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如不遇倾城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的眼中见着孩童的可爱,而我眼中他们依然因莲洁净。
而贺铸临西湖叹西风化成了白莲:“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
——这西风白莲让西湖如白娘子一般爱情旖旎而人贞洁。
唐人薛能去参加考试,让他记得最深的是那千朵照廊的白莲:“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承平雅颂声。更报第三条烛尽,文昌风景画难成。”
不禁要羡慕唐朝人,他们去考试要穿过一廊的白莲,那美,一生想做唐朝人呵。
而现代徐志摩见着睡着的亲密的爱人,心里叹她的美也是叹成了白莲:
“她是睡着了——
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
她入梦境了,
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
她是眠熟了——
涧泉幽抑了喧响的琴玄,
她在梦乡了——
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
白莲是花里的贞洁女子,而白鹭亦是鸟中的娴静之人。
做鸟做成白鹭,是种境界。那一身白色,让那白鹭也心思贞静。小时侯在家乡的水田里经常会见到它,静静地在农夫的旁边找着自己的小虫吃,而当你动了心思想要去抓它,它就突然间远远地飞开,你傻傻地远望着它纤细地拨动着天空的旋律,耳朵里仿若听得一曲古琴来,此般的风景,欧阳修写过:“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而每次我见着白鹭,内心即激动不已地想要平静下来,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它能让一个欢腾的孩子见到它也会端正了心思。而它的出现,表示你的这方水土尚好,就像人间的精灵,以敏感的体质来测试这人间是否还清灵。
而当年我的家乡,如今回忆起来,因为有白鹭的垂临,也当是一个诗里词里的景致,用李德裕的诗来说就是:“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潭上花微落,溪边草更长。梳风白鹭起,拂水彩鸳翔。最羡归飞燕,年年在故乡。”
李德裕羡慕归飞燕,而我羡慕的是它们还能回到这样的故乡。
李白喜欢用白鹭说友:“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当看出这些让自己遇见白鹭而遇不见的朋友在他心里的品调如何地清高,不见君处见白鹭,我想这些诗当属格调最高的赠友诗了。
而当李白送朋友进三峡,也见着那白鹭:“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这因鸟而静的天地里都要有几分清寒了。


白,曹操临石见海的时代(4)
这白鹭的惊,总让诗人找到了诗的灵感,只是李白的白鹭让静更静,而王维也写过:“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这声音却是于静处愈发喧腾,所以王维的白鹭真是让动更动。
当然,咏白鹭咏得最好的还是那张志和了:“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那白鹭桃花和流水鳜鱼,这就是张志和为大唐乃至中国的文人所营造的最清淡的天地。这诗若没了那白鹭,还就要落到花间的脂粉里去。
杜甫的白鹭,就像他的志气一样清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合在柳间,而白鹭当行于青天,凭窗要见山上那落了千年的雪,而门口当泊万里的行船,这般志气也只有白鹭可以陪衬。
人们也喜欢用白鹤来说朋友的清高与志气的清高,但我总觉得那鹤不如白鹭来得清灵。大概,白鹤更容易被抓到也可以被圈养,而白鹭不是它自己受伤或年幼的话,抓它几乎不可能,即使你抓到了它,它也不能苟活。所以找白鹤的诗,难见几首绝品,因为感觉那写白鹭的诗人是行到水边时见着白鹭而忽起的诗思,所以那灵感来得轻灵;而写白鹤的诗人,大多是焚香于院后盯着搁在眼前的白鹤写诗,所以那灵感万分雕琢。
比如,见杜牧一首《鹤》: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看得太近,意思不亲。
而觉得有些意思的还当属李白去某大师的隐居处时于青山里云间松上遇见的白鹤:“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为白鹤写诗也当如为白鹭写诗一般是遇见,不是端详。
——有些东西,是可远观不可把玩的。
卢纶很幸运,在寺庙里与白鹤同居于池边:“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遍人。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与白鹤同居于窗里窗外,既可远观也可欣赏,这种态度,写来的感叹也是静静地美。
人们一般认为白色是诸颜色之始;诸颜色之终。所以日本人出生时和死后都穿白衣服;一生“生于白;终于白”;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白色在日本的俳句里,成诗即美,比如小西来山的“白鱼宛若水色动”,又有一句“白菊溢出白瓷瓶”,日本因为地不大物不博所以总是于细微之处见景致,看水先见鱼,而呆在家里看着屋里的花瓶也能想出其中美丽的意义。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后而成白光,白让所有的色重归为一,如同黑,只是黑是一种吞没,而白是一种陪衬,在白色之上每一种颜色更显本色,所以女子要往脸上扑粉,就是要让自己的五官突出,鼻山眼水的都更加清亮。
∽∽∽∽
若说西汉是黎明的清蓝,那么东汉的曹操时代即是白日高升,人、花、小狗小猫都欢腾起来,世界的喧闹,看得清清楚楚。
东汉是白色,历史的白纸上,平地起风云,一场混战,却被文人们用画家的笔墨浓淡相宜地将战争化为一场艺术,做人做事在刀光剑影中得到了最极致的发挥。
就好比那武侠的江湖,人人以负剑作战为自己存在的理由。
先是曹操起了一笔墨,接着,刘备孙权,纷纷出场,你画山来,我绕水,你绕水来,我搭桥,你搭桥来,我行舟,你行舟来,我就做那搭船的人。
于是一幅东汉末年英雄混战的山水画就渲染于白纸上,那场面就如同只有一种墨色的中国山水画,虽然所下的笔墨皆为战争的黑色,却在一张白纸上层次万千,风起云涌,抵得上万紫千红的花间之处。
如果没有这段东汉末年曹操与众志士拔剑相战的人间,中国的文化历史会少了一些啸然的剑器,似乎那时,人人都撂下饭碗,绞尽做人的智慧淋漓尽致地投入到一场又一场战争之中,做一江湖的剑客。而自此之后,中国人已经不愿再见如此的裂土纷争。


白,曹操临石见海的时代(5)
所以为一场战争作了一部演义的画卷的也就只有在这里,当东汉还是白纸的时候。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1)
大汉的画卷在收捎的时候,他们的皇帝便执笔而不能落,留下了一片留白供众人妄想而蠢蠢欲动。
于是曹操扶笔替之,以汉的名誉指点江山。只是,亦是迟疑的,所以下墨不多,人们见到的更多的是留白,而不是江山。因留白洪大,而江山变小,但亦是多娇。
曹操,有知人之名的许邵评他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为此评论而大喜。
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人事不清。逼得臣不能为君,君不能知臣,而人亦不能明自己,为忠为奸?
所以曹操亦如许邵困惑,觉得天下当清明,不该为一昏君治下,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一个臣比当时的君王名气还要大。学东汉末年的历史,妇孺只知曹操,而不能清点汉皇。
而曹操能做的,别人也想做,或早已在做,所以董卓刘备孙权等各色人物也纷纷粉墨登台,一时天下好一出武戏开场,锣鼓喧天之下,每一个人极尽与人斗之智慧,亦忠亦奸,亦善亦恶,与人斗而其乐无穷的境界空前绝后。
而曹操到底亦是两难,到死都坚守了最后的底限,没有替汉成王,依然以汉臣的身份终结。
只是等他儿子曹丕继位后,才追封父亲为魏武帝。这个儿子为了自己成帝而玷污了父亲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无此千里之志的曹丕终究一手促成,中国真的分裂而成了三块。
——步其后尘,刘备和孙权在曹操死后望曹丕立国之风而立国,当时,三国鼎立才终于名副其实。
曹操在生前即便自己再逾权而奸,终究还是守住了为臣的忠。
到底,他的心思还是一心向着匡复汉室。天下当是一个完整的大汉的,但大汉不能是昏君的,他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好以这样一种尴尬的身份终结。
曹操不称帝,当是远见,那时再乱,也是家乱,大家依然是一家人。忠和奸是一种标准。
而曹丕称帝,三国鼎立,天下的乱,是国乱,大家已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忠和奸又是另外一种标准。
所以,明代的钟惺说曹操:“老瞒生汉末,无坐而臣人之理,就其发念起手,亦自以仁人忠臣自负,不肯便认作奸雄。如‘瞻彼洛城廓,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话,不得概以‘奸’之一字抹杀之”。
所以曹操是奸雄或是英雄,众说纷纭,不能断论,但唯一大家可以共识的是,他亦是一个诗人。
他对酒当歌把自己为君的理想化为诗,这理想不是如何君临天下,而是如何为民: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他为臣而有君心如此,有君权而有抱负如此,只是可惜这天下,只有三分之一是他可以掌控的,而且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的一生都随时上马挥剑与人斗,他“恩德广及草木昆虫”的明志也仅只能表现在他在马踏了农田而割发代首的心痛。
所以,曹操对酒当歌,叹人生几何的时候,自己所处的位置,依然只是渺小如石仰头望山,引颈望海,而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再叹“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因为此做人臣之心的小,所以曹操迟疑落笔的江山,于他的眼里不是山而只是石,他也没有什么身份可以让他大笔一挥成山影,但由石而目极的视野里却是白浪滔天的沧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2)
见海的诗不多,而最著名的却是曹操这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低调让东汉的留白因石而成海而非因山而成江。所以东汉的结尾结得好一个惊涛骇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我也曾如曹操一般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所看的景致,隔了一千多年,依然与诗无出其二。那沧海中的一柱石群,恰就是那曹操落笔的江山画卷。沧海一石,那东汉的印象不过就是如此。所以有志如曹操者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把自己看小,而天地浩大,把志向看大,而天下归心。


青,朝雨洒路的魏(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