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撼唐-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很快接到命令,沿着渭水北岸缓缓行走,此时天色渐晚,月亮不明,为了避免被隋军发现,李世民没有让士兵点亮火把,士兵们小心翼翼的走着,一路上不免磕磕绊绊,行动非常缓慢。

就在李世民要渡过渭水的时候。

天水,西秦帝薛举已经迁都至此,他是听从谋士郝瑗的建议,将都城从苦寒的金城出,选择了天水这个要地,天水更靠近大兴,方便薛举出兵,夺取关中,从地理上来说,更具备隐蔽性。

薛举的皇宫装饰的很一般,甚至还比不上大兴城中某些大臣的府邸,但这也是薛举的聪明之处,他知道陇西偏僻贫穷,所以一切从简,很是节约,未来需要钱粮的地方很多,就算他薛家富可敌国,也要节约着使用。

这一点,就是他的太子薛仁果所不及的了,薛仁果贪婪奢侈,为人残暴,特别喜欢人妻,每每攻下一地,看见美貌的女子,就要抢了回去,供自己享用。这是薛举所不喜的。但这个儿子武功不凡,也算有谋略,可以帮助自己打天下。

薛举此时在皇宫内长叹短吁,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次他令晋王薛仁越举兵北上,居然没有拿下李轨,反而被李轨阴了一把,损兵折将不说,与武威郡接壤的地方,几座军事性质的城池被李轨拿下,会宁县也差一点被李轨夺走,要不是会宁县离凉州太远,李轨觉得就算拿下也不划算,恐怕此地已经不保了。

薛举在房中踱步,连一个凉州李轨都拿不下,他薛举还能出兵关中,还能争霸天下吗?他的这种疑惑,并不是才能不足,而是他出身低微,在古代森严的阶级制度下,他不自觉的会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即使他如今已经称帝,在陇西乃是万万人之上。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宦官禀告,郝瑗求见。

郝瑗本来是金城县令,他募集郡兵,任命薛举为金城校尉,让他消灭反贼,还举行了一个出征仪式,不料仪式上薛举发难,将郝瑗捉住,控制住了金城,随后自立为西秦霸王,不久薛举又招揽了宗罗睺等强盗,势力大涨。

薛举知道郝瑗此人有才,所以不计前嫌,将此人放了出来,任命他为卫尉卿,为自己出谋划策。

这个时候,郝瑗来此,有什么事吗?薛举想着,让宦官领郝瑗进来。

郝瑗进来,施礼道:“臣见过陛下。”

薛举赐座,这时,几名宫女将火盆烧得更旺了,天水不比别地,冷的格外早一些。

郝瑗说道:“殿下,臣有个建议。”

薛举点着头,喝了一口温热的酪浆,道:“爱卿直言!”

郝瑗道:“前些日子,隋军大举进攻鄠县,依臣之见,这几日战事恐怕就要结束,臣认为,凉州李轨不过一犬,不值得殿下浪费心力,殿下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关中!”

这时,宫女为郝瑗端上温热的酪浆,薛举笑着道:“爱卿慢慢说。”

郝瑗神色凝重,道:“陛下,关中要地,是帝王之资。秦据关中,依函谷关之险,拒六国于山东;汉高祖定秦川,约法三章,遂有天下;大隋承袭北周,也是凭借关中基业,这才统一天下,关中之重,非比寻常!”

薛举抚须,时不时喝几口酪浆,温暖身子。

郝瑗继续说道:“如今李渊已经起兵,他的意图就是要拿下关中,凭借关河四塞,八百里秦川,谋取天下。陛下,李渊此人老谋深算,手下更有精兵数万,不能让他拿下关中啊!”

“一旦李渊拿下关中,陛下想要再拿下,恐怕就难了!”

薛举沉默片刻,他皱眉问道:“爱卿,你认为李渊真能拿下关中吗?”

郝瑗摇摇头,道:“陛下,臣不知道他能不能拿下关中,但就目前而言,他拿下关中的希望最大!”

薛举又是一阵沉默,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而来,道:“殿下,萧关急报!”

薛举一点头,郝瑗站起身来,拿过书信,拆开一看,吃了一惊,道:“殿下,隋军已经拿下鄠县、武功,李秀宁已经大败!”

薛举猛地站起身来,他走上两步,接过书信,仔细的看了一遍,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道:“这李秀宁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郝瑗摇摇头,道:“殿下,不是李秀宁不堪一击,而是隋军太强大!”

薛举细细的品着书信,他顿时想到李秀宁在关中的发展是如何迅速,几乎完成对大兴城的半包围,而今,盛极一时的李秀宁竟然不过月余,就此崩溃?!而根据书信中所言,鄠县一带,并没有激烈的大战,这就意味着,隋军使用的是计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兵法之上策!

隋军,竟然有如此高明之人?薛举忍不住变了脸色。

郝瑗叹息一声,作为一个谋士,他的思绪转的更快,他踱了几步,突然想起了一事,他躬身道:“陛下,隋军虽然取得大胜,但臣有一计!”

薛举听了,身子一震,问道:“爱卿有何计谋?”

郝瑗道:“隋军虽然拿下鄠县,但依臣的估算,李渊恐怕已经到了河东,已经在准备渡河,甚至已经渡过了大河,如此一来,隋军主力必然东进,趁此机会,我军若是东出,或许能拿下扶风郡!”

薛举踱了两步,道:“如今天气寒冷,出兵恐怕不便。”

郝瑗呵呵一笑,道:“殿下,出兵贵在奇,众人皆以为天气寒冷,陛下不会出兵,或许防备松懈,一股而下!”

顿了一顿,郝瑗又道:“李弘芝、唐弼在汧源(今宝鸡陇县)有数万兵马,陛下若是出兵萧关,必然与他对峙,臣以为,此人宜招安为主,一来避免大战,节约时间;二来,这支兵马为殿下所用,则又是一大助力!”

薛举听了,脸上变幻不定,这个时候,他有些不想与大隋交战,虽然他日后兵出萧关是铁定的事实,可是他还是想要先解决了后顾之忧,再全力出兵关中。

但是,薛举又不得不承认,郝瑗的计划有合理性,成功的几率很大,他踱步思考着,终于,他下定了决心:“来人,宣太子!”

第八十四章两个二愣子(上)

清晨,渭水隋军大营,雾蒙蒙一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站在塔楼上看去,视线只能看到一里,一里外一片雾白,根本看不清楚。

中军大帐内,侯君集接过亲兵递过的锦帕,嘟囔了一声:“什么鬼天气!”他用冷水洗了一把脸,这才感到精神一振,他将脸擦干净,走出大帐,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四周,士兵们正在埋锅造饭,整个大营一片忙碌。

这年代,吃饭以两餐居多,不过杨侑在探视军营之后,做出了改变,隋军都是吃三餐,以保证士兵营养跟得上。在大营内巡视了一圈之后,侯君集问道:“对岸有什么消息?”

士兵回答:“将军,道目前为止,对岸没有动静!”

侯君集沉吟着,难道说,殿下估算失误?他踱步思考着,道:“多派斥候侦查!”

士兵应着下去,侯君集又在大营里转了几圈,这才回答中军大帐,亲兵端上饭食,还有一大碗热腾腾的酪浆,侯君集端起来,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口,道:“爽!”

他放下大碗,抹了一下汁水四溅的大嘴,伸出蒲扇一般的大手,抓起胡饼,卷成一团,朝着嘴里猛塞,他一口咬下,大半个胡饼就消失了。

侯君集的血盆大口不断张开合拢,不过片刻,七八张胡饼就被他消灭殆尽,他哈哈一笑,拍了拍圆滚滚的肚子,举起大碗:“再来一碗!”

亲兵忙为侯君集续上酪浆,侯君集饱饱的喝了两口,这才放下大碗,站起身来,挺着肚子走出大营。

这时,四周的水汽逐渐消散,视线逐渐清晰,天空虽然依旧阴沉,但一眼望过去,却没有阻碍了,士兵们也在收拾着锅碗瓢盆,开始训练。这是他们已经养成的习惯。

侯君集满意的点点头,这时,一名士兵急速奔来,低声禀告着什么。

“什么?”侯君集听了,心中大吃一惊,他一把抓住斥候,道:“你是说有人偷窥大营?”

斥候被侯君集抓住,呼吸困难,他手臂无助的甩了几下,道:“是、是的,将、将军!”

侯君集沉下脸来,他松开蒲扇一般的大手,他低着头思考了片刻,问道:“有多少人?”

斥候回答:“将军,斥候约有七八人!”

侯君集哼了一声,踱了两步,道:“随我来!”

侯君集回到大帐,士兵为他披上战甲,几名亲兵检查着装备,长矛、横刀,一张弓、一壶箭,所有的东西都在,这是隋军的标准装备,在检查完毕之后,穿戴整齐的侯君集带着十余名亲兵,朝着西边奔去。

五里外,李世民大营。

经过一夜的辛苦,一万大军借着夜色总算顺利渡过了渭水,途中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有几名眼神不好的士兵掉进渭水,冻了个够呛,需要休养。唐军

过河之后,李世民迅速让士兵点上火把,建造了一个简单的大营,以防备隋军冲击。

唐军建造大营是在半夜,隋军没有派出斥候探查,而因为地势的关系,隋军大营巡逻的士兵也没有发现,就在数里外的东面,居然有唐军在活动,清晨时分,唐军大营建起。

士兵们累得够呛,李世民也觉得有些累了,但作为一军主帅,李世民不能喊累,他匆匆吃过几张冰冷的胡饼,又和了一口清冷的河水,带上几名亲兵前去探查隋军情况。

这是李世民的习惯,历史上的李世民就常常亲自带兵探查两军情况,在河东,若不是一只老鼠惊醒了他,就差点死在宋金刚的斥候手上;在洛阳,若不是尉迟敬德拼死相救,他差一点也死在单雄信的手上,数次的遇险仍然不能改变他的性格,后来更是单骑闯突厥大营。

这样的习惯有它的好处,那就是他能够清晰的掌握敌军的情况,从而做出最有利的判断,毕竟斥候传回来的消息,是用语言表达,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遗漏或是表达不清楚,影响李世民的思考。

同样,在有利的时候,也有着种种不足。那就是非常的危险,历史上李世民数次遇险,除了他箭法精妙之外,他的运气也好到了极点,不然早就战死沙场了。但李世民仍然乐不彼此,常常深入探查。

此时,他沿着小路缓缓而行,几名亲兵警惕的听着四周的情况,渐渐地,他们离隋军大营只有一里了,越靠近隋军大营,士兵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显得格外的紧张。这时,他并没有注意到隋军暗哨,并且暗哨已经将消息传递给了侯君集。

李世民看见前方有一块山丘,是这一带地势最高的地方,而且有不少树林,非常适合偷窥,他低声说着,士兵们朝着山丘走去。

随着越来越深入,树林越来越密集,战马已经有些不适合在这种环境下奔走了,李世民正要下马,就在这时,他感到了一丝不祥,他抬起头,只见左前方,一块两丈的空地上,足足一队的隋军真冷冷的看着。

侯君集在看见李世民的第一眼,就发现了此人的不同,只因他身着明光铠,头戴银盔。一般的斥候多是皮甲,这能提高他们的机动性,此人,显然不是一般的斥候,就在这时,他也明显看出了李世民眼中的镇定。

这种镇定,让侯君集心中更加笃定,眼前的这人,就算不是唐军的主帅,也一定是地位极高之人。

想到此,侯君集冷笑一声,他猛地抽出了横刀:“杀!”

隋军听到他的命令,手中握紧了长矛,奔驰而去。

远处,李世民冷冷一笑,他冷静的抽出箭羽,张弓搭箭,“嘣”的一声,箭羽激射而出。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