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毅军事文选-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优势的敌人。把人民军队的各种条件和力量充分利用,充分发挥,而避开 
敌人的长处,善于打击和利用敌人的弱点,是毛主席的革命战略的精髓。这 
些有系统的科学的战略、战术的主张,在井冈山时期即能够正确的提出,当 
然是为一般军事家所梦想不到的。一般军事家只能就军事言军事,除军事外 
看不到别的东西。毛主席一开始抓军事问题,就首先作为是政治问题,是社 
会问题,是人民革命问题,加以具体的理论的考察,这样就透入本质,而能 
进行军事思想的创造。一般军事家对进攻问题永远只是进攻问题,看不见其 
中包括别的因素;对防御问题永远只是防御问题,同样看不见其中包括别的 
因素。而进攻与防御这两个战争的基本方式,落在毛主席手上,便发现新的 
内容与新的角度。例如退却可以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完全的败退形 
式,又可以表现为形式与内容从矛盾到统一的以退为进的胜利的进攻形式。 
    前者是一般战争规律,为一般军事家所熟悉;后者是一种特殊的战争规 
律,超出通常范围,是一般军事家所不能了解的。又如一般军事家谈战略、 
战术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其中能背诵几页战史便算高人一等。毛主席谈战 
略、战术是如何使中国人民军队能够打胜强大敌人,这是有具体内容的,连 
血带肉的,与长期战争相联系的战略战术,这样便自然而然地从解决新的问 
题中,提供新的经验和创造新的原则。毛主席的军事学说说明了中国革命的 
特殊军事规律,是以井冈山斗争为起点。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战略战术的指导 
原则,为尔后二十多年的军事斗争打下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概括能 
力,可以前知,可以预见事变,于此又得到证明。 
    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上,也创造出保持军队主力与挽救危局的典 
型的例子。湘赣边区的井冈山斗争,在一九二八年八月以前是一个胜利的发 
展局面,由于八月红军主力向湘南冒进,以致遭受失败。这是一部分同志违 
背毛主席的坚持井冈山根据地以应付敌人“围剿”的指示,毫无准备地向湘 
南冒进的错误所造成的。毛主席于红军主力南进后,率一部红军坚持了根据 
地斗争,打破了敌人夺取井冈山根据地的企图;同时又获悉南进部队受挫, 
遭受极大困难,乃决计亲率一营兵力迂道往湘南寻找主力,终于与进军湘南 
的主力汇合于桂东县城近郊。南进部队于失利情况下,得到毛主席率队亲来 
汇合,其兴奋与感动的情绪是难以言词形容的。毛主席于两部汇合后,亲自 
主持行军宿营及检查部队的给养状况,并注意当地农民斗争的指导。这样, 
使主力部队得到保全,而湘赣边区的井冈山斗争局势也从八月失败中挽救过 
来,从一个极小的局势经过毛主席的领导把局面扩大,可是中间遇着障碍, 
由于部分同志的错误又把一个扩大的局势弄坏,又要由毛主席以极大的坚忍 
与明智,把这一弄坏的局势根本挽救过来,这就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中所 
创造的又一领导范例。毛主席不仅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与干部、与 0 人民保持 
密切联系,而且是在极艰苦的情况下与干部、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从转危 
为安、转败为胜的屡次考验中,领袖与统帅的卓越领导能力不能不被发现, 
不能不取得党与人民的深切爱戴。 
    讲到根据地的坚持与反“围剿”的战略转移问题,毛主席在领导从井冈 
山向赣南进军的行动决定上,更创造了极为卓越的领导范例。一九二八年冬 
敌方进行“围剿”井冈山的更大规模的部署。为了打破“围剿”,毛主席亲 
自主持会议讨论反“围剿”的方针问题,先后不下数十次会议作了反复而详 
尽的讨论。例如分析了反“围剿”的胜利可能性及其失败的可能性;分析了 

反“围剿”的有利条件及其不利的条件;分析了主力在井冈山就地退敌与向 
敌区进军调动敌人以保持根据地的各种可能;提出了各种进军路线,各种反 
对敌人阻击的计划,毛主席对留守井冈山的部队作了动员和部署。毛主席解 
决保持老根据地和发展新根据地问题,完全表现出他对党与人民的利益极其 
负责的态度,除对主要的战略问题紧紧掌握外,同时不放松每一细节的考察。 
这样的严密部署与精细打算,故能领导全军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其结果 
是进军赣西南,扩大和创造了新根据地,而留守井冈山老根据地的党与部队 
经过反“围剿”后仍能坚持下去,成为尔后湘赣边区大根据地的基础。 
    上述几点仅系我个人参加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时代的一些回忆。这些 
回忆不仅不是全面的,而且也不是很精密的。例如毛主席如何研究土地问题, 
提出正确的土地政策;如何研究群众的切身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全国政治 
形势以制定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纲领问题;如何主持党的建设,反对党内各种 
偏向;如何耐心地教育干部与同志等,均是带根本性质的重大的革命问题, 
这些问题以及其他重要问题,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中均着手研究与发掘,均 
有光辉的开始。这一切都限于篇幅不能一一涉及,我在这里只想以偏于军事 
方面的一些回忆来说明毛主席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交替之间,以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所起的伟大的创造作用。我们在井 
冈山时期,于一九二八年冬天正准备向赣西南进军时,才收到党的六次大会 
的决议,毛主席领导我们对“六大”决议作了研究,证明了井冈山的政策与 
“六大”决议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因为毛主席的领导是以井冈山的革命实践 
为基础很自然地在许多问题上又超过“六大”决议而更深入实际地去解决问 
题,这又是为以后的革命战争所证明了的。我认为毛主席的创造精神,无一 
处不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无一处不遵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同 
时又从来不是机械抄袭马克思列宁主义原来现成的任何一个结论和词句去束 
缚革命实践的手足。马、恩、列、斯不会把解决一切问题的方策都替我们准 
备的好好的,让我们安享其成,而是要我们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指示, 
钻入具体的实际,为实现人民利益去独立解决问题。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勇 
气,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要学习马、恩、列、斯的革命精神和懂得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我们是要深入实际,在革命实际中与群众一 
道,向群众学习,在实际斗争中得到锻炼,提高实际并改造实际,而不是坐 
在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坐井观天。以上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经常对人作 
宣传作教育时所说的话。当然,在井冈山时期,党内状况并未形成如一九三 
○年以后党内所产生的教条主义与狭隘经验主义,但当时党内确存在着一种 
专作政治游谈不切实际倾向,毛主席反对此种倾向是非常正确的。毛主席经 
常说,我们既主张土地革命,而又对一个乡、一个区、一个县的土地革命运 
动无参加的兴趣,则这种主张土地革命是假的。又说,在土地革命中口头主 
张进攻富农的人,实际上他们的行动并不反对地主。这是反对口头革命家的 
一针见血的话。毛主席对于理论非常重视,领导我们研究“六大”决议便是 
一个例子。 
    如以上所述,一个创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面貌便活跃在我们面前 
了。由于毛主席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便有勇气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 
故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出发,通过中国革命实践,使两者紧密结合取得中国革 
命的胜利,因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内容更丰富更发展起来,这是最具体最 
生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辩证式的发展过程,这是最值得我们终身研究 

和学习的。 
    中国人民面临全国胜利后的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面 
临全国胜利后的国防新建设问题,要能顺利解决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 
设,便只有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去着手,根据其原则指导, 
钻入实际去独立解决问题。毛主席在中国四次大革命中充满了创造的范例, 
我在此仅举出井冈山斗争中的军事创造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个举例。 

                                      八一起义① 
                            (一九五二年六月十四日) 


      八一起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之间的分界线, 
  是一道界牌。中国革命由中国工人阶级独立的来领导,并以革命的武装斗争 
  为主要的革命方式始自南昌。中国共产党当时倘使没有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 
  勇气,倘使不能坚决的回答人民所提出的革命问题,中国革命就要走弯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推迟。但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坚决勇敢的回答了 
  人民所提出来的问题,新生命就开始了。 
      右倾机会主义者陈独秀[1],是没有勇气回答这个问题的。在蒋介石叛变 
  以后,以汪精卫、张发奎为首的武汉政府,其反动的捣毁农民协会,一样的 
  解散工人纠察队。所不同的,这些罪恶是在东进讨蒋[2]的欺骗掩饰下进行 
  的。武汉政府当时发表张发奎为江右军总指挥,唐生智为江左军总指挥,东 
  进讨蒋,对革命人民保持一定的欺骗。事实上,他们的司令部里日本特务公 
  开活动,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和英美帝国主义者在侵略中国这个问题上的 
  矛盾。 
      陈独秀的机会主义路线当时在党中央尚未清算,陈独秀在党中央的领导 
  地位当时也没有撤换。因此,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在这一重大决定关键, 
  不能不是软弱的,无力的。对于八一起义,既无布置,亦无定见,根本就没 
  有坚定的政策。继续合作下去,显然不可能,人家已经动刀杀我们的头了, 
  独立的领导中国革命,又没有这种勇气,而陈独秀正大放其取消革命的言论, 
  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巩固了,今后只有议会斗争了,只有办杂志宣传斗争 
  了等等。八一起义粉碎了陈独秀的谰言,在党的八七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 
  机会主义被彻底清算了。 
      东进部队中,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为首,主张起义,中央对起 
  义不反对,也没有明确的指示。于是就在南昌行动起来了。起义以叶挺二十 
  四师三个团,周士第的二十五师七十三团,贺龙的二十军两个师六个团,朱 
  德的教育团为基干。叶挺的二十四师三个团,周士第的七十三团,是起义军 
  的主力。在三十一号午夜起义开始,到八一全部占领了南昌,顺利解决了城 
  内敌人。 
      起义以后,队伍扩大了,以教导团[3] 为基础,成立了第三师。周士第 
  的七十三团,扩充为第二十五师,成立了七十四团,七十五团。原张部二十 
  五师,七十四团、七十五团在周士第起义时已拉出一些,又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