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宫升职记-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暗室中致死。。。死因不明。

  图海在混乱中逃走,暗中纠集舒尔哈齐的支持者,势力慢慢壮大。

  朱家女儿和爱新觉罗家男儿各怀鬼胎,各有所图,为了更好的利用对方,居然结成了夫妻。

  他俩的第一个儿子兴复之时,被清廷发现踪迹。虽说不少人暗中相助,最后还是将沈家一个与朱淑香同岁的女孩儿舍了,才得以逃脱。

  沈家从此开始了噩梦。

  无论是朱淑香、爱新觉罗·图海还是爱新觉罗兴复、沈家都离得太近了。

  沈家人扮演起这他们,气度、举止惟妙惟肖,是最好的替身。而且,作为熟悉内情的人家,沈家人还是最好的卧底人选。一代又一代,沈家因此赔上了数十条性命。

  年代久了,血流得多了,忠诚也慢慢消散。沈家人分成了两派。

  一派继续为他们所谓的大业卖命。

  一派经过多年精心策划安排,偷偷溜走,其中就包括妙玉的父亲沈溪。他改名换姓,在苏州安家,娶妻生子,过了几年平静日子。

  好景不长,追捕他的人也跟到了苏州一带。沈溪为了保护女儿,将沈琼送进了幻寂师太的庵堂,取了个法名叫妙玉。沈溪后来又生一女,但没来得及转移,便被朱淑香的手下人抢走,沈溪和他夫人被毒死。

  “听起来像个故事,仔细想想,真不是个好故事。陛下,你不会追究沈琼了吧?”唐果比较关心这个。

  “沈溪夫妇已死,沈琼出家之人,还有什么好追究的?沈琼来京。除了避祸,便是找他妹妹。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应该就是那贾府的四姑娘贾惜春了。照吃推测,爱新觉罗兴复必有一子或是一女,与贾惜春差不多大,他的长子朗图目前是那帮子人的匪首,长女与秦氏年龄相仿。”

  “我不大明白,为什么非要拿贾惜春做替身?贾惜春做得了奸细吗?”

  皇帝冷笑:“替身不是那么好找的。很多东西与生俱来,即使是训练,也要有天赋才行。

  秦氏便是他们千挑万选出来的。贾惜春出生不久便被送进贾家,主要是为了混淆视听。朝廷将来查到她头上,将她当做正主处置,正主也就安全了,另外还能报复沈溪。奸细倒是不用她做。”

  付家已经来了京城定居,妙玉也在皇家间谍监护之下,付春山和妙玉的关系总会查清的,无需着急。

  既然皇帝不追究妙玉,惜春又是个不知情的,唐果也就不担心,慢慢看着就是。

  时光如流水,转眼进了八月。

  八月初三是史太君寿辰。

  贾家七月下旬便打发人去林家接黛玉,都被黛玉以家中事务繁忙推了,只说到正日子必会上门拜寿。史太君想着林岳九月成婚,此时正是忙的时候,也就由得她了。

  八月初一,贾家迎来个惊喜。

  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平贼有功,皇帝赐第一座。

  贾家人沸腾了。

  依制,除了“府”是皇帝赐下之外,公侯以下至三品官的“第”,和一般官员的“宅”,都是要自己出银子买或者建造的。

  只有极少数住宅标准达到“第”一级的人物,能得到皇帝“赐第”。

  这可是天大的荣宠!今年依旨意搬迁的这些家族,哪个也没有这待遇啊!

  一时之间,贾家上下人等,走路都挺胸抬头的,精神百倍。贾珍平贼事迹,更是被当成传奇来演绎。

  “那天珍大爷和一帮子朋友出去打猎,兴致大好,走得远了,便没回诚,晚上就住在野外。珍大爷是什么人哪!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睡梦中一个激灵醒了,听着有马蹄声。顺着声音一找,就在山下的路上,哎哟哟!得有几十匹马!珍大爷瞧着不像官家,可就留了心了!他老人家踹醒了几个朋友,悄悄的在后面就跟上去了,你说胆子大不大?”

  “大!我说李三,你少废话,快讲!”

  “哎哎!这不就说呢嘛!跟了挺长一段路,看那些人进了山洞。大家伙儿可就明白不是好人了。珍大爷让两个朋友回去报信,自己和另外两个朋友在那儿监视着,有说好了联络暗号。那伙儿人从山洞出来,分两个方向跑了,珍大爷和两个朋友分头儿跟着。珍大爷自己跟一帮,跟了三天,一路留下记号、一直跟到他们老巢,官军也到了,一举剿灭!你猜那是什么人?反贼!这功劳大吧?!”

  贾家自贾元春省亲之后,终于又抖擞了一把。史太君的生日因此过得更加威大。

  黛玉早早的来拜了寿,史太君搂着好一顿亲热。

  来客很多,史太君忙着招呼客人,便让黛玉和迎春几人去大观园中逛逛。

  大观园中景致好得没得说。

  只是一点不和谐。

  “林妹妹,你为什么变心了?”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相看黛玉

      

  桂花树下,阴柔美少年迎风而立,面带忧郁,眼含凄楚,生生弄出一副负心女子痴心汉的图画来。

  黛玉一愣,心中叹息,却不答话。

  刘嬷嬷道:“姑娘,起风了,咱们回屋吧,贾府的姑娘们这么半天不见,许是先回了。”

  黛玉点点头,转身便走。

  贾宝玉上前一步,仍旧是那句:“林妹妹,你为什么变心了?”

  刘嬷嬷怒道:“贾公子,非礼勿言!你如此说话,是故意要败坏我家姑娘的名声吗?贾公子素来以护花之人自居,何曾真正有护花之心了?因你之故,贾家女孩儿的名声都快败尽了!今日又来害我家姑娘!”

  贾宝玉脸涨得通红,呐呐道:“我没……姐妹们的名声……”

  刘嬷嬷淡淡道:“大家子的女孩儿,最忌讳人家说是风流才女。贾公子还是仔细想想,自己到底和多少人说过你那些姐妹们作诗的事吧。”

  贾宝玉一呆。

  黛玉轻轻一叹:“二哥哥,你如今也是时候考虑,自己这一辈子,究竟要怎么过,能怎样过,该怎样过。人总是要长大的,不能一直做个小孩子。”

  贾宝玉愣在原地,待他回过神来,黛玉已走得没影了。

  美梦到底还是碎了。

  贾宝玉只觉心中凉沁沁的,大观园中迷人的秋景只剩苍凉。悲从中来,欲要大哭,好歹记起今日是祖母寿辰,死命的忍住,嗓子里哽着口气,慢慢的走回怡红院去。

  黛玉也有些失落。

  童年里的一幕幕浮现在心头,终究又化为虚无。

  童年很美好,但人不可能永远呆在童年。

  长叹一声,黛玉转头问刘嬷嬷:“嬷嬷,你说贾家姐妹们的名声……”

  刘嬷嬷道:“姑娘,时下的风气,与唐宋不同。大家子的女孩儿,尤其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汉家姑娘,琴棋书画色色精通的,并不少见。姑娘们在一处写诗作画,原是雅事,但您看那门风清正的,哪家人家在外宣扬了?更不会把姑娘们的笔墨拿出去给人家看!去年姑娘在塞外,与皇女、小姐们一起,跟皇子、公子们对诗。那时姑娘应该瞧见了,庄亲王福晋、咱家二爷、舒舒觉罗大人。皇子们的老师各自分散在一边,算得上是有尊长在场。大家以文会友,赌个彩头,口头上说说就过去了,何曾提笔写下一个字?事后可曾有人说起?眼下贾家姑娘,主要是那位三姑娘,和皇商薛家的姑娘,俩人的诗作不但传出去了,还被刻成书,流传甚广。”

  “刻成书?”黛玉一惊。

  刘嬷嬷叹道:“去年大观园建成之后,贾家女孩儿和贾公子凭着贤妃的旨意住了进去,那薛姑娘时常也会住在那儿,大家结社作诗。姑娘不是还接过请帖吗?那时咱们家里有事,没去。他们开了好几回诗社,贾公子和他家门客闲谈,那些人问起,贾公子写给人家看的。有那趋奉之人,抄了刻去了。这对女孩子来说,可不是好事。世上轻薄无行之人不在少数,曲解诗中意之事时有发生。惜花之词折腾成香闺寂寞,女孩子哪里还有名节了?更有那眼高手低,心怀妒忌之人,自己作诗是一首做不出的,偏要显示自己的能耐。断章取义,信口胡说,只顾着抬高自己,胡乱贬损别人,哪里是真的读诗呢?只是好事不出门,这样的谣言却是传播得最快,女孩儿们又得背上个无才逞能的浅薄名儿。贾家三姑娘和那薛姑娘已是名声在外的了。”

  黛玉心中大震,自己寄居外祖家时,也做了不少诗……刘嬷嬷察言观色,安慰道:“姑娘这几年因要静养,少到贾家,也很少作诗。您的笔墨,连同以前的,一张一张都收起来了,并没流传到外头。去年冬天那回,姑娘在贾家做的诗,咱们虽说原稿拿走了,可难保贾公子出去宣扬这些,想是被教导过了。贾公子方才所言,若是有心人听见,于姑娘名声大大有损。老奴重提旧事,是想警醒他,莫要纠缠。”

  黛玉心下感激:“多谢嬷嬷。”

  刘嬷嬷躬身:“这是奴婢应当应分。况且奴婢一人哪做得来?全赖二爷安排周密。”

  见黛玉听得入神,刘嬷嬷又道:“说起来,贾家行事有些不大严谨了。贾公子到底住进了大观园,与女孩儿们混住一起,尽管各有院落,传出去仍旧是好说不好听。哪有十四五岁的公子还在内宅厮混的?凡此种种,弄得贾家姑娘们名声都不大好,只贾家人自己不知罢了。贾府那位二姑娘,今年已是十六岁,又无特别的缘故,至今还没人上门提亲,也不见他家给说亲事,眼看着终身耽误了。那些与贾家一般的人家,哪会看上他家的门风呢?”

  略作停顿,刘嬷嬷笑道:“姑娘,咱们且到女客之中去吧。做客、做客,多少要应酬一些。”

  黛玉心中一动,与众人在一处,莫要让人拿到话柄,嬷嬷是这个意思?

  陪她进大观园的迎春、探春有事被人请走,这么久不见回转,黛玉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顿觉这一趟亲戚走得索然无味。

  似乎,每次来都有些算计在其中。至亲之间这般行为,当真是好没意思!然孝道在前,贾家无大错,自己也说不出什么来。

  罢了!只看外祖母吧!

  微微摇头,黛玉离了大观园。

  刘嬷嬷与冯嬷嬷互相看了一眼,对贾家老太太的手段不得不佩服。

  贾家给林家使了这么多绊子,然儿真正能牵扯上贾老太太的,只有贾敏陪房一事。那贾老太太后来在自家也整顿了一次,将与那些人有关系的,连带着一些刁奴,俱都罗列罪状,清出贾家。罪状明明白白,这些奴才原先不得脸时都算好的,当差也还用心。只发迹之后,才变得越来越贪心。

  这本是常见之事,家家难免的。史太君此举倒真给贾家挽回不少颜面。表白自家一样受害的同时,还趁机清除了异己。

  拿今儿这事来说,林姑娘若是与那贾宝玉真有什么,自然是称了贾家的愿。便是如今,林家也只能当没这回事,不然,闹开来就是给自己找没脸了。想探查是谁在背后安排,更是没影的事。

  俩人苦笑,跟着黛玉去前头。

  女客来得不少。

  可惜,湘云随叔叔去了外地,惜春病着。这俩人见不着,黛玉略觉遗憾。

  与人闲聊几句,黛玉寻个清静些的地方坐了。猜测刚才叫走迎春、探春的,是王夫人还是外祖母,毫无头绪。复又思索贾琏在苏州所为,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