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敬宗淡淡的道:“封帅稍安勿躁!”
封雷道:“这……这都火烧眉毛了,怎么可以不急!”
“急能解决问题吗?”高敬宗道:“慕容尘是青州刺史,他有守土之责,高平国(郡)隶属兖州,又不是他慕容尘的辖区。高平郡的得失,对慕容尘的仕途影响不大,胜则是对兖州刺史部雪中送炭,败则千古罪人,若是你在慕容尘的位置上,该如何选择?”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将功赎罪了!”封雷道:“坚守钜野,固守待援!”
高敬宗很是无语,封雷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不是政客。军人只计算成败,而政客则需要考虑得失。锦上添花人人都愿意,然而雪中送炭的人则是少数。慕容尘守钜野得远没有失大,所以他必定不会固守,成全兖州刺史。
崔逞对高敬宗的这番分析,非常震撼。高敬宗真是庶族出身吗?为何深得权谋之道?难道真为传闻,高敬宗是天授?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慌慌张张跑进大堂:“都督大事不好了!”
高敬宗道:“怎么回事?”
亲卫拿着急信道:“籍帅派人送信,说是东晋朝廷使节即将抵达,说是要前来宣旨!”
“宣旨?宣什么旨?高敬宗满脑子疑惑,慢慢拆开信。籍戡在信中说了三件事情,第一对于蔡镇的鬼蜮联军围攻谪仙谷的事情正式落下帷幕,以戏剧性的结局收尾。蔡氏乞活军军师刘询联合蔡氏将校,拿着蔡镇父子的人头,向北府军正式投降。其他中小乞活军皆向北府军投降。按照裁去老弱病残,第四中郎将府与第五中郎将府,各补充兵源,部队扩编至四万人马。
第二件事则是郑诗诗率领众将领家眷已经北上。
最后是朝廷前来宣读圣旨。籍戡使人贿赂前来宣旨的随从,从中透露了圣旨的细节,晋朝已经正式委任高敬宗为讨贼大都督,假节,都督并、冀、青、幽五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
高敬宗随手将手中的信交给封雷,封雷看后转给崔逞,然后再转给司马陈应,陈应看后又转给内卫指挥使徐敬宣。
高敬宗疑惑朝着崔逞问道:“叔祖,以你们这东晋朝廷是在搞什么鬼?”
崔逞沉吟道:“朝廷为都督背书,其目的无非有三,其一就是要分润都督北伐之功。自永和五年以来,朝廷举行大小八次北伐,其中失败七次,仅桓温在永和十二年胜利一次,无论朝野皆对朝廷接连失利所不败,前中军将军殷浩被贬为庶人正是为平息民愤。若朝廷承认都督之功,都督虽举首功,但朝廷却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其次者,不过是在玩驱狼吞虎之计,借都督之手与燕国消耗,无论胜败,对晋朝皆无影响。”
崔逞顿一顿,接着道:“其三嘛,不过是借都督制衡桓温!”
封雷吼道:“如此卑鄙无耻,都督岂会如他所愿?让他们诡计得逞?”
高敬宗摇摇头苦笑道:“本都督其实还真没有选择,本都督若是敢拒旨,等待本都督的绝对不是仕林间的名望,而北府军的灭顶之灾!”
陈应道:“郗昙在东,桓温在西南,他们皆早已枕戈达旦,一旦都督拒旨,他们便可兵分两路,将我们北府军拦腰截断!”
“陈司马所言不错!”高敬宗道:“我们的实力原本就弱于燕国,本来在东晋朝廷坐壁上观的情况下计算,此次与燕国对战,胜算不足三成。若是两线开战,不算是三线开战,咱们北府军必败无疑。”
“这如何是好!”封雷道:“雷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徒叹奈何?”高敬宗道:“无论是燕国也好,东晋也罢本都督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别看郑诗诗远比谢安早出从谪仙谷出发一天,然而最先抵达睢县的却不是郑诗诗一行,而是谢安等一行人。哪知道高敬宗还没有来到接官亭喘口气,却一名身高八尺,青衫宽袖的瘦张中年帅大叔一脸阴沉的道:“你就是高敬
此次东晋朝廷前来宣旨的规格非常高,以中书特进谢安为正使,秘书郎、散骑常侍王坦之为副使。高敬宗当然也没有端着架着,在城内等待谢安等使到来,而是率领北府军副帅封雷、崔逞、陈应、魏大福、徐敬宣等北府军高层出城十里在接官亭迎接。
宗?”
“大胆!”魏大福见来人对高敬宗如此无礼,顿时咆哮道:“谁他娘的裤裆烂了,把你给露出来了?”
“大福退下!”高敬宗看来人似笑非笑的望着自己,顿时有些懵逼的感觉。躬身施礼道:“区区不才,正是高敬宗!”
“高敬宗快把那侄子侄女交出来,否则我唯你是问!”
高敬宗闻听顿时大惊,他瞪大眼睛,脱口而出道:“你哪位?你侄子侄女又是哪位?
五月新的一月,新的战号已经响起。激情五月,老程和大家一起奋斗。上个月老程因工换工作的原因,耽误了几天更新,不过总算如此,更新仍然达到十八万三千余字。五月尽量争取吧。老程因为工作原因,不能保证每天更新多少,一个月尽量做到多更。五月五号之前,属于双倍月票活动期间,有月票的朋友,请及早投一下月票。老程虽然不渴望可以上榜,但是这个月票直接关系着作者积分,所以相当重要。拜谢。
(本章完)
第234章 美丽的误会
“陈郡谢安!”谢安淡淡说道,虽然谢安表现的非常有风度,却让高敬宗感觉到了强烈的压力。
不过,这一下高敬宗却完全懵了。谢安道:“夏侯莫要欺当我谢氏好欺?若不把我那侄子、侄女交出来……哼哼!”
谢安倒没有放出什么狠话,因为真正有实力的人不屑去用言语威胁他人,因为他们只会实际行动。
高敬宗急道:“安石公误会了,在下真的没有见过尊驾贵府的少郎君和女公子。”
谢安一直冷眼旁观高敬宗。
高敬宗见谢安依旧不信,就解释道:“高某虽出身草莽,但亦是有个言而有信,有担当之人。做了就是做了,高某会不否认。”
陈应悄悄扯了一下高敬宗的衣角,低声道:“都督,郑氏……”
高敬宗脸色突然一变,这才想起他与郑诗诗相遇相知,到最后郑诗诗成了高敬宗的枕边人。对于郑诗诗的来历,高敬宗都是听信了郑诗诗的一面之词。高敬宗的根本就没有让人查证过郑诗诗的真正来历,这个郑诗诗到底是不是真叫郑诗诗,恐怕只有郑诗诗自己才知道。然而郑诗诗却真带着一对儿女?
难道说郑诗诗不是陈氏之妇?而是陈郡谢氏之妇?高敬宗顿时疑惑起来。
谢安看到高敬宗的样子,就知道他想到了问题所在。谢安冷冷的道:“高都督,把人交出来吧,今天无论如何安要把家兄一对儿女带回去!”
高敬宗脸上的疑惑之色更浓,谢安虽然才高八斗,青史留名。号称“天下苍生望谢安”,然而此人却是一个情场浪子,风流成性。高敬宗在心暗想:“难道谢安看上了其嫂郑氏的容貌,郑氏不堪谢安骚扰,这才逃离谢氏家门?”若情况真如高敬宗想象的那样,高敬宗肯定不会把郑诗诗交给谢安了。
高敬宗想了想道:“安石公,这太强人所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由,若是他们自愿跟你回去,高某自然不会阻拦,若是他们不会跟随安石公回去,安石公只怕会失望的。”
“你……你,很好!”谢安温怒道:“高都督还请慎重,开罪我们陈郡谢氏的后果,比你想象得更严重。”
“是吗?”高敬宗道:“了不起一死而已,又奈我何?死吾不惧也,岂会惧你陈郡谢氏?如有意外,本都督的麾下将士已经拿下陈郡了……”
谢安看高敬宗如此强硬,面对自己这么一个名扬天下的名仕,居然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倒真有几分男儿气概。
眼看双方势同水火,北府军将士对谢安等晋朝廷众人不假于色,特别是两名身穿金色甲胄的将领双手已经握在刀柄处,大有一言不合,刀兵相向的架势。再看其他北府军将士,也都已经刀出鞘,弓弩上弦,简直就是一触既发。
王坦之也知道谢安之侄谢玄,侄女谢道韫留书离家出走的事情。所以他看着高敬宗的样子,更加奇怪,难道说高敬宗疯了不成?居然不惜得罪谢安?难道说高敬宗金屋藏娇?
似乎,真有可能。谢道韫是江左出了名的才女,才貌双全,而高敬宗也一表人才,谢道韫与高敬宗二人倒有一见倾心的可能。
看着高敬宗一脸不岔,谢安满脸温怒,王坦之赶紧上去打圆场道:“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何必剑拔弩张?”
高敬宗这才注意周围北府军将士已经把东晋朝廷使团全部包围起来了,几乎是要逼着他们缴械的架势。
高敬宗怒道:“放肆,退下!”
“是!”
随着高敬宗令下,北府军将士皆整齐的收刀还鞘,只听刷刷声响,万人进退如一。
王坦之震骇异常,这北府精兵怪不得能打败慕容垂,看来绝非侥幸。
然而王坦之却不知道,北府军其实就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高敬宗在短短时间内,只能训练全军将士走队伍,整齐划一。其他战术、战阵协同,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训练。更多的是,这些都是新兵,绝大多数部分都没有见过血。
谢安虽然表现不动声色,其实也暗暗吃惊。陈郡谢氏以诗书扬名,却是以武立家。作为东晋朝廷仅次桓氏,郗氏的第三大藩镇,谢氏子弟多精通兵略,而教授谢氏子弟兵法和学问的,正是谢安自己。
陈郡谢氏自谢尚、谢奕相继病世,而谢安的二哥谢据又早亡,事实上谢氏已经是谢安当家主了。作为门阀家主,考虑的问题绝对不是个人情感,而是对于家族是否有利。如果说高敬宗只是一个区区万余流民都督,谢氏根本不会考虑与高敬宗联姻的可能,别说谢氏,就连桓温连一个庶女都不舍得嫁给高敬宗为妻。然而此时却不一样,高敬宗已经坐拥三郡之地,拥有部众百万,更关键的是朝廷为其背书,封其为夏邑县侯。
高敬宗的身份配得上谢道韫,至于谢道韫与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婚约,随时可以解约。琅琊王氏早已不复当年王导为丞相、王敦大将军时期,那个时期,文武大权,全部掌握在琅琊王氏手中。
谢安此时想到高敬宗“执爱”谢道韫,不惜开罪自己,就冲其这份担挡。谢氏引以一强外援,对于家族利益来说,肯定是大有助益。前提条件是高敬宗要抵挡得慕容隽的反扑。
谢安此时就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虽然二人有些不愉快,这只不过
……
睢县原梁郡太守府,现北府军都督正堂。高敬宗等一干北府军文武摆开香案,接受东晋朝廷册封。
谢安拿着圣旨宣读,谢安的声音,抑扬顿挫:“朕受皇天之眷命,惟怀永图,丕冒海隅,民之攸暨。肆均惠泽,用洽民心。夫以高氏敬宗,涤荡中国(意指中原),厘清贼氛,抚慰黎庶,功莫大焉。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兹授尔讨贼大都督,都督幽、兖、冀、并、青五州军事,开府仪同三司。赐爵夏邑县侯,食邑七百户……
高敬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