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广洋猜对了,这些战舰其实就是倭寇。
这一带是倭寇重灾区。
实际上从南宋末年,倭寇就已经开始袭扰沿海,最初是高丽人先受他们的荼毒,毕竟那时候无论南宋还是后来的元朝都不是倭寇敢惹,这些都是有强大的水军的,而高丽是最适合的目标。但随着倭寇实力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元末战乱无暇关心海防,他们的目标开始从北向南逐渐扩展,甚至这时候连浙江沿海都开始出现倭寇是踪迹。不过这时候浙江沿海可是海盗的贼祖宗守着,去年方国珍就暴打了一群倭寇,而元军从山东半岛撤出后,登莱各地就成了倭寇的首选目标,毕竟这里已经变成了防御的真空区。
而这就是他们集结的最大一次进攻。
只是运气太差了。
他们还没靠岸就被廖永忠的北伐舰队撞上了,不过这些倭寇并不害怕这支舰队,毕竟他们拥有几乎四倍的数量优势,虽然这些战舰更大,但绝大多数都是桨帆船的他们在这种微风的海上更灵活,而这些全部都是崭新的巨舰无疑也是最诱人的目标,一艘艘海盗船上,来自倭国,高丽甚至中国本地的海盗们依靠船桨完成转向,就像遮蔽了海面的垃圾带般汹涌向前。
而廖永忠也完成横切。
因为风力较弱,他的舰队速度其实很慢,互相之间距离很近,最终就像一道移动的城墙般,一下子横在了倭寇的前方。
“准备!”
廖永忠看着越来越近的敌人说道。
三十艘战舰上五千算陆战队的士兵和三千水兵,全部严阵以待,所有人都在看着敌军。
很快倭寇舰队前锋进入两百丈內。
汪广洋看着廖永忠。
廖永忠没有下令开火。
倭寇舰队继续向前,他们的主要战术就是跳帮,但廖永忠的战舰都比他们高,所以倭寇最前面的同样全是最大的,一艘艘大型桨帆船在两旁密密麻麻的船桨驱动下,迎着风不断拉近距离,船楼上所有海盗到举起弓箭和弩,亢奋地吼叫着准备撞击,他们的战船前方可都有冲角。
廖永忠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们。
很快距离一百丈。
“开炮!”
他淡然说的。
紧接着旗语的命令发出,下一刻从他脚下的旗舰开始,所有战舰上火焰骤然喷射,惊天动地的炮声震撼了海面,居高临下的超过四百门大炮瞄准着二十多艘最大的桨帆船射出了炮弹,炮弹的呼啸声划过海面,转眼间打在倭寇船上。哪怕九磅炮对于这些薄木板的战船也是致命,它们丝毫不能阻挡接近音速的铸铁实心弹,在碎木的飞溅中一艘艘桨帆船的主甲板被不断击穿,碎木和炮弹紧接着打在下层的桨手中间。二十艘大型倭寇船几乎同时慢了下来,甚至有两艘船首开始迅速下沉,很显然它们被十八磅炮弹直接打穿了船底。
所有北伐军战舰上炮手以最快速度装弹,仅仅半分钟后,那些九磅炮首先开始了第二轮射击,然后那些十八磅炮继续。
目标还是那些大舰。
这一轮射击过后,二十艘最大的桨帆船已经有一半停下,而且有四艘实质上已经完了,它们的船首在急剧下沉。
然后是第三轮炮击。
当这一轮炮击结束后,二十艘最大的倭寇船全部停下,而且全都看上去遍体鳞伤惨不忍睹,甚至就连船上的倭寇都开始弃船,但那些中小型的倭寇船因为来不及转向,或者转向半径不够,却依旧在转向中靠近廖永忠的舰队,很快就进入五十丈內,一些速度较快的甚至在最多三十丈外和舰队平行,而一些比较悍勇的倭寇继续向前直冲准备靠帮。
“开火,这仗很好打嘛!”
廖永忠说道。
在大炮纷纷瞄准这些倭寇船开火的同时,甲板上所有士兵手中的燧发枪相继扣动了扳机,密集的子弹瞬间打得这些船上倭寇死尸枕籍,接下来所有大炮和燧发枪全都以最快速度一刻不停地射击着。弥漫海面的硝烟中一艘艘倭寇船在碎片飞溅中沉没,那些茫然失措的倭寇在密集的子弹中变成海面的浮尸,他们就像待宰的羔羊般被超越几百年的火力屠戮着。三十艘战舰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般屹立海上,在火焰和硝烟的喷射中,用子弹和炮弹将敌人阻挡在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就连六艘悍不畏死地依靠速度终于冲到他们跟前的倭寇船,都在转眼间就被子弹打得一个活人不见了。
残余的倭寇毫无悬念地崩溃了。
“各舰继续分头追击,除恶务尽!”
廖永忠一边脱着自己刚刚套上的盔甲一边说道。
“这东西看来以后没用了!”
他有些唏嘘地说。
很显然以后的海战已经不会再有甲板上的拼杀了,他这些鸟船就能如此轻易地横扫敌军,如果是仙师设计中那些三层甲板装上百门几十斤巨炮的战列舰,估计一轮齐射就能让一百丈外的敌舰粉身碎骨,还有什么敌人能靠近他们?
他整理一下自己不染纤尘的官服带上官帽然后说道:“靠岸。”
“单舰靠岸?”
同样换了官服官帽的汪广洋问道。
他是朱元璋任命的代理山东东路宣抚使,虽然新光复的地盘都不属于这些藩王所有,但他们仍旧有权临时任命代理的地方官员,包括宣抚使一级的,等新的皇帝选出后再由新朝任命并接管地方。此前张士诚北伐只是占领了山东西路,所以他只任命了山东西路宣抚使,山东东路按照他俩的约定归朱元璋光复,而作为回报朱元璋放开瓜洲运河入口,使张士诚可以直接走运河北上。
当然,张士诚也承诺不在长江下游搞朱元璋,双方都不在运输线上互相下黑手。
至于朱元璋跨海远征,那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反正三家都是各凭本事。
实际上无论陈友谅还是张士诚都很清楚跨海远征的难度,要是真那么容易,历朝历代就都用不着倾尽全力开运河了,当年元朝跨海远征的结果可就在不远,他们的远征距离还没从长江口到海河口远呢,从高丽起航的舰队不过跨海远征几百里,就已经落得失败告终,何况朱元璋得跨海远征两千多里。而且元朝的对手倭国人弱得不值一提,但朱元璋跨海远征大都需要面对的是这个时代几乎最坚固的要塞,还有蒙古最精锐的军队,两人没有谁认为他会成功的,都把这当做他的垂死挣扎而已。
在常遇春率领吴军被张定边击败之后,陈友谅和张士诚就已经默认朱元璋出局了。
“对,单舰靠岸,难道这时候你还怕岸上有人抵抗吗?”
廖永忠说道。
好吧,的确没有抵抗的了。
就在各艘战舰分开扫荡海上残余倭寇的时候,廖永忠的旗舰驶入蓬莱刀鱼寨,在这座北宋最大的海军基地码头上,蓬莱地方官员和士绅及数万百姓已经摆出锣鼓相迎,朱元璋的军队正式踏上黄河以北的土地,开始进军大都的征程。
第八一九章 向着宏图霸业的冲刺()
廖永忠光复登莱后,并没有继续向前……
他本来就是到此为止。
五千军队干不了什么,哪怕是燧发枪兵,能做的也仅仅就是控制登莱宁海等州而已,就连继续向前进军淄青等地都做不到,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前锋,来这里建立一个跳板而已,就连打倭寇都属于意外。徐达和常遇春为正副统帅的吴国北伐军总兵力达五万,这支大军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分批运送至登莱,然后再从这里开始第二次跨海远征登陆海津也就是天津。
而廖永忠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准备足够数量的平底船。
他的战舰是进不了海河的。
虽然杨丰在设计之初理论上是可以让它们进入海河,但实际上至少在一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进不了,甚至就连渤海湾沿岸绝大多数地方都无法直达,无论海河口还是辽河口,全都是泥沙淤积的浅滩。这些船吃水虽浅,但也都达到了三米一级,也就是汛期能够乘着潮水越过河口然后上行一小段,在控制沿线的情况下应急进入一下可以,但拿它们运输大军进攻,那就过于冒险了。所以必须换平底的沙船,这也是必须在登莱做中转的原因,当然,另外也是休整士兵,毕竟至少半个月的海上漂泊后,除非专门干这个的,否则那些士兵很难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从登莱启程就无所谓了。
如果顺风的话也就是最多两三天的航程。
而且还是用平底沙船,如果是这些新式战舰顺风也就一天航程。
所以无论征集民船也好,在登莱各地利用民间木料紧急制造也罢,总之廖永忠必须全力以赴解决这个问题,好在这些都不难,实际上这一带沿海较大的渔船和商船都可以使用,而作为当年北宋最大的海军基地,蓬莱一带同样也有一定的造船能力,甚至他还俘虏了不少海盗船,这些海盗船多数也都是平底。
总之他以极快速度完成部分准备工作。
而在这期间从南方北上的北伐军和所需物资也在源源不断到达,甚至部分南方的平底沙船也开始北上,这些南方的平底沙船运兵不太敢,毕竟元朝用这些船海运粮食始终维持一定的损失率,从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几都有过,要真用这个运兵的话,还是有些太冒险了,但用它们运输粮食是可以的。
朱元璋就这样开始准备他最后的冲刺。
陈友谅和张士诚立刻警惕起来。
很显然情况有些不妙。
这好像是鹬蚌相争然后渔翁得利啊!他们在临清这个点上拼死拼活就算打开通道,最终还是少不了要过海津这个点,如果在这期间朱元璋的舰队从蓬莱起航突袭并占领海津,那么他们之前所有的优势就一下子荡尽了。虽然他们不一定非得要海津镇,只要船队开到那一带,然后陆路向大都进攻也才不过两百里,这点攻击距离已经算不上太远,但却和朱元璋再次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甚至后者的位置还要靠前一些。
这是肯定不行的,话说他们可都不是傻子。
再继续互搞便宜的是朱元璋。
紧接着前线的张定边和吕珍便停止了互相下黑手,然后各自向着各自的目标发起了猛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打开前方的通道。
东昌。
“推,快推!”
左君弼拎着鞭子吼叫着。
这家伙是彭莹玉的徒弟,老资格的白莲教。
他是最早一批造反的,但此前一直割据合肥,安丰之战后他的地盘被朱元璋抢去,所以投了关系不错的张士诚。
此刻在他前方无数士兵正奋力推着八门巨大的火炮,在泥泞中一点点挣扎向前,不时有人累得一头栽倒,然后紧接着被拖走,旁边等待的替补迅速换上,而在前方数十头牛同样在鞭子声中奋力向前,紧绷的绳索拽着这八门大炮,但即便如此这八门大炮也依然在以每分钟不超过一米的速度在缓慢向前。
它们实在太大了。
这些大炮的炮口甚至都能让一个小孩直接爬进去。
巨大的炮管恍如青铜柱子,压在熟铁锻造的炮架上,压得那些同样熟铁锻造的车轮深深陷入泥中,在后面犁开一道道深深沟壑,逐渐向着土丘的顶端延伸……
“五十斤炮弹!”
左君弼就像发疯一样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