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按兵不動。忽侍臣奏曰:“閬中張車騎部將吳班,差人齎表
至。”先主頓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樱П恚麍髲堬w
兇信。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泄倬刃选
次日,人報一隊軍馬驟風而至。先主出營觀之。良久,見
一員小將,白袍銀鎧,滾鞍下馬,伏地而哭,乃張苞也。苞曰:
“范疆、張達殺了臣父,將首級投吳去了!”先主哀痛至甚,
飲食不進。群臣苦諫曰:“陛下方欲爲二弟報仇,何可先自摧
殘龍體?”先主方才進膳。遂謂張苞曰:“卿與吳班敢引本部
軍作先鋒,爲卿父報仇否?”苞曰:“爲國爲父,萬死不辭!”
先主正欲遣苞起兵,又報一彪軍風擁而至。先主令侍臣探之。
須臾,侍臣引一小將軍,白袍銀鎧,入營伏地而哭。先主
視之,乃關興也。先主見了關興,想起關公,又放聲大哭。
官苦勸。先主曰:“聯想布衣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今朕
爲天子,正欲與兩弟同享富貴,不幸懼死於非命!見此二侄,
能不斷腸?”言訖又哭。泄僭唬骸岸④娗彝恕H萋}上將
息龍體。”侍臣奏曰:“陛下年過六旬,不宜過於哀痛。”先
主曰:“二弟懼亡,朕安忍獨生!”言訖,以頭頓地而哭。
多官商議曰:“今天子如此煩惱,將何解勸?”馬良曰:
“主上親統大兵伐吳,終日號泣,於軍不利。”陳震曰:“吾
聞成都青城山之西,有一耄д撸绽睿狻J廊藗髡f此老已
三百餘歲,能知人之生死吉凶,乃當世之神仙也。何不奏知天
子,召此老來,問他吉凶,勝如吾等之言。”遂入奏先主,先
主從之,即遣陳震齎詔,往青城山宣召。震星夜到了青城,令
鄉人引入山谷深處,遙望仙莊,清雲耄щ',瑞氣非凡。忽見一
小童來迎曰:“來者莫非陳孝起乎?”震大驚曰:“仙童如何
知我姓字?”童子曰:“吾師昨者有言:‘今日必有皇帝詔命
至,使者必是陳孝起。’震曰:“真神仙也!人言信不誣矣。”
遂與小童同入仙莊,拜見李意,宣天子詔命。李意推老不行。
震曰:“天子急欲見仙翁一面,幸勿吝鶴瘢!痹偃卣垼
意方行。
既至禦營,入見先主。先主見李意鶴髮童顔,碧眼方瞳,
灼灼有光,身如古柏之狀;知是異人,優禮相待。李意曰:“
老夫乃荒山村叟,無學無識。辱陛下宣召,不知有何見諭?”
先主曰:“朕與關、張二弟結生死之交,三十餘年矣。今二弟
被害,親統大軍報仇,未知休咎如何。久聞仙翁通曉玄機,望
乞賜教。”李意曰:“此乃天數,非老夫所知也。”先主再三
求問,意乃索紙筆畫兵馬器械四十余張;畫畢,便一一扯碎。
又畫一大人仰臥于地上,傍邊一人倔土埋之,上寫一大“白”
字,遂稽首而去。先主不悅,謂群臣曰:“此狂叟也!不足爲
信。”即以火焚之,便摧軍前進。
張苞入奏曰:“吳班軍馬已至。小臣乞爲先鋒。”先主壯
其志,即取先鋒印賜張苞。苞欲挂印,又一少年將奮然出曰:
“留下印與我!”視之,乃關興也。苞曰:“我已奉詔矣。”
興曰:“汝有何能,敢當此任?”苞曰:“我自幼習學武藝,
箭無虛發。”先主曰:“朕正要觀賢侄武藝,以定優劣。”苞
令軍士于百步之外,立一面旗,旗上畫一紅心。苞拈弓,連射
三箭,皆中紅心。薪苑Q善。關興挽弓在手曰:“射中紅心,
何足爲奇?”正言間,忽值頭上一行雁過。興指曰:“吾射這
飛雁第三隻。”一箭射去,那只雁應弦而落。文武官僚齊聲喝
采。苞大怒,飛身上馬,手挺父所使丈八點鋼矛,大叫曰:“
你敢與我比試武藝否?”興亦上馬,綽家傳大砍刀,縱馬而出
曰:“偏你能使矛!吾豈不能使刀?”
二將方欲交鋒,先主喝曰:“二子休得無禮!”興、苞二
人慌忙下馬,各棄兵器,拜伏請罪。先主曰:“朕自涿郡與卿
等之父結異姓之交,親如骨肉。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當
同心協力,共報父仇;奈何自相爭競,失其大義?父喪未遠而
猶如此,況日後乎!”二人再拜伏罪。先主問曰:“卿二人誰
年長?”苞曰:“臣長關興一歲。”先主即命興拜苞爲兄。二
人就帳前折箭爲誓,永相救護。先主下詔使吳班爲先鋒,令張
苞、關興護瘢K憗K進,船騎雙行,浩浩蕩蕩,殺奔吳國來。
卻說范疆、張達將張飛首級,投獻吳侯,細告前事。孫權
聽罷,收了二人。乃謂百官曰:“今劉玄德即了帝位,統精七
十余萬,禦瘢H征,其勢甚大,如之奈何?”百官盡皆失色,
面面相覷。諸葛瑾出曰:“某食君侯之祿久矣,無可報效,願
舍殘生。去見蜀主,以利害說之,使兩國相和,共討曹丕之罪。
”權大喜,即遣諸葛瑾爲使,來說先主罷兵。正是:
兩國相爭通使命,一言解難賴行人。
未知諸葛瑾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八十二回
孫權降魏受九錫先主征吳賞六軍
卻說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軍至夔關,瘢桶椎鄢恰
前隊軍馬已出川口。近臣奏曰:“吳使諸葛瑾至。”先主傳旨
教休放入。黃權奏曰:“瑾弟在蜀爲相,必有事而來。陛下何
故絕之?當召入,看他言語。可從則從;如不可,則就借彼口
說與孫權,令知問罪有名也。”先主從之,召瑾入城。瑾拜伏
於地。先主問曰:“子瑜遠來,有何事故?”瑾曰:“臣弟久
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鉞,特來奏荊州之事:前者,關公在荊州
時,吳侯數次求親,關公不允。後關公取襄陽,曹操屢次致
吳侯,使襲荊州;吳侯本不肯許,因呂蒙與關公不睦,故擅自
興兵,铡纱笫隆=駞呛罨谥患啊4四藚蚊芍铮菂呛钪
過也。今呂蒙已死,冤仇已息。孫夫人一向思歸。今吳侯令臣
爲使,願送歸夫人,俊降將,並將荊州仍舊交還,永結盟好,
共滅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先主怒曰:“汝枺鼌呛α穗薜埽
今日敢以巧言來說乎!”瑾曰:“臣請以輕重大小之事,與陛
下論之:陛下乃漢朝皇叔,今漢帝已被曹丕篡奪,不思剿除;
卻爲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中原乃
海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
棄重而取輕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興漢室,恢復山河;今
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浮疇懕菹虏蝗 !毕戎鞔笈唬骸
殺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罷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
先斬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說與孫權:洗頸就戮!”諸葛瑾見
先主不聽,只得自回江南。
卻說張昭見孫權曰:“諸葛子瑜知蜀兵勢大,故假以請和
爲辭,欲背吳入蜀。此去必不回矣。”權曰:“孤與子瑜,有
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負子瑜,子瑜亦不負孤。昔子瑜在柴桑時,
孔明來吳,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義無二
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其言足貫神明。今日豈肯降蜀
乎?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得間也。”正言間,忽報諸
葛瑾回。權曰:“孤言若何?”張昭滿面羞漸而退。瑾見孫權,
言先主不肯通和之意。權大驚曰:“若如此,則江南危矣!”
階下一人進曰:“某有一計,可解此危。”;視之,乃中大夫
趙咨也。權曰:“德度有何良策?”咨曰:“主公可作一表,
某願爲使,往見魏帝曹丕,陳說利害,使襲漢中,則蜀兵自危
矣。”權曰:“此計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枺鼌菤庀蟆!弊
曰:“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見江南人物乎!”
權大喜,即寫表稱臣,令趙咨爲使。星夜到了許都,先見
太尉賈詡等。並大小官僚。次日早朝,賈詡出班奏曰:“枺鼌
遣中大夫趙咨上表。”曹丕笑曰:“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
召入。咨拜伏於丹墀。丕樱П懋叀K靻栕稍唬骸皡呛钅撕稳缰
也?”咨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
獎毋乃太甚?”咨曰:“臣非過譽也。吳侯迹斆C於凡品,是
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
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
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爲聰明、仁智、雄略之
主乎?”丕又問曰:“吳主頗知學乎?”咨曰:“吳主浮江萬
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少有餘閑,博樱鳎
曆觀史籍,采其大旨,不效生尋章摘句而已。”丕曰:“朕
欲伐吳,可乎?”咨曰:“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禦備之策。
”丕曰:“吳畏魏乎?”咨曰:“帶甲百萬,江漢爲池,何畏
之有?”丕曰:“枺鼌侨绱蠓蛘邘兹耍俊弊稍唬骸奥斆魈剡_者
八九十人;如臣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數。”丕歎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當之矣。”於是即降詔,命太
常卿邢貞齎冊孫權爲吳王,加九錫。趙咨謝恩出城。大夫劉曄
諫曰:“今孫權懼蜀兵之勢,故來請降。以臣愚見:蜀、吳交
兵,乃天亡之也。今若遣上將提數萬之兵,渡江襲之,蜀攻其
外,魏攻其內,吳國之亡,不出旬日。吳亡則蜀孤矣。陛下何
不早圖之?”丕曰:“孫權既以禮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
欲降者之心;不若迹疇懯恰!眲嫌衷唬骸皩O權雖有雄才,
乃殘漢驃騎將軍、南昌侯之職。官輕則勢微,尚有畏中原之心;
若加以王位,則去陛下一階耳。今陛下信其詐降,崇其位號以
封殖之,是與虎添翼也。”丕曰:“不然。朕不助吳,亦不助
蜀。待看吳、蜀交兵,若滅一國,止存一國,那時除之,有何
難哉?朕意已決,卿勿眩浴!彼烀G湫县懲w咨捧執冊
錫,徑至枺鼌恰
卻說孫權聚集百官,商議禦蜀兵之策。忽報:“魏帝封主
公爲王,禮當遠接。”顧雍諫曰:“主公宜自稱上將軍、九州
伯之位,不當受魏帝封爵。”權曰:“當日沛公受項羽之封,
蓋因時也;何故卻之?”遂率百官出城迎接。邢貞自恃上國天
使,入門不下車。張昭大怒,厲聲曰:“禮無不敬,法無不肅;
而君敢自尊大,豈以江南無方寸之刃耶?”邢貞慌忙下車,與
孫權相見,並車入城。忽車後一人放聲哭曰:“吾等不能奮身
捨命,爲主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幸
之,乃徐盛也。邢貞聞之,歎曰:“江枺鼘⑾嗳绱耍K非久在
人下者也!”
卻說孫權受了封爵,形奈涔倭虐葙R已畢,命收拾美玉明
珠等物,遣人齎進謝恩。早有細作報說:“蜀主引本國大兵,
及蠻王沙摩柯番兵數萬,又有洞溪漢將杜路、劉寧二枝兵,水
陸並進,聲勢震天。水路軍已出巫口,旱路軍已到秭歸。”時
孫權雖登王位,奈魏主不肯接應,乃問文武曰:“蜀兵勢大,
當眩绾危俊毙皆默然。權歎曰:“周郎之後有魯肅;魯肅之
後有呂蒙。今呂蒙已亡,無人與孤分憂也!”言未畢,忽班部
中一少年將奮然而出,伏地奏曰:“臣雖年幼,頗習兵。願
乞數萬之兵,以破蜀兵。”權視之,乃孫桓也。桓字叔武,其
父名河,本姓俞氏,孫策愛之,賜姓孫,因此亦系吳王宗族。
河生四子,桓居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