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基顿,瑞秋,马克·鲁法洛这些主演见到了原型人物之后,都满心钦佩的和对方寒暄个不停,而这些一心求真的记者们听说了他们想要将他们当年做过的事情搬到大银幕上,态度也很和蔼。
一场会面很愉快的进行着。而几名主演则在各自琢磨着自己该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这一次的会面之后,陈学谦便开始组织众人一同研读剧本,对于这部电影陈学谦要求众人展现一种教科书式的演技。
陈学谦对于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一部群像电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演,而且这件事情本身也不是为了展现记者,而是讲诉这件事情。
为此陈学谦要求一干演员的表演要做到一种平淡而又隽永。
对于陈学谦的这个要求,起初众人的感觉都很茫然,毕竟此时距离陈学谦前世这部电影拍摄时间相差了将近十年。
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演员的演技而言,可以是脱胎换骨的。
鉴于这个情况,陈学谦再次像之前的几部电影一样,通过自己的表演向众人展示了自己的表演会是什么样的。
等陈学谦的示范结束,现场的几个人都一脸呆滞的看着陈学谦,他们真得完全没有想到陈学谦的演技居然会如此出色。
而且最最可怕的是,即便是瑞秋·麦克亚当斯的戏份他都能唯妙唯俏的演绎出来,这已然脱离了演技的范畴,甚至可以说出了常人的认知。
然而陈学谦却真实的做到了。这让几名演员如何能够不为之惊诧。
办了一场简单的开机仪式,陈学谦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新电影拍摄。
在电影拍摄期间,陈学谦对剧组进行了全封闭式管理。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提前泄漏出去。
也为了防止众人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才便采取了高度保密的方式。
只是天不遂人愿,陈学谦一心期望影片能在一个不受影响的环境下拍摄完成。然而之前被他从董事会中扫地出门的那群人却将这个消息泄露给了媒体。
随即一如所料的,陈学谦的新电影顿时受到了外界的极大关注。而比起关注,更多的是压力!
就在消息走漏之后,几乎每一天陈学谦都会受到劝告的电话。比起这些,一些教会的狂热份子则表现的更加极端。
在陈学谦的剧组外,时不时会有教友前来示威。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大的压力,陈学谦依旧毫不动摇,当剧组的一些演员因为外界的环境而心有顾虑时,陈学谦第一次在媒体前接受采访。
采访陈学谦的电视台是2oo6年刚刚由哥伦比亚和华纳兄弟合并组成的电视台netbsp; 这家电视台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便在他们的一档访谈类节目中邀请了陈学谦。
“陈,我们知道你最近正在拍摄自己的新电影!”访谈的主持人是一名大约4o出头的白人男子。
鉴于陈学谦涉及的这件事情争议较大,这位主持人一反自己平日里的幽默形象。上来就异常严肃的直奔主题问道。
“是的,我最近是在拍一部新电影!”陈学谦坦然承认。
“那么陈,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你即将拍摄的这部电影是根据2oo2年波士顿环球报事件改编的,不知道这个消息准确么?”这名主持人丝毫不放松的继续追问。
对于这个问题,陈学谦脸上满是认真的点头道:“是这样的!”
听陈学谦真的承认了,主持人顿时精神一振,再次追问道:“那么,陈你怎么会想到要拍这个事件的呢?你应该也知道,这件事在当时就极具争议·······”
“不,我并不这么认为!”陈学谦直接打断了对方的话语。
“什么?”主持人忍不住为之一呆。
“关于环球报所做的一切并不存在争议,他们做得事情是一件极其正确的事情,我并不觉得这件事又什么争议的地方。”
对于陈学谦的这番话,对方一时为之哑然。
确实,当时环球报刊登出来的报道没有一条是凭空捏造的。说这件事有争议确实说不通。
只是这件事引了巨大的争论却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这种争论确实没办法放到明面上来讨论,因为那样做就等于将天主教的所作所为展露在世人面前。因为这名主持人一时颇有些不知该如何接话。
半晌这名主持人才想好该怎么把话题继续下去。
“刚刚是我口误了,我的意思是,这件事在当时反响很大,大家围绕着这件事曾经爆过一系列的激烈争辩。对于这样一件事,陈你为什么会有兴趣去改编呢?”
听闻主持人的话,陈学谦答道:“我将这件事搬上银幕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为了能引起大家对这件事后续的重视。”
“对不起,刚刚你是说后续?”主持人听到这里也忍不住打断了陈学谦开口问道。
“是的后续!难道我们不该关注那些涉案神父之后的下落么?他们是不是改邪归正,是不是诚心为自己做下的错事而感到抱歉。有没有忏悔,有没有再重蹈覆辙。甚至是教会之后还有没有再隐瞒此类事件了。这些后续难道我们不该关注么?”
“这······”主持人再次语塞。
他很想反驳陈学谦,他很想说,这样不就是在持续抹黑教会,针对教会么!
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说法并不合适,甚至很错误。
“我不明白,从什么时候,做正确的事情,坚持正义也成为一件有争议的事情了。难道那些无辜受害的孩子还比不上一个组织的颜面么?难道这些利用人们的虔诚而欺骗伤害他人的神职人员不是更加亵渎了神明么?而像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维护信仰纯粹的助推器么?”
主持人······
“或者说,教会的颜面比起神明的纯粹更加重要?那么我们所信仰的到底是什么?是那个无私博爱的主,还是那些口诵圣经却行着龌蹉之事的神职人员?”
听完陈学谦的这番话,这名主持人忍不住冷汗都流了下来。
陈学谦刚刚的这番话可不简单,刚刚他直接将上帝和教会割裂了开来,在眼下的这种背景下,他的这个说辞说不准真的会有不少人买账。
如果真的那样,那么梵蒂冈可就有大麻烦了。
然而这名主持人此时已经不敢再主动提起这个话题了。他实在有些害怕陈学谦再将话题岔到哪里他没法招架的地方。
只是采访自然不能到此就结束,他只能转开话题道:“陈,听说在你的故乡中国是很多人都没有信仰,这是真的么?”
对于主持人又一个颇具恶意的问题,陈学谦忍不住皱了下眉头,随即说道:“我并不认同你的这句话。在中国,确实有很多无神论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信仰,我认为无神论本身也是一种信仰。所谓的信仰自由,这应该也包括不信教的自由。”
对于陈学谦的话,这名主持人说道:“话虽如此,可在中国各种犯罪猖獗,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频,乃至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目前正处于一种道德滑坡当中,对此,你不觉得和中国人不信神,缺乏对未来的畏惧造成的么?”
听完这个主持人的话,陈学谦忍不住无语了一下。
“中国犯罪率比美国低的多得多好么?至于说因为不信神缺乏畏惧就犯罪,那我就想问问,那些猥亵男童的神父他们又是为什么犯罪?我觉得一个国家的犯罪率高低,不是取决于神,而是取决于法律普及程度。”
当陈学谦进行这场直播时,美国很多人都在看着这个节目。
对于陈学谦这个充满了神秘的少年,很多美国人都心怀好奇。为此,这个访谈节目一经公布本期嘉宾是陈学谦,就引来了不少人都围观。
且不谈那些陈学谦的粉丝,光光是那些对陈学谦心怀好奇的人就不知凡几。
当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向陈学谦提出一个又一个刁钻的问题时,很多观众都对这位主持人心生不满了。
只是当他们听完陈学谦的回答之后,他们才明白这个年轻人的思维有多么敏捷,见解又是多么独到。
其实对于很多美国人而言,他们当中很多人因为不信奉天主教而在生活中遭遇的诸多不公待遇远比中国人还要多。
因为在美国,太多事情和天主教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从出生到老死,美国人的整个一生,几乎很难彻底躲开宗教的影响。
而陈学谦那番无神论本身也是种信仰的说法,真正让很多人都信服了。
通过这一次的访谈,陈学谦算是正式向外界解释了自己拍摄这部电影的用意,同时也取得了不少认同他的人,开始站出来为他说话。
而这已然涉及到意识形态层面的交锋,只是谁都想不到的是,挑起这样一场交锋的关键人物居然是一个中国人。
并且这个访谈的影响并没有局限在美国,关于陈学谦的这期访谈出来之后,很多美国华人看到了,随即就将其转到了国内的网站。
刚刚经历了陈学谦一部动作片洗礼的国内民众,徒然看到陈学谦在美国电视节目中,毫不留情的驳斥了对方提出的种种无理问题,一时间无数网友瞬间就变成了他的粉丝。
对于中国人而言,能在国际上为国争光的就是民族英雄,像陈学谦这样完全就已经是中国骄傲了!试问对这样的一个人中国民众如何能够不喜欢?
一时间,这段视频被转百万次,而浏览次数更是过亿。看着陈学谦在美国佬面前侃侃而谈的样子,不知多少小女生被他迷的神魂颠倒的。
只是对于这一切,陈学谦却是一无所知,他此时已然再次回到剧组,开始继续电影拍摄。
整部电影的拍摄,陈学谦第一次采用大量的剪辑手法,利用蒙太奇效应,作出了很多镜头。整部电影的节奏始终不急不缓,没有特别的**,却也丝毫不显乏味。
事实证明,这个事件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即便是将这件事如实呈现在众人面前,都会让人忍不住看下去。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陈学谦总是将电影节奏尽量的保持在一种临界点上,使得电影即不显得激烈,又不会显得拖沓。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后,基顿几人对于陈学谦的观感又有了一番新的改变。
这个导演和他们之前接触过的导演有很大不同,他对于镜头有着一个自己的标准,他不会让演员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同一个场景,他的拍摄像是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
在他的身上,你似乎看不到其他导演那种精益求精的做派。尽管那种精益求精更多的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通过不断尝试,对比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另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就是陈学谦的演技,这位导演讲戏和其他导演有一个极大的不同,他几乎可以亲自完成任何一场戏,甚至基顿几人觉得,如果有对方来饰演自己的角色,可能会效果更好。这种感觉无疑让几名主演都倍感压力,因而他们的进步可谓是日新月异。
这一部聚焦的拍摄难度并不大,最主要的其实反而是后期剪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