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6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尸骨未寒。”刘备终于开口:“皇后急(于改)嫁乎。”

    何后闻言一窒,身后大将军何进更是惊疑不定。须臾,刘备平揖起身,直视何后翦水双眸,眼中清洌无波:“陛下为奸人所害,盛年而崩。未及下葬,皇后便来分家析产。何其急也。”

    何后终是落泪:“人前显贵,人后受罪。深宫冷暖,唯妾自知。所作所为,皆为自保。妾若未曾入宫,或亦如小妹那般,清白无垢。今日之举,让王上见笑了。”

    “恭送皇后。”刘备言尽于此。

    “后会有期。”何后亦回礼。

    待堂内只剩一人。刘备遂唤来黄门令左丰,清点销金窟内财货,装车送入二崤城,九坂坞赀库。

    车驾出西邸。见半张脸肿如猪头的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已然清醒。刘备这便停车,命史涣送上金疮药。蹇硕强起下拜。

    家国天下。

    陛下身后之事,当真一地鸡毛。唯利是图,坐地分赃。不加遮掩,毫无情义可言。亲眼所见,无不令人齿冷心寒。

    昔日围在陛下身边,殷勤侍奉,朝夕可见的十常侍,全然不见踪影。传闻张让、赵忠,已遣人奔赴合肥,暗中结好合肥侯。为各自的荣华富贵,提前铺路。话说,此次此刻。通往合肥国的官道上,策马扬鞭,一路飞驰的,又何止十常侍的车马。

    绕行南北二宫时,刘备忽心生厌倦。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洛阳二宫,十万宫人。又有几人,真为陛下痛哉惜哉。

    说到“兄终弟及”,还需提及一人。

    勃海王刘悝。今汉宗室。章帝曾孙,河间孝王之孙,蠡吾侯之子,先帝胞弟。建和元年(147年)七月,勃海王刘鸿薨,无子嗣,国绝。先帝遂封胞弟,现蠡吾侯刘悝为勃海王。

    建宁元年,正月。太后窦妙与大将军窦武,策立解渎亭侯刘宏继承大统,派人前往河间迎驾。民间流言四起。说,刘悝愤恨先帝未传位与己,欲起兵抢夺迎驾诏书。

    此事,后虽不了了之。然勃海王刘悝之所以如此行事,正因有“兄终弟及”的继承传统。

    民间传闻,不见正史。许,真有其事。故陛下继位后,才与中常侍王甫一唱一和,痛下杀手。

    刘悝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皆死狱中。傅、相以下,以辅导王不忠,悉伏诛。在位二十五年,国除。

    妃妾十一人,伎女二十四,后宫佳丽,计三十有五。在位二十五年,诞下子女七十。

    此等规模,当是两汉王爵的一般水准。若非身死国除,或不值史家一提。

    看我蓟王。螽斯衍庆,绵绵瓜瓞。

    西郭,十里函园,车骑将军府。

    新任大将军府主簿许攸,正与老友曹操,并榻对饮。

    “子远,王使君此谋,究竟是利是弊。”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待置身事外,细细回想,曹操忽生疑窦。

    “自是大大利好。”许攸微微一笑,颇有高士之风。

    “不吝赐教。”曹操平揖求教。

    “起事时,王使君曾振臂高呼‘伐无道,诛暴秦’。”许攸言道:“攸,便借古喻今,从先秦说起。传闻,始皇帝最后一次出巡前,各地多现不祥之兆。东郡曾有陨石落下,上刻‘始皇死而地分’。果不其然。始皇崩于半道,陈尸晾尸台上。后,天下分崩,楚汉相争。高祖起于布衣,奋剑豪取天下。立煌煌天汉,四百余年。孟德且思,今时今日,与‘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何其相似耳。”

    “皇死地分。”曹操幡然醒悟:“王使君,欲将‘合肥侯’,比作‘高祖’乎。”

    “然也。”许攸字字见血:“今汉,如老树将死。自上而下,病入膏肓。唯摧枯拉朽,野火燎原方能枯木重生。”

1。124 绝境弄险() 
“如此说来,王使君未曾被贼人利用。”曹操涣然冰释。

    “然也。”许攸颔首道:“在我看来,王使君与那位太平神宗,颇多英雄相契。互相借力耳。”

    “子远之意……”曹操惊疑不定。

    “孟德万勿多想。”许攸笑道:“王使君非太平道中人。”

    曹操又问:“王使君弑君,乃为天下计。黄巾贼弑君,又是为何。只为公报私仇乎?”

    “其中关窍,唯王使君与太平神宗知晓。我等外人,未可知也。”许攸言道。

    “所谓善恶难分,忠奸莫辨。”曹操一声长叹:“世道艰险,人心莫测。诸事越发纷乱,前途难辨。”

    许攸亦感同身受:“唯与诸君携手,亦步亦趋,砥砺前行。”

    曹操又问:“子远自投大将军门下,意欲何为。”

    “无它,细作耳。”许攸笑答。

    “陛下托孤蓟王,欲立合肥侯为帝。以蓟王为人,自当奉命而行。传闻,待合肥侯继位,便会策封皇长子为太子。操,以己度人。今合肥侯势单力薄,为求大位,自可隐忍屈从。待他日羽翼渐丰,又岂甘大位旁落,拱手于人。那时,蓟王定会再废合肥侯,另立新帝。先立后废。此乃,权臣之路也。”曹操言道。

    许攸洒然一笑:“陛下为护二子成人,行嫁祸安国。本以为可防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岂料各方,皆有计较。先前朝政皆握于陛下之手,乃今汉罕有之良机。奈何陛下乱而无损,错失中兴之机。再待合肥侯继位,又将重蹈外戚、党人、内宦之覆辙。权衡之下,朝政必分执数人之手。各方博弈,暗战不休,乃至江河日下。不出十载,且看鹿死谁手。”

    国难当头,唯抱团取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然陛下却绝境弄险,引合肥侯继坐大位。乃至朝廷分裂,三足鼎立。各方角力之下,乃至朝令夕改。政令难以长久,不出数年,朝政皆废。国祚难继。

    古往今来。新生之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一言蔽之,时机不对。社稷艰难,当谨小慎微,再经不起折腾了啊。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对今汉而言,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便是新生事物。

    陛下葬期之内,当决定继位之选。

    《起居薄》上所录,陛下临终之言,已由蓟王证明。陛下金口玉言,立合肥侯为帝。窦太后与何皇后皆无异议。三公九卿,自当奉命而行。

    立皇长子为太子,乃蓟王之意。得窦太后与何皇后首肯,再快马告知合肥侯。合肥侯百般赞同。言,“告庙”之后,便会策封先皇长子辩,为皇太子。

    《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天子诸王,继位、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

    《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自两汉始,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左右各为三昭三穆。诸侯五庙,左右二昭二穆: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

    凡遇大事,当告知先祖。“告庙”乃正式登基称帝的必要程序。一旦“告庙”,继位成为既定事实。除非有重大过失,便难轻言废立。前汉时,海昏侯刘贺之所以轻易被废,正因继位时,未曾告庙。换言之,继承帝位这件事,列祖列宗,皆未知晓。

    “不告而取谓之窃。”未曾“告庙”,等同于“窃取大位”。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时人事死如事生。昭告天下尚不足够,还需上告列祖列宗。阴阳二界,皆需顾及。于是在太庙继位,一举两得。成为两汉,历代皇帝继位,固定仪轨。为后世沿用。

    刘备弃享太庙,足见事大。

    取回中山靖王陵所在北平县,对刘备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先前,刘备祖庙为楼桑村中,陆城“侯庙”。如今,则是名正言顺的诸侯“王庙”。而王庙之上,便是高祖太庙。

    从宗法继承制而言,刘备距大位亦只有一步之遥。

    故,交割来北平县后。蓟国上下,全力以赴。首当其冲,便要找到靖王陵山所在。将两汉之交,毁于战火的靖王陵邑,原址修复。重建王庙,四时祭拜。

    哪座山,哪座庙,哪个先祖,当真很重要。

    诸侯奔丧,需望都而哭。车驾抵洛阳郭门时,诸王皆要痛哭流涕,以示哀恸。

    进城后,入住离宫别苑。待葬礼毕,新帝登基,再返归各自封国。

    大河以南,群盗蜂起,道路不平。诸侯多泛舟绕道,颇费时日。冀州六国主,最先抵京。先入宗正寺,上呈礼单。再依次入宫,觐见三后(窦太后、董太后,何皇后)。吊丧献礼,后世称“赠禭”。本为向死者赠送衣衾之意。因多用钱币替代,又称“帛金”。

    入宫觐见太后,皇后,以示慰问。

    离宫后,六国主未住皇家别苑。齐入函园,拜见蓟王,留宿二崤城,客堡。

    引各地诸侯王,纷纷仿效。

    洛阳权贵,无不瞠目。

    天下诸侯,皆投蓟王。民心向背,可想而知。

    甚至即将登基为帝的合肥侯,亦遣使来拜。将张让、赵忠等人,送去的献金,又原封未动,转送蓟王。蓟王富甲天下,何须合肥侯送礼。取数倍回礼馈赠不提。

    陛下崩天,托孤蓟王。大汉国祚,曙光初露。冀州六国主,曾与蓟国暗结七国之盟。自不是外人。

    二崤城,蓟王行宫。

    中山王刘雉、河间王刘陔、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常山王刘暠、赵王刘赦,与蓟王刘备,七王同殿。

    常山王刘暠问道:“蓟王欲久居京城乎。”

    “非也。”刘备摇头:“待新帝继位,便归国就藩。”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中山王刘雉直言道:“京城非我等外藩,久留之地。合肥侯乃永乐太后亲子,董氏一门自当全力相辅。今,董骠骑手握重兵,已现权臣之姿。足可与大将军分庭抗礼。亲疏有别,王上毕竟是外藩。声名显赫,万民所望。若再权倾朝野,必遭董氏及何氏忌惮。若二宫结盟,二戚联手,王上危矣。”

    “如中山王所言。”河间王刘陔,顿首道:“王上宜速归。”

    “春风得意马蹄急,急流勇退谓知机。”刘备出口成章:“功成身退,正当适宜。”

    “王上明见。”六王齐拜。

    仿先帝旧例。

    执金吾王斌与黄门令左丰“并持节”。将左右羽林,赴合肥国,奉迎新帝。

1。125 急流勇退() 
“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若恋执宠荣,沉溺不返。不有人祸,必有天殃”。

    刘备贵为王爵。退而辟祸,乃是权宜之计。古往今来,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方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牵一发而动全身。

    蓟国七百万民,家中数百口老小,楼桑数千刘氏宗人。还有无数忠臣志士,皆系于刘备一身。这条路,有进无退。

    前汉与今汉,亲疏有别。

    正因现有宗法继承制下,皇位永远轮不到蓟王刘备。王芬,曹操等人,才铤而走险。不惜令天下大乱。从上而下,将整个上层建筑,悉数摧毁。

    如同两汉之交,王莽乱汉故事。

    天下板荡,万民饥流。蓟王必不忍时局糜烂至此。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