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务。以上这些证明部队数量与质量是在继续提高和加强之中。军部重建之
际,指明新四军游击兵团阶段的结束,开始正规化的阶段,今后则要求正规
化之继续提高,走向铁的党军的伟大的前途。
现在的弱点是:某些部队违反党的统战政策的事件时有发生。某些部队
中游击习气和军阀习气的残余仍未根本纠正,在实际工作中仍占着上风。去
① 这是陈毅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军事报告《论军事建设》的第四部分,原标题为“军事建设
的各项工作”。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曾在《真理》杂志第七期上发表,题目为《论军事建设》。
年一年干部逃亡及犯严重错误如贪污腐化堕落倾向的分子,总数约四百余
名,其中团以上干部亦有十余名。部队中对党的政策的实施、命令的执行和
对地方关系仍有极大缺点;独立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的倾
向并未在锻炼党性的运动中根本纠正。轻视军事学习,轻视军事技术,轻视
参谋工作的倾向,仍然存在。供给制度极不严格,浪费贪污现象一般继续存
在,在某些部队仍极严重。政治工作制度仍未做到完全巩固的地步,不少的
政工人员尚未能保持自己在部队中的模范作用,某些指战员对政治工作轻视
的倾向仍然存在。军事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尚未能做到严明整肃的地
步。敌方特工的破坏仍在不断发现,甚至在个别地方得以售其煽动逃跑的好
计,虽然仅限于个别兵员或排、班以下干部,但这种现象仍是极为严重的,
证明保卫锄奸工作仍然不够坚强。这些弱点和缺陷,是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具
体的斗争对象。我现在根据中央指示再进一步来检讨建军中的思想问题。
二、纠正建军中几种不正确倾向
1.把中央精兵简政指示及中央军委精兵建设指标,看成一般的裁兵,不
论时间地点及具体情况,要求主力裁减,这种裁兵论的呼声已在地方工作人
员中发现。
2.把精兵主义认为是扩大主力充实主力的机会,特别借此以编并地方武
装,这种论调部分发现于正规部队的工作人员中。
3.精兵简政是需要裁汰老弱及缩并骈枝机关,结果是一方面并未认真实
行必要缩减,某种程度的大后方主义,大行李主义,并没有根本改变。另一
方面又有不分皂白缩减一切的倾向,把必要的机关和部门都不设法去保持和
建立,以致影响工作之开展。4.就是形式主义的了解精兵简政,忘记了提高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乃是中心环节。5.借口所谓华中的特点,认为精兵简政
只适用于华北而不适用于华中;又有在认为完全适用时,即机械执行,缺乏
具体步骤及灵活执行办法。6.在执行过程中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主力军和地
方军,对地方武装及自卫军的努力仍不够,特别对军工生产的扩充,对旧武
器的大量采取,则在认识上工作上均未有实际的转变。总之完整的了解中央
指示,正确的执行中央指示,实际而具体的以执行情形按期上报,则一般缺
乏,这是我们华中各地执行中央精兵简政及军事建设上的共同弱点。我们要
求完整而正确地执行党中央的根据地建设方针,必须正确认识下列诸方面:
第一,中央指示的基本精神,在于指出敌后斗争的新阶段,和依据此新阶段
所定出长期坚持敌后抗战的新方针。“由于日寇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
荡’,及我军之人力、物力、财力及地区之消耗,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我
斗争进入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我之斗争方针应当是无时间的长期斗争,
分散的游击战,采取一切方式与敌人周旋,其目的,节省与保持自己的实力,
不但是武装实力,而且是民众的实力,以待有利的时机。”这一指示是极为
明显清楚的,告诉我们必须首先顾及长期斗争的需要,必须顾及民力为军力
之泉源,军力为民力之掩护。在战役中战斗中应有的消耗和不惜牺牲,正是
坚持长期斗争的必要条件,反之,为了坚持长期战争又要在使用力量时对战
斗中的消耗必须十分谨慎,十分顾及实力(包括军力、民力)的保持。偏于
任何一面,只站在哪一面讲话,或者把民力与军力对立,短期斗争与长期斗
争截然分开均是不正确的。比如在某一根据地民力、财力、物力动员已达到
饱和点,则此时则便不应再强调扩充和大规模动员,宜力求休养生息,即使
是最短期的甚至暂时的休养生息均十分可贵。又比如在某一地区,民力、物
力、财力的动用并未达到饱和点或距饱和点尚远,则此时期的迅速扩充和必
需数量的动员仍是必要的,此时指导中心则应争取时间,在短期内完成自己
实力的充分发展。又如在某一地区,当民力已十分枯竭而军力特别主力更形
枯竭的时候,这时候则必须咬紧牙关,说服一切人民,指出保持主力的必要:
我们根据地是敌后根据地,无主力掩护则一切安定和秩序无从说起,且有立
即沦陷,陷于不可恢复的危险,处这种情况,动员一切力量顾全主力,是党
政军民应有的神圣职责,这种指导和决断常常千根据地斗争有转败为胜,转
危为安的决定意义。估计华中根据地一般状况,则人力、物力、财力之动员
和消耗,并未达到华北那样的高度,华中地区之开辟较迟两年,“扫荡”不
如华北之频繁,在乡人口与入伍壮丁比例高者仅达百分之一,低者尚在百分
之一以下。根据地物力、财力之储藏尚可以征用,裁兵论者,缩小论者是于
此点缺乏调查研究的。另一面华中斗争日渐激烈,一般有紧步华北局面后尘
的趋势。某些地区如苏南、苏中、鄂豫边区差不多与华北相埒,仅天然富源
较优。另一面华中尚有强大反民主势力的存在,随时秣马厉兵,向我整装待
发,我于分散游击战外应有大规模的自卫战准备。因此我们现有实力尚在数
量上质量上均不够充分应付事变,特别在主力方面急需补充缺额,在地方武
装方面则数量发展不大,这乃是华中的实际情况。地区特点论者,并不是真
正认识这些特点,而是把这方面片面夸大,不知道华中斗争的长期性与华中
根据地的趋向是与华北基本上相同,而中央指示在基本上也是全部适用的,
此时提前注意到军力保存,人力、物力、财力的储蓄和正确配备,正有利于
长期作战。中央根据华北经验给华中的指示,正是主观的正确指导,能有力
地影响到今后斗争的客观发展前途,正是先见之明,能预见事变以防患未然。
说中央军事建设指示不适用于华中,借口华中特点,不愿实行必要的裁减,
舍不得以一部主力地方化,仅片面强调主力之扩充,忽视地方武装,或强调
地方武装重要忽视主力补充,无视敌后根据地游击性之加强和运动战之可能
减少,不深切注意到人力、物力、财力之储蓄以及主力之正确使用,这种特
点论当然与裁兵论、缩小论同陷于主观主义的泥坑之中。过去皖南特点论即
片面夸大皖南特点,否认全国工作在抗战环境中的共通性,借以拒绝执行中
央指示已遭受了历史的惩罚,这是不能再重复的教训。最后指出在地方工作
同志中一般缺乏培养主力,爱惜主力,顾全主力的观点;在正规部队的工作
同志中,缺乏对根据地人力、物力的爱惜的群众工作观点。这两种倾向不扫
除,正确执行中央精兵简政及中央军委军事建设的指示是不可能的。
第二,中央军事建设指示着重在主力军与地方军的区分,同时又注意到
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正确关系,指出独立建立地方军事机关的重要性,同时指
出某些地区又因具体情况不必有主力军与地方军的区别。又指出:“地方军
必须真正地方化,其主要成分、其主要干部,应当是本地的,因此培养当地
干部,由地方党选送优秀的本地干部到地方军去,是一等重要的任务。地方
军之斗争方法,政治工作,服装等,均应适应本地情况(即尊重地方性、游
击性),因此空喊正规化,把主力军的一套机械搬到地方军中去的办法是不
妥当的。”又指出:“地方军应有独立的建制与指挥机关,但主力军帮助地
方武装的责任,不仅仍旧不变,而且较前更加增重。”又指出:“在主力整
编时以相当部分部队划归地方军建制,主力军应给地方军以许多干部枪械弹
药等。”这样明确的指示是建立主力军与地方军正确关系的工作原则。在我
们华中地区一般说来是地方军数量质量均极不够用:第一种现象是使主力分
散担负地方任务,陷于地方任务,不能进行集团的整训,减少提高主力的机
会。第二种现象是在主力担负地方任务的条件下,形成地方依靠主力,主力
抽调,地方防务即难于维持。第三种是主力长期担负地方任务,也在客观上
使独立生长地方武装的机会减少,在不利环境下,逼着主力消耗于地方任务。
第四种是主力在成分上,战斗作风上,工作作风上,均与当地群众斗争联系
比较薄弱,所谓“主力始终要走的”,把主力视为客军,以及主力部队某些
同志认为部队除打仗而外一切不必过问或参加,一切脱离当地群众,不与当
地群众斗争密切联系的客军观点,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要纠正这些现象,只
有正确执行中央规定的主力军与地方军的关系。目前的工作仍处在建立地方
军以减轻主力的地方任务的阶段,只有完成了比较强大的地方军的建设,主
力始有集团整训与集团机动的机会,主力的缺额补充也才有经常的保证。目
前应纠正主力部队专送质量较差的干部到地方军去的倾向,纠正正规部队工
作干部不愿到地方军工作,视到地方军工作为降级使用的错误观点。纠正地
方党政机关不派遣地方领袖到地方军去工作的倾向。即或派去工作时亦只给
以闲职,挂名而已,不下决心予以培养和提拔,因此一般对地方军忽视,对
军区、分区工作重视不够,不愿意独立建立,或者在兼军区、分区时,仅视
为次要工作部门,仅委托一个地方武装科去管理,或视军区、分区为主力师、
旅的附属机关或动员部门,这些观点都是极有害的,目前已到必须彻底纠正
的时候了。
第三,民兵自卫军的工作,是华中刚才开始的工作,过去仅有一些游击
小组,或参战自卫队如担架队、盘查哨的工作。仅苏中、淮海、淮南诸地区
稍有些数量上的发展,比较能担负战斗,因此这一部门的工作经验十分缺乏。
目前从实际建立民兵自卫队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去力求发挥和创造,是极
其重要的工作。在认识上,第一应特别指出民兵自卫队的建设是在于加强根
据地的武装自卫力量,以造成战争的新局势。弄惯了旧的一套,主力及地方
武装孤单单地进行战斗,大大减弱了我根据地的战斗力,减弱我根据地的声
势,使得敌伪可以乘我军的空隙,独来独往,横冲直撞,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