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毅军事文选-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我们主力一个师,再加上七个团,这十个团可以消灭敌人一个师。” 
而且还打算搞军事学校,搞兵工厂,搞正规军团……总之,还是迷恋着旧的 
形式,企图用旧的一套再搞起大苏区,来“旧梦重温”。但他们忘记了,正 
是这种死打硬拼的战术才把一个大苏区搞垮了的。当红军主力在的时候尚不 
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而不得不撤出,这十几个团又怎能拼得过?而且, 
部队在苏区失败之后,战斗力、战斗意志已不比从前了。记得主力撤出后不 
久,广东军阀部队一个营把雩都南部的一个口子占领了,我们要去夺回来。 
去了八个团近一万人去打,打了四天四夜没有打下来。 
    这时,实行转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主力撤出之后,在 
历次战役中被我们打怕了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敢贸然进入苏区,他们对红 
军的转移作了种种的判断,担心这是一个圈套,只好小心翼翼地试探前进。 
直到一九三五年的二月,苏区才完全沦于敌手。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 
五年二月,这五个多月的时间,正是形势转折的一个过渡时期。如果当时不 
是把希望寄托在野战军打胜仗上,不是追求旧形势的再现,而是立即实行转 
变,是可以转过来的。在党的领导下战斗了七年的苏区人民,是十分顽强的, 
还有各县区的党政机关和一万六千人的军队,只要很好地组织起来,这几十 
个县,每个县都有二三百人,那么,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就可以保存几千人 
甚至上万人的革命武装;这几十支游击队的活动,就可以保持更多的游击根 
据地,牵制更多的敌人,给局势以更有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左”倾机会 
主义的影响,却转变得迟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苏区都转变迟了。像闽西苏区,那里早已是敌后, 
有了一些游击斗争的经验,在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3] 等同志的领导下, 
及早地转入了游击战争。湘赣、湘鄂赣、赣东北[4]、鄂豫皖等苏区,虽然也 
遭受了一些挫折,但也大都先后完成了这个转变。 
    到了十一月底,敌人已经探明了主力红军的动向,开始向苏区的中心推 
进。我们在错误指导下,几个战斗都没有得手,再坚持下去是不行了,受错 
误路线影响的同志这时才同意实行这个转变。当时,曾拟制了一个指示,在 
这个指示里,说明了从正规到游击、从集中到分散的必要性,要求各地改变 
旧有的大摊子作风,分散成小组,打埋伏;这样避敌锐气,渡过这个大的风 
暴、保存力量。在政治上要击破敌人初入苏区时所搞的政治阴谋,夺取敌人 
搞的“自首大队”的领导权,保护群众,避免无谓的损失。但是,已经来不 
及了,许多地方已经垮了,电台也叫不通,这个精神没有传达下去。最后只 
有距离较近的瑞金县委接到了这个指示,钟得胜等同志按照这个精神作了应 
变的准备,坚持了下来,在三年游击战争中保存了一支一百多人的游击队。 
    这时我们便着手收拾中央苏区的摊子。要隐蔽苏区的资财,要动员群众 
疏散,要安排伤员,分散部队……。中央苏区是一个国家,物资很多,长征 

部队去的时候尽量带了一些,但留下的还是不少。如书籍、机器、医药器材, 
还有苏区最宝贵的财产钨砂,都要掩埋起来。 
    尤其难以处理的是伤员。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负伤住院的有一万多 
伤员,一些轻伤的随队去了,重伤的还有两干多人。看来不改变办法是埋伏 
不下去了。当时因为我也是伤员,便指定我去动员他们疏散。没有别的办法, 
只有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我对他们说:“江西根据地是失败了,但革命 
不会失败。革命的火种不断,革命的高潮一定会来。现在是险恶的时候,同 
志们回家或者到老百姓家去,种田也好,打游击也好,等革命发展了再回来。 
但是同志们千万珍重,做失败形势下的英雄。万一遇到敌人,牺牲只能牺牲 
一个,不要叛变,不要拉拉扯扯。只要有的同志还活着,将来一定会给我们 
报仇的!”讲这番话的心情是沉重的。但伤员们都静静的听着。有的喊:“只 
要告诉我们就行!”有的说:“只要革命有希望,我们就安心了!”至今, 
每当忆及这一情景,还仿佛听到这种喊声。只有最坚强的战士,在面临如此 
严重危险的时候,才有这种英雄的气概。 
    我们和地方党的同志,把这些伤员交给了当地的群众。对他们说:“你 
们把这些同志抬回去,做儿子也好,做女婿也好,他们伤好了,多一个劳动 
力,也多一个报仇的人!”群众和红军战士是血肉相关的。于是又是一个动 
人的场面:老大爷、老大娘,你驮一个,我抬一个,半天的功夫,两三千伤 
员全被抬走了。 
    这些疏散工作就绪之后,敌人已经深入到了苏区的腹部,我们被迫撤到 
了山上。这时候四面是敌人,到处是枪声,这里喊捉,那里喊杀,老百姓满 
坑满谷,东边枪响往西跑,西边枪响往东拥,一片国破家亡的景象。到了这 
时,才更深刻地体验到错误路线所造成的全部后果。 
    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特别大,实在难以坚持下去了,便决定突围。部 
队十几个团,分成五路向外突,但是,因为行动迟了,敌人已经形成了强固 
的包围圈,突围的部队对新的斗争形式缺乏了解,没有独立活动的能力,结 
果突围部队除少数冲了出去,大都失败项英、贺昌同志和我是最后突围的。 
往哪里突呢?曾经有过分析:第一条路是往东,到福建去,那里是老苏区, 
且距漳州、香港较近,便于找到长征部队的关系,但高山大岭,又逢雨季, 
敌人封锁太严。第二条路是到东江去,那里距离较近,两天两夜可以赶到, 
但那里是沿海地区,公路网、电话网交织,敌人交通便利,军阀和地主武装 
都很强,而且没有根据地可依托,站不住脚。第三条路是到井冈山去,这里 
地跨两省,地形很好,过去毛主席就在这里建立过最初的红色根据地,估计 
还有游击队,但要过赣江,敌人控制得很严,过不去。还有一条路是过五岭, 
到粤赣边界去,这里敌人虽强,我群众基础也强,过去的红二十二军就是在 
这里建立的。二十二军进入中央苏区之后,李乐天同志曾经在这里坚持游击 
斗争。于是最后决定到粤赣边界去。 
    突围的日期是二月十日[5]。动身之前,我们和中央通了一次电报。我们 
向中央报告了中央苏区的情况和突围的决定。接到了中央的回电,谈到了遵 
义会议的情况,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参加了中央的领导。关于中央苏区的斗 
争,中央指示:要根据情况处理,主要是游击战争。这是最后一次与中央通 
报,此后电报机破坏了,整个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们便与中央断了联系。 
    中央的来电,遵义会议的召开,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 
的确立,对于我们这些深受“左”倾机会主义之害的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 

鼓舞。但是,我们的突围却是很不顺利的。在过会昌河时,政治部主任贺昌 
同志牺牲了。继续突围中,我们一个不足数的营也被打散了,最后只剩我和 
项英同志等几个人,几经辗转,化装到了粤赣边境的油山。 
     至此,我们总算是完成了这个转变,转入了游击战争。但是,这个转变 
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像翟秋白、何叔衡、贺昌、阮啸仙、刘伯坚、李天 
柱[6] 等很多党的优秀的干部,在这大变动中牺牲了,上万人的部队垮了, 
整个中央苏区连最后一个村庄也落于敌手。这是“左”倾机会主义的恶果, 
是沉痛的教训。 
     油山,是粤赣交界处的一座大山。粤赣边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基本上就 
是以这个山为中心进行的。这里原有党的粤赣特委,由李乐天、杨尚奎、刘 
建华[7] 等同志带领着特委机关和一支游击部队在这里坚持。此外,在上犹、 
崇义地区,蔡会文、陈丕显[8]同志带领三百余人在活动,钟得胜同志带有二 
百余人在汀(州)瑞(金)一带活动。至此,整个轰轰烈烈的中央苏区就剩 
下了这几块山头,上万的军队,就剩下了这一千多人。 
     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开始了。 
     这时,敌人已经完全占领了苏区,我们遭到了惨痛的失败。但是,就连 
敌人也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胜利。他们懂得红军的主力向西走了,革命之 
火会随着长征部队的行动而蔓延开来;他们也懂得,留在苏区的游击队虽然 
人数不多,但火种不灭,终必燎原。因此,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消灭长征 
的部队;又指令一部分正规部队会同各省的军阀、地主武装,全力消灭战斗 
在南方十四个地区的游击队。 
     敌人对付游击队的手段是最残酷、最疯狂、最无人性的。 
     他们知道游击队的生存条件是依靠群众,因此,他们便想尽一切办法切 
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具体的办法,除了疯狂地屠杀镇压群众之外,对游 
击队便是封山、封坑。他们把山区和邻近山区的村子里所有的老百姓都集中 
到山外去,实行井村,用密集的碉堡把山封锁起来。然后在群众中实行保甲 
制[9],搞连坐法,并利用地主民团加强乡村的统治,经常点名、检查。检查 
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天天查,一天查几次,有时几天不查,突然袭 
击一下。在经济上,对于主要的生活用品,如粮食、盐等,实行定量分配, 
以断绝游击队的物质供应。 
     这样还怕控制不住,对挨近山区的村子,便派人化装成游击队员或红军 
的伤兵,半夜拍门“我是分散的游击队,讲讲阶级友爱,弄点饭给吃吧!” 
老百姓答了话,立即抓起来,以此挑拔游击队与群众的关系。 
     此外,还搞种种欺骗宣传,在我们内部组织叛变等政治手段。 
     这样,在遮断我们与群众的联系之后,在军事上便是大规模清剿,频繁 
的搜山。几路队伍,带上猎犬,围攻山区,到处打枪,到处喊叫,后来甚至 
连探照灯也搬到山里来了。 
     搜山搜不到我们,便将山林倒上洋油,纵火烧山,烧得野猪、山牛满山 
吼叫,长蛇到处乱窜。这样还找不到我们,便化装成老百姓,找个地主婆娘 
弄个饭篮子带着走前头,满山喊:“游击队同志,反动派去了,给你们送饭 
来了。”或者装成砍柴的、打猎的、种香菇的、烧炭的来欺骗我们。要不就 
派人到高山上去了望,看哪里有我们烧饭的烟;或是派人躲在山林草丛里, 
听有没有我们的动静;派人到小道上,看草,看山石,有没有我们的足迹…… 
一发现痕迹,立即就追。 

    在这样的情况下,游击队几乎失去了一切正常生活的条件。 
    房子是没有的,开始还能搭茅棚子,很简单,弄点树枝茅草,就搭起来。 
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用竹子搭,把竹子破成两半、在棚顶上排起来,像琉璃 
瓦。后来因为棚子目标大,不能住了,就用雨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