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6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上让常委们碰下头,议一下。”

周书明暗暗调整了一下呼吸说道。

洪志路讲张新文得票不如苏明都抬举张新文了,事实上张新文的得票才堪堪过三分之一,这还是做了工作的结果,这是一个让人羞愧的票数,不但是张新文自己羞愧,就是他这个书记,班长都深感羞愧。

本来他也就觉得张新文性格张扬了一些,锋芒太露了些,可他也没想到省委委员们对张新文的观感是如此之差,这要说是别人搞什么名堂都说不过去,因为这样的票数说明,就算是他比较亲近的人也有没投张新文的票。

但该有的程序还是得履行,既然是全委会投票的结果,这个结果已经无法推翻,除非是选举中出现什么重大舞弊行为。

所以常委们很快就有了结果,周若山苏明当选为省委常委,至于选举中是否存在什么问题,还需要进行调查,至于苏明,也需要接受组织上的调查,常委们很快达成一致,并将此形成决议报给中央。

但这当即就引发了贝湖这次人事变化的混乱,原本张新文是作为常务副省长的人选提出来的,而张新文既然落选省委常委,就必定不能再担任常务副省长了,但贝湖省的常务副省长总不能空着啊,所以也只有提请周若山为常务副省长人选报中央批准。

好在这一次是一个常务副省长,一个常委副省长,常委副省长属于新设,还可以暂时缓一缓。

而苏明则继续担任原安市委书记,等待调查结束之后,再进行安排……

这样的消息虽然下达了封口令,对其进行封锁,但是却有根本封锁不了,相反这样的事情越是封锁,越是会传得快传得广,特别是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这更是成为公开的秘密,以各种版本在私下里疯传。

这样的结果表面上看很意外,可实际了解具体情况的人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张新文太过于高调和张扬,首先在省政府这边和省府组阁部门都对其很反感,对下面地市又总喜欢指手画脚,该管不该管的都爱插上一腿,动不动就祭出周书明的大旗让这些人干部敢怒不敢言,让下面很多地市的领导也很生厌,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而张新文由于紧跟周书明,周书明身边的人也不便在周书明面前多说张新文什么,或者是周书明认为他完全能够掌握局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才导致这样的局面出现。

外界对真相是很难了解到的,刚刚他被省内的官员在媒体上说道一番,这下又出现这样的事情,在外界看来,贝湖是怎一个乱字了得,甚至有书记和代省长之间是否依然又燃起战火的猜测。

以至于其他各地和陆政东相熟的人都不由打电话询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外公身边的秘书都打电话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显然也是听到了说明传言。

陆政东很清楚,他们所关心的不是一个已经定下来的常委落选的事情,那样的事情主要是由周书明负责,和他关系不大,他们关心的是之前陆政东被省内的干部在媒体上批评,这接着就是周书明心仪的人选意外落选,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落脚点还是他和周书明的关系,是担心他吃亏。

陆政东也不禁微微一喟叹,看来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当二把手的时候,和一把手的关系总是很微妙,他在当二把手的时候其实是一直想和一把手处理好关系的,奈何他有这样的出发点,人家未必有,还有就是一些观念上的冲突也难免出现分歧,在绵西的时候如此,在安新的时候更是如此。

其实恐怕周书明也和他一样有这方面的压力,周书明和杨凌峰之间的不和是人尽皆知,而杨凌峰是在仕途上浸淫多年的人物,在老书记面前还游刃有余,而在周书明面前却是一败涂地,他这样年轻,如果和周书明彻底闹翻,会是什么结果?特别是他的省长之前的代字还没去掉。这样一种局面他们自然很担心。

而真相是媒体上评论他的官员,不存在其他因素,而张新文这件事也不是什么有预谋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既是张新文太不得人心所致,也是周书明自酿的苦酒,和阴谋阳谋一切都无关。

这样的事情既然很多人都知晓,那就不可能不惊动高层,事实上在得到这样的消息之后,高层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样的真相自然也已经到了高层的案头,所以他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倒是杨永清,得到这样的消息,忍不住道:

“政东省长,还是你有先见之明,要不是你有远见,恐怕我也是这样一个结果。”

杨永清心有余悸的说道。

杨永清这是说的大实话,他是看到张新文得到这样的结果时的脸色的,张新文虽然想极力掩饰,但是一张脸是又青又紫的,青肯定是被气的,那种屈辱感完全是外人无法了解的,紫是这样的结果他还得要强忍着心里的感受,尽可能的表现出一副风轻云淡,不计较得失的模样,这实在是太难为人了,这样的事情不管是那个干部的欧不想走这么一遭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出现这样的意外虽然不能说政治前途已经完全完结,但是至少前景也是非常暗淡……

两个人正说着话,省府秘书长杨启成的脸色匆匆推门进来,陆政东一看杨启成的脸色心里就咯噔一下,杨启成这样匆匆进来,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省长,安楠市刚刚报告,他们市里下面的一个小镇出现了重大泥石流,一个镇几乎全部没泥石流淹没,安楠市相关领导和部门已经紧急奔赴灾区……”

“什么!”

一边的杨永清一下惊得猛的站了起来,端着杯子正准备喝茶的陆政东的一只手也顿时停在了空中,一个镇再小,起码也得上千人,要是出现重大人员伤亡,那后果不堪设想……

“说说具体情况。”

陆政东也稳了稳心神说道,陆政东心里虽然也是吃惊不已,但这个时候他是主心骨,必须要有泰山压顶而不变色的姿态。

“具体情况安楠市里也还没掌握,由于交通闭塞,加上山高路险,加上通讯设施和道路都被泥石流破坏,无法联系,安楠市里得到这样的消息还是小镇上的一名干部辗转跋涉出来报的信……”

陆政东立即说道:

“你立即通知安楠市委市府,组织能够组织的力量,包括民兵预备役人员、机关干部在内的能够调动的力量进行救援,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组织实施好救援工作……”

这个时候能够以最快速度达到灾区的是安楠的人,他们能够哪怕早到一分钟,也就多一分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希望……

陆政东说完,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把这情况给周书记和省委那边报告,请各位在省城的常委做好各自分管一块和救灾相关的准备,联系驻军、武警、消防,省矿业局矿山救援队,让他们选择能够最快到达灾区的方式火速增援安楠灾区,联系民政,国土……”

周书明并不在省内,此时作为省里的二把手他必须临机处置这样的突发情况,陆政东迅速对安楠下达了一系列的指令,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随即前往安楠灾区,有些部署甚至是在车上作出的。

坐在车上,陆政东也是面色凝重,实际上整个夏天,省里对出现自然灾害就极为担心,因为今年的贝湖气候比较反常,天气也是变幻莫测,这样的极端天气最容易引发自然灾害,特别是靠近安楠一线的山区,作为一个被采空的大矿区,地陷、地裂、滑坡、泥石流这是家常便饭,所以更是关注的重点,那知道一个夏天,全省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灾情,反倒是都快到秋末了,本来不是这样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高发期却出现了这样大的灾情。

先是省长被省内的干部在媒体上说道一通,接着又是常委落选,而现在又出现这么重大的险情,真是一波连着一波,对于贝湖而言,这个秋天真是多事之秋。

该来的总该来,躲是躲不过的。

这个时候也不容陆政东想其他,首先是救灾,第一要务是救人……

第35章三军用命

陆政东是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现场,实际的情形远比他所想象的要好,虽然整个镇几乎都被裹在烂泥之中,不过由于冲力不大,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让陆政东一直悬在嗓子眼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不过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的伤亡,但面临的情况却一点也让陆政东乐观不起来。

小镇后面的钢峰山狮子岭形成了一道宽一米多,长将近一里地的大裂缝,随时都有可能崩裂,这等于是悬在小镇头上的一把巨大的利剑,一旦下来,那就是真正的灭顶之灾,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逃生机会!

而救援工作进展却是相当缓慢,从安楠市的救援人员赶到,到一个小时之前,总共才从被困小镇中救出五百余人,而在小镇里面还有两千多人。

救援工作进展如此缓慢,首先是小镇的地理位置限制,而更大的困难则是先前泥石流和小镇下方的一处山体滑坡所导致。

想要进入镇里,就唯有从小镇的公路进入,而这条公路在进入镇里这一段处于低洼之处,由于下方山体滑坡阻断河流,在公路以及形成一个深大两米左右,宽几十米的一个大大的烂泥潭,而在烂泥潭的边上则是形成一个按照国土方面的人员估计有上百万方容量的临时水库。

临时水库是这些干部的称谓,实际上就是堰塞湖,不过没有零八年那场大地震的科普,除非专业人士们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词。

指挥部也曾考虑炸掉临时水库的坝体,可是坝体下游河谷地带也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特别是沿岸还有两个低海拔的镇,在不了解坝体的结构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爆炸会不会导致溃堤,这么大容量的水量倾泻而下,对于下游那不用说,绝对也是灭顶之灾。

所以现在的主要办法就是靠少量的冲锋舟以及门板,附近稻田中老百姓还未来得及收拾的稻草铺设了几段,这样层层转运,进行救援,加上受灾的不少人心疼家里那点家当,磨磨蹭蹭不愿意走,有的人抱着家里值钱的细软,有的甚至连家里的牲口也捎上,这些因素一综合,导致救援进度相当缓慢。

这样下去绝对不行。

陆政东在了解了整个情况之后,果断的道:

“救援进度必须加快,我进来的时候看到两边有不少大客车和大货车,还有推土机,把这些车全部征用起来,想办法用车在公路上搭起一条通道,这样速度才会更快……”

陆政东看到安楠市的市委书记邱会三和市长刘安泉听到他这话脸上都闪过一丝犹豫。

陆政东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从立足点到镇里的距离不短,起码要几十上百台车才能搭起一条通道,这些车辆在这样深的烂泥中浸泡,就算到时候能够想办法把这些车拖出来,基本上也都报废了。

这一下子就是几百上千万,这对于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的安楠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安楠方面有些舍不得,有些肉痛,而且安楠方面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侥幸心理,觉得那山体就算崩裂也不一定就那么快。

陆政东倒也不能全部责怪安楠的人,在零八年那场大雪和那场大地震之前,国内真正的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还没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起来,像征用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往往都是靠在现场的人临机把握,现场的人也怕担责任,怕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