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风崇服侍了孙向景躺下休息,自己却是睡不着,来到了帐篷外面,坐在草地之上,遥望着漫天繁星,思绪一时飘远。
  不多时,陈风崇便听见身后脚步声响,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孙向景走了过来。孙向景这会儿稍稍酒醒了些,也是得利于鲜美肥嫩的小羔羊肉,化解了腹中的酒气,这下倒也无碍。
  孙向景几步走到陈风崇身边,也不说话,只跟他一起眺望星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久之后,陈风崇开口说道:“向景,你看,他们就是我的族人。”
  孙向景倒也不吃惊,依旧看着夜空,轻声说到:“嗯,我知道。”
  陈风崇原本还打算看看孙向景一脸惊讶的模样,却不想他这般淡定,丝毫不被自己可能有蒙古人血统的消息吓倒,当即一愣,说:“你知道么?”
  孙向景嘿嘿一笑,说道:“师兄,我又不瞎。你与这些牧民眉眼骨骼间都有相似之处,我心里也就知道七八分了。”
  陈风崇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也是一笑。他鼻梁高挺,眼窝深邃,确实与寻常中原人有些不同,却也不是十分明显。此番出行之前,他曾悄悄去见了师父长生老人,支支吾吾问起了自己的家人情况。长生老人当年与陈同光也不过是萍水相逢,并未深交,只是有感于他的忠诚慈悲,出手相救,倒也对他不是十分熟悉。不过既然陈风崇问起,老人也就仔细回忆,想起那陈同光的妻子也是大眼睛高鼻梁,颇有异域风情,不似中原人士,便也与他说了。
  陈风崇只觉得震惊,随即倒也就释然。想陈同光少年入伍,在行伍间征战立功,后来更是驻守西宁,娶个当地女子倒也不甚奇怪。大宋礼教森严,男女往来颇有些规矩,只是西宁一带地处边疆,驻军将士倒也真不好娶到老婆,多于当地姑娘结合,也是正常。只是毕竟礼教之下,女子地位极低,长生老人后来虽然仔细调查了陈同光的事情,但也不曾找到有关他妻子的只言片语,只能靠着相貌推断,倒也八九不离十。
  陈风崇倒是一早就觉得自己不太像寻常汉人,虽然也是个英俊挺拔的,五官之间多少还是有些奇特。不过彼时宋辽之间还算友好,不比百余年后那般极端对立,他自己也不觉得什么,只是有些担心旁人的想法和眼光。
  孙向景见陈风崇不说话,便转头看着他,小声问道:“师兄,你不高兴么?是不是在害怕自己的身世?”
  陈风崇哈哈一笑,说道:“这有什么好怕的。盘古开天以来,大家都是娲皇氏的造物,同出一源,本就不必分得太清楚;更何况自夏以来三千年,中原人口多有流动,人人都是血脉驳杂,又有谁敢说自己是纯粹的汉人?如今多了这一支族人,我高兴还来不及,却是没什么好怕的。”
  孙向景也是一笑,却是担心陈风崇对自己的身份无法认同,如今见他这样,倒也放心,便说道:“师兄说得好。我虽不知道自己身世,却也是由师父师娘养大,又得了吐蕃大师的救治,受了侗人苗人的传授,娶了大理白蛮为妻,也算是出身斑驳呢。”
  陈风崇望向远方,轻声说到:“你这般想,我便安心多了。若是当年没有那等事情,我如今大概也同他们一样,吃着羔羊,喝着奶酒,逐草而居,倒也是自由。”
  孙向景说道:“师兄可别忘了,那陈老将军可是朝中大将,说不定师兄如今是在京中为官,与他同僚。只是一想你两人同朝为官,我总觉得有些怪怪的,也不知是为何。”
  陈风崇一愣,却是因着他始终抵触陈同光是自己父亲的事实,总不愿意回忆,下意识便将他忽略。如今听孙向景这样一说,倒也真有这等可能,自己仗着父亲有军功在身,考个功名倒也不难。只是陈风崇实在无法想象自己为官的样子,沉思许久才嘿嘿一笑,说道:“我若是为官,只怕没几天就被皇帝砍了脑袋吧。”
  孙向景摇摇头,说到:“我倒觉得,师兄要是做官,应该是一个大大的好官吧!师娘说朝中的包拯是个大清官,可惜去年我进京的时候,他刚好去端州作了知府,无缘一见。师兄若是致仕,只怕也与他差不多吧?”
  陈风崇说道:“这等人物,师兄却是比不上的。况且我闲散惯了,也没有入朝的念头,只求过得自在日子,每日里有肉吃,有酒喝,有女人睡,也就知足了。”
  孙向景脸一红,说道:“师兄说得这般露骨,也不怕挨了师姐的打?”
  陈风崇这下算是抓到了话头,顿时变得一脸猥琐,嘿嘿笑道:“打我?师姐她哪舍得打我!嘿嘿……你也不问问她,平日里是谁……”
  孙向景更是一头黑线,也是尴尬非常。他倒是爱听陈风崇讲荤段子,只是事关自己师姐,始终觉得尴尬,也不敢细听两人房中之事,生怕事后被师姐灭口,连忙打断道:“此间事毕,师兄能否陪我四处走走,看看这大宋的各地人情?”
  陈风崇正意淫得难以自持,突然听见这话,一时觉得奇怪,问道:“你怎地又起了这等心思?况且就算是要出去,也有方旭陪你,我这还要陪你师姐呢!”
  孙向景一叹气,说道:“他却不如师兄这般,总是不许我这,不许我那,出行总不能尽兴……唉……如今师兄去了福州,也不知事情办得如何……”
  陈风崇搂过孙向景,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无妨。此番南少林之事,原本就只是小人暗中挑拨,出不了什么大事。更何况还有太和真人一行也要前往,想来方旭那边也能应付。算着日子,他也该到福州了,或许过上几日,他还要来这边找你呢。”
  孙向景哼了一声,愤愤道:“他都不带我同行,怎会来找我。”
  陈风崇说道:“你却不知他多挂牵你。只怕就是现在,他也在想你难眠呢……师娘啊师娘……”
  孙向景心中一暖,又是一愣,道:“这又与师娘有何关系?”
  陈风崇只是哈哈,拉起孙向景回了帐篷休息,不再提起此事。


第二十章  寺中品香茗
  第二天一早,孙向景艰难起床,却是怎么也不愿意离开被窝,眼皮子沉得灌了铅水一般。
  昨日他喝醉了酒,又跟陈风崇说了许久的话,勾起了心思,想念徐方旭,辗转反侧,半夜难眠。陈风崇见他这般样子,自己也睡不着,便与他小声说起先前见的一个牧民姑娘,不住夸赞那姑娘纤瘦结实,匀称美貌,加之胸挺腿直,令人遐想。陈风崇自己越说越兴奋,孙向景也被他勾得浑身火热,更是睡不着觉,直到天快亮时才迷迷糊糊睡着了,又是怪梦纷纷,故而一早十分疲惫。
  不过累归累,两人始终还有要事在身,也经不住耽搁。牧民们又好生招待了两人一顿,直到中午才放了两人前行。临行之前,陈风崇花几倍的银两跟牧民买了一匹高头大马,作为代步只用,多余银钱也就算是感谢众人昨夜招待留宿的恩情。
  牧民们也不假客气,看陈风崇的样子也知道他是富足的,便大大方方收下的银钱,又是感谢,专门寻了一匹良驹,直说这马稍微有了些岁数,身上又有野马的血统,比之一般的骏马都要好上许多,又十分认路。两人在这西北草原之上人生地不熟,有这匹宝马良驹相助定能方便不少。
  陈风崇又是感谢,更收了些牧民送的肉干之类,这才领着孙向景,两人同乘一匹,一路朝着北边的兰州城去了。
  一路上,孙向景不住抱怨,嫌弃陈风崇小气,却是舍不得单独买一匹马给他。陈风崇哭笑不得,直说两人此番只要到了兰州,自然有法子弄到官府驿站的驿马,无谓多买一匹。更何况回程之时,这马又带不走,多花费银两也是无益。
  孙向景还是不满,一路嘀咕,只闹得陈风崇恨不得就地转头,回去再买一匹马给他,只求堵住他的嘴。不过好在孙向景还是知道分寸,嘴上说说,倒是也不想多要,直念着自己在明州还有匹小马,想着寻个由头打发了山庄里那匹,将自己的小马接回来饲养,也是快哉。
  他可不知道,山庄里原来那匹马,已经被徐方旭几日前便打发了。
  徐方旭先前在路上被刁民讹诈,舍了胯下骏马。好在经此一事,倒是助他堪破了些许心障,整个人一时清醒精神了许多,不几日就赶到了九莲山下。
  在山下投宿破庙之时,徐方旭又偶然拯救了一群中了蛊毒的乞丐,听他们说了最近福州城里的事情,约定休息一晚之后,众人一同赶赴九莲山南少林寺,说明缘由,探寻事情因果。
  乞丐们身中蛊毒,纵是有徐方旭这等高超医术救治,苦于缺乏对症良药,一时也只能暂缓病情,难以祛除隐患。不过寻常蛊毒的优势在于无影无形,难以分辨对付,倒是不十分凶戾,一时半会儿也要不了乞丐们的性命。徐方旭用药物压住了蛊毒,众人倒也一时无虞,只待进了南少林之后,再求高僧解救就是。
  第二日一早,徐方旭便于一众乞丐一起,动身前往了南少林寺。
  这些乞丐中颇有些本地人,沿途道路十分熟悉,倒不担心走错,还知道不少捷径小路,省了许多功夫。中午刚过,众人便来到了南少林寺山门之前。
  前朝贞观年间,嵩山北少林僧人南下传法,来到了这九莲山下,入住了当时还叫作“林泉院”的南少林,传法习武,日渐壮大。后来林泉院也更名作少林寺,与北少林并称佛家两大圣地,武学上更有“南拳北腿”的名头,也是一方的武林魁首。
  因着与北少林同出一源,南少林也有着一应的经典和武道传承,七十二绝技之类的武功都是不缺,更有许多世间孤本的经文典藏,底蕴不输嵩山少林分毫。加上两边时常往来,交流佛法武功,一应的沟通不少,关系也是十分热络。
  一行人站在山门之前,看着高耸的牌坊,望向远处的青瓦红墙,听着悠悠扬扬传来的钟磬诵经之声,隐约闻到数百年香火与周围密林糅合的味道,心中都是一阵宁静,无论是否信佛,都是诚心一礼,纵是平日里嘻嘻哈哈的乞丐们,也是神情严肃,不敢造次。
  因着众人先前已有商量,三月初三在南少林相聚。今日已是初二,倒也一早有了小沙弥在南少林寺山门迎接。徐方旭上前表明了身份,又说明了一路之上遇到丐帮弟子的事情,请小沙弥进寺禀报。那小沙弥原本看着徐方旭一派翩翩公子模样,心里还觉得有些欢喜,却不料一时看见他身后的那群肮脏乞丐,一时也是有些郁闷。还好南少林作为佛教圣地,对弟子们的教导都还算到位。这小沙弥也只是还未能堪破皮相,对乞丐们倒是没有什么太冒犯的想法,转身便小跑着进去通禀去了。
  一众乞丐们都是跟人打交道吃饭的,什么白眼没见过,都是发现了小沙弥脸上神情的变化,倒也不以为忤,反而觉得这小子能稳住情绪,也算是不错,心里倒还有些欣赏。
  徐方旭看着这南少林寺,一时百感交集。他前年年末曾亲自登上过吐蕃苯教圣山,有缘进入辛饶弥沃神宮,得见一群苯教大德上师,不禁将这南少林和辛饶弥沃神宮在心里做了一个对比,只觉得两方各有千秋,都是传世百千年的圣地。
  只是当时徐方旭上辛饶弥沃神宮之时,在半山腰与苯教桑格上师一较身手,更对仁钦桑布上师能在数里之外感知传音的手段倍感钦佩,也不知这南少林的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