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尚清把讨饭兜子递给胜英。
胜英从兜子里摸出几个油纸包,打开来一看,尽是些酱牛肉、花子鸡、熏野兔、烤鹿脯等肉食,便念了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弟子肚内甚饿,权且用这些东西来充饥,只当在吃糠咽菜。贫僧以为这些乃是穿肠之物,吾心中有佛,佛便不会怪罪。善哉善哉!”
迟尚清气得直鼓腮帮子,用手一指胜英,沉下脸来说道:“好啊!你这个没良心的家伙,吃了叫花子的肉食,还敢说是吃糠咽菜,你给我把东西还会回来,这么好吃的东西,让你吃了也是白扔!”说着伸手过来抢夺食物。
胜英嘴里塞满了肉,噎得说不出话来,双手比划着,嘴里“喔喔”着,也听不清他说了些什么。
吃四方迟尚清憋不住大笑道:“哈哈!你这个老和尚,何时修得鸡鸣艺,莫非要生出蛋来不成?哈哈哈!”笑声未止,忽听一声断喝:“是哪位狂徒擅闯仙境?还敢打伤了某家的坐骑!”听声音好生蛮横,内力又十分充沛,众人闪目望去,只见在那只猛虎的背上,端坐一位英俊少年郎,头上戴宝蓝色文生公子巾,好似泼墨般的长发披肩盖梗,眉分八彩,斜入双鬓,目如朗星,闪两点寒光、准头端正,菱角口,口线分明,嘴唇轻启,现两排编贝皓齿,白里透红的一张脸,颈上挂着赤金项圈儿,中间摆动着长命锁。两耳有轮,得配三山五岳。往身上看:上身穿一件鹦哥儿绿箭袖袄,白护领,黄缎子裹边儿,正中密排蝴蝶扣,胸前斜打十字袢,腰间半尺余宽的虎皮护腰上紧扎牛皮板儿带,上面银钉密布,黄金狮子头别子,肋下挎一口宝剑,金吞口,金什件,二尺五寸长的金黄色灯笼穗儿,随身摇摆,淡蓝色中衣上银花朵朵,足下蹬一双虎头战靴,披一袭猩红色大氅,白貂皮镶边儿,随风猎猎地飘动着。
少年人长得精神,眉梢眼角透出一股摄人心胆的杀气,骑在斑斓猛虎上,更显得威风八面。
胜英看得二目直发呆,木然而立。
迟尚清“呵呵”地傻笑个不止,眼睛注视着少年人,心里就有十二分地喜欢。
李小牛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上前说道:“你少拿仙境吓唬人,我们是过路的,你若不是劫道的响马,就让我们过去,咱们相安无事。”
驭虎少年二目一瞪,厉声喝道:“快闭上你的臭嘴!岁数不大,敢跟我顶嘴,再不滚到一边去,莫怪某家手下无情!”
“呵呵!你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风大刮歪了舌头,少爷我今个儿非从这儿过不可,你有屁就放,有屎就拉,我就不在乎你这一套。”李小牛急于去救风流小菩萨谢九月,也不待驭虎少年动手,他却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从兜里摸出一把铁弹子,“咻咻咻”地连环打出,嘴里还大叫着:“着、着、着···”铁弹子上打其人,下打猛虎,忙了个不亦乐乎。
再看那位英俊少年,端坐在虎背上,双掌合十于胸前,嘴唇微动,念念有词,身周围立时出现一圈五彩光环,未等铁弹子靠近,便纷纷落入尘埃。他那里宝光初现,不远处也现出两团宝光来,一团红光内站起来兰芝公主,一团绿光中站起来陈若霞姑娘。
两位身着仙衣的仙女,亭亭玉立于光环之内。
驭虎少年面现惊疑之色,催动胯下猛虎,上前深施一礼,恭敬地说道:“两位女菩萨请了!请恕在下裴永目拙耳塞,尚不知二位仙驾在哪尊佛前侍奉?”
陈若霞躬身还了一礼,莞尔一笑道:“壮士!小女子本事陈玄礼大将军的女儿,名叫若霞。那一位是小女子的结拜姐妹,称她兰芝公主急就是。我二人皆是凡人,并未在佛前侍奉!”
从宝光出现来看,她二人绝非平凡女子,驭虎少年名叫裴永,江湖喝号通耳虎,是弥勒佛的门子,听陈若霞说出的话并无虚假之处,但也不敢相信她的话属实,其中有什么奥妙,他也难以揣摩的出来,便轻轻地摇了摇头。闹得铜头铁臂僧胜英、吃四方迟尚清也摸不着头脑了,四只老眼望着一对奇女子,好似从来没有见过一般。
李小牛却一拍胸脯道:“哼!让我告诉你小子吧!我这两位姑姑可是大大的有名,他们是大肚子弥勒佛的玉女,下到凡尘来了!”
“哈哈哈哈!”通耳虎裴永大笑起来,笑得周身发抖,用手一指李小牛道:“休得胡言!尔等且随裴某去见过我家恩师,便知分晓!”随着一声高亢的呼哨,裴永一拨猛虎,朝山林深处驰去。众人随后跟着,穿过前面这片丛林,道路宽敞起来,遍地长满奇花异草,阵阵幽香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头清脑醒。再往前走,又见半山腰祥云缭绕,彩光纷呈。古松下小鹿衔芝,仙鹤起舞。
众人分花拂柳,越过清溪曲桥,离老远就看见苍松掩影处,有一个山洞,现出彩虹般五彩光华。通耳虎裴永站在山洞前,满面春风地向众人抱拳施礼,朗声言道:“在下奉吾师圣命,恭迎各位圣驾!请!”
胜英、迟尚清、李小牛率先跟随裴永步入仙洞之中,兰芝公主和陈若霞在仙洞外,采摘了两束鲜花,然后手拉着手并肩而入,只见洞府之中彩云飘飘,瑞气悠悠,祥光四射,龙腾玉柱,虎伏路旁,鸾凤低吟,重明清啼于银花玉树之间。宝莲台上端坐着慈眉善目、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二人不敢仰视,便跪在胜英、迟尚清身后,沐浴着若甘霖普降的佛光。
弥勒佛佛口轻启,声如金钟晨击,微笑着言道:“诸位虔诚弟子,心向佛门实为善举。此行皆是为救助吾师之弟子,阿难使者,劳及兰芝鲜花使,彩霞仙子,我门大海众菩萨胜英,迟尚清,李小牛。二位仙子,诸位菩萨,你们在凡尘,与本佛有一面之缘。要毁去魔家巢穴,以解天下万民之危。本佛赠胜英降魔杵一件,赠小沙弥李小牛煞妖棒一件,赠兰芝仙子慧光斩妖剑,赠陈若霞净世宇宙锋。”裴永遵法旨,依次将法宝发与众人。
第二百十五回 夜半虎怪逞猖狂
得到佛门法宝,众人皆大欢喜,跪倒在地,望佛谢恩,三呼:“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唯独剩下丐帮帮主吃四方迟尚清,站在一旁,闷闷不乐,真可谓甘霖普降,未润无根之草,急得连连叩首,如同鸡啄米一般地言道:“吾佛宏恩似海,佛光普照,慧雨甘霖,唯独弟子患旱尔。”
弥勒佛笑道:“芑子言寸心,得其衣食足矣,已忘乎天与地,何争其一械乎?”
迟尚清言道:“行者皆二腿走路,蜂有一刺,蚊生一喙,各尽其妙用。常言道:宁舍一群,勿弃一人。弟子恳求吾佛慈光再降!”
弥勒佛微笑着,金口再启道:“要饭求衣讨佛光,一条老杖点沧桑。红尘万丈埋忠骨,酷夏严冬忍暑凉。”随着弥勒佛禅音传来,迟尚清就觉得手中绿玉青竹杖颤颤直抖,一圈圈光环上下来回滚动,淡蓝色光环退却之后,又显现出金黄色光芒,使地上的山石为之融化。迟尚清慌忙跪倒在地,叩首不止,连呼:“南无大慈大悲弥勒佛!”
众人各得神兵圣器,叩谢佛恩。忽然一阵劲风袭来,众人急忙以袖掩面,待睁开二目再看,已经来到仙府之外,山野里静悄悄的,哪里还有奇花异草?竟然是空旷的山谷,仙洞也已然不知去向,连通耳虎裴永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众人大感奇怪,若非是手中有神兵圣械,还以为是做了一场南柯美梦。
众英雄觉得周身甚是轻松,走起路来如风驰电掣一般,不消半日,便来到一处风光旖旎之地,但只见:苍山碧染,溪水荡波,绿影迷离处,原是云飞雾闪。只听得:鸟鸣猿啼,清泉叮咚,松风如语。
众人听迟尚清谈吐满腹经纶,挥杖指点山水,道尽古今英雄人物,更是情趣盎然。兰芝公主笑道:“帮主博学多才,何至于沦落为乞丐?”
迟尚清右手一捋乱糟糟的胡须,仰望长空叹道:“唉!该说是生不逢时!想当年,在开元年间,那时,老夫还是位风流倜傥的书生,十七岁作为乡贡,考取举人及第,十八岁便中榜眼之首,有心考取状元,因看不惯李林甫老奸贼,弄权朝纲而弃官不做,混迹江湖,倒也落得逍遥自在。”
别听他言语铿锵有力,细心的兰芝公主,已然发现迟帮主老泪盈眶,足见老英雄爱国之心未泯,兰芝公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铜头铁臂僧胜英来到潭边洗手,没料到怀里的降魔杵闪动了一下金光,从潭底逼出一条黑色人影来。
这条黑色人影扶摇而上,胜英仰面望去,见他好像是玄阴真君,便大喝道:“当心!有妖怪!”
迟尚清怒道:“此处本是弥勒佛的修真圣地,如今竟有妖魔,在此吸取日月精华,真是可气可恼啊!”说着,抬手用青竹杖朝妖魔便点,只见那团魔影立时化作一道黄烟散去。
众人拍手叫好,那一边可急坏了铜头铁臂僧,他连呼:“不妙了”。
李小牛急道:“老帮主打死了个妖怪,有啥不妙的?”
胜英苦着脸道:“众位有所不知,此乃是玄阴真君的假身!”
李小牛仰着脸问道:“假身又怎样?”
胜英一摆手道:“他的假身是杀不得的!上清仙师曾说过,此妖有好多假身,能冒出黑烟的,可使天下焦躁不安,造成人间战祸连绵不断;能冒出黄烟的,令人吸食毒品,导致家破人亡;红色烟雾令人陷入嗜淫深渊,尤其是他身上的污血,倘若落在地上,即可溶于大地,使人丧心病狂,上不知孝敬父母,下不知抚养子女,自己常怀毁身之恶念。”众人听得咋舌不已。
小牛惊问道:“刚才黄烟冒出来,那天下该有人吸毒了吗?”
胜英面色一正说道:“重则吸毒丧命,轻者导致倾家荡产,卖儿卖女,日后当有应验。此乃劳民伤财之祸首。”
小牛瞥了一眼吃四方迟尚清,哀声道:“我等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了吗?”
“事已至此,忏悔也于事无补啦!往后大家要小心才是。”胜英感慨一声。
吃四方迟尚清后悔莫及,没想到手中的绿玉青竹杖,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他也没想到玄阴真君乃是万恶之源,要消灭如此恶毒的害世妖魔,实非易事。
天空湛蓝如洗,白云如驹。
西疆原野上青草离离,野花吐蕊争艳,与巍峨挺拔入云的雪山相映成趣。
众人此刻是各自心头沉重,难以打起精神来。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众人谁也没说话,低着头默默赶路。
小牛眼巴巴地看着这个,脸色阴沉似水,再瞅瞅那个,更是愁容满面,他心里很是难受,知道前辈们为救谢九月,必须先斗败法术高深莫测的玄阴老妖,那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前面有一座小山,看上去并不算太高,只在百丈左右,在夜幕笼罩下,黑乎乎地十分凶险,好似蹲伏在地的一只猛虎相仿。小牛好奇心强,小眼睛往山上看去,发现了一个小山洞,他心里一乐:呵!不错!能有个山洞住上一宿,总比在前不着村,后不巴店的露天地强得多。想到这,他用手一指山洞说道:“哎!那有个山洞,咱们钻进去住上一夜吧!”说罢,撒腿就往山上跑。
丐帮帮主吃四方迟尚清闪目往四外一看,到处是黑压压的森林,只有这座小山兀立于森林之中,从一路上没遇到一户人家来看,恐怕方圆百里之内绝无人迹,小山上纵有山洞,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