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月二十三这日,周二发和儿子将蓝怡家的租子交来,稻子四百斤,黄豆二百斤共计六百斤,加上早先运来的稻草三车和铡好的黄豆秧今年的租子算是交清了,蓝依家地下室里存放的粮食又增加了好几袋。因为地下室没有老鼠,多存放些时日也不会有问题,蓝怡习惯性的囤积粮食,这样也能应对一些未知的危险。
  九月最后一天飘起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三日,一层秋雨一层凉,蓝怡和两个孩子的衣衫也是一层层的加厚,除了新做的棉衣,蓝怡还用野兔皮给宇儿和宝宝做小皮帽和手套,硝过的兔皮柔软密实,土黄色虽不好看,却暖和,防风。
  两个孩子下雨天便坐在炕上玩弹弓和石子,或是跟着蓝怡到温室里玩。因为还没有到上冻的时候,蓝怡只在北墙的土炕里烧着木柴,温度还算舒适,这里成了宇儿和宝宝两个最喜欢的地方。
  前几日六子过来给蓝怡带回春兰和春草给两个孩子做的棉鞋、外衫和裤子。棉鞋也是千层底,衣服是用厚实的青蓝色棉布做的,衬里是白色细绸,薄薄地夹了一层棉花,外衫的对襟和袖口和裤子的裤脚都绣了花边,漂亮又不扎眼,农家孩子也能穿着出门,蓝怡对二人的用心很是感激。
  对此自己做的只能算是棉袄的臃肿衣服,她甚是惭愧,决定去找陈氏学做衣服,绣花也要学!
  这场秋雨后,天气越发冷了。这段时日,王林远开始跟着跟着王掌柜父子忙活着寻找合适的地点开油坊和安排人员的事情,频繁出入县城。林远舍不得坐牛车,再说这去往县城的牛车也只在县城集市之日才有,所以多数时候他都是步行来回,蓝怡便让他骑着毛驴,这样能节约不少时间和体力。
  小毛驴这半年过得十分滋润,草料丰富还干活不多,隔三差五的蓝怡还给它给刷毛。所以这小毛驴蹿高了不少,背部到了蓝怡的下巴。其实,蓝怡觉得自己也长高了一节的,只是没驴子长得快罢了。
  从王林远那里,蓝怡也了解了大周油坊的一些基本榨油发方法。油坊榨油时先将油菜籽晒干炒熟,再装进竖着的粗管内,粗管是用木头或青铜制成,下边是带有凹槽的石头。榨油时用木头或石块在粗管上端压砸,把菜籽压碎出油。压砸菜籽的石头或木桩,车轮加杠杆原理推动,人力或水力,还有牲畜拉动的都有。
  这种传统的压榨方法蓝怡再现代也见到过,所以并不算陌生。至于牡丹脱壳的方法,王林远只说带有凹槽的石蘑应是能用的,夏顺请了工匠正在秘密研制。
  小雪节气后气温将至冰点以下,随着天气转冷,水开始结冰,大地也开始上冻了。蓝怡将温室的三面土炕都烧了起来,自己和孩子睡觉的土炕也填了柴烧着,吃饭的地点也由厨房搬到了炕桌上。
  习惯了暖气和空调的蓝怡比较怕冷,现在已穿上薄袄外面套上棉坎肩,两个孩子倒禁冻些,只穿着薄棉衣裤套了外衫裤子,小手摸着都比蓝怡的暖和很多。
  在屋内呆着时,蓝怡多是教导两个孩子背诗识字。现在教导两个孩子用的成语和诗词故事等,蓝怡选的都是历史发生转折之前的,在周朝典籍上能寻到,只是在讲解故事时她时常给两个孩子灌输一些更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去思考。
  当然,为了增加两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蓝怡选的诗词多是比较应景且朗朗上口的。例如现在虽是百草萧条,大青山的半山腰以上的松柏却是苍翠挺拔,让人看到便觉得有种隐隐的希望在,似乎春天也不远了。
  于是乎,蓝怡挑《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描写松柏坚忍不拔的五言律诗教宇儿和宝宝背诵: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宇儿记忆力很好,只教了三四遍就背了下来,高高兴兴地一遍遍背着。总算替代了那首不离口的《猪之歌》。宝宝凡是是跟着哥哥一起的,他虽然还是吐字不清,却也能跟着哥哥读出几个字。
  蓝怡教的上心,两个孩子也学得起劲,日子便在这般的忙碌和教学中,慢慢滑过。当蓝怡觉得如此甚好之时,两个孩子却渐渐不安于室了。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挖打正着
  冬日,万物俱寂,休养生息。蓝怡也在自己的小家里猫冬猫得十分快乐,或者说宅得十分快乐,但宇儿和宝宝更向往外出玩耍,毕竟再安静的孩子也需要同小伙伴们交流。
  大福和牛蛋来蓝依家玩耍,几个孩子便窝在种菜的温室里瞧稀罕,在冬天能看到这么多的绿色,呼吸到温暖潮湿的空气,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可是,几次下来便也没了意思,蓝怡也怕进出温室温差太大引起感冒,便不鼓励他们去温室玩耍。
  室外能玩的就是用弹弓打鸟和骑竹马,都是玩腻了的。蓝怡开始琢磨小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既要有趣,又要简单。
  对于体育运动,蓝怡可以说是个看客。她除了打拳、跑步、散步外,很少参加其他体育运动,但是这不妨碍她做个竞技类体育项目的观众,球类和赛车类运动是她比较喜欢看的,毕竟这些体育赛事比起无聊的八点档电视剧要有意思的多,所以一般的体育赛事她还是能够了解其规则的。考虑到趣味性、危险性和现实条件,蓝怡将这些体育运动进行筛选,选定打狗洞和蹴鞠两个。
  这些游戏她没有考虑让宝宝参加,现在宝宝还不到两周,迈着穿棉裤的小萝卜腿,看起来倒像个俄罗斯娃娃,蓝怡每日把他带在身边教他说话和玩耍,教导他思考问题,或是带他去和陈氏家的大妞妞一起玩,两个孩子一般大的年纪,有共同语言。
  打狗洞这个游戏蓝怡小时候玩过。宇儿、大福和牛蛋三个人在家里的院子中挖了,在家的地上挖了三个大点的高尔夫球洞,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用草绳捆成棒球大小的圆球。蓝怡又让三个孩子找来到他们腰部的细竹竿或木棍,每人选一个洞,然后规则就是护着自己的洞不让别人把球打进自己的洞里的同时,把球打进别人的洞算赢。
  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便会了,呼喊着玩得开心,宝宝见了自然也要参加,但他也只有添乱的份,蓝怡便让宇儿便带着球和木棍到晒麦场玩。几日之后,村里的孩子都玩起了打狗洞,后来村里闲暇的汉子们也开始打狗洞。
  经过现代足球文化的熏陶,蓝怡知道中国唐宋时期就是有蹴鞠这项运动的,但她来得毕竟是不同的时空,或者也是偏居一隅,蹴鞠还没有流传过来。
  当孩子们对打狗洞这个游戏开始感到不好玩、不新鲜之后,蓝怡制作的蹴鞠便派上了用场。这蹴鞠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唐朝制作蹴鞠的方法而制成。
  首先是到村里卖猪肉的周老抠家买来四个俗称尿泡的猪膀胱,猪膀胱她也是第一次见,肉乎乎的如拳头大小,骚腥难闻,周老抠杀猪后这膀胱都是直接扔的,现在蓝怡到摊子上来买他自然高兴,便大方的每个只收三文钱。买回来后,蓝怡忍者恶心将猪膀胱洗净去骚味,然后连接上管子吹起来,变成一个不算圆的气球。
  第二步便是制作蹴鞠的外皮。制作温室时剩下的白色油布,蓝怡用它裁剪制作成了家里的一些必备用品,比如干活时用的手套、围裙、套袖等之后,现在又有了新用途。蓝怡照着吹足气的猪膀胱大小,裁剪油布缝制成圆形的蹴鞠外皮,将猪膀胱装进去充气后捆扎结实再将外皮缝好,简单版的蹴鞠便制作完成了。除了充气的蹴鞠,蓝怡还制作了两个充满鸡毛的,虽然弹性没有充气的好,但是更结实耐用些。
  “虽然难看,但好歹也是充气足球啊!”蓝怡看着缝制的乱七八糟的足球,宇儿几个没记过漂亮的足球,自然没法比较美丑,只是对这新玩具十分感兴趣。
  蓝怡先给他们一个充鸡毛的,似乎是本能一般,四五个小孩子见了地上的蹴鞠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在地上踢,十分热闹。
  蓝怡算是个伪球迷,只世界杯时跟着大家看看球,也只知道基本规则。她将规则简化后交给宇儿他们。小孩子们分为两队,人数相等,一人守门,其他人在场上跑着踢球。踢球规则也不复杂,只两个:除那守门的,其他人不准用胳膊和手碰球,不准踢人;球被踢进对方球门就算得一分,得分多的一方赢。
  球门也是简便的,只有一个木头框架,是大福和宇儿找了大福的爹王林喜给他们做的,依据小孩子的身高,伸直手臂刚够不到的球门上的横梁,球门制作好后固定在二叔家的晒麦场上,几拨小家伙们踢得热火朝天。宝宝几个小的蓝怡也给了他们一个小一号的足球,让他和大妞妞几个一起在家里替球或玩老鹰捉小鸡,赵里正家的孙子赵小胖与宝宝同岁,现在也成了蓝依家的常客,几个孩子跑着踢球或玩闹,蓝怡就与几个年轻媳妇们在一起聊天做针线活,也算是各得其乐。
  蓝怡家到晒麦场还隔着几户人家,农家院子大,平日邻里的说话声都听不清。这几日,大人孩子打狗洞热闹时,都能听到传来呼喊大笑声。
  “大嫂,这蹴鞠和打狗洞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现在不光我家大福天天跑着去玩,就连大福他爹也跑踢呢。”陈氏穿着厚麻布的衣服坐在蓝怡家热乎乎的炕头,听着不时传来的呼喊笑闹声,好奇地问面前棉花包里的小大嫂。
  蓝怡怕冷,穿得比她们都要厚不少,看起来圆圆的,白嫩的小脸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晴从炕上四个孩子身上转开,笑着对陈氏说到:“我哪里有这个脑子,这些都是书上写的,我只是看过后试着弄了弄,没想到孩子们喜欢。”
  陈氏磕着南瓜子咂咂嘴,“大嫂,可不是只小娃子喜欢,就连我家林远都爱得不得了,不进城时就跑去跟二哥踢啥蹴鞠,回来就一身热汗啊。我也跟着去看过,这大冷天的一帮子男人都光着膀子在哪跟打架一样踢着个小球满地跑,大嫂你干嘛不多弄两个,这么多人抢一个也是老打架啊!”
  蓝怡忍不住翻翻白眼,这句话咋听着这么耳熟呢,似乎现代时也有不少人感慨过这个问题,一个一个球玩得多开心。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听我家那口子说这么一个球才好玩嘞!”赵小胖的娘,也就是赵里正家的大儿媳妇吴氏轻挖了刘氏一眼,一副懂行的表情。
  “就你知道!我去了两次也没见着你去看啊!”刘氏不服气地挑挑丹凤眼,有些委屈地望着自己的大嫂,“大嫂你再弄两个,咱们也在院子里踢踢呗?我看着他们玩这脚也满痒痒的呢。”
  蓝怡一愣,这女子足球队也要组建了?陈氏和吴氏都赶紧摆手:“你找那八婆二嫂踢去,咱们可不去,看看还成,弄这一身汗算咋回事!”
  “切!就知道你们不敢,若说这跑得快还得说是咱,咱小时候爬树满山跑,没人能撵得上。”刘氏也不是真想着踢蹴鞠,见她们都不敢接茬便满足地接着嗑瓜子。
  “弟妹,我公公昨日还夸奖你来着。你不知道,自从村里的男人们开始玩这蹴鞠和打狗洞,耍钱打架闹事的就没了,公公也不用在村里转悠着管事,乐呵不少呢。”吴氏想到公公赵为阳夸奖蓝怡的样子,忍不住有些嫉妒,她这个公公可是很少这般夸奖妇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