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骨绞丝辅以微晶涂搪,多层立体编织。随工艺不断精进。防御力持续攀升。一般长短兵器,根本无力破防。其“吞光百炼钢鳞甲”,内衬绝火复合垫片,称“黑龙鳞”。全套黑龙鳞甲,水泼不进,火烧不透,百毒不侵(呼吸面罩),攻城略地,如墙而进。

    乃白毦精卒等“蓟武卒”制式兵甲。与从属重步兵的战国魏武卒不同,蓟武卒步骑皆善。甲骑具装,骑兵步战,皆所向披靡。

    试想。一万白毦精卒,分执于典韦并许褚之手。手持百炼凤羽长刀,势如疯虎,一刀挥下,人马俱碎。画面不要太美。

    见许褚马瘦,难以骑乘。郑泰遂解骖赠之。蓟国良马,毋需多言。许褚翻身上马,领一千部曲,呼啸而去。风驰电掣,好不惬意。

    许定自领亲兵,与郑泰相伴压阵。

    葛陵城,因城下有葛陂而得名。陂泽上承澺水,东出为鲖水、富水等,注入淮水。周三十余里。

    所谓靠水吃水。彭脱自据葛陵城,便想圩田自养。苦无水牛耕种,遂以粮换牛。却被许褚所赚,失粮又失牛。待贼兵逃回,彭脱恼羞成怒。便要提兵上门,却又摄于许褚虎威,不敢妄动。

    正踌躇间,忽闻许褚竟尾随败军,杀上门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究竟孰才是反贼?

    正欲出城一战,临行却忽多生一个心眼。怒气冲冲,登楼一观,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本以为,许氏一族私兵部曲,缺兵少马。话说先前矢尽,竟用飞石退敌。然此时此刻,却人马具装,杀气腾腾。前后天壤之别,如何能不生疑。

    话说。彭脱据葛陵城,正因下有陂泽环绕,易守难攻。岂料今春干旱少雨,烂泥曝晒,遂成铁板一块,骑兵可直冲山门。窃以为州郡破胆,必不敢战。岂料许褚,竟打上门来。

    “紧闭城门,妄战者,斩!”彭脱能从江东猛虎刀下逃生。乃因其见机快。正应了名中那个“脱”字。许褚当世虎将,万人莫敌。今携良甲精兵,打上门来。自当避其锋芒。

    便是骗去千石粮草,又能如何。人吃马嚼,还需留足数千流民口粮。不出数日,自会粮尽退兵。围城可解,高枕无忧。

    心念至此,这便消了怒气,下楼饮酒不提。

    不料眼角余光扫过,忽被阵后大旗吸引。

    手搭凉棚,定睛一看。

    正是赤鹿焰角并三足金乌,蓟国王旗。不由得肝胆俱裂。莫不是……蓟王亲临。

    蓟王威震天下,如何能敌。正欲弃城得脱,忽又见一中年文士,华服高冠,立在旗下。正与许氏少主,谈笑风生。

    蓟王春秋鼎盛,天颜无须。此非蓟王也。

    莫非有诈?

    想着昨日将将被骗千石粮秣。彭脱忽又多生出一心眼。

    “来人。”

    “渠帅!”便有心腹奔前。

    “许家坞可有消息送来。”彭脱粗声问道。

    如前所说。黄巾乱时,细作多裹挟在流民之中,涌入县城。趁机夜开城门,里应外合,放黄巾贼众入城抄掠。许家坞中,亦有黄巾细作。

    “将将送达。”心腹不负所望。

    “速取来一观。”

    “喏!”

    取麻布密信,细细看过。彭脱终是松了口气。果不是蓟王亲征。乃是门下督郑泰,来此招募许氏兄弟,举族迁往蓟国安居。

    大难不死,计上心来。

    “传我将令,如此如此……”彭脱面授机宜。

    听完,心腹却面露狐疑:“渠帅当真要与许褚……斗将。”

    彭脱两眼一瞪:“怎么,莫不是本帅还斗不过那肥厮不成!”

    心腹表情已说明一切。渠帅与许褚,不出三合,高下立判。

    “速去传命。”

    “喏。”心腹怏怏不乐。话说,我等之所以追随于你,不正想求得乱世苟活么。能在万军丛中,全身而退。便是识时务。众人私下皆说,许褚不在江东猛虎之下。渠帅焉能不知,为何偏要去送死。

    惊闻渠帅要去与许褚斗将。黄巾兵士便三三两两,聚拢到城门处。

    须臾,彭脱冷水敷面,散尽酒气。披挂整齐,提刀上马。自有贼帅气势。

    “速开城门!”

    “喏!”见主帅如此,黄巾兵士一改先前懒散,目中无光。各个士气陡增,目露精光。

    “击鼓!”彭脱一声令下。

    “喏!”兵士齐声应诺。杀气腾腾,奔上城楼。

    战鼓隆隆,响彻云霄。

    闻城头擂鼓,饶是许褚亦面露惊讶。

    贼人还敢战否。

    吊桥徐徐落下。不等三通鼓罢,彭脱纵马杀出。

    嘴边一声低喝:“定要撑过十合!”

    “呔!”许褚横刀立马:“来将通名。”

    “黄巾彭脱!”

1。3 插标卖首() 
人借马势,马借山势。手中长刀,迎头劈下。

    许褚却熟视无睹,挥刀相击。

    火线迸射,音贯双耳。

    人马交错。彭脱虎口崩血,死死攥住刀柄。

    许褚一刀之威,竟强悍如斯。

    不及蓄力,许褚已拨马追来。

    何须劈砍。伸手一递,百炼凤羽直贯胸前。

    情急之

    《刘备的日常》1。3 插标卖首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1。4 四平八稳() 
依照刘备的理解。“凶”和“恶”,其实是两个概念。说一个人很凶,与说一个人很恶,还是有差别的。

    四凶,非四恶。

    闻刘翊、许定,携各自宗人北上。二位国相,已先行安置妥当。依蓟国惯例,凡,来投百姓,需先入住流民大营。寻医问药,休养生息。再安置各城。

    分置于国境水陆要冲,经多次改造的流民营地,除去帐篷取代楼宇。衣食住行,一切便利,渐与国内无异。

    入营目的,乃行隔离。防大疫带入国内是其一。习蓟国诸多律令民情,及风土造物为其二。验明正身,谨防各方细作混入乃其三。

    举族来投,亦不例外。

    待郑泰船队抵达南港,恰逢月中大朝。刘备先问计群臣,郑泰后引众人入殿。

    淮泗出豪侠。史涣便是先例。

    许定,暂为王傅麾下军司马。领许氏部曲,先入演武场打磨。再委以重用。

    许褚,暂居兄长之下,为假司马。同入演武场,领白精卒。

    歙帅金奇、毛甘,黟帅陈仆、祖山,丹杨费栈,会稽潘临,山越六骁帅,皆为军司马。蓟王却让假司马的许褚去统领白精卒。却是何故?百官不解。

    待许氏兄弟入殿,百官一见,各自心领神会。无怪郑泰称二人:“伏、藏虎”。

    左国令士异,诵读王命。

    “封许定为护军司马,秩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兵甲一套、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及西极良马一匹。”王傅号“护军将军”,故许定称号亦是护军。

    “臣,领命。”

    “封许褚为护军假司马,秩比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兵甲一套、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及西极良马一匹。”

    “臣,领命。”

    王傅黄忠等武臣,各个面露喜色。纷纷恭喜主公,又得猛将。文鼎武胜,大事可成。

    “封刘翊为门下贼曹掾,秩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铜钱十万,蜀锦百匹,四季朝服及骖马安车一驾。”

    “臣,领命。”

    “封许靖为门下功曹掾,秩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铜钱十万,蜀锦百匹,四季朝服及骖马安车一驾。”

    “臣,领命。”

    “封张节为门下记室掾,秩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铜钱十万,蜀锦百匹,四季朝服及骖马安车一驾。”

    “臣,领命。”

    如此一来,“门下五吏”亦得齐备。

    贼曹,主盗贼事。三公府亦置,为“门下五吏”之一。另有门下贼曹之名,或省称“贼曹”,以贼曹掾为长官。

    换言之,“贼曹”,乃门下署一分支机构,曹名即官署门。其长官称“贼曹掾”。以此类推。“功曹掾”是“门下功曹”的长官,掌人事,参政务。“记室掾”是“门下主记室”的长官,主录文书诸事。

    “掾”下有“史”,史分中、左、右。“史”下有“书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如先前。刘备设方技馆,置元素令,安置神灭无鬼之王充门徒。

    另置门下署,设门下祭酒及门下五吏,乃为安置天下豪杰。

    此举,与蓟王行事,蓟国之风,一脉相承。

    恩威并济,兼容并蓄。

    物极其用,人尽其才。

    豪杰的共同点:重诺轻身,急公好义;仗义疏财,解忧济困;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不啻为,帝国之良心。

    刘备亦是豪杰。

    后世一说豪杰,便与江湖人士等同。待儒教治国,更沦为黑、恶代言人。之所以生存环境持续劣化。与佩剑习俗不断萎缩,息息相关。

    汉朝不禁刀剑弓弩。人人可携兵器,户户藏有弓弩。正因人人手握杀人利器,故需道义来约束行为。

    不义之人,不义之举,人人得而诛之。后世皇朝,先禁弓弩,再绝刀剑,最后连菜刀都要邻里共用。如此一来,凡身背利刃者,且无论杀人与否,便已先违禁。违禁便是有罪。于是大汉之日常,成后世之反常。

    民间见不得兵器,厮杀只存于江湖。豪杰也就沦落成了“以武犯禁”的江湖人士。自汉唐以降,后世皇朝,渐无豪杰。

    正因如此,大汉才尤显珍贵。

    试想。百无禁忌,然传承有序。是何等之弥足珍贵。

    一个字,稳。

    蓟王深得祖宗真传。

    四平八稳。

    洛阳,南宫玉堂殿。

    新帝自登基以来,勤于政事,平衡各方。尤其是大量党人解除禁锢,被三公四府,徵辟为官。朝政见有起色。新帝大婚之期,也已定下。便在金秋时节。循大汉仪轨,先以良家子身份,由掖庭甄选入宫,为采女。得陛下幸后,立为美人。若诞下麟儿,可再立贵人及皇后。

    然,汝南袁氏毕竟不同。与陛下成婚,乃皇后不二之选。

    自先祖袁良始,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位列三公,犹在袁逢之前。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四世三公”。

    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袁绍,乃袁逢庶长子,后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术乃袁逢嫡次子,袁绍异母弟。

    永乐董太后,可谓煞费苦心。此乃反美人计也。

    果不出所料。知新帝结亲汝南袁氏。大将军何进,与曾为门下长史的袁绍,渐行渐远。而袁绍、袁术兄弟,亦开始避嫌。大有与何进,分道扬镳之势。

    所谓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汝南袁氏,自然而然,开始向以骠骑将军董重为首的董氏外戚靠拢。

    此消彼长。何氏外戚,渐处下风。

    此,亦是新帝极大利好。故听之任之,未横加阻拦。灵思皇后迁居西园,让出正宫之位。亦加剧了形势恶化。洛阳多有蜚语流言。说,何氏或等不到皇太子登基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