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决定,三纵队第一期整训抽调几个精干的团,作为冀中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据此,冀中军区决定,三纵队的第十六团、十七团、二十团和津南自卫军移往晋察冀边区的冀西地区整训,并提出了“按照八路军的样子建设三纵队”的口号。经过几期整训,冀中军区建成了十四个主力团,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冀中平原上。
第三是扩大八路军。适应冀中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需要,贺龙、关向应将冀中军区的独立第四支队、独立第五支队、独立第六支队和津南自卫军逐步同一二0师的部队合编了。第一次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会议后,贺龙。关向应首先将一二0师七一五团与高士一领导的独立第四支队合编为一二0师独立一旅;贺炳炎、余秋里领导的一二0师独立三支队与江东升领导的独立第六支队合编成一二0师独立第三支队。
第四是加强冀中区的地方工作,搞好战场建设。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会议后,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各地,发动群众,做好基层党和政权的组织工作,加强各地地方武装,帮助群众坚壁清野,精简各级党政机关,以适应长期坚持游击战争。
这些工作的逐步完成,为贺龙指挥一二0师和冀中军区部队,在千里沃野上打击日本侵略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不久,日军第二十七师团、一0一师团兵分七路对冀中发动大规模围攻,目的在于寻找一二0师进行决战,消灭八路军主力。日军专门派出战斗力很强的第二十七师团宫崎联队紧紧盯住一二0师指挥机构。
敌人来势汹汹,怎么对待?在讨论时,有人主张集中兵力,打敌一路,瓦解其围攻。贺龙不同意,他说:“目前只有肃宁、任邱、文安三个县在我们手中。敌人声势这么大,我估计,这几个县城都会丢失。敌人大批涌来,在冀中任何地区,数十里内都会有敌人据点,你想集中兵力也不可能,而且,敌人正要找你的主力决战,你一集中,就上了他的当。他可以充分发挥机动快速的特点来合围你,所以,我主张,主力分散,避实就虚,各部队分区域跟日本鬼子盘旋式地打圈子,让他跟着我们转,以疲惫敌人,伺机打击其中的最弱者,在艰苦转战中争取主动。”
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八路军在冀中广阔的平原上,利用稠密的村落,同日军兜起圈子来。
这种靠两条腿的战术是十分艰辛的。有时,八路军刚刚同日军的小部队打了一仗,马上就会落入日军大部队的包围之中,得想法立刻跳出去。宫崎联队有四次找到了一二0师司令部,并迅速组织合围,可是靠着准确的侦察,熟悉的地形,群众的拥护,游击队的配合,每次都能以神速的行动,从合围的空隙中跳出包围圈,迅速转移地去,使宫崎联队次次落空,白辛苦一场。吕正操后来回忆这一时期的情况说:“不管战斗多么激烈,环境多么危险,贺龙同志总是沉着、坚定、自信,仿佛在他面前,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在冀中,常常在敌人打到高我们驻地十里左右,枪炮声清晰可闻的时候,贺老总还在兴致勃勃地看球,不然,就是叼着烟斗,悠然自得地和同志们聊天。记得有两次,恰好我们出村子东头,敌人从西口进来,就象换防一样。在我们主动出击或打击的时候,他也同样从容、镇静,往往在部署结束后,他还得去干点什么,然后,亲临前线指挥,而且坚持到底。”
这就是贺龙的风格。你不觉得这位元帅真是雄兵百万,决胜千里吗?
就这样,贺龙指挥一二0师和冀中军区部队拖着日本的精锐师团在平原上兜了四十来天的圈子。日军天天东奔西跑,疲于奔命,却象一只没头的苍蝇,一舍儿东,一会儿西,总是弄不清八路军主力在什么地方,更不用说指挥机关了。虽然占了几座县城,却损失了六、七百八。不得已,放弃了这次围攻。
这次围攻被粉碎后,贺龙便想打一打运动战了。
经过三个来月的作战,他对日军在平原上作战的规律已经摸得较为清楚了;对冀中各分区的地形也已了如指掌,最重要的,三个月来,冀中人民抗战热情已经空前高涨,基层组织、群众武装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战场条件基本具备了;冀中军区部队在实战中进步很快,过去那种不敢与日寇面对面作战的情况没有了,战斗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二0师的部队积累了平原作战的经验,部队也在战斗中扩大了。从冀中区八路军的总体力量来看,是可以抓住时机,组织大一点的战斗了。
贺龙在注视着日军的动向,寻找战机。
说来也巧,这一天,贺龙正在大朱村的司令部里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讨论怎样对新编成的独一旅、独二旅进行整训,接到紧急报告说,刚从沧州调到河间的第二十七师团第三联队第二大队八百多人,携带山炮两门,机枪四挺,掷弹筒四具,还有几十辆装满弹药的大车,下午由河间出动,向北运动,具体目标不详。这个联队是新从华中战场调来的所谓“功勋联队”,大队长叫吉田,很有战斗力。
参谋长周士第分析,吉田可能要在任邱、吕公堡等据点日军配合下,对河间以北,也就是我们这一带进行游击性扫荡,寻找八路军主力,也许他们嗅出点什么了。
贺龙认为,这个分析有道理。他说:“不过,看来鬼子还是耳目不明,是个瞎子行动呀!这一带我们集中了七个团的兵力,他一个大队,还不是孤军深入吗?我说他是瞎子行动。我OJ要准备他来。来了,就集中兵力吃掉他。我有七个团,八百来人,我吃得下!”
他下决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这方圆一百四十余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打一次歼灭战。
20日拂晓,吉田大队越过古洋河,向齐会村发动了进攻。
齐会,是一个有四百多人的大村落。村里有一条南北大街,两旁房屋密集。街东是一片比较坚固的砖瓦房,村南头有一座小石桥,桥下一片大水坑,地势低洼,附近村里的水都往此汇集。齐会因此而得名。村东地形平坦,其他三面皆布满坟地、灌木丛和楞坎,地形较为复杂。
驻齐会的是七一六团三营,营长王祥发是个很能打仗的老红军。吉田将他包围在村内,他便依照贺龙在旅以上干部会上的预先安排,利用村缘砖房造成有利的固守条件。在群众支援下,将村边各家房屋打通,使村沿所有房屋贯通起来,构成一座便于防守、能够联络、运动的堡垒,与敌人展开激战,坚守齐会村,吸引吉田的全部兵力。
打这一仗,贺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一部扼守要点,吸引敌人,再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实行反包围,使八路军在总的内线防御中,实行局部的外线进攻。
日军没有遇到过这样强硬的中国军队,一个上午,没有任何进展。吉田下令放火烧毁村沿房屋,发射毒气弹。他非要攻下齐会村不可。
齐会,火光冲天。枪炮声震耳欲聋。
贺龙担心吉田攻不下齐会,要迅速撤走,那样,他的整个计划便会落空。他带领几个参谋人员来到前沿阵地,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况。看到齐会村大火熊熊,日军愈攻愈猛。王祥发的三营完全吸引住了古田大队,他放心了。突然,凡发炮弹打来,在附近爆炸。这是几颗毒瓦斯弹。顿时,贺龙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呼吸困难,泪流满面,全身乏力。参谋人员也中了毒。医生、护土急忙赶来抢救。所谓抢救,只不过给每人带上一只用尿醮泡过的口罩。他们看见贺龙无力地坐在一块石头上,马上抬来了担架,要把师长抬到急救所去。
贺龙摆了摆手,拿过一只口罩带了起来,慢慢地说:“莫慌嘛,我没得事,不用管我。”
他站起来,又去观察敌情。医务人员知道贺龙的脾气,这时,你用九条牛也拉不动他的,只得作罢。
贺龙观察了一会,觉得很快天就要黑了,他可以走第一步棋了:包围吉田大队。他命令七一六团一、二营,天黑以后与村内的三营相配合,对吉田实施夹击。贺龙也预计到,吉田大队战斗力很强,也很狡猾,只要他一发现被包围,可能马上突围溜走,于是,他立即调动独一、独二旅的四个团,迅速进入预定地域,在更大一点的范围内部署一张网。他说:“这叫做大包围套小包围。”
晚8时,黄新廷团长下令对正在进攻齐会的吉田大队发动攻击。吉田两面受敌,马上抢占部分房屋和村沿工事,顽强抗击。吉田知道这次凶多吉少,拚命攻击齐会村。战斗十分激烈,王祥发营长的腿被打断,抬下战场后,由白求恩大夫为他动了切除手术。
这个白求恩,就是毛泽东称赞的那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医生。贺龙和白求恩是一年前,即1938年相识的。那时,白求恩从延安去晋察冀边区,路过岚县,贺龙尽地主之谊,留他在岚县住了一星期,对一二0师野战医院进行指导。今年2月,他带了一个十八人的医疗队随关向应来到冀中。贺龙帮他为医疗队作了安排:一半去冀中军区,一半随一二0师。贺龙还派了师卫生部长随其左右,处理一切事务。齐会战斗打响后,白求恩找贺龙要求任务。
贺龙说:“白大夫,你和医疗队就随我行动。”
白求恩不同意,他说:“我们是医疗队,师长,得往前去。”
贺龙问道:“白大夫,这为什么?”
“战士们需要我们和他们在一起。”白求恩严肃地回答。
贺龙听了十分佩服,就在离齐会不远的小店附近一座小庙里为他开设了一个战场包扎所。白求恩在此为负伤的许多八路军干部、战士做过大量手术。
战斗打响后的第二天拂晓,吉田大队坚持不住,向南逃跑,遭到七一五团的打击,不得已,吉田下令向东进入一个叫找子营的村庄。
“机会来了,老周,下令第二次包围。”贺龙对周士第说。
他在走第二步棋了。
于是,七一五团、三团从三面包围了找子营。经过突击,占领了找子营大部分房屋。吉田没办法,向南留路村发动进攻,图夺路而逃。日军一连对南留路发动了九次冲击。防守在这里大独一旅三团坚守村落,顽强阻击。战斗呈白热化,三团伤亡很大。政委朱吉昆三次负伤不下火线,最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吉田无奈,退到了南留路与找子营之间的一个坟地里。
看到这一情景,贺龙高兴了。平原作战,抢占村落作为依托,至关重要,失去了这个依托,在平原上,,他的全部人马就暴露在外了。吉田现在困守坟地,失去村落的依托,这就造成了全歼他的条件。贺龙知道最后胜利的时机来到了。但是,他考虑到平原地势开阔,吉田一退人坟地,便挖壕筑沟,准备坚守。他们武器精良,白天攻击,易受伤亡,必须扬我之长,避我之短。同时,他还要看一看从吕公堡前来增援的日军,一团能否将其击退。因此,他下令:“白天围困,夜晚总攻。”他认为,吉田大队经过两次包围打击,伤亡惨重,士兵饥渴交加,疲劳万分,已处于草木皆兵的境地,一发起总攻,是可全歼。
然而,天下事往往难从人愿,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