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这位同学,这样撒谎可不好,不是好学生啊,**重要,你学习也很重要,你还是,等到了明年才有资格参加”
没等她说完,对方嚷了起来,因为激动,脸色红红的,嗓门也不自觉地大了起来:
“解放军,你不能这样武断啊,有志不在年高,你们队伍中有多少人十几岁就投身**了呢,还有,别看我小,我的**经历可不少,14岁那年,我就帮妈妈送情报给地下党,去年还组织同学们向傅作义递交请愿书,要求停止内战,你说这算不算我早就参加**了,再说,咱俩比比个子,我可不比你矮”
一句话,逗得其他几个干部和后面排队的人再次笑了起来
还别说,他朝星竹旁边一站,个子确实还高出她一点点,星竹本来身材好,个子看高,没想到,娃娃脸比还高
卷三 南下篇,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要报名()
第二百三十八章滚烫的热情
第二百三十八章滚烫的热情
卷三 南下篇,第二百三十八章滚烫的热情
男同学不服气地正与乔星竹比划身高呢,大家在一旁笑着
三大队大队长乔向文刚好从外面走过,听到声音,进来刚好看到了这一幕,笑而不言,只是站在人群背后注视着
许一梅和几个干部忙站起来敬礼
星竹有点尴尬,给哥哥看到了这一场景,不乐意呢
能说会道的那位男学生一看来了领导,喜出望外,立马抓住机会,口袋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乔向文
乔向文打开一看,是文峰中学的一封推荐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刘一凡同学政治思想好,家庭出身好,同意推荐他参加**队伍
“样,首长,我没骗人,别小看我,我可是我们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学校都同意我南下参加**了”
乔向文笑着问了一下,原来这名同学名叫刘一凡,父亲是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母亲是一位民主党派的成员、医生,为我地下党做过不少工作他在学校一直要求进步,多次配合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和平示威,表现勇敢,政治思想非常可靠
乔向文又细问了几句,刘一凡对答如流
当乔向文同意破格录用他时,个子那么高的男孩子竟兴奋得跳了起来
“刘一凡同学,不,现在开始是刘一凡同志了,你北京地方熟悉,家里人又都是进步人士,我们虽然有年龄要求,但是年龄也并不是唯一条件,你马上回家准备一下,后就担任乔星竹同志的助手,在这里继续帮助招人,但是不许你再为别人开后门哦”
刘一凡开心坏了,转身就对着乔星竹来了一个大鞠躬,反倒把她弄了个大红脸
解放了的北平群众的热情,大大过了预期
曾几何时,部队招人,麻烦不少,只嫌招不到人,不管在山东,还是在东北,乔向文和部队都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形
这会儿,麻烦大大地不同了,变成了拒绝人
编制有限哦,三大队核准的编制就是一千,纵队来的八十多名干部之外,也就九百多个名额,可是,连日前来报名咨询的人实在太多了
不管这支队伍要去哪里,不管跟随部队作战风险多大,不管对于生政权了解多少,不管将来能在国家的建设中担任何种角色,人家就几句话,我要参加**,我要参加南下支队,为国家做贡献,你们要不要
有意思的例子一箩筐,举不胜举
这一天,乔向文收到了一封北京地方上转来的封信,读了很是感动
信是一名印度尼西亚华侨的子女写的:
首先祝福我们的祖国早日恢复和平,不断强盛,祝贵军战不胜攻不取
我们全家前不久回北平探亲,那天有幸在长安街上目睹了了解放军入城的盛大神圣仪式那神奇威武的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队列,那歌声震天的国际歌和解放军进行曲,深深震撼了我,你们为百姓打江山,谋福祉,受到广大市民那种发自内心的欢迎,让我们全家感动不已,在我回到加坡后,那些画面经久不散,我们全家都对着照片天天议论,华侨邻居们羡慕不已,和外公家里通,得知你们在招人,经过父母同意,他们都支持我加入你们的队伍,为祖国效力
在大队集体商量后,派出了人员对他的北平亲属进行了政审,完全合格
父母都在雅加达从事橡胶生产加工,属于爱国华侨,抗战期间先后多次在当地募集物资,支援中国抗日
关键是,这名华侨子女大学读的专业,让乔向文很是认同欣赏,企业管理
在一个即将解放的城市,建设一个暂的政权,发展经济是必不可少的,而经济对于绝大部分军队干部而言,是完全陌生的
况且调查走访中得知,这同学英语非常好
联想到未来的工作,迫切需要懂英语善于对外交流的人才,乔向文动心了
但是,一个问题把他难住了:
对于吸收华裔外籍人士加队伍,当年的先例还不太多,尤其是涉及到将要参加政府工作,政策性很强
乔向文拿定主意后,专门去找了南下副支队长、总部政治部干部部的李部长
对于乔向文的想法,李部长本能地加以了拒绝
当年,虽然有很多国际友人、华侨人士以各种形式帮助中国**,提供各类支持和援助,但是,要加入部队拥有军籍,同时参与政府的工作,这样的例子还是极为罕见的
乔向文惜才如命,好说歹说,最终被他的执著所感动,李部长专门跟政治部打了报告,转呈罗政委亲自审批后,才算办成
就在这过程中,乔向文的为人正直和深谋远虑,给了李部长深刻的印象
乔向文对李部长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风格也记忆很深
许久以后,当乔向文身陷囹圄之时,正是李部长及时赶到,这也不能不说是两个人的一种缘分
罗政委批复一到,很快,这名加坡华裔成为了三大队的一名,分在了白兵的中队里
这位同学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梁亮
报名的人多,名额有限,办?
文化考试、面试、体检一个都没有少
最终九百二十名有文化、觉悟高、身体好的热血青年,脱去各式各样的西装、长衫、旗袍和裙子,统一了发型,换上了人民解放军的军装,成为南下支队三大队的学员
对了,这里江湖插一句
根据中央和毛伟人的决定,解放军的称号隆重登场49年3月11日起,东野正式改了名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了,101还是一号,此前,西北野战军已经改为第一野战军,曾经的八路军副总指挥、现在的解放军副总司令彭老总,亲自挂帅兼任一野司令员,中原野战军改为二野,那就是著名的刘邓大军,华东野战军这回改叫三野了,原来的四军军长、后来接替罗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担任一把手
四个野战军加起来,二百多万人
四野,占了其间的一半左右,一百万出头
声名赫赫的四野不费吹灰之力,打下天津,拿下北平,这会前来招人,你说够吸引力不?
最终的南下支队队员中,有不少地下党员、多次爱国民主运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当然还有一大批大中学校的学生
队员们爱国热情很高,文化水准较高,当中国熊熊燃起的火炬一传到了他们的手里,他们立刻释放出了加倍的热情,信仰着,奔跑着,传递着
一穿上军装,全的军营生活就开始了
他们的人生的轨迹,从此转变
他们都有一个光荣的称谓,南下干部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南下接管城市,建设政权
卷三 南下篇,第二百三十八章滚烫的热情()
第二百三十九章艰苦的训练
第二百三十九章艰苦的训练
卷三南下篇,第二百三十九章 艰苦的训练
按照西柏坡和四野总部规定,所有参加南下支队的人员一律配发军装,享受军人待遇
的时代,的篇章,那是由人民解放军全开启的,京津地区的广大市民对于人民解放军的欢迎和褒奖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既然是个军人,享受那个年代受人羡慕的军人待遇,那么,你就得有个军人的样子
尤其是作为接管城市的军人,那是代表一个政党、一个代表未来国家政权的形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能给党组织丢脸,不能给人民解放军抹黑
为此,南下支队的队员一到位,头等大事就是参加军事训练,规范军容军纪
军人的仪表、纪律和基本技能,一个都不能少 从学生到战士,从社会青年到一身戎装,最大的一道坎是军训和军纪:
每天早晨起床号准时吹起,5分钟内每个战士必须穿好军装,军纪整齐地到操场集合,集体出早操
五分钟,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穿衣服,叠被子嘛,小菜一碟
大特
那会儿的解放军军装是包括“裹腿”在内的5分钟内不仅叠好被子,穿好军装,带正军帽,系好鞋带,还要打好裹腿
打裹腿对这些绝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的年青人来说,那是个不小的难题
打松了,行军中会慢慢掉下来下来,难以行动,浪费,打紧了问题大,训练中双腿不自在,晚上脚疼不止
以往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的梁亮,那几天被折腾坏了
本来,就有很多习惯与其他队员不太一样,这一回,这绑腿是让他出够了洋相
白天不够用,晚上就拉着刘一凡去操场上补课,两个人经常一起琢磨教员的话和规定动作,边学习,边交流,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很快成了话不谈的
在教官们的反复培训和逐一过堂下,南下队员们反复练习,多练多问,互相切磋,很快,大伙儿都能在规定时限内打好不松,不紧,还带着人字形花纹的裹腿,准时到达操场集合
之后的一个环节,就是打背包
打背包,那也是南下队员们的一项军训必要内容战争年代嘛,经常会有拉练、换防,行军打仗等突发事情发生,那就必须做到“打起背包就出发”军号一响,每个队员的所有被服、书籍以及日记本等等,都要整整齐齐打进背包里
这一课,花的精力也不少
开始训练后,白兵刘胜等中队长们都亲自上阵,反复示范,对学员们逐一指正,学一个背包的打法,整整花了两天
打背包,那和家里叠被子,方法完全不同
三横压两竖,口诀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不那么容易
打背包本身并没啥技术含量,但是既,又要实用,那就有讲究了“三横压两竖”,就是一根背包带,把军被打成好看的豆腐块看起来很舒服,要大家整齐一致,同时必须要很结实,否则一行军,一跑动,松弛了下来就要坏事,部队统一行动,谁还等你花去重打包裹
年轻的男女学员,学习干劲十足,但有的人不得要领,互相帮,再不行的,中队长亲自开小课
这中间又出了一个笑话,刘一凡年龄小,不服输,为了对付紧急集合,不给三中队丢分,那天晚上干脆不打开背包了,就躺在背包上睡一听见急促的哨音,拿起背包就往外跑,弄得大伙笑坏了
还不只是刘一凡,还有的小队员为了赶,穿鞋的,穿反衣服的,穿一只袜子的,五花八门,样的怪花样都有
好在,对这些学生为主的队员,支队早已要求各大队,重在思想入伍,重在素质提升,所以,对于这些十几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教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