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恐怕再不医治的话,命不长矣!

    陈炤霍然抬起头,冷喝道:关门!

    将军?一众将士诧异的看向他。

    陈炤已经缓缓的转身,有些失魂落魄的向大堂走去:关门······放箭!

    将军!院落中的人,同时看向他。

    关门,放箭!陈炤猛地回头,几乎是拼尽全力大吼!

    不好,快退!伯颜急忙拽住马缰,南蛮子怕是要疯了,这个时候别的都顾不上了!

    下一刻,府邸的大门轰然关闭,围墙上的弓弩手咬着牙扣动扳机。

    箭矢呼啸,从墙头上扑落,没入那二十六个人的胸膛。

    哈哈哈!刚才带头吼叫的那俘虏看着插在胸口的箭矢,瞠目欲裂,来的好啊,弟兄们,钟山再见!咱们下辈子,还杀鞑子!

    钟山再见!二十六条铁打的汉子,胸口鲜血喷涌。

    钟山再见——

    天地在这一刻沉默下来,整个街道上只有这空旷而凄厉的吼声。

    围墙上,弓弩手们默然无语,有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陈炤缓缓的跪倒在地上,整个庭院中的将士,在这一刻都是默默追随着他们虞侯的动作,黑压压跪倒一片,所有人冲着大门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在门外大街上的那二十六个好男儿,是真的汉子。

    他们没有辜负大明将士的名誉,也没有辜负自己的赤血。

    站在街道拐角,伯颜轻轻呼了一口气,刚才如果不是自己眼疾手快,招呼麾下人马撤退,再加上南蛮子弓弩手有所克制,恐怕现在自己也是黄泉路上的亡灵了。

    元帅,这些南蛮子······莫非是疯了?最早赶到的那蒙古百夫长,声音都有些颤抖,即使是草原上的好男儿,亲眼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由得震撼,换做他们,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候,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这让很多蒙古士卒不由得扪心自问,之后又黯然摇头。

    他们不是疯了。伯颜有些苦涩的喃喃说道,他们只是坚信,在不久之后就会有人为他们报仇。这些南蛮子,死而无憾。

    百夫长勉强咧了咧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而一名传令兵一身灰尘火急火燎的赶来:元帅,元帅!大事不好了!

    天还没塌下来,慌张什么!伯颜心中不好,当即沉着脸喝道。

    那传令兵急忙跪倒在地:元帅,南蛮子······南蛮子的天武军已经向着陈州杀来!

    伯颜一怔,皱了皱眉:没想到这南蛮子是铁了心想要把事闹大了!

    元帅,天武军一支,想要战胜咱们打下陈州,还没有那么容易吧。百夫长有些诧异,这南蛮子未免太高看自己了。

    古来边关告急,镇守边关各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无需请示便可先做还击。伯颜冷声说道,天武军动了,其余各部,恐怕也按捺不住了吧。南蛮子还没有胆大妄为到千军不发,唯此一军挑衅我蒙古的地步呢。

    元帅,那咱们应该如何是好?!百夫长顿时着急了,这陈州有南征军和怯薛军不假,但是南蛮子各路大军,哪一个是吃素的,更不要说怯薛军和南征军还是南蛮子在两淮的天武镇海两军的手下败将。

    要是一支来,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对手齐头并进,可就不是陈州这些人能够应付得了的了,甚至陈州能不能守住还得另说。

    不慌,咱们回城。伯颜拽紧马缰,这里顾不上收拾善后了。毕竟这件事是尤宣抚闹出来的,而尤宣抚头顶上的可不是某和史相公,名义上归属于太子殿下,但是他有胆量孤身一人从京城来,背后必然是大汗本身的旨意。既然大汗打算在这陈州挑事,那么说明朝廷必然有善后之策。

    顿了一下,伯颜的目光之中迸溅出火花:某的任务就是守好这陈州,不过话说回来,会一会那江镐,倒也无可厚非!某倒要看看这快一年了,天武军有没有长进多少。

    将军,那些蒙古鞑子都撤了。一名士卒从围墙上跳下来。

    陈炤点了点头:打开门,把外面咱们将士的尸骨收敛一下吧。蒙古鞑子这么快撤了,说明他们也有什么事火烧肺腑。

    将军的意思是说?

    天武两淮镇海军,恐怕都已经动了,这伯颜也坐不住了。陈炤轻声说道,至于两边到最后是不是真的兵戎相见,那还真的不好说。

    将军,那咱们岂不是很危险?

    轻笑一声,陈炤伸手指了指天空:这陈州的内城和外城,都是在蒙古鞑子的眼皮子底下,又有什么区别,难道你们还真的以为这市舶司衙门就能够保全性命?那不过是因为蒙古人暂时还不打算撕破脸皮罢了,否则到时候和内城锦衣卫的据点别无二样。

    沉默了片刻,陈炤一字一顿说道:

    自从来到此处,某就没有打算全身而退!

 第三百九十四章 八百里烽烟

    皇宫大门缓缓打开。

    这是坐落在南京城西南侧的新皇城,和朱雀门外的越城相接,然后向西南延伸,将整个雨花台涵盖在其中,宫城一直延伸到将军山,那里是神卫军的军营,也是大明各种工坊云集的地方,自然同样属于重中之重,从而起到对宫城外围屏障的作用,避免有人可以从将军山上一窥皇家威严。

    拐杖重重的砸击地面,年迈的老人大步向前走去,如果不是他的手中还拄着拐杖,并且白发迎风,恐怕谁都不会以为这个脚步尚且利索的老人,已经年及古稀。

    这西南宫城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建好,后面大批的宫殿都还在建造,只是前面的大殿都已经完工。毕竟工部有郭守敬和陈元靓两个人坐镇,在效率和质量上都能够得到妥善的保证。

    参见大宗正。站在台阶下的参知政事陆秀夫见老人走过来,急忙上前毕恭毕敬的拱手行礼。

    君实无须客气。叶梦鼎摆了摆手,人都到齐了?

    嗯,就等大宗正了。陆秀夫低声说道。

    叶梦鼎有些无奈的跺了跺脚,叹息一声:唉,这岁数大了,不服老可是不行啊,最后还让你们这些年轻人久等。

    陆秀夫急忙想要解释,叶梦鼎却是一声不吭的直接向台阶上走去,让陆秀夫不由得暗暗叹了一口气,这位大宗正,虽然都已经算退居二线了,但是这争强好斗的心,却是还没有消磨啊。

    看看叶梦鼎,再想想明王殿下,陆秀夫只能说虎父无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大殿上,文天祥和苏刘义两个丞相六部尚书和侍郎御史台翰林院,整个大明的中枢官员济济一堂,而叶梦鼎抬头向上看去,一道珠帘隔开了龙椅旁边的厢房,绰约可见有人坐在那里。

    连王后都惊动了,叶梦鼎微微颔首,他只是收到了只言片语的消息,就赶来皇城,还真的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今天这么打的阵仗,十有**是事情闹得很大了。

    否则也不用请他这个大宗正出山坐镇。

    缓缓的走到台阶下,抬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龙椅,叶梦鼎摇了摇头,转过身来沉声说道:宋瑞,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在议论纷纷的百官顿时安静下来,文天祥上前拱手说道:启禀大宗正,八百里加急传回来的消息,蒙古这几天对陈州的锦衣卫大肆抓捕,并且封锁城门,使得咱们的人探听不到风声,昨天下午城门打开,蒙古鞑子追捕陈州锦衣卫统领杨正直到陈州市舶司门口,陈州市舶司将士与之对峙,最后导致我被俘二十六名锦衣卫人手殉国,杨统领仅以身免。

    叶梦鼎一怔:蒙古鞑子想要开战么?

    看着叶梦鼎,文天祥艰难的从牙缝中蹦出几个字:大宗正,实际上已经开战了。

    什么?!龙头拐杖在地上重重一敲,叶梦鼎很是错愕。

    文天祥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蒙古鞑子兵围市舶司,这么大的动静咱们的人不可能无动于衷,现在天武军已经兵临陈州城下,两淮军自淮北直插陈州侧翼,兵锋威逼应天府(今商丘),而镇海军则是渡过淮水和两淮水师沿着运河向着徐州展开攻势。

    苏刘义接着补充道:不只是两淮乱成一锅粥,整个荆湖和川蜀,现在也是大乱,神策军和荆湖军一左一右成钳形夹击河洛,而川蜀军也从成都府重庆府同时出兵北上,大有和蒙古刘整部交手之意。也就是说,现在蒙古和我大明数千里的战线上,烽烟四起!

    叶梦鼎皱了皱眉:蒙古鞑子有什么动作?

    整个前方乱作一团,现在咱们能够收到的只有各部进军的消息,蒙古鞑子为什么会突然间挑起争端,以及他们现在有什么动作,一无所知。文天祥沉声说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蒙古鞑子并不是为了和咱们决一死战,在之前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中,并没有牵扯到蒙古骑兵大规模南下,而且现在大河尚未冰冻,蒙古想要调兵南下,没有那么容易。

    那文相公以为,蒙古鞑子在这个时候惹是生非,又是为了什么?吏部左侍郎汪立信站出来朗声说道。

    站在他前面原本眯着眼不说话的王爚,此时也是霍然将目光投向文天祥,显然吏部已经私下里通好风声,汪立信所问的也是王爚想说的。

    其实不只是吏部官员好奇这个问题,整个大殿上六部御史台翰林学士院的官员们,都把目光投向文天祥。蒙古鞑子不是为了和大明全面开战,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拨弄是非?

    苏刘义站出来沉声说道:诸位,如果单纯以作战角度来考虑,蒙古此举不亚于玩火**,所以说明其不是为了真的和大明交战,必然有其他不可告人之企图于其中,还请诸位臣工细细思考。

    叶梦鼎有些诧异的看向前方的文天祥,文天祥冲着他微笑点头,让叶梦鼎有些无奈的轻轻叹了一口气,不多言语。

    苏相公的意思是,蒙古鞑子不为两国交战,而是为了吸引大明的注意?户部尚书谢枋得站了出来。

    文天祥点了点头,谢叠山到底是谢叠山,虽然这几个月一直被户部的公事折腾的头晕脑胀,但是这个时候还是第一个反应过来。众多大臣都不是等闲之辈,此时脸上纷纷流露出恍然神情。

    蒙古鞑子所为的,是让大明把精力从南洋转移到北方,换而言之,是不想让大明彻底吞并南洋,毕竟南洋不只是大明的后背,同样也是蒙古鞑子的后背,一旦大明在南洋坐稳了,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水师和军队齐头并进,进攻伊尔汗国,伊尔汗国有能力在真腊背后捣鬼,却还真没有能力和战胜蒙古的明军正面交锋,到时候明军切断这一条蒙古的退路,就真的等于将忽必烈逼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

    所以忽必烈宁肯在这个时候铤而走险,甚至不惜和大明全面开战,也要把大明的精力从南洋调回来。

    如此说来,咱们在南洋,更得寸土不让了。一直沉默的王爚缓缓开口,殿下和兵部张尚书坐镇南洋,又有两路大军并水师协助,大明征服南洋只是时间多少的问题,所以大殿上诸位臣工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收拢各部,不被忽必烈拖入北伐的泥淖当中,无力顾及南洋。

    文天祥微笑着站出来:王相公所言极是,但是众所周知,现在大明各部已经向蒙古鞑子控制之州府开拔,想要把各部收拢起来,为时晚矣,所以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才能占到便宜咱们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