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洛瓦港海域,蛟龙军团大发神威,歼灭了沙漠帝国海军主力。谁料想,这个一开盘就赢得的巨大优势反倒成了神圣同盟的巨大包袱,令他们忽视了艾哈迈德里拥有的舰只、人力优势,以及帝国元帅易卜拉辛对海军的组织筹建能力,最终在香浓港海战中被敌方的数量优势压倒,整个舰队基本玩完。而海上的败局又牵动了陆地战场,把数十万远征军送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丹西原本将出征半岛定位为一场局部战争,利用中部大陆的宗教情绪,鲸吞一块富饶的资源基地,然而沙漠帝国里拥有的资源优势以及艾哈迈德等人对资源的超强整合利用能力,使得这场宗教战争很可能演变为一场消耗巨大的总体战!
现在,这种苗头已经显露出来,越来越多的兵力将陷身战场,最后无法自拔!
如今的形势下,不得不派兵增援,但又不能因此动摇本国境内的防卫能力,引来觊觎者入侵本土。到哪去寻找这样的军队呢?
安多里尔缓步沉思。
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尚处于不断变化的摸索阶段,以至图克拉祖有“政治恐龙”之讥,但猛虎自治领的军制却在这些年的长期征战中逐渐酝酿成型。
自治领总共分为五大作战序列:
第一作战序列为猛虎军团。这是绝对主力,由丹西亲自出任军团长,以后这也变成猛虎帝国的一条惯例,历代帝王都兼任此职。尽管有的帝王喜欢和平,厌恶战争,有的帝王经常派副职代行出征,但丹西要让自己的后辈明白,他们今天的地位源自何处,来于何方,要在整个帝国文化中镌刻进刚毅、雄健的尚武精神!
因帝王亲任军职,猛虎军团的军官地位也较一般部队要高,常务副职往往就等于全国的最高军事总长。而且,与一般的禁卫军、御林军不同,猛虎军团不是防御京师的卫戍部队,而是攻击型的征伐部队,从南到北,从东往西,几乎所有的战争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这次的宗教战争也是如此。
第二作战序列为中央军团、闪特军团、草原军团等地方守备军。这类似于军区制,地域特征明显,形成几大防御军区。这些部队属于正规军编制,主要任务是防御辖区,同时也参加与本辖区相关的局部战争。随著国土的延伸扩张,边防军区的实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可一旦四境不再与外国相邻,变为内地军区,则兵力会被大量地裁减或调往他处,由巡警部队接地方治安工作。
第三作战序列为自由军团。这是一支潜力巨大的半常备部队,在帝国的扩张过程中,它更超越各军区守备部队,成为仅次于猛虎军团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
根据权利约,自由军团分为五种动员状态。
和平状态。除军团总部常年设立,民众每年进行农闲冬训之外,所有成员返家务农,从事生产活动。
普通战备状态。征兵人数在五万以下,适应小型出境征讨或者局部边界冲突的需要。
积极战备状态。征兵人数在五至十万之间,满足大中型征伐作战的需要。
严重战备状态。征兵人数超过十万,最高可达数十万之多。全面向外侵略,或者面临强大敌人的入侵时,国家根据需要确定征兵数量,与敌对势力进行剧烈残忍的总体战。
终极战备状态。征兵人数无上限,全民上阵,举国皆兵,凡是拿得动武器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尽皆参战。也就是说,倘若入侵中央郡,你必须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把该地区几乎全部人口计算在内,悉数当作敌兵来对待。对于进行这种动员,自治领向来比较谨慎,只有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才会下诏进入终极战备状态。
第四作战序列为各仆从国、藩属国的部队。
从目前的几个藩属国来看,熊族、胡玛和蒂奇斯,都属于被收服的半开化蛮族,自治领通过向其输入先进的文明成果,通过经济互惠互利,政治军事同盟,宗教和文化控制,逐步将他们纳入本国的统治秩序和文明体系。
在这个同盟结构中,自治领处于支配地位。各盟友之间不许相互结盟,而必须以自治领为中介,即各自与自治领结盟,然后实现整个政治群体的总同盟。盟友之间发生的纠纷争端,也不能相互采取敌对行为,而要通过自治领政府的理藩总署来裁断和处理。可以说,猛虎自治领是整个同盟体系的枢轴,起著决定外部进攻方向,保持内部平衡的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自治领也给予藩属国平等的权力和地位。藩属国的臣民与本国民一体同视,拥有平等地位,各仆从国家和部落拥有独立的行政辖属权,自行管理内部事务。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居民可自由迁徙,自由商贸,不受任何限制。
对于宗主国的义务,自治领也给他们自由的选择权力,藩属国可以选择支付贡金,也可以选择提供兵役,为自治领服务。一般而言,藩属国较穷,同时,服兵役能让他们觉得与自治领居民处于一视同仁的平等地位,让这些勇猛善战的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故而基本上大家都选择了后者。
自治领与藩属国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后世又称之为“血税”,与中央郡的自由民类似。事实也是如此,藩属国的臣民可以到富裕的中央郡加入自由民公会,获得土地和居住权利,中央郡的自由民也可以到充满会的藩属国去定居寻财,进行经济殖民,两者之间的身分可以自由转换。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必须递交申请,详述自己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品行,经自由民公会同意后,才能定居中央郡,成为自由民中的一员。
自治领对藩属国,尤其是对其臣民的这种宽厚与平等政策,使得藩属国与宗主国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藩属国都非常注意维护自治领的利益,因为失去了这根台柱和靠山,他们也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外敌入侵,不一定会给予他们如此平等的地位,更不会在经济等方面给予诸多的照顾和援助。地位平等、文化认同、经济一体、政治联盟以及战场上建立的同袍情谊,使得这种纽带关系非常牢靠,蛮族异类逐渐同化为帝国的有组成部分,而这些民族,也为帝国的军事武功、文化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五作战序列为暂时性的政治同盟国的军队,比如狄龙的圣瓦尔尼部队。双方为共同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出兵,各自保持独立的指挥体系和行动自由。按一般惯例,如果是出征作战,则按出兵比例瓜分战利品,如果是支援防御,则由受援国负责提供支援国部队的军事开支,另有协议时,单独计算。
第一、第五作战序列已经出征,第二作战序列必须防卫国土,可以抽调的只有第三、第四作战序列了,而且,派的人多了,只怕也会影响边防安全。
安多里尔反覆计议,来回取舍定夺,最后才摇铃唤来一名亲兵。
“叫巴维尔到我这来一下,有要事相商!”
第二十七集第九章
“卡文、庞克、金斯利!”一位长者庄严地宣读投票结果。
“霍──!”
“万岁──!”
自由民公会上一片欢呼和鼓掌!
军团长巴维尔的三名副将,就这样选举产生了。
按照《自由权利约》的规定,自治领政府只能向自由民公会推荐军团长职务候选人,经自由民公会同意后终身任职,其余的兵将,根据所需出征规模,由自由民公会推举产生。
自由民公会由德高望重的一百位乡间耆老组成,其他人只有旁听的权利,没有投票权。
中央郡被划分为五十个自由民行政区,这些地区面积不等,但人口数量却大致相似。
每次出征前,军团长向自由民公会各位耆老转达政府要求的出征人数和作战目的,然后由他们根据需要,为军团长选择一到十位副将。每位副将则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挑选五名助。
副将的资格有严格限制,必须年龄在三十岁以上,拥有十年以上军事经验或者取得过辉煌战功者才能进入候选人名单。他们的助的条件则要宽松一些,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三年以上军事经验即可,以利于提拔新人,发现人才。
确定了将领人选后,军团长和几位副将以及他们的助将奔赴五十个自由民行政区征兵。
除非进入严重战备或者终极战备状态,四十五岁以上和二十岁以下的男可以豁免兵役,不再从军。那些人属于最后的预备役,除非极端情况,才会受召入伍,不过他们却不能免于军事训练。只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十五岁以下的孩,在农闲时才能歇息和玩闹。
五十个行政区都建有一片巨大的征兵广场,平素用来晒谷、看戏,农闲时用来军训,战前则用于选拔出征的兵士。在征兵广场上,军团长、副将及其助们都以极其挑剔的眼光打量广场下那些适龄的成年男,仔细翻看他们的训练记录册,从每个行政区中擢拔出相同数目的战士。
每次出征,自由军团都能带回丰厚的战利品,经常还能得到政府的追加奖赏。按惯例,战利品由自由民公会统一分配,七成用来抚恤伤亡者和奖赏出征归来的战士,其余部分由其他人分得。故而在帝国的大扩张时期,出征是发家致富的重要段,自由民踊跃接受检阅和挑选,积极性很高。
这次巴维尔从安多里尔里接过的诏令是,派五万精锐奔赴两盟半岛参战,故而公会选出了三名副将来协助他指挥。庞克、金斯利和卡文,都是当年青衣镇大血战的老战友了,独眼龙巴维尔跟他们热烈拥抱,并悄声商议进一步行动的相关事宜。
“勃尼哥罗的孩勃克罗,已经二十岁了,在我身边也锻炼了两年,希望能到军团长麾下效劳。”老盗贼庞克附在独眼龙耳边道。
老伙计勃尼哥罗在青衣镇战死,他的儿勃克罗被庞克视作己出,悉心教育培养,以安慰老友在天之灵。
“这可是件危险的差使呀!”巴维尔叹气道:“勃尼哥罗前辈光荣殉国,他的后代……”
“老友的心思,我最了解。满门忠烈,正是他的一贯心愿。”庞克仍然坚持。
“那好吧!”巴维尔点头:“勃克罗,我的第一名助产生了!”
庞克的做法,最后被中央郡的各大庄园主、大户人家所沿袭效仿。
他们的弟,头两年一般会被父亲带在身边,倾囊传授自己所知道的各种作战知识和指挥技能,随后,就会被托付给其他将领或军官管带。除了向叔叔伯伯们学习父亲那里学不到的指挥和作战本领外,年轻后辈也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在军队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有助于他们的继续成长和进步。
久而久之,一个庞大的军事贵族集团在中央郡产生了。
这个军事贵族集团不断壮大,逐渐成为帝国的中坚支柱,不仅为全国各支正规军部队输送了数不清的中层骨干军官,而且在帝国的各个时代,都有名将涌现。
这个军事贵族集团并没有明确界线,因为在中央郡的自由民行政区不实行,也不承认贵族分封和爵位授衔制度。除了猛虎帝国皇帝受到帝王应有的礼仪尊崇之外,其他人进入自由民行政区,无论公侯伯男,无论宰相元帅,自由民都仅仅把他们当作平等的普通人对待,不必鞠躬行礼。
立下赫赫战功,被赐爵封官,甚至位极人臣的将领,在其他地方可以耀武扬威,但返乡时,都自觉地放下架,脱掉官服,不敢搞任何排场。对于他们,自由民给予应有的尊重,但不会有人低三下四。“看哪,那可是一个真正的老兵!”,恐怕是某位名将在家乡所能听到的最高赞赏了,而他对此也是乐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