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自己赴任还不到一年,就传来窦建德来犯的消息。遂城县乃是边县,城内捕快,弓手,加乡兵不足两百人,就算加上临时募的三百人,在如此倾国之战中,又有几分用处?只能祈求窦建德不要来攻遂城。

“参见明府。”

说话间一名穿着皮甲之将领,上前参拜。

对方正是给自己操练乡兵的,本县县尉。这赵县尉素有几分本事,在易县作捕头三十多年,抓过上百的江洋大盗。

见了对方,县令稍稍放心,言道“南边可有动静呢?”

赵县尉沉声言道“回禀县令,我就直言了,这几日风声不对,我本是雇了两个走南闯北的马贩去南边打听消息,但这五六日来,一支没听到他们的回音。”

县令脸色微变,问道“难道他们失手被抓了?”

赵县尉笑道“明府过虑了,他们人精,怎么可能被抓,何况我只叫他们带口信,又没作其他的。”

“那你说他为何没有音信。”

赵县尉眉头一皱言道“唯一的可能就是,南边的来路被封了。故而你看自窦建德起兵以来,只有南去的商旅,没有北归。”

见县令面无血色,赵县尉言道“明府也不必担心,凡有大战,封锁消息之事,也很平常,窦建德不一定会来攻我们就是。若是真的全力来犯,那也躲不过,我们反正守不住,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县令长叹一声,言道“你说得轻巧,我身为本县父母官,守土有责,若事到了临头……哎,说这些做什么,听天由命了,幸好我的妻儿都在老家,没有随我来赴任。”

到了次日天明,县令一夜没睡,本要在城楼中合眼下,就在这时兵卒前来禀报言道“明府,城外出现敌军!”

县令吃了一惊,奔到城外一看,但见赵县尉驻足于城头之上。

“怎么样是窦建德亲至了吗?”

赵县尉心道,县令都怕糊涂了,窦建德怎么会亲自来攻这小城。赵县尉当下手指着城外那飘飞的‘陈’字大旗,言道“明府,不是窦建德,是姓陈的将领。”

正待县令说话之际,夏军前方一员将领,来至城下言道“我乃是夏军先锋大将陈回,为我天子二十万大军开路,尔等遂城小县,还不速速投降,否则城破之后,鸡犬不留。”

县令陡然变色言道“就是先锋大将,我们这小城,也是抵挡不住啊。”

赵县尉冷笑言道“听说夏军先锋大将乃是高士兴,这姓陈的区区无名之辈,也敢冒名。必是来诈我的。”

“慢着,我们不过五百乡兵,就算是夏军先锋,也怎么抵抗?”县令不由七上八下。

赵县尉言道“明府放心,我们守城有地利之便,我料定这遂城正面绝非窦建德先锋所在,否则就不会有这么点人马。”

县令闻言松了口气,言道“也罢,一切交给你了,我回县衙。”

“诺。”

待县令走后,赵县尉言道“鸣鼓!敌军若是靠近,就放箭!”

幽州刺史府。

李重九,姬川,王珪,温彦博正在议事。

这时有将领入内言道“疾报,上谷郡,恒山郡,涿郡同时出现夏军人马,攻打城池。恒山郡九门县县令柳书与县尉,献城降了夏军。”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九门县丢失没什么,李重九府军主力都是集结在腹地,驻守边县都是乡兵,要低矮落旧的县城,以及没什么训练的乡兵,能够抗拒窦建德的精兵,这本来就是痴人说梦。

李重九用兵本也就不争一城一地,但问题是现在必须弄清,窦建德主攻的方向,再寻求决战。万一窦建德主力还未出动,周边各县,就纷纷陷落,那也就太丢脸了。

温彦博闻言言道“窦建德哪里有这么充裕的兵力,居然同时攻打上谷,恒山,涿郡三地。”

王珪言道“我看是窦建德疑兵之计,三路之中,一定有一路,乃是夏军主攻方向,以卑职之见,三郡之中,上谷郡最要,若是窦建德攻破上谷郡,那么我涿郡与恒山,太原二郡的联系都会被切断。”

“非也,恒山郡有太行之险,乃是幽并之屋脊,夺此可西入太原,窦建德也很可能往此。”姬川反对言道。

“那为什么窦建德不会直接攻打涿郡,寻我军主力决战呢?”温彦博问道。

“很难,因为恒山郡在侧,窦建德若主力北进,我军随时可以从恒山郡东进,骚扰窦建德的粮道,若是窦建德主力攻打涿郡,那么真是下策了。”

“那倒是未必,若窦建德,一开始就打算佯攻上谷郡,那么待我主力西进增援上谷郡之时,就是出兵涿郡,攻我军腹地之时。”李重九沉声言道。(未完待续。。)

2014…1…23 023177119753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绩的反击



听李重九这么说,数人皆是肃然,窦建德无论攻打上谷,恒山,涿郡对于李重九而言,都是不能轻易丢失。

李重九当下言道“事有轻重缓急,我们可依次划分,如北平,渔阳二郡在北,窦建德在渤海郡没有重兵,而二郡又有燕山阻隔,易守难攻,也非我军要害所在啊,此可为轻。”

“那何为重呢?”王珪不由问道。

“涿郡乃是我军心腹所在,钱粮之所,绝不能有失,此可为重。”

王珪点了点头。

“恒山郡有徐世绩的一万屯卫军驻守,这一万人马皆是瓦岗军精锐,还有数千临时募来的乡兵。凭借太行之险,完全可以固守,而尉迟将军随时可以从太原郡增援,故而恒山郡为缓。”

“至于上谷郡,虽有昙宗骁卫军,以及有赵万三的乡兵,若窦建德全力来攻,是守不住的,此为急。”

李重九言道“轻重缓急,眼下上谷郡遂城失去联系,一旦窦建德攻破遂城,可直抵易水,甚至北走飞狐,与刘武周呼应,此乃又急又重之事,当速决。”

温彦博笑道“上谷公之言倒是令我耳目一新。”

李重九笑了笑,这些都是后世自己处事经验,眼下放之军略上,也可旁通。

姬川言道“眼下我们可以令一军,前至易水河河畔布阵,守住上谷郡,万一窦建德攻打涿郡,就可以令此军回师涿县,好万无一失。”

“正合我意。”

李重九欣然,肃然言道“传令下去,让王马汉立即率一万翊卫军星夜南下。赶到易县驻扎,沿易水河布阵。”

“诺。”

这时姬川言道“启禀上谷公,是不是令驻飞狐县陈都尉,以及范阳的赵郡守,也一并率乡兵赶至易水布阵。”

李重九言道“不必,范阳也是要地不可轻离。而飞狐口更乃是太行要道,必须在此以策应雁门郡,别忘了山后还有刘武周。”

李重九地盘以太行山划分,太行山北支以西,雁门郡,太原郡皆算山后之地。而上谷,恒山。涿郡都算山前。眼下李重九与窦建德决战,自也要防着刘武周乘火打劫这一手。

恒山郡九门县。

幽州二字的旗帜已是取下,现在夏军大旗高高飘起。

穿着红袄,扎着黄色头巾的夏军士卒骑着黄膘马,从城门洞下缓缓而过。

一旁头盖皂巾正在入城的百姓,看到生面孔。不由连忙加快的脚步。

在九门县外一处亭中,徐世绩穿着一身樵夫的衣裳,双手负后。看着九门县黄土夯筑的城池,略有所思。

身后一人亦是如樵夫打扮,乃是徐世绩心腹将领,他向徐世绩言道“将军,此处太危险了,我们还是马上回真定吧。”

徐世绩摆了摆手,言道“我来一窥视夏军虚实。依我看窦建德来的不过是千余人马,真正大军不在我恒山。既然如此,我今夜就要夺回此县。”

“将军太冒险了吧。”

徐世绩摆了摆手,言道“九门县城小,故而夏军不驻扎城内,而驻扎城外。但此举显然骄狂之极,凭我这三百人马,就可以拿下,这样的好机会,我怎么能错过。”

那将领言道“若我军主动反击,于大局无益,又会遭来更多夏军……这恒山郡的一万人马都是我们瓦岗寨的老弟兄,折了一个都不好,既是窦建德没有主攻我恒山郡的打算,何必主动揽下这摊子。”

见徐世绩瞪向对方,那将领忙拱手言道“将军请恕罪,末将是直言,众兄弟们都是这么想的。”

徐世绩转过身来,笑着言道“你啊,平时就爱打小算盘,若不是真打起战不含糊,我早就让你去喂马了。”

那将领笑着言道“将军说的,谁没有小九九,论拼命我们瓦岗寨的弟兄又怕过谁。”

徐世绩点了点头,言道“我瓦岗弟兄都是性情中人,恩怨分明,不过也要学着将眼光放长远,身在山中,只能坐井观天,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难道你们只想一辈子在这太行山里打转。”

那将领点点头,言道“我明白了。”

徐世绩笑道“明白就好,今天是望日,晚上月圆,传令下去,弟兄们都给我拼命,今晚我就要拿下九门县。”

“此事就交给我吧。”

秋风夜凉,又是明月高照,此时尚未兴盛中秋之节。

在夜间,瓦岗军的士卒,悄然从四面摸向九门县外夏军军营。

徐世绩突然将手重重一压,随即三百名瓦岗军士卒一并从地上起身,手持刀枪向夏军军营攻去。

夏军将领驻扎城外,本因为城内狭小,没有屯兵之处,故而才将大部分人马都驻在城外。不过城外军营,一日之间修葺也并非坚固,鹿角没有布,壕沟没有

挖。

徐世绩的人马,冲到大寨外,纷纷将勾索抛去,套在木栅栏上,之后众人用马一拽,轻而易举的就将木栅栏弄翻。

夏军仓促之间,也是迅速反应,抢出营来。身着红袄头扎黄巾的夏军士卒,举盾竖抢,杀出营来与瓦岗军士卒战作一处,试图堵住缺口,不让瓦岗军冲入大营。

但随着徐世绩来劫营的,都是瓦岗军精锐士卒,夏军被打了先手,如何防备得了。

而这时九门县城之中,又是数度起火,原来徐世绩乘着城内兵力空虚,派自己心腹部下二十多人冒充樵夫商贩混入城中放火。

夏军营内士卒,见城内失火,以为城池已是丢失,当下更无战意。

三百瓦岗军将士,气势如虎。当下一口气攻破了营门,夏军士卒当下四散而逃。

次日,九门县不过沦陷数日,即为徐世绩光复,并击败夏军千余人,缴获战马二十多匹。铠甲四十余具。

徐世绩立即派人向涿郡,并沿途告捷,以示恒山郡一切无事。

高阳城。

窦建德坐在一张虎皮大椅上,听着前方军情禀告,不由哈哈一笑,对张玄素言道“张爱卿。你这陈兵高阳,实在高明。”

张玄素微微一笑。言道“是陛下,能虚心纳谏,否则微臣的计谋,也没有施展之处。”

一旁大将苏定方言道“陛下,我听说兵为上者,不可轻动。眼下十万大军屯兵于高阳,犹如剑在鞘中,没有出鞘的剑。才是最令人畏惧的。”

张玄素笑道“苏将军,这一比喻很好,兵势如水势,我军现在蓄水坝筑,李重九主力一日不敢轻动之下,我们就可以派轻兵分掠各县,待李重九边县皆失时,我们再步步为营推进,稳扎稳打,才是用兵之道。”

夏军谋主宋正本看了张玄素侃侃而谈,心有几分嫉妒,言道“回禀陛下,李重九不是无谋之辈,区区小计,必会有应对之策。”

正说话之间,一旁一名将领入内禀报言道“启禀陛下,幽州急报,李重九派大将王马汉率一万翊卫军南下,奔易县而来。”

大将高雅贤看了一眼地图,言道“易县,进可攻退可守,这一应对,足可解上谷郡之危。”

张玄素笑着言道“此不出我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