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知道了。”张焕忽然又想起一事,他立即快步走到隔壁小间,推开一条门缝,只见东方云仰头倒在地上,腰斜扭着、一只手还拿着笔,嘴张得老大,露出黄澄澄的一对大板牙。就仿佛一尊雕像一般一动也不动。

张焕笑着摇了摇头。又慢慢地把门关上了,回头吩咐安忠顺道:“让他再睡一会儿。等会用马车送到朕的御书房去。”

“多谢陛下关心,臣不碍事。”房间里传来了一点动静,东方云已经醒了。

败快,几个宫女打来洗脸水,今天时间还早,张焕便在书房里稍吾洗了一下,又换了衣服,这才乘车向紫宸阁而去,东方云也乘坐另一辆便车跟随在后面。

马车里张焕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再一次细看颜九度的弹劾章,应该说现在还不到大动裴家地时候,他的皇位还不牢固,很多事情都还要依仗裴家全力支持,但裴伽擅自带奏折回府批阅导致朝廷机密外泄,这件事又必须要严惩,要借这件事坚决刹住这种事再次发生,那怎样做才能两全呢?

张焕拉开车帘,一股清新的风迎面扑来,他忽然想起了裴明远,算起来他应该归来了,他的归来也就意味着裴家的家主之争即将白热化。

张焕将奏折合了起来,闭上眼躺靠在软垫上,脑海里在思考着那个鹤蚌相争的古老故事。

进了御书房,安忠顺正安排几个小甭官准备将张焕昨夜批得奏折送到中书省去,张焕马上将他叫上来,“你去一趟中书省,替朕把这个交给裴相国。”

张焕把颜九度的弹劾章递了过去,嘱咐他道:“记住了,一定要交到他本人的手中,就直接告诉他是朕给他的。“

安忠顺答应一声,接过奏折刚要走,张焕忽然又叫住了他,“你回来时,随便将兵部段侍郎给朕宣来。”

兵部侍郎段升云便是段秀实的儿子,在这次被屠杀地李勉集团中,段秀实是唯一被饶过之人,张焕念在当年的旧情特赦了他,没有追究他提供亲兵的罪责,但同时也罢免了他安北大都护一职,命他在京养病。

但张焕对他地两个儿子段升云和段知云却照样重用,段升云由工部侍郎转为兵部侍郎,段知云升为沙州都督兼敦煌刺史,率领五千豆卢军戍边。

安忠顺领了皇上的口谕匆匆去了,此事张焕的御案上又堆了一百多本奏折,他只得苦笑一声,刚拿起一本,这时一名小甭官匆匆跑来禀报,“启禀陛下,前相国崔圆在宫外求见!”

 第三百九十六章 项庄舞剑

“崔圆?”听到这个名字,张焕的眼睛里霎时间迸出一道凛冽的杀机,但马上又消失无踪,恢复了他一贯的平和和沉静。

他马上吩咐身边侍卫道:“崔阁老腿脚不便,你们快去帮忙。”

几名侍卫领命,撒腿便向殿外跑去,片刻,崔圆坐在一张藤床上被抬了进来,他一进门便高声道:“陛下,老臣不能叩拜,请陛下恕罪!”

张焕连忙上前,拉着崔圆的手歉然道:“应该是朕去拜访阁老,是朕失礼了。”

“陛下是一国之君,日夜为国事操劳,臣是一个快入土的老人,也没什么作用,怎么让陛下放弃国事来探望。”崔圆说这句话时中气十足,他一洗原先病态怏怏的样子,现在气色红润,身子也胖了很多,除了站不起来外,和以前也没有什么区别,哪是什么快入土的老人。

张焕淡淡一笑,随即命人给崔圆上茶,他又坐回了位子,指了指桌案上的奏折苦笑一声道:“朕每天都要批阅四五百本奏折,许多该由相国处理之事都统统扔给了朕,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看折子,实在是劳累不堪,朕有时就在想,若崔阁老能复出,那朕也可以轻松地去打打猎、多陪一陪家人了。”

崔圆的眼中闪过一丝异彩,随即又黯淡下来,随着身体的好转,重新为相一直就是他梦寐以求之事,但他身子有残疾,总不能让他坐在藤床上列于朝堂之中吧!所以他的相国之梦也真的只能在梦中出现,现在张焕提此事也只是说说罢了。

“陛下。自古勤政之帝都是无比辛劳,所以需要一个完善的政务制度以减轻皇帝地辛劳,相国其实就是辅弼,我大唐自太宗起就设立了多相制,一是防独相专权、二是集思广益以减少一相专断的失误,皇帝只管大事、掌握国之方向,事必躬亲未必是国家之福,尽避如此,皇帝陛下也是极为辛劳。而且国之大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需要再设翰林以备皇帝顾问,现在陛下可辛劳一时,但决不能辛劳一世。老臣希望陛下以社稷为重,适当放权于相国,再设翰林院,以选天下英才入内,那时的陛下不仅轻松很多,甚至可以巡视天下以亲闻苍生民意,老臣诤言。望陛下三思。”

张焕默默地点了点,崔圆虽然为家族利益而不择手段,但他现在所言确实是金玉良言,他的谏言也是张焕一直在考虑之事,之所以有贞观之治,就是因为有一个心胸博大、从谏如流的太宗皇帝,但若追本溯源,隋文帝的高瞻远瞩更是功不可没,若要成为一个能与太宗比肩的皇帝。仅仅靠勤政是远远不够,甚至正如崔圆所言,事必躬亲反是国家之祸,一个完善的权力制衡体系才是第一重要,这就意味着要敢于放权,敢于让相权制衡君权。要以千秋万代的社稷为重,要考虑到后代子孙中可能会出现地昏君,皇帝权力绝不能无限制地膨胀,反过来,只要紧紧握住军权,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奸相篡位的可能。

想到这,张焕微微一笑道:“崔阁老的劝谏朕接受,其实朕已经在考虑此事,翰林院朕也在命人修缮。很快开制科后。朕就要着手人才的选拔,现在朕还有一件事要请教阁老。”

“老臣不敢。请陛下尽避吩咐。”

张焕沉吟一下便道:“朕决定废除门荫制。不知阁老以为现在时机是否成熟?”

崔圆沉默了。虽然这是在他意料之中地事。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张焕并不是几个利益集团平衡地结果。他是靠自己强大地实力一步步登位。自然。削除世家地利益他也不会有任何顾忌。如果说限制土地是他在剥夺世家地血肉。那取消门荫制就是抽掉世家地骨。从国之考虑。他是赞成张焕地决定。但从家族考虑。他又希望这一天来得慢一点。

崔圆犹豫了半天没有说话。张焕在这件事上必然是已经决定了。问自己只是想试探自己反对地程度而已。他忽然笑了笑道:“其实靠门荫制上来地官宦子弟也大都是才俊之士。即使参加科举也未必不能中榜。老臣支持陛下地决定。关键不在谁能中榜。而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地制度。”

张焕抚掌大笑。连连赞道:“阁老果然是字字金玉。朕受教了。”

御书房地气氛十分轻松。张焕看了看铜漏。估算着裴佑和段升云也该到了。便微微一笑道:“阁老今天来找朕。是有什么事吧!”

“老臣是特地来说亲。”崔圆轻轻捋须笑道:“陛下可是亲口答应过。娶崔雪竹为妃。陛下是一国之君。婚姻大事可不能言而无信啊!”

张焕望着崔圆笑而不言,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娶崔雪竹也可以,但条件呢?他相信崔圆是一个聪明人,果然,崔圆似乎早有准备,他见张焕笑而不言,知道张焕在等他的条件,沉思片刻,他终于徐徐说出了考虑已久的决定。

“陛下如果肯纳雪竹为妃,崔家愿出九万顷土地作为她的嫁妆。”

崔圆已经走了,张焕若有所思地望着御案上崔雪竹的八字帖,尽避崔圆地目的是极为明显,但如果能由此解决崔家遗留的土地问题,这未必不能考虑,帝王心术的核心在于权力平衡,对百官如此,对后宫也是如此

这时,安忠顺在门口禀报,“陛下,裴相国和段侍郎来了。”

张焕一下子从沉思中醒来,他马上摆摆手道:“请段侍郎稍等片刻,先请裴相国进来。”

“陛下有旨,宣右相国裴佑觐见!”

“陛下有旨,宣右相国裴佑觐见!”

甭官的高喝一声声传了出去,紫宸阁外,裴佑忧心忡忡地拾阶而上,张焕给他的弹劾章用意很明显,就是要他自己看着办,这不仅仅是要借裴伽之事来肃整朝纲,更重要是中书令和中书侍郎都在裴家手中,张焕已经不能容忍了。

这次裴伽肯定是保不住了,裴佑叹了一口气,他早就劝过裴伽辞掉中书侍郎一职,但裴伽却冷哼一声,根本就不睬他,自裴俊死后,家主一事造成地后患流毒至今,河北之战后,由于他擅自答应张焕的条件,交出了军队,却仅得上田一万顷,而崔家却得了十万顷,这就使得裴家族人普遍对他严重不满,所以尽避裴俊遗命裴明远为家主,但反对的族人众多,相反支持裴伽♂明耀的族人却大有人在,正是家主一事久拖不决,裴家便已隐隐分成了势均力敌的两派,一派是他,另一派就是裴伽,两派互不买帐。

现在,张焕又将这份弹劾裴伽的奏章推给他,让他来做决定,摆明了是要激化裴家的内部矛盾,裴佑心里很清楚,稍有不慎裴家就会走当年张家的老路。

惫有裴明耀,昨天做的蠢事已经被弹劾,这两件事合二为一,事情就真地严重了。

裴佑快步走到张焕地御书房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臣裴佑向陛下请罪!”裴佑一进房间,便跪了下来。

张焕诧异地问道:“相国这是何意,为何向朕请罪?”

“昨日两桩弹劾,皆是剑指裴家人,臣不胜惶恐、特向陛下请罪!”

张焕半天没有说话,良久,他冷冷道:“朕听不懂相国的意思,御史弹劾地是大唐朝臣而不是裴家子弟,若连相国也要连带请罪,那朕就真糊涂了,这朝廷究竟是大唐的朝廷还是裴家的朝廷?”

裴佑额头上的汗水刷地下来了,他一时情急,稍欠考虑,竟然触犯了帝王的大忌,他心中更加惶恐,连连磕头道:“臣不是那个意思,臣身为右相,更是应约束好裴家官员,现在他们却连犯两罪,臣责不可卸,特来请罪!”

书房里很静,半天才听见张焕冰冷的声音,“相国起来吧!朕不喜欢弯腰屈膝的大臣。”

裴佑站了起来,他浑身大汗淋漓,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狼狈到了极点,张焕瞥了他一眼,暗暗摇了摇头,裴佑无论是气度还是内涵都相差裴俊太远,作为右相着实不称职。“那相国准备怎样处置此二人?”

裴佑身子一震,他知道如果由他来处置裴伽和裴明耀,裴家的矛盾必然激化,极可能就由此走向分裂,这是他万万不能做的事情,他一咬牙将两本奏折递还了张焕,“臣愿意秉承陛下的旨意来办!”

“哼!你身为百官之长,却把事情推给朕,那好,这件事就由朕来决定。”

中午时分,紫宸阁传出张焕的旨意,中书侍郎裴伽擅自带押密奏折回府批阅,造成朝廷重大机密外泄,其罪当责,罚俸一年,免去其中书侍郎一职,并不再担任实职;改任正议大夫;光禄寺少卿裴明耀在皇城中辱骂补打官员,有失官德,罚俸一年,贬为东宫左赞善大夫;中书令裴佑管理中书省不严,导致押密奏折外带,当负次责,免去其中书令右相一职,改任吏部尚书,保留中书门下平章事及执政事笔资格。

泄密事件导致裴家三人被贬,一时轰动了朝野。

 第三百九十七章 明远归来

中午时分,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大街小巷皆空空荡荡没有一个行人,这时,大明宫丹凤门却忽然开了,一支三千人的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