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风-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价已经降到十八担一亩了,一旦官府赈灾的粮食发完,随时可以降低到十担以下,江浙一带人多田少,平均每个家庭四口人一共也就三五亩的地,要真是到了十担一下,恐怕得把家里所有的田都卖了才能度得过这个年”

    到了明年,没有田的百姓只能租田耕种,倒时候所有的田都改种了桑,头一年只能产些嫩芽,按五五分,平均到百姓手里恐怕连一担生丝都换不到,因为生丝必须交给大户才能织成绸,所以又要被剥削一层,到时候粮食再一涨价,明年还活不活了?

    可是锅里没米,孩子在哭,一旦官府断了赈,如何不卖啊。

    独裁用奸臣,共治用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不是大臣自己能说了算的,古今亦然。ZJ已经变成了大粪池,谁去都要沾上一身臭,这时候也只有赵文华可用了。

    嘉靖道:“赵文华,江浙的水是怎么发的”。

    赵文华不敢答话只能开口道:“圣明天纵无过陛下,臣,不敢妄言”。

    嘉靖道:“不敢妄言,你就敢将一十五名官员先斩后奏,其中还包括一个监管的大太监。在朕的印象里,你是个胆小的人啊”。

    赵文华道:“灾民足有七十万之巨,非如此不可以平民愤,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嘉靖道:“责罚,责罚你谁来收拾ZJ的烂摊子啊。赈灾怎么样了”。

    赵文华道:“回陛下,一场大水,淹了许多良田和粮食,ZJ布政使衙门之前推行改稻为桑便辗转腾挪,能买来能借来的粮食都借遍了,实在是赈不了几天了。如果还要继续推行改稻为桑,唯有以改兼赈,让大户买田这一条路走了”。

    嘉靖道:“是啊,以改兼赈,这不就是他们希望的么。早答应这帮硕鼠,是不是朕花了两百多万修的堤就不会塌了啊”

    这话没人敢接。

    嘉靖又道:“你觉得,以改兼赈,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赵文华道:“每亩田最少也要卖十五担粮食,这样百姓手里的粮才能够吃到秋收,这是底线,无论如何不能再低,否则这些百姓必反”。

    嘉靖道:“十五担一亩,也就将将不至于饿死,那明年怎么办。明年百姓吃不上饭,还是要反。而且那些大户要是不肯用十五担一亩买怎么办,倒时候你是打算对大户用兵啊,还是对百姓用兵啊”。

    赵文华道:“当然不能用兵,这就要用利剑了”。

    嘉靖道:“改稻为桑本来就是定远侯提的,丝绸也是卖给他的,臣以为,定远侯便是朝廷之利剑”。

第九十四章 利剑() 
♂,

    此时,被赵文华称作利剑的小天,终于出鞘了。他对老爹和胡宗宪说:“您二位只管发粮赈灾就好,大户买田的事情交给我去办就行,三十担一亩是不可能了,但十五担一亩我还是能做到的,大户那边,你们不好处理,就让我来处理吧”。

    乐和道:“关系到七十万百姓的性命,你有把握么。

    小天道:“放心,我不会让百姓因为改稻为桑饿死,大不了豁出去把他们都杀了,此生不上岸就是了,倒时候我也学学那汪直,把哪个小国打下来当我的土皇帝去”。

    胡宗宪道:“这话当我们没听到,我把俞大猷借给你,按你想的做吧。真出了什么乱子我胡宗宪就算兜不住,也陪你去死”。

    小天道:“严重了,咱们死不了”。

    出门,小天就去找了俞大猷。

    “俞总兵,你怕死么”

    俞大猷道:“不用激我,我和慈苦大师是老交情了,你的事他都跟我说过了,你有什么用得着我说就是了”。

    小天道:“好,我这就派刘安回去,把我的人调来,我要你放倭入城,你干是不干”。

    哪知俞大猷却道:“不用这般麻烦,我让手下弟兄装成倭寇就是,一切都听你的调遣”。

    小天道:“好,不愧是慈苦大师口中的英雄,我向你保证,我没事,你就没事,出了事,我跟你一块领罪”。

    俞大猷道:“好,从现在起,我高攀一下,你就是我俞大猷的生死弟兄”。

    小天道:“错了,是我高攀了你。十五担粮食是底线,所有低于这个数字的都要被倭寇洗劫,做得到吗”。

    俞大猷道:“没问题,安王那边呢”

    小天道:“安王那先别动,陆杨张李王五家我会派人去通信,最好他们识时务,不然也尽量别杀人,只要大家都拿十五担,安王用十担也买不到地了”。

    俞大猷道:“明白了,可是这些大户的粮食够么”。

    小天道:“当然不够,如果真能控制住地价,他们的粮只够买一半的地,还会有一半的百姓饿肚子,这些就交给我吧”。

    俞大猷道:“好,国事艰难,与君共勉。”

    俞大猷果然如他所说,直接让手下将士扮作了小天手下的倭寇,小天多少也从岛上调了一些,几万人分成小股直接洒向了受灾的一十三个县,遭到分洪的桐庐三县更是重中之重。

    一时间江浙两地出了奇景,倭寇专门抢那些低价兼并土地的富户,凡是出价十五担粮以下的都挨了抢,抢了的粮食就地用十五担购买百姓的田,依然记在他们自己的名下。

    而小天,则同杨金水和朱七一起,飞马赶赴苏州织造总局。

    当时的明朝,除了粮食以外,最赚钱的生意是盐铁,这个是国家控制的,其次就是丝绸和棉纱。

    这两者很大程度是通着的,而丝绸,毫无疑问,织造局就是丝绸的最大客户。因此,天底下绝大多数的丝绸商人都是靠着织造局赏饭吃,这句话其实是没错的。

    今天,南直隶各省所有有头有脸的丝绸商人都到齐了。

    这些富商按省份不同分坐,小天和杨金水做了上座。

    小天开口道:“各位都是靠丝绸发财的,今天请各位来,就是要和各位好好聊聊丝绸”

    下面为首的一个富商说道:“大家都是织造局赏饭吃的,乐公子和扬公公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了,能办的自然不会有二话”。

    小天道:“好,有这句话就好,大家一起发财么,各位都是身家巨万的主,分分钟几百两,我也不绕圈子了,朝廷改稻为桑就是为了多产丝绸,这丝绸都是靠各位织出来的,倒时候丝绸卖了钱,还不是都装进各位的腰包,这么大的便宜,总不能白捡,干什么不得投点本钱,诸位说是这个理儿吧。

    下面各个富商纷纷点头。

    小天道:“今天在座的少说的也得有五个作坊,朝廷新造的织机可是已经造好了第一批了,这些织机可都是要卖给各位的,不知道各位的银子可准备好了”

    下面一人答道:“自然是早就准备好了,只要生丝供得上,多产五十五万匹丝绸一定没有问题”。

    小天道:“生丝吗,当然是供得上的,朝廷这不是改稻为桑呢吗,皇上仁慈,免了两省未来几年的桑税,这是天大的恩典哪,各位做这丝绸生意,家里想必也种了不少的桑树吧,都是成年桑树,这又是不小的一笔银子呀”。

    众商人纷纷笑道:“全赖天子圣明”

    小天道:“是啊,天子圣明。咱们这些丝绸大户,是最懂桑的,那些原来种粮的,哪里能将这桑种好?所以啊,着改稻为桑,还是落在咱们自己手里最好,你们说,是不是啊”。

    底下众商人道:“那是自然,现在成年的桑田就是摇钱树,只是咱们的钱都留着买机器,要不然说不得也得买上一些”。

    小天道:“开天恩了,机器暂时不让你们买了,白白借贷给你们,等明年丝绸卖了银子再付账,现在先用银子买粮食换地吧”。

    底下众商人自然一下子就乱了起来,嗡嗡的讨论开了。这样天大的好事当然不可能是朝廷看他们突然顺眼了,开口问道:“不知乐公子让我们怎么做,还请明示。”

    小天道:“聪明。新安江决口了,受灾百姓无数,那里现在的土地十分便宜,每亩只要十五担粮食,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都给我把银子拿出来去新安江买地去吧”。

    下面道:“乐公子明鉴,我们这些人有的来自苏州,有的来自南京,甚至还有AH的,这,这么远买了地,我们如何管理啊”

    小天道:“那我不管,那是你们的事,你们管不过来愿意卖给谁卖给谁,赚了陪了的跟我没关系。不过我现在把话放这,新产出来的五十五万匹丝绸是织造局卖给我的,如果哪位要是让我不高兴了,不管你们背后站着谁,我不收,谁也没办法。明白了么。”

    底下自然又是一番议论,不一会,为首的一人道:“既然乐公子吩咐,朝廷需要,咱们这些人自然是全力以赴的,明天我们就动身,将手中的银子全都换成粮食,去新安江沿岸买地”。

    小天道:“这就很好吗,你们打算买多少地啊”

    众人又是一番商量,开口道:“若是按十五担粮食一亩,我们这些人加起来,能买一百八十万亩”。

    小天道:“少了,最少给我买三百万亩,而且十五担一亩绝对不能再低了,买不到我可不高兴”。

    答话那哥们都哭了,开口道:“公子您明鉴啊,咱们这些人都是靠织造局吃饭,手里有多少银子扬公公最清楚不过了,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啊”。

    小天道:“苦一苦吗就是了,这样好的发财机会,错过了哪里找去,做生意,要有魄力吗,没有钱,可以卖一些其他的产业,要是还不够,可以找钱庄借吗,不过是一点利息,等丝绸卖了,也就还上了,可产桑的地可是永远的”。

    众人自然是分外为难,这年代借贷可不是后世,全**是货真价实的高利贷啊。

    小天道:“你们也不用为难,我这个人做事最公允,都听说过鲸油和肥皂吧”。

    鲸油和肥皂,这一年来好像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再没有比这更赚钱的东西了,他们如何能不知道,纷纷点头。

    小天道:“全大明这两样东西都是从我这出的,你们让我高兴,这鲸油肥皂,自然会分你们一杯羹,我越高兴你们得到的份额越多,我不高兴,让你们连丝绸都没法卖,现在,还有问题么?”

    众人又是一顿嘈杂,这鲸油生意一直是严党把持,众人看的都眼馋,可谁又能从严党手里抢肉吃?杨金水和赵文华翻脸,这生意肯定要动一动的,至于因为这个小天后来被严世藩恨上,就顾不得这么多了。

    众人嘀咕半天,最后为首那人说道:“如此,我等回去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凑出买三百万亩土地的粮食出来。”

第九十五章 大事件() 
♂,

    各地大户在‘倭寇’的威胁下,终于甘愿用十五担一亩的价钱购买土地,陆张杨李王等也对小天这样一个游走在黑白之间,一脚踏在朝堂一脚踏在江湖的人很是无奈,心里多少也犯怵,十五担已经很便宜了,于是也就没有再闹,就剩一个安王不怕他,可他自己也翻不起多大浪花来,本打算等朝廷赈灾粮发完了他最后再上,可没想到突然涌出一堆富商来,在朝廷粮食发完之前,将剩下的三百六十万亩地给包圆了,安王这个决堤淹田的幕后黑手到最后一亩田地也没有兼并上,气的在王府打死了三个倒霉的太监。

    不管咋说,这改稻为桑总算是勉强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