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翻了翻白眼,叶应武没有和自家娘子计较,两人就这样携手缓步走上高台。而看到帝后的身影出现,高台下成千上万的百姓和禁卫军同时跪倒在地,行三拜九叩之大礼。

    此时的皇帝陛下就是苍天的化身,当得起这三拜九叩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高声呼喊,一浪一浪的呼喊声迎面拍打。无论是禁卫军将士、还是南京府官员,更或是下面这些黑压压的百姓,都在拼尽全力高声呼喊着。一道道身影整齐划一的拜倒,像是大海的浪涛翻滚。

    远远近近,仿佛整个天地都在这万岁之声当中震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站在高台上那个身穿龙服的年轻人折腰。

    随着声音渐渐平息,天地之间再一次安静下来,仿佛有什么阻断了外界和这钟山脚下的春耕大典会场,让这里所有的人都没有办法发出声音,只能竖起耳朵倾听高台上那个人的命令。

    “万民平身!”寂静而肃穆之中,叶应武的声音显得分外洪亮。

    无数的身影缓缓站起来,一道道目光落在高台上,也落在龙凤帝后身上。

    叶应武和陆婉言同时伸手拿起盘子中的铁锤,不过叶应武似乎是故意慢了半拍,等到陆婉言手落在木柄上时,自己的手方才恰巧落在陆婉言手上。再一次为她遮挡住外面的寒冷。对于自家夫君这温暖的小动作,陆婉言心中暖洋洋之余,更是微微侧身,流露出一丝微笑。

    仿佛春风融化了寒冰,唤醒沉睡的生命。

    又仿佛晓光刺破黑暗,带来一天的温暖。

    两人站在高台上相视一笑,然后将锤子重重砸下。

    无数的裂纹爬上春牛的脊背,很快整个春牛就裂为碎片。

    整个钟山,再一次被欢呼声淹没。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一章 无边光景一时新

    珠帘低垂,残香轻飘。

    叶应武懒洋洋的伸了一个懒腰,又重新躺倒。

    料峭的春寒终于过去,这几天已经越来越暖和,尤其是一场春雨降临,仿佛宣告春天的彻底来临。窗外的暖风送来淡淡的花香,宫中御花园里种植的桃李已经开始争奇斗艳,引得后宫佳丽倾巢而出,同赏美景。

    虽然按照叶应武被惠娘吐槽为狭窄的心态来看,这些后宫嫔妃赏花是次要的,想要创造和陛下相处的机会才是主要的,但是叶应武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实,那就是随着大明征伐四方,自己的后宫也不可遏抑的庞大起来。

    之前6婉言还曾经出面代表叶应武拒绝礼部为陛下选秀的建议,但是凡事再一再二不再三,6婉言如果继续出面的话,恐怕就要有一个“妒妇”的帽子扣到头上了。叶应武也想不出来别的法子,所以也就随着礼部去了,毕竟在礼部还有天下万民眼中,皇帝本来就应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佳丽没有三千也得有八百,如果皇帝总是明确拒绝的话,那么就肯定是皇帝陛下自身有问题了。

    不是那里不行了就是喜好男风。

    叶应武还不想让自己成为天下花街柳巷当中的八卦消息主角,所以在礼部的奏章上痛痛快快的盖章了。

    说句实话,本来礼部选送的秀女实际上并不多,主要也是从教坊司新抄没得到的官员商贾家眷中遴选合格者,并没有在民间进行大规模的选秀。虽然叶应武很是怀疑礼部老尚书陈宗礼早就已经在教坊司当中预留了大量的符合标准、姿色秀美者,否则教坊司不可能这么快就让叶应武的后宫扩大了足足三倍,但是叶应武也只能认了。但是谁知道不只是教坊司来了这么一手,在外征战的大明将领们似乎也对于扩大陛下后宫有着很大的癖好。

    梁炎午给陛下送来一位吐蕃公主不说,紧接着范天顺和刘成就把很多日本世家的女人给叶应武打包过来了,而且还一副忠心耿耿、为陛下造福的模样。在这之后叶应武也就只能庆幸,至少南洋张贵、李芾他们还很贴心的没有又矮又黑的南洋土著女人送入宫中。

    新年过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刚刚结束,文武百官都在忙碌着大朝会上布置下来的任务,从政事堂再到下面六部、学士院、翰林院以及御史台,仿佛都在这暖暖的春风中彻底活络起来,甚至用“鸡飞狗跳”来形容或许更妥当。这一切的后果就是,布置下去任务的皇帝陛下,在下面官员没有把各项事宜安排妥当重新上报之前,反倒是最清闲的,每天最多也就是和政事堂三位丞相或者御史台监察御史、翰林院翰林大学士打个照面,听一听他们昨天的工作汇报。

    甚至有时候没有什么大事叶应武甚至都懒得听取无聊的汇报。

    当然,叶应武也不用担心这些极少数能够上达天听的官员会有欺君罔上的行为,一来他们现在的位置实际上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必要给陛下汇报什么“天下太平”的虚假消息,二来在暗处大明的锦衣卫和六扇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履行自己的责任,每天都会有各地六扇门和锦衣卫的情报送上叶应武的案头,拿来和百官呈递的奏章相对比,看双方的报告之中是否存在偏差。

    更何况文天祥他们的人格品质叶应武再清楚不过,这种防范措施实际上只是给后代们未雨绸缪,自己实际上不用过多的担心什么。

    “夫君要起床么?”惠娘拥衾坐起来,正好遮盖住自己勾人心魄的身躯。对自家夫君时常的“兽性大”有了应对经验,惠娘素来都是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免得这家伙大白天的也要播撒雨露。

    叶应武笑着说道:“慌什么,今天一天还没有什么大事需要某操劳,还是躺在床榻上舒服。”

    相比于6婉言时刻保持在外的庄重、赵云舒和絮娘等人的羞涩,王清惠更加孩子气一些,或许也是因为在叶应武的羽翼庇护之下,她相比于其他姊妹,并没有经历太多的伤心风雨,也没有肩负多少家仇国恨。听到叶应武这么说,惠娘直接就重新缩回被褥中。

    暖洋洋的春日中,谁都不想起床,这是人之常情。

    “不过夫君你明显是不困了,赖在床上不觉得无聊么。”惠娘侧过身看着叶应武,有些无奈的说道。

    “你这是在向某出盛情邀请?”叶应武嘴角边露出一丝笑意。

    惠娘心里咯噔一声,急忙连连摆手:“没有没有,夫君你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么,难道除了那种那种事之外,你就不知道别的了么?”

    叶应武一本正经的说道:“生儿育女,乃是夫妻之间纲常伦理,什么叫做那种事情?不过话说回来,某刚才可没有说要和惠娘胡天胡帝,明明是你自己心里面已经不纯洁了,一提到床就想到这种事情。”

    被叶应武成功倒打一耙,惠娘小脸儿憋得通红,恨恨的说道:“那你倒是说说能做什么?”

    “大好春光,正当吟诗作赋,毕竟近来公务繁忙,某似乎也很久没有附庸风雅了。”叶应武笑着回答。

    惠娘一下子来了精神,托起下巴看向叶应武:“哦?还请夫君赐教。”

    叶应武的诗词虽然传世不多,但是每一流传在外的都被人津津乐道,要知道当初叶使君就是以慈溪城头“封侯非我意,惟愿海波平”出名的,导致一时间人们提起叶应武,都会说:“可是那惟愿海波平的叶使君?”

    后来叶应武忙于战事,虽然并没有写下什么诗词,不过他在后宅偶尔吟诵的几诗词,也有被人传出去,其中在无数文人骚客口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沁园春雪。当时叶应武还只是兴州的一个区区沿江制置大使,但是在整篇词当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没有一个入眼来,当时确实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过这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已经是叶应武称王,所以别说有人有胆量说叶应武大逆不道了,大多数人都已经看得很清楚,当时的明王殿下,确实已经有了睥睨群雄的能力。

    而现在的大明皇帝陛下更是在用自己的政策和举动证明,当初的沁园春绝对不是大放厥词,也绝对不是目中无人。因为他确实有资格喊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荡气回肠的词句。

    这一词面世,在士林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使得士林词人分为了两派,原来处于低谷的“辛派”,随着叶应武诗词明显豪放派的风格和刘辰翁、邓光荐、文天祥等辛派领袖人物的当权,而一步步走上巅峰,大江东去、气势磅礴的豪放词,正在以其雄浑的气魄震撼世间。而原本占据上风的婉约派,此时也不敢示弱,不过毕竟有叶应武一词镇在这里,他们最多也就是腹诽一下,不敢多说什么。

    甚至还有翰林院学士称赞叶应武在大明词坛的地位相当于张若虚之于唐代的诗坛。张若虚当初凭借着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横绝大唐,现在叶应武更是以上下两阕沁园春震撼大明。对于这样极高的赞誉,叶应武也只是一笑了之,甚至还有些脸颊热,毕竟这沁园春是自己“剽窃”的,总是感觉有些胜之不武。

    不过叶应武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么一沁园春问世,以及豪放派的重新崛起,确实正在引领着大明民间和士林走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在之前婉约派占据全面上风的南北宋,人们更喜欢的是“忍把浮名,都换了低吟浅唱”,有如苏轼那样高唱“大江东去”或者辛弃疾那样“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并不怎么讨人喜欢,虽然叶应武并不是全面排斥婉约词,但是叶应武很清楚,婉约词大行其道,无疑对前宋民间的刚强斗志有着很大的消磨,当一个民族的人更想要在花街柳巷当中吟诗作赋、沉迷于儿女情仇,而不再去想万里风霜的时候,这个民族的筋骨在无形之中也被打断了。

    大汉之所以强盛,是因为有二京赋上林赋的恢弘气魄,是因为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振聋聩大唐之所以强盛,是因为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浴血厮杀,是因为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报国热情。虽然叶应武不敢肯定这就是宋代缺乏的,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比于汉唐,宋代确实缺少这种豪情壮志。

    所以对于豪放派的大行其道和报国杀敌、抒壮志诗词的流行,叶应武都是听之任之,甚至很多有六扇门背景的青楼楚馆、茶楼瓦舍还在这上面多有推波助澜。

    看着惠娘很是期待的模样,叶应武想了想,却并没有走自己一贯的风格,轻轻咳嗽一声,淡淡说道:“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叶应武话音未落,惠娘已经怔住了,俏脸上流露出茫然的神情,素手缓缓攥紧被褥,并没有往常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冲下去研墨执笔把这一词写下来,而是默默地看着叶应武。

    仿佛生命中有什么东西正在失去,又仿佛无穷的梦魇已经被叶应武之后露出的笑容所击碎。

    暖暖的春风从窗户的缝隙中扑面而来,惠娘一下子回过神来:“夫君说的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

    太液池本来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双栖双宿的地方,而“颦鼓揭天来”实际上也是在应和长恨歌当中的“渔阳颦鼓动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