万贯维持军队数量和战斗力,以达到我们维持这里统治的目的,过分吗?”
“这······既然大王这么说,臣下无异议!”
赵子良问道:“府库还有多少银钱?”
刘眺说道:“除去留守驻军军费开支和官员们的薪俸、官府办公费用等等,府库的账目上还剩下两千一百万贯!”
赵子良闻言笑道:“看来诸位大人都是能积攒财富之人,这么多年的税收除去你刚才说的这些开支,你们基本上没有乱花。这一点我要称赞你们,对你们表示感谢,但是我又要责怪你们,因为你们不明白,对于官府来说,钱是越用越有,官府如果把赋税积攒起来不用,百姓们去哪儿赚钱?各地每年出产的金银铜是有数量的,也会有损耗,你们把钱藏起来不用,老百姓就赚不到钱,钱需要流通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明白吗?官府把钱花出去,老白西瓜赚到了钱才能买东西,商家才能生产和运输货物去卖给百姓,官府才能再收税,钱财流通的速度越快,官府收到的税收就越多,反之则相反。所以我们要把钱都花出去,让老百姓有钱赚,如何花?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问题了!”
第816章 铸造新钱币()
♂
赵子良一番官府要多花钱的言论把在场的军政大员们都搞得一愣一愣的,朝廷和地方官府一直以来都以府库的存钱量来评定是否富庶,府库空得饿死老鼠,那这片地儿肯定是很穷的,如果府库钱粮堆成山,官府和民间肯定都是富庶的,这是朝野上下一直以来所有人的想法,但赵子良的言论颠覆了以刘眺为首的军政大员们。
在所有军政大员们都一副傻了的表情中,刘眺站出来拱手道:“大王,如果照您这么做的话,一旦爆发战事或者遭遇大饥荒、天灾等等急需用钱的时候官府拿不出钱来岂不是有大麻烦?”
赵子良指着刘眺道:“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就需要做好预算了,官府每年年底要做下一年的财政预算,把官府各项必须要花钱的项目列出来,算出来要花多少钱,列举完毕之后交上来审核,合理的就予以拨款,不合理的予以驳回和拿回去重新做预算,防止铺张浪费!为了防止一旦发生战争、自然灾害需要急用钱,所以官府还要预留一部分银钱作为固定钱款,轻易不能动这一笔钱!”
众人互相看了看,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只是做预算肯定不是那么准确,多少会有出入,不过这些出入应该影响不大。
独孤峻站出来拱手问道:“大王,官府除了给官吏发放薪俸、采买办公文具、迎接上官所需花费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需要花大钱的地方,如何把赋税花出去呢?”
赵子良说道:“古人早就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今以后如果有上级官吏去下一级巡视,不得大办酒席大吃大喝,包括本王在内,如果要下去巡视地方施政、各级执行政令情况和去军中巡视军务,每顿都只三个菜一个汤,但是管饱,不准铺张浪费,粮食产量本来就不高,下面还有很多百姓吃不饱饭,你浪费一顿,就够下面百姓吃好多顿了,这是对军政两界所有人的一个要求,平常在家里,你吃自己的,没人管你,但吃公家的就不能铺张浪费,当然我们提倡除了节假日之外,平日里不论什么场合都要勤俭节约,你多吃一斤肉就能多长一斤肉吗?当然不能,口腹之欲而已,要学会克制,吃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你看那些胖得走不动路的人,平常吃得多,但病也多,阳寿也短!”
“好,刚才说了控制铺张浪费的问题!”赵子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下面我们继续说官府如何花钱,在哪儿花钱!据本王所知,我们西秦地区很多地方都是荒漠、沙漠,常年不下雨的时候也是有的,越是干旱,土地的荒漠化和沙漠化程度就会加剧,荒漠和沙漠的面积会越来越多,这需要控制和治理,官府要多下心思在沙漠和荒漠边缘植树造林,控制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加剧程度,在此基础上再想办法治理荒漠和沙漠!这是第一个需要花钱的地方!”
“第二,很多地方干旱,没有水,我们就要想办法组织百姓民夫挖沟渠把水引过去,或者打水井,这需要花钱吧?”
“第三,每年夏季冰川融化,河水上涨造成洪水淹没大片土地,造成大量人畜被淹死,良田被淹没,难道官府不能想办法治理水患?清理河道泥沙、加固河岸河堤,难道这不需要花钱吗?”
“第四,我西秦之地还有很多城镇之间的道路都是泥土路、泥沙路,一旦下雨,道路*****严重阻碍行人商旅车马同行,我们西秦是丝路的中间站和中转站,交通道路怎么能太差了,修好路不但有利于来往东西方的商旅通行,也方便我们自己的百姓出行,这不仅有利于税收,还有利于国计民生!”
“总而言之,只要是对西秦有利、造福于百姓的事情,都是可以花钱的!”
“再说赚钱,官府如何赚钱?除了农税、商税之外,我们还要鼓励民间自行筹建工坊,生产丝绸、瓷器、布匹、鞣制皮草等等制造各种生活用具,只要有销路有市场的东西都可以筹办工坊进行生产制造,把制造出来的东西卖去西方和中原,换来银钱,把外面的银钱赚回来,我们西秦才能富足,百姓才能富足,如果只是一直自给自足,是发不了财的!”
小朝会结束之后,赵子良把刘眺和独孤问俗留了下来,这二人是政务院的首相和次相,西秦政务都要通过他们。
赵子良喝着茶问道:“如今我们西秦同行的货币有多少种?”
刘眺拱手回答:“大王,如今在我西秦通行的钱币多达几十种,主要是因为我们西秦是丝路的中转站,来往这里的各国商旅有很多,主要有我朝钱币、还有东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大食国,甚至西方很多小王国的钱币都在这里通行,除此之外还有南方天竺各王国势力的钱币也在这里通行!”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钱币通行再过混乱这会给我们西秦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家又没有统一的兑换比例,本王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西秦统一钱币的使用,现在我们大都使用的是朝廷制造的钱币,这些年中原战乱,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原政局不稳定或发生战乱,势必会对我们西秦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不知你们对此什么好办法吗?”
刘眺和独孤问俗对视一眼,独孤问俗就拱手对赵子良说道:“启禀大王,下官和刘相在这段时间也商议过此事,我们西秦的钱币使用确实太过混乱了,我们也想出了一些办法,但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锻造钱币!”
“哦?”赵子良听了这话来了兴趣,问道:“自己锻造钱币?钱币款式模样重量和成分与朝廷钱币相同吗?”
“非也!”刘眺拱手道,“是锻造属于我们西秦自己的钱币!”
赵子良问道:“那么对于目前子在我们西秦境内流通的其他钱币做如何处置?”
“等官方锻造出来并开始发行我们的新钱币之后,官府下令禁止其他钱币在市面上流通,外国商旅以及使团、僧人等其他来我西秦之人必须把他们本国货币兑换成我西秦新钱币,我们西秦官方为此必须设立专门的钱庄为这些外国商旅做钱币兑换!”
赵子良听了很是高兴,说道:“这个办法好,不过本王认为不必专门设立钱庄做钱币兑换!这样吧,我西秦王庭成立西秦银庄,以官方身份在西秦各地县城开设银庄分号,总号就设在恒逻斯城,西秦银庄主要有几项职能:第一,铸造和发行西秦新钱币;第二,供官民百姓存取银钱;第三,监管其他各民间钱庄,西秦银庄成立之后,要严格审查民间私人钱庄的资格,控制民间私人钱庄数量,同时要求他们向西秦银庄交纳保证金,防止他们倒闭之造成百姓官民的存钱血本无归!与外国钱币兑换的业务可以由西秦银庄和其他民间私人钱庄共同进行,我西秦子民若要去外国,可以在出发之前去钱庄和银庄兑换其他外国钱币!”
独孤问俗拱手道:“大王的补充让此事更为稳妥了,既然如此,下官等就将此事交给户司负责筹备了?”
赵子良摆手道:“此事也不能太着急,你们先把铸造钱币和成立西秦银庄的事情拟个条陈上来,做得详细一些,再设计几套钱币的图形、大小、图案花纹让本王看看之后再做决定”
“诺!”
转眼到了上元元年四月,西秦毕竟没有脱离唐朝的统治,在名义上仍然是大唐帝国的西秦都护府辖区,只是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已经自称系统,所用年号也使用中原年号。
两个月过去了,独孤问俗拿着几套钱币和铸造新钱币以及成立西秦银庄的条陈来见赵子良,递上东西说道:“大王,这是铸造新钱币、成立西秦银庄的详细条陈和三套新钱币的样币”。
赵子良从亲兵侍卫手上接过几枚钱币的样币看了看,这些样币很不符合他的要求,他摇头道:“这做样币的模具是不是雕刻得太粗糙?这些样币上的图案字体都模糊不清,还有,太大了、重量也不对,图案太过单一,花纹也没有,拿回去让设计者重新设计!”
“是!”独孤问俗连忙答应,他当初看见这些样币也觉得不太好,不过刘眺却认为不错,因此才拿古来让赵子良定夺,哪知赵子良只看了一眼就否决了。
赵子良继续说:“钱币必须要做得精细,还要有能防止造假的标志,要做得只要别人仿制就能看出真假,这钱币关系到我西秦的统治信誉,关系到西秦的整体经济,马虎不得!”
独孤问俗拱手弯腰:“是,大王!”
赵子良又看了看铸造钱币和成立西秦银庄的条陈,写得不错,很详细,很多方面都考虑到了,看完后抬头说道:“好,这条陈写得好,下次朝会上就这么定了样币拿回去重新设计制作,尽快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