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分铜币-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从树上掉下去不知会怎样?一定会砸到那块石头。如果正好有人坐在石头上,也许会导致那个人意外身亡。于是,我想起中学物理课学过的‘自由落体定律’(7)的公式。这个距离乘以加速度,那股力道肯定足以砸碎人类的头盖骨。

“而坐在那块石头上休息正是我爸的习惯。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正着手计划着杀死我爸这件事,即使只是在心中暗想,我还是不由得吓得脸色发青。就算他再怎么罪大恶极,毕竟还是父亲,我居然想杀了他,我这还算是人吗?我命令自己赶紧抹消这惊世骇俗的妄想。于是,这大逆不道的欲望就此被幽禁在潜意识里了。未料那把斧头沾染了我的恶念,在树杈上不时地等待着时机来临。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将斧头遗忘在树上的行为正是我的潜意识所下达的指令。名义上是潜意识,但我指的并非一般的偶然造成的错误,那完全是出于我自己的意志。只要把斧头遗留在树上,应该有机会掉下来吧!到时候,如果我爸正好坐在树下,应该可以顺利杀了他吧!这个复杂周全的计划被隐藏在黑暗中,更可怕的是,这个邪恶的企图连我自己都不知情。我准备好将我爸置于死地的机关,却又刻意遗忘,表面上若无其事般装得像个好人。更明白地说,是我潜意识层面的坏人欺骗了意识层面的好人。”

“你说得好复杂,我实在听不懂,但我怎么觉得你一副故意当坏人的口气呢?”

“不,没那回事。一旦你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必定不会这么说。首先,关于那把斧头,怎么可能一忘就是整整半年?我甚至在事发之后还亲眼 见到沾血的同一把斧头,一般来说,遗忘得如此透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第二,为何我明知树下是很危险的,却还是将斧头遗忘在树上?第三,为何我偏要选那个危险的地点放斧头。这三点极其不自然,这样还能够说我丝毫没有恶意吗?只以忘记这个借口就能抵消心中潜藏的恶意吗?”

“那么,今后你打算怎样?”

“当然是去自首。”

“这样也好。不过,任何一位法官都不可能判你有罪。这点至少可以安心。对了,之前,你提到的那些证物又如何解释?我是说手帕、你母亲的梳子之类的。”

“手帕是我自己的,砍松枝时,我曾用来缠在斧柄上,之后就忘了。没想到那晚和斧头一起掉下来。至于梳子,详情我真的不清楚,但我猜想,应该是我妈一开始发现我爸的尸体时遗落的吧,我哥一定是为了保护她才藏起来。”

“那么后来你妹把斧头埋起来的事呢?”

“我妹是最早发现斧头的,有充足的时间藏起来。她必定一眼就认出是自家的斧头,便断定父亲的死与家中某人有关,当下决定不管怎样先把首要证物藏起来。她毕竟是个有点儿智慧的女孩。后来,刑警搜查我家,一般的隐藏地点恐怕无法令她安心,她才会选中祠堂后面,重新掩埋吧!”

“这段日子,你不断地怀疑家人,到头来居然发现凶手原来是自己!看样子,干脆当做小偷犯下的罪倒还比较好交代。不过,想想还挺有喜剧要素的呢。虽然在这种节骨眼说这种话不太恰当,但我实在无法心生同情,因为我还不太能接受你是凶手这件事。”

“那段时间怀疑家里其他人这种错觉才是最致命的。你说得没错,真的是喜剧。只是,这些荒谬得足以视为喜剧的情节,反而证明了我并非单纯的健忘。”

“说穿了,或许真是像你所说的。不过,听了你的坦白之后,与其说是难过,倒不如说更想好好庆祝一下,长久以来的疑云总算散去了。”

“就这点而言,我也是松了一口气。家人表面上看来彼此怀疑,其实是在互相保护,即便是有那样的老爸,也没人坏到狠心杀了他。大家都是难得的大好人。而唯一的恶人,就是怀疑家人的我,疑心病特别重的我,才是道道地地的恶棍。”

(《疑惑》发表于一九二五年)





【注释】

(1)活人保持静默的状态,表演名画或历史上的著名场景。

(2)两人将手掌交互叠放在对方的掌上,引喻双方都在重复无意义的行为。

(3)发源自北海道石狩山地的石狩岳北麓,注入日本海石狩湾的河川,以千折百转的形态闻名于世。

(4)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以性解释人类的潜意识而闻名。著有《梦的解析》、《歇斯底里的研究》等书。乱步嗜读弗洛伊德,后来甚至在昭和八年加入由大槻宪二主持的精神分析研究会。

(5)海拉格斯的身份不明。

(6)厄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1879—1958),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熏陶,于一九一三年创立英国精神分析学会。

(7)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落下的高度等于二分之一的重力加速度乘以落下时间的平方,是为自由落体定律。





※火绳枪※


本篇是作者在学生时代的试写处女作,并未发表。当时,作者先将故事概要写在日记本的空白处,之后才委请友人誊稿。由于只是故事概要,在架构与文笔上都未臻成熟,趣味稍乏,无奈作者已无心力根据概要重新改写了。

作者曾在原作的前文部分,以大量笔墨描写了主角——业余侦探橘梧朗的为人,但因内容不够生动有趣,故本文收录时直接将这部分删除了。

橘是高等学校的学生,醉心推理小说与犯罪学,旁人甚至称其为福尔摩斯,算是位怪胎。而“我”这个人物是橘的同学,在故事里扮演了华生的角色。

平凡社版《江户川乱步全集》第十一卷(昭和七年四月)

某年寒假,我收到友人林一郎的邀请函。信中大意是说,他偕弟弟二郎一周前来到此地,狩猎度假,但是只有两个人的出游逐渐失去新鲜感了,希望我有空的话能前往一游。信封是饭店提供的,上面印着A山麓S饭店。

当时,我正无所事事,正愁不知如何打发漫长寒假,以至于收到邀请函时非常高兴,欣然决定应朋友之邀直接前往饭店。林与平日感情不佳的义弟(1)居然会一同出游,这件事实在令我纳闷,不过我没多想便拉着橘一起出门了。

这是个十二月小阳春的温暖冬日。前一天的阴雨已完全不见踪迹,我和橘也没什么行李可收拾,虽说是旅行但其实极为随便,两手空空就上了火车了。这天,橘——这好像是他个人的习惯——竟然在制服外罩上一件长披风,看起来实在很不搭,他独自坐在车厢角落,琅琅地吟诵着爱伦坡的《大鸟》(2)。他把披风外套的一只袖子卷到手肘关节处,曲起的手肘倚着窗框,茫然地望着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一边吟诵诡谲怪鸟诗篇一边看风景,在我看来竟有种意外的神秘吸引力。

三个小时过后,火车抵达了A山麓的车站。由于我没事先通知,当然不会有任何人来接站,我们索性坐上车站前的黄包车前往饭店。抵达饭店后,在饭店门口迎接我们的门童回答说:

“找林先生吗,他弟弟出门去了,哥哥正在后面的偏屋睡觉。”

“睡午觉吗?”

“是的,每到下午林先生都会休息一会儿,我这就带两位到偏屋吧!”

他所谓的偏屋是与主屋隔着约十间距离的庭院,属于独门独栋的小洋房,不过和主屋之间有一条笔直的长廊相连。

把我们带到屋前的门童说:“林先生只要一休息,便会把门锁上。”说完轻敲紧闭的门扉。但林似乎睡得很熟,室内完全没有传出任何回应。门童再次略微用力地敲门,却还是无法将林从睡梦中叫醒。

“喂,林,快起来!” 这次换我大声喊他。我以为这下子就算睡得再沉也该醒了,然而,里面还是毫无动静。橘也跟着一起用力地边敲门边喊,只是林完全没有醒来的迹象。我忽然有种不安的预感,脑中瞬时浮现出一幅极为不祥的画面。

“喂,好像有点儿不大对劲儿,能不能想想办法?”我对橘这么说,橘似乎也跟我有着同样的想法,转身对门童说:

“你确定林在屋里睡觉吗?”

“对,那当然——因为门是从里面锁上的。”

“没有其他的备用钥匙吗?”

“有的,要我去拿吗?”

“敲这么大声还没醒来,显然不太寻常。总之,先拿备用钥匙开门看看里面的情况吧!”

说完门童旋即返回主屋拿来备用钥匙。

门一开,橘一马当先地冲了进去,跑到位于门口正对面墙边的床铺前,却一下子愣在原地并“啊”地低低叫了一声。

床上,仅穿一件内衣的林一郎被子弹贯穿左胸,已经不省人事。猩红的血液从内衣流出染红了白床单,屋内弥漫着潮湿的血腥味。林突如其来的死亡,打击得我当下无力思考,只能心神恍惚地看着橘。

橘凝视着面前这具遭莫名横祸而亡的尸体半晌,接着,他吩咐被这血腥的意外事件吓得骤然变色、不敢吭声、哆嗦畏缩的门童,无论如何先报警 再说,随后离开床边,这才开始仔细观察起整个房间来。

前面也提过,这间偏屋是独栋洋房,东边与北边是墙壁,墙角放着床铺,同时并排放着西式衣柜。床铺正对面,也就是西侧靠北处是这房间唯一 的入口,外面借由长廊与主屋相通。南边墙上有两扇窗,靠西侧的窗下有张大桌,桌上放着书挡以及几本原文书。书挡旁边,放在架子上的,大概是花器吧,外形很特别,以玻璃制成的浑圆球体,里面装满水。花器前随意扔着把旧式猎枪。除此之外还有钢笔、墨水以及一封信,这些就是桌上的所有物品。桌前与桌旁整齐放着两把常见的椅子。

两扇窗都是玻璃窗,但正对桌子的那扇窗户半敞着,刺眼的阳光透过窗口洒满整个桌面。

橘环视室内观察了一会儿,而后他走近桌前半开的窗子,从窗口伸头眺望窗外,缩回脖子后,注视着桌上的猎枪,目光掠过信封,再翻了翻自己的披风口袋,取出挂在怀表链子上的吸铁石,用完那块吸铁石后,再次将头伸出窗外远眺天空,又回头定睛打量桌上,或者转身凝视房间角落的床铺,这样来来回回不知重复了几次。这时,从主屋那头沿着走廊传来仓皇的脚步声,顿时,他紧张了起来,也不知橘在想什么,迅速地从口袋中取出铅笔,匆匆在桌上标示出猎枪与玻璃瓶的位置。对那扇半开的窗子,同样做了记号。

与此同时,接获门童急报而赶来的警方,一行人大步闯进案发房间,其中包括穿着制服的警部和巡查,西装革履的刑警和法医,随警方一同来的,还有饭店老板与一开始带我们来这间屋子的门童,他一脸惨白地默默站在一旁。

法医和刑警一进屋便径直走向床铺,东摸西摸地展开调查,刑警从尸体的胸前拉出带链子的怀表,咕哝了一声:“应该是在一点半遇害的。”

中弹的怀表指针停在一点半。在刑警检查尸体期间,警部招来门童询问:“你说被害者在餐厅吃完午餐后就回房间了是吧?呃,你完全没有听见类似枪弹发射的声音吗?”

“您这么一问我才想起,中午过后,好像的确听到什么巨响,不过后山一直都有枪声,我也就没特别留意。”

“这把枪——好像是火绳枪(3),这是怎么回事,是被害者的吗?”

说着,警部拿起桌上的火绳枪,鼻子凑近枪口,不假思索地低语:“嗯,还有硝烟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