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小丫鬟-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位公主年纪尚小,况且圣人也不愿自己的女儿去和亲,便圈定了南安郡王的妹妹。
  
  在这时琳琅便有所预料,南安太妃自然不舍亲女,所以认一个义女来和亲势在必得,因此见到贾母打发来的人时,已经不觉得诧异了。
  
  迎春逃过了嫁给中山狼的命运,这位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敏探春终究没有逃过和亲!
  
  因此众人见到探春,都不由得暗暗落泪。
  
  探春也跟着哭了一场,随即勉强笑道:“我常说,若我是个男儿,早该出去建功立业了,何必圈在家里无所作为,谁知竟应到这里了!姐妹们也不必为我担心,我这样的性子,到哪里都能过得好,也不会委曲求全。”
  
  宝钗叹道:“你这一去,必有一番作为,也不枉了你素日心气。”
  
  探春闻言苦笑。
  
  琳琅道:“哪有那么好?三姑娘也想得太好了些!先别说风俗不同,语言各异,再说千里迢迢,水土不服也有呢!幸而咱们非战败之国,他们只是俘虏了南安郡王去,却被咱们打败,不然你去那里,也只有受人欺压的份儿!”
  
  探春听完,双目颇有神采,问道:“败的是他们?”
  
  琳琅点点头,将得的战报告诉他,嘱咐道:“你去之前,记得先叫人教你那里的风俗和语言,免得到那里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你都不知道。”
  
  探春一一谨记在心,道:“姐姐的话,我记着了。”
  
  环视众人一番,不禁道:“我本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咱们家从外头一时是杀不死的,只能从内里杀起来,才会败落。你们都说甄家抄了,我却说也该咱们家抄了,也应了,可不是抄了园子,也没查出多少贼赃来!我这一走,倒也落了个干净,只是剩下的人呢?也不知道这赫赫扬扬的荣国府,又能支撑到几何!”
  
  宝钗笑道:“你担心太过了些,哪里就如此了?”
  
  探春冷笑一声,道:“我如今,也不过是白担心!横竖我走了,眼不见心不烦!只是这里终究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父母兄弟亲人,我如何能放得下心?”
  
  琳琅叹息一声,道:“三姑娘说得不错,上下爷们竟不如一个姑娘有见识。”
  
  迎春是不在意这些的,惜春年纪又小,都无言语。
  
  湘云却滴泪道:“这才几年,姐妹们一个个都散了,三姐姐一走,什么时候能见?”
  
  探春道:“我怕,我一辈子都不得回来了。”
  
  说得众人都越发伤感。
  
  正在这时,赵姨娘大哭大叫地进来,一行哭,一行道:“你是我肠子里爬出来的,你这一走,既得了郡主的封号,又做了王妃,倒是体面,可丢下我们母子怎么办?”
  
  琳琅等人都站了起来,宝钗给侍书使了个眼色,叫她让人预备热水。
  
  探春气得涨红了脸,道:“事已至此,姨娘又来表白什么?”
  
  赵姨娘扯着嗓子嚎道:“我不许你丢下我和你兄弟!”
  
  众人连忙相劝,只劝不住。
  
  探春冷笑道:“我只认老爷太太,况这事也不是我能做主的,太妃已经认下我了,姨娘这么说,不叫我去,竟是不如叫我一头撞死,只是便是死了,也连累一家子老小,覆巢之下无完卵,到时候家里不好,姨娘和环儿就能得好?”
  
  这话不啻晴天霹雳,赵姨娘一怔,随即又大哭起来。
  
  众人听得好笑,又伤心,琳琅柔声道:“赵姨奶奶如此哭闹,叫三姑娘怎么做人?岂不是让南安太妃以为三姑娘不愿意了?若是这么着,南安太妃便不喜三姑娘了,即便不喜,仍旧要和亲,到那时,见罪于义母,三姑娘如何自处?”
  
  探春闻得她说,又是泪落如雨。
  
  赵姨娘扯着琳琅的衣袖道:“好姑娘,好杨大奶奶,你是最有出息的,你也能见到太后主子娘娘,你给求个情儿,别叫三姑娘和亲去!”
  
  琳琅苦笑,道:“倘若我有这么大的本事,便不会坐在这里跟三姑娘话别了。”
  
  探春道:“姐姐别听姨娘胡说!来人,送姨娘先回去。”
  
  看着赵姨娘愤恨不平的神色,探春又低低地道:“我在家住不了几日了,姨娘这样闹,能有什么好处?也别太难为琳琅姐姐,她也不容易。”
  
  赵姨娘只得气呼呼地走了。
  
  她一走,探春涩然一笑,道:“这可怎么好?”
  
  众人相顾叹息,都不好说赵姨娘的不是,却也没有什么好话安慰她。
  
  过了良久,探春才道:“我有些话儿问问琳琅姐姐。”
  
  众人不免有些诧异,倒也各自走开。
  
  琳琅看着探春,眼里闪过一丝好奇,问道:“三姑娘有什么话问我?倘或问我战报,或者番王的消息,我所知道的已经告诉你了,别的也不知。”
  
  探春缓缓地摇了摇头,道:“并非此事。”
  
  琳琅挑眉道:“不是?”
  
  探春起身,叫侍书拿来收拾好的一个包袱,打开给琳琅看,有两个匣子,每个匣子打开后,都是满满一匣子的金珠簪环,看来探春的首饰大多都在这里了。
  
  琳琅望着眼前的东西,奇道:“三姑娘这是做什么?”
  
  探春微微一叹,道:“好姐姐,我是看明白了,上上下下醉生梦死,哪有几个知道即将大难临头?甄家抄了,咱们家又怎么躲得过?不但我们家,怕史家王家薛家也未必能脱得干系!正如先前说的,我走了倒清净,下剩的人怎么办?我素日也没钱,几个月才攒十几吊钱叫宝玉给我买玩意儿,倒是历年来积攒了不少首饰,特特收拾出来托给姐姐,望姐姐在老爷太太姨娘环儿有难的时候援手一二,把这些东西给他们作日后衣食之计。”
  
  琳琅心中赞叹不已,口内却道:“我哪有这些能为?就怕姑娘所托非人。”
  
  探春掩上匣子,重新包好,道:“若是姐姐都无能为,别人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本家的人,我也只认得姐姐一人,姐姐好歹帮他们一把。”
  
  琳琅见她情真意切,只得答应着收下。
  
  探春见她答应,神色间十分喜悦,却叫侍书先把包袱拿下去,事后将东西分送各人时,才和两件瓷器并名家法帖一起,将装着首饰的包袱送给琳琅,别人都没在意。
  
  琳琅一路叹息,若贾家有主事的人有探春一二见识,哪里还会有抄家之噩?
  
  过了几日,便听闻南安太妃正式认探春作义女,并请封为文和公主,即日和亲。
  
  消息传到贾家,贾母和宝玉大放悲声,下剩姐妹们也都涕泪不已,启程的日子定了,贾母只得按着品级大妆,忍痛带着邢王夫人李纨凤姐等人到了船渡口送探春登船。
  
  这日是三月初三,也是探春的生日,细雨纷纷,仿佛夹杂着她无限的悲伤。
  
  探春一身公主大妆,更显得面庞丰润,晶莹华彩,宛若神妃仙子。
  
  跪下磕头,拜别的父母再也不是贾政王夫人,而是南安太妃,她这位南安郡王的妹子,终于要踩着红毡,踏上千里迢迢的不归路。
  
  贾母等人受她叩拜,再也忍不住眼泪了,簌簌而落。
  
  探春虽不敢痛哭,也自伤悲,磕毕头,低低地道:“自古离合皆有定数,从此以后,分居两处,各自保重,莫要牵挂。”说完,狠了狠心,转身而去。
  
  长长的红毡似乎望不到头,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越走越远,登船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探春的生日,我还是记错了,一直以为是三月初二,原来是三月初三,所以前文也要修改一下。




☆、068章:

  探春远嫁和亲后;整个荣国府低落了许多时候;宝玉更是闷闷不乐,万事打不起精神;贾母也连日病了,请太医、煎药;好容易才好起来。
  
  贾母才好;赵姨娘却病了,病得厉害,她可用不上太医来诊脉;只得打发人去请大夫。
  
  偏这时凤姐为了俭省,便回王夫人一声;将大观园里各处都关了,只剩下包园子的仆妇打扫;和暖香坞和栊翠庵两处,惜春倒常找妙玉念经说佛,倒也清净。
  
  琳琅来探望贾母时,也没进园子,王夫人拉着她的手道:“幸亏你上回送了几枝人参,不然连配药都艰难。都说我们家有多富贵,如今连人参都没了,倒叫你笑话。”
  
  琳琅闻声忙道:“回去再送些来。”
  
  王夫人笑道:“倒也不必,你送的那些人参,够配好几料呢!”
  
  她虽说不要,琳琅却不能不送,好在这些人参都是蒋玉菡贩来的,倒也便宜。
  
  因见王夫人面现忧愁,琳琅关切地道:“太太愁什么?该好好歇息才是。”
  
  王夫人叹道:“我还能愁什么?不过是愁宝玉。宝玉今年已经十六了,文不成武不就,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份根基门第家私,原说聘了宝丫头做媳妇,偏老太太总不肯松口,宝丫头都十八岁了,再也耽误不起。”
  
  琳琅心里认为宝玉配不上宝钗,可是宝钗至今十八岁,也的确被耽误得狠了。
  
  王夫人终究不肯再等下去了,待琳琅一走,便去跟贾政商议,因说道:“咱们家建省亲别墅,银子钱淌海水似的花出去,如今竟有些不凑手。老太太年纪也大了,说句不好听的,现今病着,也不知是哪一天的事儿,宝玉亲事不能再拖了。”
  
  贾政皱眉道:“宝玉的婚事,自有老太太做主。”
  
  王夫人道:“当初老太太看中了林姑娘,林姑娘先定了亲,后来又看中了琴姑娘,琴姑娘也定了亲,再后来,又想为宝玉说甄家的姑娘,不想甄家竟抄家了!如今也没人选了,难道还叫我们宝玉等上十年八年不成?和尚说宝玉不宜早娶,宝玉不小了。再者,瞧瞧蟠儿媳妇就知道了,只因没打探清楚,竟娶了个搅家精!宝玉还是娶个知根知底的媳妇罢,也不求别的,模样儿稳重,门当户对,又能劝谏他读书上进就好。”
  
  听到这里,贾政一想,满府里亲戚家的女孩儿未定亲,也只有宝钗一人了,况且金玉良缘的传言他也有所耳闻,宝钗性情也颇符合他之心意。
  
  王夫人长叹道:“如今我也没合适的女孩儿说给宝玉了。”
  
  贾政素来不管庶务,也不知府里已如江河日下,便点头道:“既然你说好,那便问问老太太,倘若老太太也愿意,就上门向姨太太提亲。”
  
  王夫人听了登时喜上眉梢,点了点头,预备了一肚子的话好说服贾母。
  
  不想贾母听完后,却沉默下来。
  
  王夫人心里倒也不急,毕竟眼下合适的女孩儿非宝钗莫属。
  
  过了良久,贾母才问道:“你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王夫人陪笑道:“总得先看老太太的意思,我们的眼光哪里比得老太太?等老太太定了人选,后日进宫再请娘娘掌眼,若娘娘也中意,竟能给个体面也未可知。”
  
  一旁邢夫人听了,道:“何必再往外找去?现成不就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