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无敌铁军-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像他预料的那样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萧何作了丞相并向刘邦献出他为新朝撰制的治世律条……”

    “这就是造律台?”冉裕好奇的问道:“真的假的?怎么像个乌龟?”

    “真的假的很重要吗?”高敬宗道:“不过萧何被封酂侯倒是真的。其他嘛……只有上天才会知道。当年刘邦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这就是汉律的底子。后来有人发现这三章太过宽松,有空子可钻,又加上了欠债还钱,父债子偿……”

第292章 值得一搏

    冉裕策马奔上这座长约二十余丈,宽约八九丈高约五六丈的土台,冲高敬宗道:“还真有父债子偿啊……应再加上一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高敬宗笑道:“夺妻之恨呢?要不要加上……”

    “夺妻?”冉裕道:“连媳妇都保护不住,夺了活该……”

    高敬宗摸摸鼻子,看着冉裕很是无语。突然,高敬宗想起,夏国应该立国法了,事实上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以一成不变。商汤周武不拘古法而兴,殷周夏桀不改旧礼而亡。秦国以商鞅之法而兴,同时也以商鞅之法而亡。

    商鞅建立的耕战之法,“凡是努力开荒,多打粮食,或者奋勇作战,多杀敌人者,都可因此而建功得爵。有了爵级,奴隶可以升为庶人,庶人可以升为官吏,官吏也因此可以加官晋爵。而于国不事农战,不得战功者,虽为王侯大夫也不能得到利禄官封。”

    这套法律执行下去,秦军国就是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团体,从将士、官吏、商人和勋贵,都有上升的良性渠道。可是当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如果保持继续的扩张之路,秦国仍不会败亡。最关键的是秦二世失约秦国,不兑现军功赏赐,这样就让秦朝走向终结。汉律九章其实也是简化版本的秦法。

    历代历朝的法律,制定的时候都是良好的法律,对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良好的保护政策。可是一旦法律失去公正,社会矛盾激化,覆灭就不可避免了。要保证法律的公正,依靠官员自觉不行,人人都不是圣人,而必须依靠监督和制约,从而保证法律的公正……

    高敬宗灵机一动,大声喝道:“今天就地宿营……”

    夏国王仪仗队士兵开始安营扎寨,围着这座造律台,建立了高敬宗的王帐。十二根大木竖起支架,火盆燃烧起来,顿时让高敬宗感觉不再那么寒冷。

    看着高敬宗伏案准备写字,冉裕道:“你想效仿古人在此立法?”

    高敬宗点点头。

    冉裕道:“我想加入两条……”

    “可以!”高敬宗笑道:“说说看?”

    冉裕道:“男人不许无故打女人,哪只手打,斩哪只手……”

    “呃……”高敬宗道:“这个丈夫也不能打妻子吗?”

    “当然不行,无故泄愤不行,有错可以罚。”冉裕道:“我最看不惯没卵打女人出气的男子,对了砍手太惨忍了……把他们这些人全部充军,发配到我军中,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这个意见倒是很有建设性。”高敬宗反问道:“那如果女人打男人呢?”

    “这……”冉裕顿时无语了。

    高敬宗道:“你要想好了再说,制定法律也不是儿戏,我写下的法,也不算是法,必须通过大家共同认可,才是颁布实施。”

    汉唐宋时的汉民族,文化上的优越感让他们能够以平常心接受外来文明的先进一面,佛教的传入、大开海上贸易、印度梵文单词融入汉语,直到明末,徐光启等人还能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对待西方科技成果,翻译《几何原本》。

    只有在蒙元满清以血腥屠杀和文化阉割去除这种自信心,并且有意识的引导汉民族精英知识分子走向寻章摘句的犬儒、腐儒道路后,她才逐渐失去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被推进了黑暗落后的深渊。

    造成这种病态心理,开始逐步朝着妇人身上宣泄,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尚好,南北朝时期,尽管女权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女权运动已经相当有市场了。东晋有可以成功离婚的例子……

    不得不说,冉裕算是歪打正着,一下子捅到了高敬宗的痛处,高敬宗决定解放女性生产力。不仅仅是平民,而是全民。在这个时代女性受教育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家族和门阀中,他们如果出仕,可以很好解决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短缺的难题。

    高敬宗想了许久,终于写下了《妇女儿童保护法》七个大字。

    ……

    在北府军都督府,现在的夏国王宫,三十只如同小孩手臂粗的蜡烛,把寝宫照耀得没有一点阴影,明亮的烛光映照在郑诗诗的脸上,照得纤毫毕现。和工笔仕女图上,瓷娃娃般的美人儿相比,郑诗诗脸上多了一些母性纯洁的光辉,郑诗诗轻轻的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脸上露出一丝坚毅。

    两名贴身侍婢红袖添香跟随高敬宗南下去了建康,此时负责照顾郑诗诗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妇人名叫顾燕娘。顾燕娘道:“大娘子,七公子来了!”

    郑诗诗淡淡的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名眉眼与郑诗诗几分相似的青年,进入之后,神色顿时异常激动,半天都说不出话,扑通一声的跪在地上,眼睛不自觉的就流了下来。“三姐,真的是你!”

    要说起来,这个被称为七公子的人还真不是外人。而是郑诗诗叔叔郑系幼子——郑同。冉魏永兴二年八月,身为冉魏国征虏将军吕护绑架洛州(由司州刺史部改制而成)郑系,投降东晋,郑系被腰斩于建康。冉闵随即后命时年十一岁的郑同为东宫太子侍读,承袭魏国郑系安国县公的爵位。后前燕破燕,生擒冉智,时年十二岁的郑同被当成普通小宦官放掉了。郑同跟随籍戡等流落籍字营,早先时候郑诗诗就认出在荥阳郑系排行第七堂弟郑同,只不过当时郑诗诗并非声张。

    郑诗诗轻轻道:“燕娘,出去看着点,不要让其他人过来……”

    顾燕娘点点头,转身离开寝宫。

    郑诗诗道:“小七,近年来可好?”

    郑同无声地流着泪,笑道:“三姐,我很好……”

    “就这世道,怎么能好。”郑诗诗叹了口气道:“如今……”

    作为世族子弟,郑同和郑诗诗生长的环境,让他们比普通人多了一些政治上敏锐嗅觉。郑同道:“三姐,有什么事,只要七弟可以帮得上忙,尽管吩咐,不用客气。”

    郑诗诗神色黯然,泪水悄然滑落:“我怕……”

第293章 纷乱

    “三姐也不用担心,王上离开睢县都做过安排,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是不可能得逞的。”郑同细细品味,嘴角噙起一抹冷笑:“如今这睢县城武有魏大将军,节制全城兵马,还有崔相国手底下的三千城管,一旦他们有异动,死的就是他们。只要魏大将军的兵权不失,三姐在睢县还是安全的。”

    “现在倒是安全,可是一旦……!”郑诗诗道:“我们母子三人就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郑同道:“三姐,你需要我做什么!”

    郑诗诗道:“你的身份没有怀疑吧,他们视你为自己人吗?”

    郑同点点头。

    郑诗诗又道:“睢县兵马分为三重,夏国军自然不用担心,军权他们抢不走,我只担心巡防营!”

    “巡防营?”郑同疑惑道:“睢县没有巡防营啊!”

    “现在是没有!”郑诗诗道:“籍大将军要想要染指睢城兵权,夏国军就是无名禁军,他碰不得,城管不属于军方,只靠他的五百亲卫,要想在睢县翻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组建巡防营是他夺权的第一步,这件事已经报备内阁商议,如今内阁他们的人占了半数,通过此议应该不难。”

    郑同内心复杂的道:“论资排辈,就算是组建巡防营也轮不到我啊!”

    “你是官宦子弟,如今已经弱冠,谁也不能再把你当小孩子看待!”郑诗诗道:“崔相那里巡防营就算通过,也不会轻易放给他们掌握,所以作为交换,要让出去礼宾院,这个礼宾院,我希望你抢到手!”

    夏国礼宾院其实对应的就是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但是高敬宗采取科举选官制度,而且礼宾院负责,这样以来,礼宾院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清水衙门。而是掌握着万千新晋仕子的命运。

    郑同道:“要是去争这个礼宾院就能成功吗?我的资历尚浅啊!”

    “你去告诉籍大将军,你出身荥阳郑氏,有你执掌礼宾院,郑氏会全力支持,我会修书父亲大人,让他派郑氏门生故吏帮助你,从而弥补文职上的短板,籍大将军一定会同意的!”

    “伯父大人不一定会同意吧?”郑同疑惑的道:“我们郑氏不是不参与朝政吗?”

    “不妨事的——鲍姑已经为我诊过脉,我腹中的胎儿一定是男婴!”郑诗诗简单却不容置疑地道:“父亲大人有一个夏国王长子的外孙,他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尽管不会押上全族人的身家性命,却也值得一搏。”

    听到这话,郑同眼前不禁一亮:“我们郑氏是应该搏上一搏了。”

    ……

    籍戡万万没有想到冉裕会如此意气用事,如今北府军形势局面大好,自己精心诸多准备,为冉裕代替高敬宗做好了铺平了路。高敬宗南下建康,明显就是东晋朝廷以高敬宗为人质,高敬宗这一去建康,就等于虎落平阳,再想出来就难了。

    可是偏偏没有想到,坏事的居然是冉裕。冉裕听到要让他代替高敬宗,宁死不从,声称如果再逼他,他就愿意死。籍戡知道冉裕是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冉裕说要自杀,还真有可能自杀。

    籍戡只得作罢。除了冉裕让他揪心,更让他揪心的是胡光和苏固的态度。提议冉裕暂时替代高敬宗为北府军大都督,刘孟、聂彦适、封雷旗帜鲜明表示支持,苏固和张屠则举旗不定,而胡光居然闭口不言,这不得不让籍戡心惊。

    如果北府军九大中郎将过半支持,冉裕推脱不掉。而胡光的态度,让籍戡则拿不定主意了。特别是冉裕,籍戡被冉裕折磨得没有脾气了。

    这个机会非常好,也更加难得,一旦失去,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虽然这件事并没有在北府军大规模传扬开来,但是却给高层文武之间,产生了嫌隙,此时高敬宗心腹徐敬宣、陈应、崔逞已经警惕起来。

    原本供应物资皆是从淮河转运,如今陈应提出陆路运输不便,让物资运输向胶东不其(今青岛)建立物资储存基地,恐怕第四、第五中郎将府,以后要坐相当长的冷板凳。籍戡顿时感觉忧心不已。

    这让籍戡忧心的事情还不止于此,高敬宗提出的监军制度已经全面推广全军,冉魏一系将领再想提拔将领,不像往常那么容易了。

    正在这时,亲随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亲随正便躬揖施礼。籍戡摆摆手道“陆长史怎么说?”

    亲随禀告道:“陆长史说,要改变眼前的局面,唯有明年开春后凿渠,利用水运!”

    “凿渠,凿渠……”籍戡听了心中翟然一惊,怒道:“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千里沟渠说凿就能凿出来的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