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润,你怎么来了?”六王叔赵元俼笑呵呵地问道。

    赵弘润耸了耸肩,随口说道:“我就是随便过来看看,二伯、六叔,你们谈你们的。”

    说话的时候,他目光不经意地看到了二伯赵元俨,他感觉,这位二伯似乎今日有些情绪。

    不过他没有多想,只是随便找了张空置的案几坐了下来。

    倒是三叔公有些意外地看了赵元俼两眼,毕竟赵元俼与赵元俨一样,坐在前排的主席上,而不是像赵泰汝、赵来朴、赵来拓坐在陪座。

    要知道,座位是很有讲究的,赵元俼如今所坐着的位置,表示他并非是旁观的局外人,而是像赵元俨一样,是与魏氏谈判的负责者。

    『元俼他为何……等等,难道是陛下授意?』

    赵来峪瞅了几眼今日面色似乎有些不太好看的赵元俨,心中似有所悟:是了,两年前,元俼带回了陇西魏氏的濒危消息后,是元俨在陛下面前推荐了元佐,将流放在南梁十七年的元佐召回了大梁。可昨日在紫宸殿上,元佐却反将陛下一军……看来是牵连到了元俨了。

    微微皱了皱眉,赵来峪不动声色地坐到了赵弘润身边,安静地旁观。

    别以为赵来峪这位上一任的宗府宗正就没有私心,不可否认他的确在皇权与宗族间偏向后者,但那仅仅只是针对赵氏一族,因此,似昨日南梁王赵元佐在紫宸殿上力挺魏氏一族,事实上赵来峪心中亦是不满。

    说什么魏氏、赵氏亲如一家,那全是屁话,数百年无往来的同宗,有什么情谊可言?

    若不是碍于名义,不知有多少姬姓赵氏族人恨不得让魏氏滚蛋。

    之后的商谈,就如赵弘润所预料的那样,就是魏罃、赵胜、赵元俨、赵元俼四人相互扯皮,赵泰汝、赵来朴、赵来拓等人时不时地在旁插两句嘴,虽然气氛看着激烈,但魏罃与赵胜皆是有分寸的人,因此倒也没有争执起来。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以参照族老会议的方式,设总共三十一位宗老位置,其中十二个给予魏氏,三个给予陇西赵氏,十五个给魏国赵氏,双方所占的位置比例相等,不存在谁压谁一头。

    但最后一个,则给了六王爷赵元俼,确切地说,是给了代表着魏天子的赵元俼。

    并且,赵元俼还得到了一个新设的职位,『宗令』。

    对此这个结果,赵弘润并不意外,因为在他看来,那所谓的宗老位置,纯粹就是摆设,用来养老的。

    可不是嘛,陇西魏氏与陇西赵氏加在一起十五个位置,而赵氏则是十五加一,也就是十六个位置,日后果真按照半数以上的方式来表决裁定,陇西魏氏与陇西赵氏纯粹就是摆设。

    更何况,繇诸君赵胜等陇西赵氏,还并不见得就一定会站在陇西魏氏那一方。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方式,也是给足了魏氏面子,让后者多少能参与一些宗府上的事务,至少能过一过嘴瘾。

    然而仔细一想,赵弘润就隐隐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为何最后的一个位置,是给了六叔,而不是担任宗府宗正的二伯?』

    赵弘润惊异地看向二伯赵元俨,心中顿时醒悟。

    他知道,二伯赵元俨,是被他父皇给打压了,毕竟若日后宗府以三十一名宗老表决裁定的方式来处理宗府内的事物,那他二伯这个宗正,简直就是被彻底架空。

    不出意外的话,宗府日后的运作,将围绕六王爷赵元俼这位『宗令』。(未完待续。)

第850章:八月初() 
赶在七月份的最后两日,朝廷便陆续公布了几道通告。

    首先,改两年前南梁王赵元佐为支援陇西魏氏而筹建的五万『征西军』为『北疆征远第二军』,简称『北二军』,由南梁王赵元佐继续统帅,在整顿过后赶赴北疆参战。

    其次,陇西魏氏筹建『北疆征远第三军』,简称『北三军』,编制同样为五万人,由临洮君魏忌担任主帅、姜鄙担任副将,在整顿过后赶赴北疆参战。

    这两条通道,着实在朝野产生了不小的震荡。

    在民间百姓眼中,他们看到的是朝廷对『北疆战事』的重视,再次投入两支五万人的军队与韩国的军队抗衡,因此一时间,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不由地为身为一名魏人而感到骄傲,甚至于,掀起了一股投军的热浪。

    毕竟『北疆战事』的对象乃是韩国,是数十年前让魏国品尝了『上党惨败』的韩国,因此,国内那些年轻人都万分希望这次与韩国的战争,能够洗刷掉当年的战败耻辱,为此不惜投身军队。

    然而在某些朝廷官员以及一些在野名仕眼中,他们却从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

    但是总的来说,朝廷的这两则通告,还是正面效果居多,尤其是当消息传开之后,魏国国内有不少人对这次北疆战事抱有莫大的信心。

    想想也是,毕竟此时的北疆,已经聚集了不少军队,由东宫太子赵弘礼与桓王赵弘宣二人所率领的『北疆征远(第一)军』,由燕王赵弘疆所率领的『山阳军』,由南燕大将军卫穆所率领的『南燕军』,以及由禹王赵元佲的宗卫长韶虎所率领的第二代『大魏武军(魏武卒)』,共计约二十万军队。

    而眼下,再加上南梁王赵元佐所率领的『北二军』与临洮君魏忌所率领的『北三军』,魏国部署在北疆——即上党郡、河东郡两地的军队,竟要达到三十万兵力。

    也难怪举国上下的国人心情激动,实在是这次朝廷的动作太大,大有一雪前耻,向韩国讨回当年战败耻辱的磅礴气势。

    当然,就在举国上下绝大多数对朝廷以及魏天子歌功颂德的时候,难免也会出现一些不满足的声音:肃王安在?

    不可否认,朝廷在北疆部署的军队阵容已经颇为强大,但“贪心”的魏人可不会介意在这个豪华的阵容中再加上一位拥有赫赫战功的名帅,即今年讨伐楚国凯旋而归的肃王赵润。

    『……再加上商水军、鄢陵军,这才叫好呢!』

    许多魏人普遍抱持着这样的观点,毕竟他们的愿望可不单单只是击退前来进犯的韩国的军队,让后者品尝战败滋味,洗刷掉当年『魏楚上党惨败』,这才是绝大多数魏人的夙愿。

    甚至于,最好打到韩国的王都去!

    正因为如此,当朝廷发布了通告后,某些年轻的学子、士子们,自发组成队伍,从翰林署出发,绕过肃王府,最后抵达皇宫『观景台』外的广场,向魏天子请愿,希望肃王赵润与麾下的商水军、鄢陵军加入到北疆豪华阵容。

    因为这桩事,赵弘润最近两日都不好出府,生怕被那些年轻而盲目的学子、士子们给堵上。

    他着实有些无奈。

    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年轻而盲目的学子们、士子们,根本不懂朝中各势力的利害关系,纯粹就是瞎起哄。

    这种时候他赵弘润去北疆?

    开什么玩笑,难道北疆的局面还不够复杂么?

    东宫太子赵弘礼一党、雍王弘誉一党、燕王弘疆一党,再过不久还要加上庆王弘信一党,细分下来,各党各派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更要紧的是,北疆乃是东宫与雍王角力的战场,燕王与南燕大将军卫穆自成一派,如今再加上陇西魏氏势力与南梁王赵元佐,怎得一个乱字了得?这个时候他赵弘润再带兵前往北疆,这不是平白遭人白眼、讨人嫌么?

    可别指望上述各派系势力会精诚合作,不可否认他们的确想打败韩国的军队,可他们彼此间也存在矛盾争执,赵弘润可不想插足到此时的北疆战事中去。

    因此,不管那些年轻的学子与士子们请愿也好、游行也罢,赵弘润毫无插足北疆的意思,因为在他看来,北疆的军队已经饱和,只要打得稳,暂且不说打败韩国军队,至少击退韩国军队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是近三十万军队,而韩国才派来多少军队?只不过二十万罢了,虽然说这二十万军队中最起码有十万是骑兵。

    但是不管怎么样,如今北疆的敌我兵力情况,比当初齐鲁魏越四国讨伐楚国的敌我兵力情况不知要好上多少。那时的四国联合军,在不包括收编军队的情况下,总兵力是四十余万,而楚国则出动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军队,兵力差距整整四倍。

    而如今的北疆,魏军的兵力却超过韩国军队,又有三卫军总统领李钲、南燕军大将军卫穆、燕王弘疆、临洮君魏忌、陇西名将姜鄙以及南梁王赵元佐这等足以坐镇一方的人物掌控局面,倘若似这般豪华的阵容都败在韩国军队手中,那真可以说是大魏气数已尽,纵使是加上赵弘润,多半也难以挽回局面。

    事实上,赵弘润对于此场魏国与韩国之间的国战,还是很有信心的,尤其是在魏忌、姜鄙、赵元佐三位名帅参战之后。

    此后几日,赵弘润在王府里躲了几日,终日闭门不出,在家中陪伴众位女眷,待等到八月初,南梁王赵元佐率领『北二军』从大梁出兵,而临洮君魏忌则率领『北三军』从衍县一带启程,几乎在同时赶赴北疆之后,大梁的魏人,尤其是那些瞎胡闹的年轻学子与士子们,心中的那一份热情也逐渐消退下来了。

    说到底,民间力量终究无法影响到朝廷的部署。

    不过话说回来,对此,民间对赵弘润也产生了一些争议,谁让赵弘润将商水军与鄢陵军调到大梁一带,却又不参加北疆战事呢,这难免会让人起疑。

    因此,朝廷出面做出了解释:商水军与鄢陵军北上大梁,是准备更汰装备的。

    一句话就打消了国民的怀疑,掩饰了赵弘润调动这两支军队的真正原因。

    不过事后赵弘润想了想,感觉商水军与鄢陵军,还真的有必要得更新一下装备了。

    要知道,别看商水军与鄢陵军已接二连三打了不少场胜仗,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却惨不忍睹,有些是一年前浚水军所淘汰下来的装备,更多的则是楚国正军的军制装备,倘若今明两年驻军六营再一次更替武器装备,商水军与鄢陵军,在武器装备方面最起码落后驻军六营至少五年。

    想到这里,赵弘润亦有些尴尬:明明执掌着冶造局这个具备魏国最高工艺技术的部府,然而他麾下的军队,却惨到那种地步,这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因此,他向垂拱殿报备了一下,准备让冶造局与兵铸局全力打造商水军与鄢陵军的装备,毕竟这两支军队虽说绝大多数都是楚人组成,但怎么说也是为魏国赢得了『四国伐楚战争』的胜利,更别说商水军还多了一场『三川战役』,在忠诚方面,已不存在问题。

    再者,倘若现在不为这两军更换装备,再等过些时日,朝廷又要再次给驻军六营更替装备,到时候商水军与鄢陵军肯定没有机会。

    毕竟在安全级别上,商水军与鄢陵军终归没有浚水军、成皋军、汾陉军这些驻军六营受到朝廷信任。唔,不包括南宫垚的睢阳军。

    而这次,垂拱殿的批示来得更快,赵弘润递上奏请仅仅一个时辰,他老爹魏天子便派人送来了消息,非但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并且让户部给予配合。

    配合?配合什么?

    无非就是赊欠呗,毕竟给商水军与鄢陵军更换新式装备需要庞大的资金,赵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