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尘埃落定-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该死的小屁伢,快去给老子打酒,慢一脚,打断你的胯子!”那是父亲酗酒的吼声,那吼声让母亲的眼神暗淡下去,随即小巷中不再有光彩,昏暗一片。

父亲酒后的吆喝和拳头是彦青童年挥之不去的梦魇,但折磨他的不是父亲的粗暴,而是母亲乌黑明亮的双眸在一天天暗淡下去。除了父亲,任何人都看出她有病,而她总是摇摇头说没事。彦青从十岁起就知道她一定有事,但他更知道她没钱看病,家里从来没有积蓄,父亲永远欠酒馆老板的钱。他暗暗祈祷,希望母亲能够坚持活长一点时间,等到他能够挣钱了,他一定挣足够的钱,带她去看最好的医生。

但显然他的祷告没得到上天的回应,在他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倒下了,一病不起,街坊邻居帮着将她抬到医院,医生检查了一次就说准备后事吧。那几日,彦青守在母亲的床前,哭成了泪人,他的世界天塌了。

“青,不要哭。”那是母亲的声音吗?彦青望她,惊异地发现她的眼睛睁开了,而且闪动着异样的光华,他呆住了,以为奇迹正在发生,母亲的病好了!

他觉得自己的手被她紧紧拉住,又听见她温柔的声音:“你是聪明能干的孩子,靠自己,走出去,越远越好,不要哭,不要哭…”她的声音越来越弱,紧紧抓他的手渐渐松开,待他醒悟过来,她已经闭上双眼,那盏华灯彻底熄灭了。

他痛不欲生地扑到她怀中,哀恸大哭,不知哭了多久,突然起身,抹干净脸上的泪水,母亲对他讲的最后的话是“不要哭”,他要听她的话,不哭才对,不管多伤心,就是不哭!

他脸上出现了与年龄不相衬的异常冷静,在周围亲戚邻居的狐疑和议论中,不掉一滴眼泪地看母亲火化下葬,在母亲下葬的当天下午就拿起书本,从返学校。

他耳边有个声音在不断回响:“走出去,越远越好。”

他的人生谋划从此启动:

谋划一:“小池中的大鱼”

母亲去世半年后,彦青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第一。他的中考成绩是是全校第一,可以到江城最好的育才高中去读书,但他作了一个惊人的选择:放弃育才高中,继续在街道中学读高中。 

原因很简单:在街道中学,他成绩优异,是全校的宠儿;而在育才高中,那里的学生家境非富即贵,他会成为被忽略的对象。不,他不要被人忽略,他要做小池中的大鱼!

事实证明,彦青很快就在街道中学这湾小池中成了“巨无霸”。在15岁生日来到之前,校长破格为他提供了一间宿舍,他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出“多仁巷”。

谋划二:“弃卒保帅”

17岁那年,彦青高考,高中“理科探花”(全省第三)。

接着他又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不去清华或北大,而去江城的W大。

原因很简单:北京、上海不够远,不是他的目标,而且那里太贵;W大也是全国重点大学,而且以他的成绩可以在W大选最热门的“计算机”和“金融”双学位。此外,留在江城有个无与伦比的优势:他的“探花”头衔在“多仁巷”一带太有名了,他随便办个补习班便能衣食无忧,哪里去找这样的美好饭碗?

名和利之间,舍名而取利也,有什么不好?

谋划三:“暗渡陈仓”

从进入大学那天起,彦青就将目标锁定在大洋彼岸。除了专业课,他将时间都用在英文上,“鸡阿姨”(GRE)、“豆腐”(托福)、“鸭翅”(雅思)一样一样尝过去。到了大四,他已经拿到几个国家的大学的offer,不过和以前一样,他的选择依然低调,他不去热门的美利坚,而是去袋鼠之乡澳大利亚。

原因很简单:澳大利亚移民政策比美国宽松得多,容易拿到绿卡。拿到澳洲绿卡再反身杀到美国有更大的优势。

表面赴澳洲,实际为赴美作铺垫,这种盘算不能说是什么“曲线救国”, 就权且叫“暗渡陈仓”吧。

谋划四:“一石二鸟”

当彦青到达澳洲,正值当地的IT业发烧,IT人才紧缺。他入澳半年后决然放下学业,进入一家IT公司。

原因很简单:在国外工作经验比学历重要得多,而且有了正式工作,便可以由雇主提名申请移民,更快地拿到澳洲永久居留证(绿卡)。

放下学习,先抓工作,既能拿到绿卡,又赚到工作经验,这是“一石二鸟”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这年头,工作机会像处女一样珍希,可遇不可求;学历吗,有点坐台小姐,随时去,随时有,再高贵也是花些力气总会弄到手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谋事(3)
谋划五:“武装到舌头”

彦青工作两年,以过硬的技术水平升为公司技术部的team leader(小主管),这其间他去兼职修MBA的硕士学位。他Part time MBA 兼修班学员以西人为主,都是有工作,有一官半职的人,在这些人当中,彦青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他的英文口才和西方文化底蕴太欠缺。

怎么办?文化知识还好说,去图书馆,借一些英国历史、美国历史和澳洲历史的书,用一年的时间看十几本书,再坚持每天看电视新闻,看网上文娱明星的八卦,很快这种知识性的东西会补上。但英文口才不是看书看报看八卦能解决的,那要练!

那时美国肥皂剧“Friends” (六人行)出了新系列,在电视台上热播,一时间彦青的同事和MBA学友都喜欢谈论其中内容。彦青也喜欢这套系列剧,看了一遍不过瘾,又买了DVD在家里看第二遍。看第二遍时彦青发现Friends戏中的幽默用词和俚语折射了一种时尚的英文口语,他起来念头:将这套一百多集的系列剧当成教材,磨练自己的口舌。他一口气将这套戏看来六遍,到第七遍的时候,他基本上能将其中所有台词背下来,并跟着剧中人一起说台词。他的舌头在反复的模仿中打上了美式口语的“蜡油”!

当他将打了蜡的舌头用到工作中,效果简直意想不到。

以下是一段他主持一次团队会议的开场白:

“Attention please; we must focus on the sixth area; not the sex area” (“请注意:我们要小心的是第六项领域,而不是‘性’的领域”。) (英文中‘性’和‘六’这两个词发音相近,这个玩笑是故意串词。)。此言一出,大家忍不住地笑。

“Why not sex?”(为什么不是性领域?)有人反问他。

“Because,technically,we don’t h*e problem in sex; but in six。” (因为,从技术上说,我们在‘性’方面没有问题,但在第六领域有问题。Technically是‘Friends’系列剧中一个主角的口头禅。) 

他巧妙的回话,博得一片笑声,然后会议轻松有序地进行。

一年之后他提升到部门经理,整个公司的80名员工中只有一个前台秘书比他更年轻。

彦青以一口流利得打滑的美式口语武装自己的舌头,他扫除了中国人在西方世界发展一个最大障碍:语言关。

谋划六:“必然的巧合”

当彦青羽翼渐丰,他开始觉得澳洲的水池太小,他要一个更大的水池,世界的IT中心在美国,他要到美国去实现他走得更远的理想。

一个机会在彦青二十四岁那年悄然而至,美国宇航局那一年在全球招纳IT精英,彦青经过初选、电话面试、笔试、口试、智商情商测试、资历验证这五轮筛选进入美国宇航局(NASA)。入局一年后他即成为NASA重点培养的20名核心成员之一。

到了这一步,彦青又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境:这20个成员都是人尖,要在这群人尖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他目标是在二十七岁成为NASA信息技术部的主管,三十岁之前成立自己的公司。

彦青环视左右,他是这20名IT精英中最年轻的人、也是唯一的中国人,他有机会当上主管,去管理一个精英荟萃的团队吗?他虽持有澳洲国籍,但NASA的上层会将这个重任交给一个华人担当吗?

他在NASA的内部网页上搜索,最终将焦点锁定在平时很少露面,绝少有机会和中下层员工接触的高级管理顾问Peter。 Whiteman (怀特曼)身上。怀特曼是个心理学家,是设计心理测试选拔管理人员的专家,他不是NASA的正式职员,是以一般的NASA工作人员都不在意他,甚至不知道他。但彦青有重感觉,他在关键的时候会起作用,于是以下一幕上演:

怀特曼的一家在美国Houston(休斯敦)酷热的七月选择到澳大利亚滑雪(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季节和北半球相反)。他十岁的小儿子在滑雪场上撞倒了一个年轻的中国人,这个中国不但不生气,还热情地教这个孩子滑雪,后来这个中国人和这个孩子的家人一起喝了杯咖啡,一喝咖啡就免不了闲聊,一闲聊就要介绍自己。怀特介绍自己来自美国,是个心理学家,但他不透露自己为NASA高级顾问的身份;年轻的中国人介绍自己原来在澳洲生活过,每年七月便到这里滑雪,但他现在在美国工作,是个IT工程师… 

第二天,在滑雪场上怀特曼一家又见到了这个中国人,他的小儿缠着他,要他继续教滑雪,中国人耐心地教他,陪他玩耍,让他玩得特别开心,直到日落。接下来怀特曼请这个中国人共进晚餐,在晚餐中有了更多的闲聊,当怀特曼得知这个年轻人居然是NASA的核心技术组的成员,不禁有些意外,他这么年轻,而且他的英文如此流利,一点不像在英语国家才住几年的人,这是个天份奇高的人,难怪他滑雪滑得那么好!

怀特曼不动声色,暗暗考核这个中国人的应变能力,他悄悄将右手边的盘子慢慢推向他,待那个盘子靠在中国人的手臂边,他轻挪了一下桌布,盘子滑倒桌边,眼见要掉到地上,他轻呼了声“sorry!”。年轻的中国人会过神来,见那盘子正在滑出桌面,便神手在盘子边沿上一推,让那个盘子“啪”的一声,干脆利落地掉在离座椅半米远的地方。

在中国人招呼服务生来清理残渣碎片的时候,怀特曼心底浮上一丝微笑:这是一个天生的才智敏捷的管理者。一般人在那种情况下,会伸手去接落下去的盘子,可能盘子没接住,自己的手脚还弄脏;眼前的中国人将盘子推出去,虽然盘子必然破碎,但自己毫发无沾,这是在那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这个年轻人有在短暂时间内作出正确判断和取舍的能力!

第三天,年轻的中国人向怀特曼一家告别,他的假期到了(目的达到了),该回去工作了。怀特曼与他拥抱告别,祝他好运。

半年后,彦青成了20个核心成员中的5人技术骨干组成员,他在信息技术上进入NASA核心中的核心,离“信息主管”只差一步之遥。

一天人力资源部经理请彦青去他的办公室,彦青推开门,见到怀特曼坐在HR经理的旁边,他惊讶得趔趄地歪了一步,怀特曼望着彦青笑道:“我的中国小朋友,别来无恙?”

怀特曼非常满意自己给彦青带来了一个surprise (惊奇),却不知彦青一边说“What a surprise(太惊奇了),一边在琢磨:刚才那一趔趄自不自然?是不是显出自己真的惊奇?

“Surprise”发生后的第二周,彦青被任命为NASA信息部的技术主管,他才26岁,他的百余人的下属中只有一个人和他同龄,其余的全比他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谋事(4)
谋划七:“敲山震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