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官员拆借用于购粮。”微微一顿;他接着道:“给灾民无息放贷的消息明日在京报刊出;以稳定人心。”
“微臣尊旨。”郑世昌忙躬身道。
次日一早;随着京报的发售;整个京师都随之轰动起来;京报头版头条便是严惩贪侵赈灾钱粮之官吏;紧随着又是蠲免北方遭灾之省一年正赋;接下来又是‘四大恒’对一应遭灾之民实行赈灾放贷——无息放贷二年。再往下便是天津以工代赈工程——海河改道工程已经破土动工;京师的以工代赈工程正在紧急筹备之中。
而最令人感兴趣的则是四个商号为赈灾输捐的巨款;‘四大恒’输捐一百万两;大清远洋贸易船队输捐六十万两;上海沙船协会输捐二十万两;广州万利隆茶行输捐二十万两。
平头百姓关心的是这四个商号输捐的巨款;仅是四个商号一举就输捐了二百万两白银;这是大清开国以来闻所未闻之壮举。而一众商人却更关心后那句;凡输捐数目在二万两以上之商号;均按输捐数目之多寡;在京报副刊醒目位置连续刊登几日、一月甚或是数月。(未完待续)
【第586章 粮价暴涨】
京报的前身就是邸报;不仅是发行全国;而且各地的官员、士绅、商贾是期期必看;在京报上刊登商号的名字;商号必将是一夜扬名;此次输捐的四家商号;前三家皆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在京报上刊载博的不过是乐善好施的名声;但那家从未听闻过的广州万利隆茶行可就真真是一夜成名了。
京师一众商铺掌柜和大东家们不由大是羡慕;实力强横在地方有分店的酒楼、栈、药店、首饰店、成衣行、皮货店、颜料油漆店、鞋店、棉丝店的东家、掌柜们都在暗暗盘算、犹豫;考虑是不是也博一把;二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但能在京报上露脸;带来的回报想必远不止这二万两银子;有了名声;这生意可是自动找上门的。
然而;京师的一众粮商却是没功夫考虑在京报上扬名立万的事;那与他们无关;不过;他们也未闲着;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忙着涨价;转眼时间;京城的粮价便涨了两成;这消息一传开;京城百姓也都意识到又是一场大旱将至;无不纷纷四出抢购米粮;这更加刺激了粮价的上涨。
粮价上涨;必然导致民心不安;京畿之地民心不稳;这可不是小事;顺天府、九门提督、都察院、户部等各衙署主官闻讯之后立即拜折上奏请开仓减粜以平抑粮价。
折子送抵上书房;轮值的上书房大臣张鹏翮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连节略也不写;便起身赶往乾清宫觐见;一路之上却隐隐觉得有些蹊跷;贞武历来心思缜密;他既然在京报如此大张旗鼓的捅开了大旱的情况;何以丝毫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是百密一疏;还是刻意为之?
百密一疏的可能不大。贞武不可能预料不到旱情宣扬出去会引发粮价上扬的结果;这根本就是明摆着的事情;那就是刻意为之了;他这样做有何目的?想到这里。张鹏翮心里不由一紧;粮仓;贞武要整治京师和通州的粮仓这可是现成的蘣罪羊
养心殿西暖阁;贞武正逐一查阅并回复来自各地大员的密折;这些密折批阅不能假手他人;御笔批复之后都要密封原件发回;这是康熙定下的制度。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地方大员放心言事;不至于有所隐瞒;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这种密折制度;贞武感觉有些象是发展线人;同样都是单线联系;而且保密性强;每天批阅密折是件很辛苦的事。因为每份密折都要回复;最简单的也要写上‘已阅’或者是‘知道了。’几字;遇上大事。那就得写上一大段了。
虽然辛苦;不过密折制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随时随地的掌握了解各地的情况;利于正确决策和推行革新;也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能有效的震慑和控制一众臣属;也能借助密折往来与臣属联络感情。
不过;密折虽然好处多多;害处也不少;这是纵容臣下互相攻讦。使的一众大员凡事都循规蹈矩;小心翼翼;时时都如履薄冰;不利于发挥大臣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再则;越级言事;容易导致上下不合。不利政务的推行;不利于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
贞武如今倒也不准备改动密折子制度;即便要改;要废除;那也得等到巩固皇权;推行新政之后;相反;他现在还准备扩大上密折的范围;为日后推行新政做准备。
包福全这时蹑手蹑脚的进来;轻声禀报道:“皇上;上书房张鹏翮在外递牌子求见。”
闻言;贞武停笔抬起头来;微微沉吟片刻;才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已是巳时四刻。”包福全忙躬身回道。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已经猜到张鹏翮为何而来;略一沉吟;便吩咐道:“让他进来。”
张鹏翮进殿见礼之后便从容奏道:“禀皇上;京报发售之后;京师粮价猛涨;如今已经涨到一两四钱一石;粮价走高;小民必致艰食;辇毂之旁尚且如此;京畿之侧必变本加利;微臣恳祈皇上轸念天下民生;即行开仓减粜;平抑粮价;以稳定民心。”
贞武瞅了他一眼;微微沉吟;才问道:“京城粮价暴涨;所为何因?”
粮价上涨原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张鹏翮微微一怔;忙躬身道:“回皇上;微臣窃以为;小民百姓手头钱财不多;骤闻大旱;纷纷抢购储备;是以刺激粮价上涨。”
“京师通州有大仓十个;储粮近千万石;年年春粜秋籴;旦遇灾荒;必然开仓放赈。”贞武沉声缓缓道:“何以听闻有灾;百姓仍是闻风抢购?”
张鹏翮压根就未料到贞武竟然会如此考虑问题;闻言不觉鄂然;稍一思忖;他便躬身道:“百姓闻风抢购;乃是朝廷赈灾措施不力;百姓此举实属不信任朝廷;此皆上书房一众臣子筹划不周;恳祈皇上降旨责罚。”他实不知贞武究竟是何想法;先坦然认罪再;认罪总无大错。
见张鹏翮揽罪;贞武不由暗笑;略一沉吟;便顺着话头道:“此事上书房确有些责任;朝廷的措施制定的不可谓不详尽;但执行却总是差强人意;务必由上至下究查原因。”着;他微微一顿;才接着道:“百姓风闻有灾;购粮备荒;亦是天性使然;不过;却也足以明京师仓厫不足;储粮不足以满足京城百姓所需;此番以工代赈侧重于在朝阳门、东直门、德胜门一代增建几座仓厫。”
听的贞武没有降罪的意思;张鹏翮不由微微松了口气;忙躬身道:“皇上圣虑深远;见微知著;京师增建仓厫储粮;实是利国利民之举;微臣领旨。”
贞武稍稍斟酌了一下;才道:“百姓争购;导致粮价上扬;虽事出有因;然此风气亦应逐步扭转;否则真遇粮仓空虚之时;易生大乱;不过;此事只能让百姓稍吃点苦头;却不能放任不管。
江南漕运三月初便能陆续抵达通州;南洋首批赈荒之粮五十万石在二月底三月初亦能抵达天津;上海亦有三十万石海运而来;京师根本不缺粮;命人将这消息散布出去;并提前发放京师官吏、兵丁的季米(禄米皆是按季发放;一般都是三月、六月、九月发放。);另外;着海运仓、兴平仓各调拨十万石减粜;以平抑粮价;稳定民心。”
“微臣尊旨。”张鹏翮躬身道;心里却是暗忖;二十万石能济得了什么事;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倒是提前发放禄米;可以极大的稳定民心;毕竟一众官吏、兵丁的所领禄米皆有富足;价高发卖;既能赚钱;也能起到平抑粮价的作用;不知这散布粮食充足的消息是否是请君入瓮?
待张鹏翮躬身退出;贞武起身在殿内缓缓的踱了起来;京师、通州的十大粮仓多年未经整顿;其中不知有多少猫腻;这盖子一揭开;怕是会引起朝野震动;不过;也该下狠手整顿一番了;西北爆发大战已为期不远;待到那时再整治可就迟了;既是要整;就该彻底整治一番;有关制度也要跟着完善。
不过;现在还不到火候;得等粮价再涨点;放出二十万石粮食减粜;对整个京师而言;作用有限;反而可能促使粮价继续上扬;提前发放季米;不过是为免粮价涨的太离谱;再则;他也担忧各仓亏空太大;引起恐慌;得再拖两日;等漕粮和南洋、上海之粮快到之时再动手;让他们再蹦达两日;也便于一网打尽
京师不缺粮;提前发放京师官吏、八旗兵丁季米、调拨二十万石稻米减粜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开来;消息一传开;京师内城的大小官吏及一众旗人登时就安下心来;但外城经这消息一刺激;粮价却是不降反升;转眼间便升到一两五钱一石。
京师的商人不仅消息灵通;也多是见多识广之辈;漕粮征收仅只限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八省;所谓三月初有漕粮抵达通州;纯粹是开玩笑;三月初开始便有漕船陆续到通州交粮是没错;可三月初来交漕粮的是山东、河南两省。
但京报上明确写着蠲免山东、河南一年的正赋;这就是山东、河南皆已遭灾;按惯例;朝廷定然会就地截拨漕粮赈灾;哪有运到通州来的?而两江、两湖和浙江的漕粮至少要到五月之后才能陆续抵达通州。
至于南洋、上海两地走海路运来的几十万石粮食倒是有可能;天津二月底便可开港;不过那批粮食一则数量少;二则是用于赈灾的;不可能进京师。
官方的消息既是漏洞百出;那就明京师不是不缺粮;恰恰相反;京师缺粮食;这从仅仅只放出二十万石粮食来减粜就可看出来;二十万石减粜就想抑平京师粮价;开什么玩笑?这粮价不涨就真是没天理了。
眼见粮价节节攀升;京师一众百姓自然是人心惶惶;抢购之风亦是越演越烈;粮价也很快就升到一两六钱一石;却仍是供不应求;京师大大小小的粮商一个个都忙的脚底生风;各显神通四处调集粮食。(未完待续)
【第587章 准备】
粮食的利润在平日里并不高,主要是以量取胜,今日粮价一日三涨,而且供不应求,可谓是难得的发财良机,一众粮商岂肯坐失良机,眼见库存的米麦粟豆尽皆销售一空,自然都是使出浑身解数的调集粮食。
冬季京师根本就不可能自外调运粮食入京,能去哪里调粮食?不消说,当然是从是京城、通州两地十大粮仓中中达主意了,那可是数以百万石计的粮食,随便漏点出来,就足以狠捞一笔。
能在京师立住脚根的大粮商无一不是富商巨贾,不仅背景深厚,而且关系通达,平日里也没少用漕船运粮,跟京师、通州各大粮仓的官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面对这种难得的牟取暴利的机会,自然是有财大家发。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利机会,仓场的大小官吏亦是眼红不已,除了禄米仓要忙于发放禄米,抽不出身来,其他各仓、包括皇仓、内仓在内,都是千方百计的欲在这场盛宴中分一杯羹,历来开仓减出,春出秋补,都是上下其手侵吞平帐的好机会,两下里可谓是一拍即合,一时间各仓官吏纷纷各显神通,私用花押白票装米出仓,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伙同出黑档私领粮食,上下其手公然偷运,偷换厫座,钓扇偷米,开写假票等等可谓是花样百出,不一而足。
京师粮价一日三涨,京师百姓不免怨声载道,朝中文武大员对此亦是深为担忧,京畿之地,民怨沸腾,可不是什么好事,顺天府、五城兵马司,步军统领衙门的衙役、捕快、兵丁皆被悉数派出在京城大街小巷巡逻,维持秩序,加强防范。
次日早朝。一众文武大臣纷纷具本上奏恳请开仓减出,平抑粮价稳定人心,贞武亦是从谏如流,下令除禄米仓之外的各大粮仓各自开仓放出十万石稻米用于减出。以稳定粮价。
仓场的一众官吏接到开仓放粮减出的消息皆是欢心鼓舞,比京师的百姓还要高兴,历来粮食入仓出仓才是最好动手脚的机会,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